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27节

  “真没有想到我们这批人里面,黄维居然是第1个离开这里的。”看着黄维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功德林大门]的远处。王耀武忍不住感叹的说道。
  杜聿明远跳着黄维的背景说:“也该是黄维最先离开。他这个人呢,死脑筋。做事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会变。他这种人到地方上可以当一个好老师。甚至可以当一个好的基层干部。”
  “且看吧。我觉得黄维这个人,不可能碌碌无为的。”王耀武如此道。
  功德林的学员将会分期分批的特赦,根据他们的特长,性格和能力将会放到中国的不同岗位去。
  本时空变数真的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央的会议上面,李锐是坚决反对用功德林的成员进行统特赦, 然后搞一个类似于国庆献礼的方 式出来。
  说实话,实在没有必要。太形式主义了。要搞宣传的话,李锐有的是办法。没必要搞如此教条的东西。
  不需要搞太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让功德林的学员们回归他们能做的工作,新中国要让他们在新的社会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共产主义从来都不是抹杀个人价值的政治形态。而是让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一个优良正确的方向上努力。
  就像是黄维回到自己的家乡贵溪后,给他安排了工作。他说他想要教书育人。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学的教书工作。
  而且还真就让他当政治老师。当黄维看见这个任命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荣耀,因为他知道组织上是真的相信他了。居然让他当政治老师。
  因为让黄维当老师,只有两个选择。一 一个是当语文老师,因为黄维的古典文学造诣还不错。也学过类似。八股文一样的技巧。
  虽然说大家都诟病八股文这种东西害人不浅。说近代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八股文至少能背一半的锅。
  但是八股文这个玩意儿要是真的学的精通了的话,在写作上其实是很有帮助的一种技巧。写的好八股文的人,天下的文章一般都写 得好。
  而让黄维当政治老师,只能说是因为组织上确定黄维已经改正态度了。
  由他这种经历过革命,然后变成反革命,最后在成为革命者的人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态度变化,能更好的讲解政治。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期间的改变。
  只有黄维才能讲清楚革命和反革命又再次革命的转变。
  他是这方面最好的老师了。
  而且贵溪现在也很缺讲得好政治的老师。(其实不光贵溪, 全中国都是如此,讲得好政治课的老师都是稀缺资源。)
  对于大多数政治老师来说,能把广播里面解析的各种政治给说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安顿好后,黄维开启了自己的第一课。
  在初二三班的教室里,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看着踏入教室的黄维。班长道:“起立。”
  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站了起来,齐声说道:“老师好!”
  黄维突然一室,很多年前他也在贵溪当过教书先生。但当时当教书先生是因为他整顿自己率领的国党军队内的贪腐问题,结果被排挤下野后的无奈选择。
  今天是他自己主动来当这个教书先生。
  这一次,他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触动。也许这就是毛主席喜欢别人叫他教员的原因?
  黄维这次真心实意的站上讲台,他环视着孩子们,说道:“同学们好,大家坐下吧。我叫黄维,是你们的政治老师。我和你们其他的老师不一样,我从前是革命者,后来是反革命,现在又是革命者。”
  黄维面对一群孩子,他没有掩饰自己的过往。
  反而是大大方方的,全部都说了出来。因为只有说出来他才能够开始讲他的课。
  台下的学生听到黄维这样介绍自己,他们都很惊讶。有的学生交头接耳,但是很快被班长的眼神给瞪了回去。课堂又恢复了严肃。
  黄维在黑板上写下正式的名字,并且写下了自己成为革命者,成为反革命者,然后又重新成为革命者的时间。
  “我们的第1课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为什么相信革命。之后为什么又被反革命蛊惑。最后我又如何清醒,认识到反革命的错误,重新加入革命队伍。我会用我人生中的经验告诉大家,让大家避开我所犯过的错误.. .”
  黄维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校长则偷偷的站在教室的后窗位置,偷听着黄维的讲课。
  听了10分钟之后,他转头微笑的对副校长说:“看来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很好的政治老师!”
  “真的没有想到黄维居然能有如此觉悟。”副校长也感叹道。
  “是啊。正是因为有黄维这样的人物,才显示出我们中国革命的优越性。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比我们更好的。他们会带着我们的国家飞向更高的地方。
  校长在后窗偷看着初二3班那些非常认真上课的学生。他的嘴角挂着微笑。
  而在北京,在黄维作为第一名特赦的成员之后。 很快,功德林开始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特赦名单。
  第1批的特赦成员都是在改造中非常积极,同时也被认定为改造成功的典范。
  李锐不想把这些特色搞成一个单纯的政治报告,然后让他们一起释放。这样搞和好大喜功的搞法没有差别。想要搞政治宣传,李锐有其他的办法。
  相反让这些人去到他们合适的岗位进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第1批被释放的成员中有叶立三,他的工作其实早就定下来了。北京市的灯泡厂和北京市的电机厂都很愿意接受他。
  叶立三毕竟是在德国留学,学过机电的。理论知识很扎实。尤其是基础学科很过硬,这样他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技术。
  不管是灯泡厂还是生产电机的厂,都需要这样的工程师。
  在功德林的建议下,叶立三还是前往了北京市电机工作。因为相比于灯泡而言,电机对现在的新中国更重要一点。不管是起重用的电机,水闸用的电机还是其他方方面面,工业生产上用的电机都非常重要。
  而王耀武,组织也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他想要前往自己从前在山东开设的饼干厂。但是那个饼干厂早就被合并改组了。所以王耀武被安排去了青岛市第二食品厂。
  现在青岛市第二食品厂生产的钙奶饼干已经是华北地区知名产品。味道好吃,奶香浓郁。
  当王耀武走进工厂看见一座座整齐的厂房工人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以流水线的方式将原材料生产成一块块饼干。王耀武看了半天,最终只说了一句:“我当年办的饼干厂比这里相差太远了!”
  而杜聿明也有了他的去处。杜聿明指挥过装甲部队,他本人对于车辆器械也非常喜欢。
  刚好北京这一边也开始生产汽车了。 生产的就是那个最低配置的汽车。安排杜聿明去汽车厂学习工作。杜聿明对这个倒是不抗拒。
  而除了他们缺本职工作之外,考虑到这些人对近代史的编撰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副职。让他们编写近代史中关于国民党的部分。(或者说对很多人来言, 这才是主职)
  第1批功德林特赦的成员。都要开始过上新的生活。也将要过上劳动者有其食有其屋的日子。他们将成为一个典范,不仅仅在新中国,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传播他们的改变,传播新中国的政策。
  第一百九十九章 各处动员
  功德林里的第一批特赦的学 员们自有他们的去处。
  他们会前往各自擅长的领域,去参与他们的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他们应该有的贡献。
  总归是一点,新中国不养闲人嘛。
  只不过1959年特赦出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毕竟1959年的新中国并不太平,气候灾难是一定会发生的。
  就在黄维前往贵溪,开始教书的时候。在距离他大约三百公里的江西另一地的萍乡。
  新中国的将军甘祖昌也在被授予一项重要的任务。准确来说,甘祖昌现在并不是将军了,他在前年就打报告辞职了。向中央军委提出辞去自己在军中的一切职务,他漂泊半生,打算回乡务农养老。
  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甘祖昌在新疆做的好好的,身为少将,他的待遇是很不错的。再加上他又是主管后勤方面,他在新疆的生活本该是很滋润的。
  而且甘祖昌的资格够老,他是红军时代参军的,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只要他不犯原则性错误,中央军委都不会动他一下。
  但是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优渥的待遇和生活,毅然的返回了自己江西的老家:萍乡。回到乡下当一个农民。
  甘祖昌把自己的积蓄换成了几头约克猪和几十只安哥拉长毛兔和白羽鸡,还有化肥和种子,他真的回到家中开始安心种地了。
  并不迷恋在大城市的生活,也没有想着在城市里当老爷,而是回乡当一个老爷们看不起的泥腿子。
  关键是他还不作秀,而是真的正经的在种地。他带着妻子和五个儿女在乡下认真的种地养殖,并且热心于乡村建设。
  原时空之中,一些领导拍脑袋想要搞献礼工程和大吹浮夸风的时候。也是甘祖昌带着乡里的农民直接搞反对的。
  对于这样的共和国将军,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正是需要他发挥作用的时候。
  “萍乡这边的公社已经搞起来了。生产大队也搞了。所以想请甘同志来担任公社大队长的职务。”
  ”别来这套。我都自己请辞了,我晓得你们想的是什么。我从前是将军,你们这些人啊。马屁拍到马脚上了。我现在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的。”
  在甘祖昌的家里,一名组织上派人的同志正在请甘祖昌出山做些事情。
  但是甘祖昌回乡是养老的,并不想要去当什么领导。本来嘛,自己将军都不当了,还看的上你一个公社大队的职务?
  所以甘祖昌也不是推辞,他是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但是只听这名同志道:“甘同志,我们是希望您能统一管理一下萍乡 大大小小的生产..”
  这同志的话还没说完呢,甘祖昌就一摆手说道:“那就更不应该找我了。萍乡市里有市政府,萍乡下面的县和乡也各有各的分管,找我干嘛啊。”
  “因为您的统筹能力啊! ”来的同志直言道:“您的统筹能力好啊。远的不说,解放新疆的时候美国人放言,解放军待不到六个月就会因为补给问题退出新疆。”
  “您当时就是解放军入新疆的后勤总管。要不是调度有方,新疆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组织上来的这个同志说的话还真的让甘祖昌觉得挺舒服的。因为调度新疆后勤也是甘祖昌平生比较得意的一件事。
  管好后勤的难度一点都不比打仗简单。
  就说朝鲜战争期间吧,管理后勤的同志、干部是整个战争期间最挠头的一群人。根据统计,后勤部的干部超过一半都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焦虑、易怒、暴躁等心理亚健康问题。
  本时空之中,因为网咖的出现,所以新中国军队中的心理干预问题比原时空更早提出。而第一批被送去接受心理 干预治疗的就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后勤干部们。
  甘祖昌当年入新疆面临的困难不会比朝鲜战争低多少。甘祖昌在后勤管理和统筹调度上的能力是很强的。
  只听前来劝说甘祖昌担任这一职务的同志继续道:“甘同志,其实这次来请您,就是看中您这样的能力。我们萍乡是江西地区最重要的产粮区。占了全江西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出。”
  “中央下了命令,要求我们萍乡今年要力保粮食产量。尽可能不要出现大的减产,而且要做好随时支援外省的打算。”
  甘祖昌听到这里微微皱起眉头:“中央要求保护粮食产量我能明白,但是大的减产. ..是 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组织上安排下来的同志低声道:“甘同志,您回来也差不多两年了。去年回来之后,您应该就感受到了,我们萍乡这些年一直在加强水利建设。”
  甘祖昌点点头:“这确实。我从前生活在萍乡的时候,水利设施确实很不方便。水浇地是上好的田亩。我现在再次回来发现,原来的水利设施进行了翻修。而且大坝什么的都建设的不错了。”
  来的同志点点头:“是的,1954年 的长江大洪水,我们也是吃了亏的。尤其是鄱阳湖那边。所以在1954年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又再次加强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防洪、水坝、分流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水利灌溉。现在全萍乡的水浇地比建国初期翻了好几倍。因为水利的建设,从前不是水浇地的地方也成了水浇地了。
  “所以这些年下来,我们萍乡的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一个萍乡能养活大半个江西了。”
  甘祖昌听闻点点头,作为萍乡人他也余有荣嫣。
  "我们国家的气象研究在有了电脑之后也有了长足进步。”组织上来的同志认真的说道:“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今年将是气候活动异常剧烈的一年。”
  "春耕的时候山西、陕西下了大的沙尘暴。两百多万亩田地受灾,还好动员救援的快。最后受灾的田地只有一万余亩余,其他的都救回来了。”
  “之后华北和东北又经历了一场倒春寒。这次是几百万公顷的土地受灾了。虽然再次进行了全面动员,来救下了大多数田地。但是这次受灾的面积太大了。很多春苗直接冻死,只能赶快补种。但是这会不会引起减产?不好说。之后甚至又来了一场冰雹,还有人被冰雹砸死。”
  听到这里,甘祖昌的面容也变的很严肃。
  “可以确定,气象专家竺可桢教授发表声明,我们国家今年将会是困难的一年。我们全国人民都要准备有战天斗地的精神。”
  “而在倒春寒之后,现在北方已经有很长短时间没下雨了。是不是会引起旱灾?不好说。但是我们南方要做好准备。一旦北方产粮地受灾,就需要我们南方支援了。所以我们才邀请甘祖昌同志您出山。”
  甘祖昌听到这里,他明白了。
  其实他看报纸听新闻的时候就有些猜测了,今年国家可能要遭遇灾害。但是没有想到可能会如此严重。
  他沉吟了好一会儿后说道: “这么严重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