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85节
年轻人因为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所以问题不太大。
而甚至很长时间里面,英国媒体是将伦敦大雾当成一种英国工业化的荣耀来报道报的。
原时空后世有一个名梗,那就是说英美等国的空气中有香甜的味道。
这个放在50年代的伦敦,倒还真的有些贴切。因为伦敦的大雾中确实弥漫着一种微微的甜味。那是机械制造尤其是化工产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易散出来的一些有害物质的味道。
因为被大量的空气稀释,所以产生了一丝丝香甜的错觉。实际上这种香甜的空气吸多了,不仅对呼吸道和肺不好。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当时独角兽日报就抓住伦敦大雾事件追踪报道了两三年。走访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机构,尤其是研究大气环境的大学机构。他们从这些大学研究所里获得提交了大量的证据。
证明了伦敦大雾是有害的,每年会有数千人因为这样的大雾而夺走生命。而这还仅仅只是直接死亡的人数。
那些因为伦敦大雾而造成了身体受损的人,那就更加的难以计数。
当时贝尔·格莱德主编就靠着连续几年对伦敦大雾的报道。最终推动了伦敦市和英国政府立法改善包括伦敦伯明翰在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因为伦敦和伯明翰都算得上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了。
五六十年代的伯明翰还没有没落。就像这个时期美国的底特律一样。依旧是个朝气蓬勃的工业城市。而不是被人遗忘的铁锈带。
这里的工人群体还是很多的。创造的价值也是很多的。同样的,这些工业城市里的工人们也讨厌丘吉尔。因为丘吉尔的行为让英国利益受损了,伯明翰都有很多工厂效益开始下降,部分还下滑的厉害。
工人餐桌上的香肠和啤酒变少了,他们会不满的。
而贝尔主编这样的人是他们喜欢的。贝尔主编再报纸上反复强调了,需要维持英国的工业规模。
“英国再这么下去,怕是我们的饭碗都要保不住了啊。”再伯明翰和伦敦工厂里的工人们看着报纸上的消息,他们都忧心忡忡。
因为美苏来的代表和英国政府的谈判有了进展了。只不过这个进展并不是好的方面。
首先,苏联要求波兰流亡政府所有人员全部移交苏联处理。这下苏联算是把这么多年恶心自己的大脓疮给拔掉了。
这个爽快啊,莫洛托夫再莫斯科都要开一瓶香槟庆祝了。波兰流亡政府再伦敦也有十几年了,这一波人被移交的时候那叫一个哭爹喊娘的惨烈啊。
他们很清楚要是落到苏联的手上是有什么下场的。能去卢比扬卡,那算是莫洛托夫开恩。能去西伯利亚种土豆,那算是祖上积德。
真正倒霉的话,那可是小命不保。
如果说波兰流亡政府保不住还只是伦敦政府面子问题的话。那么美国和英国谈的问题就严重了。
就不说那些拗口的官面文章了。就单说美国和英国实际达成的一些协议好了。
首先,美英两国强调,将要深化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合作。美国将会向英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以帮
助英国盟友经济再度起飞。
其次,英国将要起到英联邦国家与美国沟通的桥梁作用。不仅仅是英联邦国家,还有欧洲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帮助英国经济腾飞,但是英国需要成为美国的桥梁。英国要在美国和欧
洲之间担任起传声筒的角色。
这些内容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却不能仔细的分析。什么叫做英国要当成美国的传声筒?什么叫做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的桥梁?
你这不久活生生的把英国变成了美国的下属国家了吗?而且美国说是要给英国援助,但是他们协议里怎么有那么多工业产品要卖到英国来?还要英国和美国签订优惠国协议。
这是正儿八经的大卖国啊!
在英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而与此同时,贝尔·格莱德主编也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工人党、保守党都在拉拢他,希望他进入自己党内,因为贝尔主编成为议员似乎已经是不可违逆的大势了。
第二百八十章 议员贝尔
英国之二战之后就开始设计新的外交政策。因为英国自己也知道自己在二战之后无法保留庞大的殖民地体系。
所以在二战末期那会儿。盟军开始大反攻。丘吉尔已经看见胜利曙光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三环计划。
所谓的三环计划就是以殖民地到英国中心一层层的嵌套起来。形成围绕着英国为中心的外交体系。
牢牢的把持殖民地的利益。即便是老殖民地的英联邦国家独立,也可在其中掺太多的沙子。
并且还会在其中掺杂大量其他的东西。譬如说利用私人公司控制英联邦国家的外贸体系经济命脉等等的方式来确保英国对这些英联邦国家的控制。
但是时至今日这个三环外交体系已经接近于崩塌了。美国和苏联可不会允许英国和法国这样的老牌列强继续保持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以供他们吸血。
向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由明转暗。原时空之中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并没有打响。戴高乐直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
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但与此同时在其中掺入了许多的法国沙子。再扶持一些倾向于法国的政治人物。
这样一来源时空中让法国吃了大瘪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消与无形。法国看似丢了面子,但得了里子。
而现在英国的三环体系维持不住了,面子已经要丢了。能不能维持住里子?
这就不好说了。
英国现在的外交政策从三环政策转为了桥梁政策。成为了传声筒一样的角色。
其实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和美国政府已经完成了父子之间的转化了。
从前总说英国人是美国人的店,现在美国人是英国人的爹了。
不管是从民族感情还是国家利益上来说,很多英国人根本就不能够接受这件事。
而贝尔主编正抓着这件事猛烈批评英国政府。
伴随着他的批评。他的支持率变得更高了。因为至少看他的批评能让英国观众觉得爽。
这就是他能够给英国观众最大的情绪价值。而与此同时,工人党方面也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保守党方面也递来了橄榄枝邀请贝尔格莱德加入他们的党派。
因为英国政治是这样的,只有先入党获得党内推荐,然后才有资格去竞选议员。
实际上贝尔·格莱德这两年一直都在往这个方面努力。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人党,他都结识了不少权贵。这些人乐意做他的引路人。
而今天对于贝尔格莱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他是要加入保守党,还是要加入工人党?
“贝尔·格莱德主编,其实工人党更适合你。你的政治理念中有很多符合我们工人党提议的东西。”
“比如说让工作尽可能的留在英国。即便是加强环境治理,但也不能够以关闭工厂为代价。需要将工厂产业进行升级,提高我们国家的工业产品竞争力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工人党非常赞成的方面。也是我们不断推进的方面。”
来自工人党的说客对着贝尔·格莱德如此笑眯眯的说道。“相比于保守党,我们这里明显更适合你。”
贝尔听着工人党派来的说客的话。他倒是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他更倾向于加入保守党。因为他的论点中有很多是关于大英国民族主义的。
这些论点很明显是那些传统保守的贵族更喜欢的。
现在英国成为了美国的桥梁。帮助美国去沟通英联邦国家和欧洲,这明显不是这些传统贵族所愿意看到的。
这代表着他们的权力在衰落。他们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衰落。而且这种衰落几乎是难以控制的往下走。
所以他们很喜欢贝尔的观点,愿意给贝尔提供的帮助要多于工人党愿意提供的帮助。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保守党是现在的执政党。
只要贝尔成为这个执政党的一员,他就立刻能够施展他的许多抱负。
所以在你送工人党的说客出去之后。贝尔·格莱德的助手向他询问道:“先生,您真的完全不考虑工人党?要知道,保守党现在虽然是执政党,但是您已经多次批评了丘吉尔。您未必会被他们选中,没有他们的推荐,您是拿不到选议员资格的。”
贝尔·格莱德却笑着说道:“放心吧,他们不会任由我进入工人党的。因为这等于他们将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推到了他们敌对的势力去。他们会想办法来拉拢我。”
“即便是我批评了丘吉尔,但这并不代表我得罪了保守党。相反,我的政治主张和他们的不谋而合。只不过不管是丘吉尔还是他们,都没有更好的办法罢了。”
助手听到贝尔格莱德主编这么说,忍不住挠了挠头。他在心里嘀咕着:就连丘吉尔和那一帮保守党的老爷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您真的能解决吗?
但是贝尔格莱德却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自己再怎么做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多亏保守党和丘吉尔现在的所作所为,英国已经跌至谷底了,现在开始不管再怎么走也是向上。
情况再坏也坏不过如此。所谓的比好不太行,但比烂肯定有比我更烂的。只要我不是最烂的那个就好了。
而且贝尔格莱德主编很懂得什么叫做舆论宣传。这一点很重要。目前英国的舆论宣传攻势中比他更强的高手屈指可数。
所以当保守党的说客,带着丘吉尔不怀好意的目的来邀请贝尔格莱德参加保守党时。
贝尔·格莱德几乎想也没想的就答应道:“没问题,两个月以后的选举我直接参加,有任何问题吗?”
这倒是把前来游说的政客搞得有些不会了。因为来之前大家都知道,贝尔·格莱德在报纸上如此批评丘吉尔以及保守党里面负责外交部门的几个领导人。可以说是把保守党的党魁和中央人物得罪了一遍。
就这样你还敢来?原本都说好了各种说辞的。结果一个都没用上。
不过这对于前来游说的说客来说倒是好事,省了自己的口舌了。
他笑盈盈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代表保守党非常欢迎贝尔格莱德先生的加入。关于议员选举选,我们自然是会推荐贝尔·格莱德先生。但是您能不能参选,那就凭您的实力了。”
原本丘吉尔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你一个小小的主编还想怎样?让你进来捧你一下,然后再摔你一把。最后让你灰溜溜的滚蛋。
丘吉尔在美国和苏联身上撒不了的气,还不能在你身上撒了?
结果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之后,贝尔格莱德以绝对的票数优势直接当选议员。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摧枯拉朽。
而他获得胜利的方式也很简单:宣传,造势,贴标签,搞敌人。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产阶级与站在一起
李锐这些年在全世界搞各种舆论攻势。搞各种新闻,搞各种真人秀。虽然说是对其他国家的新闻媒体造成了降维打击。
但是与此同时,李锐的这些行为其实也是间接的提升了本时空之中其他同行的能力。
因为都被李锐这样搞了,难道还不能学一点东西吗?就算是拙劣的模仿,他们也是会进步的啊。
就像是美国和英国搞得不太好看的真人秀,即便是比不上中国搞的项目,但至少也是搞了。
而在这其中,贝尔主编算的上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了。他归纳总结了中国这些年搞舆论搞宣传的东西。
然后自我吸收成为了自己的东西。
所以,贝尔·格莱德主编的自我修养提升了。反正一般的英国媒体人是不够他打的了。
就像是现在这样,他在进入保守党之后彻底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懂不懂什么叫做政治家人设。
懂不懂什么叫。给人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
这些玩意儿含金量可是很高的。不要说在本时空的60年代了,即便是在原时空的70年之后。也不是所有玩政治的政客能够搞明白的。
和贝尔主编打擂台的几个选手。他们的打法太传统了。虽然说是知道使用新兴的电视媒体来作为宣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