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73节
人类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些事情了?尼克松的话其实就是搅乱视线。
他说能者多得,但实际上美国是能者多得吗?看似是能者多得,但本质上是赢家通吃。
只要一个不慎就很容易掉进尼克松得预设陷阱里面。
而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自视过高,然后就会掉进这样得陷阱之中。
这也是让莫洛托夫非常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
尼克松问100万美元价值的人和1万美元价值的人同属于一个生活方式。
这是否合理?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会认为不合理。
即便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家也必然会觉得有本事的人多拿一点过得好一点是理所应当的。
没本事的人凭什么和我这种有本事的人一样呢?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界定这个人值100万美元,还是他值1万美元?谁来界定他的价值?莫洛托夫善于思考,但没有急智。
所以他卡住了。
并不是他无法回答尼克松的话。
而是他想到了这背后更深的东西。
如果他提出了这个价值界定的问题,莫罗托夫可以肯定尼克松马上马就会转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上面。
而一旦转到这上面就很麻烦了。
因为现在美国经济是强项。
美国的经济总产出发电量,用水量,钢铁生产量,水泥消耗量等等方面都是冠军全球。
你要和美国人谈经济。
在这个时候谈。
那你就等着丢人吧。
所以不是莫洛托夫没有想到问题而是想到之后立刻想到了更深的东西,他怕从一个陷阱跳进另一个陷阱,所以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
而尼克松则继续在那里对着莫罗托夫和一众记者们侃侃而谈。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美国有能力的人可以活得很好。没有能力的人可以去超市当收银员,理货员。可以去加油站工作。可以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
“这些工作在社会上是需要的,但它本身并不创造多少价值。难道我们还要那些创造了许多价值的人和他们平均分配吗。一个工厂的工程师,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为工厂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赚取了几百万美元。”
“那么工厂拿出十万美元奖励给他,是不是很合理?”尼克松侃侃而谈,周边所有的人都觉得他这话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有能力就获得奖励,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尼克松又继续说道:“那我继续举这个例子。这个高级工程师为工厂带来了几百万卢布的新的利益。但是你们只给他发几干卢布的奖金。然后将新的利益增长用作提高全厂其他人的基本工资。这合理吗?”
“那些工人并没有为这个创新付出任何东西。他们只是单纯的做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但是他们却分薄了一个高级工程师几十万的奖金。请问莫罗托夫先生,你觉得这样对高级工程师合理吗?”尼克松脸上带着微笑的问道:“我知道一些关于苏联的奖金制度。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你们给研发火箭的主要工程师发放的奖金数量仅仅只有5000卢布。太低了!”尼克松他面带微笑的说:“你知道我们美国为了研究图灵1号,给研发团队多少奖金吗?主要科学家的奖金超过10万美元。还有大量的研究经费。以及后续的专利费可以源源不断的为这些具有才能和创造力的科学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让他们能过上非常优沃的生活。难道这还不能证明我们美国的先进性吗?”
莫罗托夫思索了半天之后,才开口说道:“尼克松先生。你把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以一种漂亮的说辞包装美化的讲了出来。但你却没有讲在这其中更深刻的关于剥削的问题。”
尼克松双手插兜一副细心听讲的样子。
莫罗托夫整理一下语言。
然后开始讲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以及国家福利待遇等等方面的解说。
莫罗托夫说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却又非常的有毛病。
这场直播是全球直播。
尼克松讲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面向普罗大众,非常浅显易懂。
以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向全世界所有的高科技人才释放美国的善意。
并且反复提出了美国有多好的生活。
颇有一种干金买马骨的味道。
最关键的是他说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普通人浅显易懂的。
而莫洛托夫现在脱稿发言,他在讲什么?他在部析所谓的市场经济和所谓的计划经济。
在不同政体下产生的不同反应。
以及对国民生产积极性以及国民劳动力的不同掌控。
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肯定是有的。
但是普通人听不听得懂?听不懂的。
不要说本时空的大多数普通人了。
就算是在原时空几十年后。
已经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了。
有几个大学生敢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听经济原理是完全不犯困的。
又有多少学生对马哲毛概这些课程很挠头。
当然有学的好,理解力强的人。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普通甚至是普通偏下的人,才是占据这世界的大多数。
尼克松的发言是调动人的情绪。
他的发言是让那些有能力又想要赚大钱的聪明人看到美国的好处。
同时又让那些想赚大钱,又自以为自己是聪明人的人羡慕美国。
只要这两点达成了,那么尼克松就赢了。
因为美国的基本盘就是这些人。
难道美国还真的想要招一批充满信仰且意志坚定的聪明人?不要说尼克松不信了。
基辛格也不信啊。
这些人进来捣乱吗?莫洛托夫不想跳进尼克松和基辛格布置的关于美国经济是否强大的陷阱之中。
但是却掉进了另一个陷阱之中。
他在和尼克松辩论。
没有错,尼克松基辛格美国代表团的那些智囊可以听得懂莫洛托夫的发言。
莫罗托夫也可以在他的立场上用他的理论和尼克松一较高下,甚至辩论赢。
但是他要如何将这些东西传达给普通民众。
他没有办法快速的将这些发言总结出来。
形成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听得懂的话。
而根据莫罗托夫的这些发言,尼克松则反驳道:“您说了这么多计划经济的优势,社会主义兜底的优势。
但是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们这样的计划经济兜底,以及社会主义的优势。
是否是在剥削那些有能力的人的价值。
用他们的价值去强行拔高那些普通人,甚至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人?这是否激发了普通人懒的可能性呢?让一个天才养活一百个懒汉?剥削一百个人养一个人叫剥削,难道剥削一个人养一百个人就不叫剥削了?”“如果在一个工厂里面,一个人一天生产100张桌子,另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80张桌子。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拿的工资一样,这在我们美国是非常不合理的行为。
但是在你们这里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不对?”尼克松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是辩的那一套了。
莫罗托夫既然不想和自己在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上去硬碰硬。
那么在这方面你也讨不到好。
莫罗托夫觉得尼克松说的有很大的问题。
但是一时之间却想不到非常合适的言语去反击他。
如果是赫鲁晓夫站在这个位置上和尼克松辩论。
说不定赫鲁晓夫还能出一些奇妙的招式。
因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嘴比脑子快的人。
他在动脑子之前,嘴巴一般会先动。
而他心直口快的言语,虽然经常闯祸,但有时候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说在联合国大会上拿皮鞋敲桌子。
这就很不错。
有的时候像赫鲁晓夫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桌子,可能还会更好一点。
不要理会美国人进攻的点,换一个自己擅长的点去打才是更好的方式。
这也就是毛主席在朝鲜战场上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理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不要在方方面面和美国人去争。
他们的长处很多。
短处也很多。
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人家的短处去打,而不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方的长处打。
你这样一打就容易出问题。
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苏联方面的人员似乎并没有考虑到一点,又或者说他们考虑到,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面。
却没有办法立刻提醒莫洛托夫。
这样才是最难办的。
如果你要落进,非要和美国人在一件事上争论一个高低输赢。
那就不是输赢的问题了,是你战略方向错了。
元时空之中,苏联人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他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和美国人竞争,但是却选择了一个对他们最不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