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16节

  按照古代来说,这些藏民的民兵当斥候是极好的。就是他们很多都不会汉语,只会藏语。
  还好松岗和次松两人会汉语,即便是有些生涩,但是至少能交流。
  在九月一日,黄健从驻扎的帐篷里出来的时候,营地里已经传来了一阵阵的香味了。是方便面的香味,今天做的是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
  这玩意儿在高原是好东西,水不用完全烧开也不至于吃夹生的面条。
  而且这玩意儿在高原巡逻的时候,比其他任何的干粮都受欢迎。如果没有方便面,那就只能吃水冲式土豆粉(抗美援朝时发明的军粮)。那玩意儿虽然还行,但是常吃那种土豆泥,很容易大便不成形。
  一到煮方便面的时候,那些帮着一起巡逻的藏民就很激动。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他们觉得这玩意儿可比糌粑好吃多了。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黄健现在所处的营地,算是营部直属指挥地。他是副营长,和营长兵分两路,分别驻扎在所管辖的边境线的两头。
  其他的巡逻队需要通过电台向他这边进行汇报。
  就在松岗等民兵刚端起方便面,准备好好饱餐一顿的时候,电台里突然传来了一连的传呼。
  “呼叫营部,呼叫营部!我连所处方向,发现大量印度军队,具体数量不详!但是漫山遍野!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这边一连的求援才刚落下话音,二连的呼叫也来了。
  “呼叫营部,印度人朝着我部开火了!预估,超过五百名印度兵压境!”
  这下好了,方便面都来不及吃了。黄健立刻通知营长,并且上报团部。
  而向团部上报情况的不仅仅是他们。印度人就像是疯了一样,他们从印度方向的实控点那边大量出兵。
  不仅出兵,同时还在实控线上建立了大量的碉堡。
  团长都惊呆了,因为中印矛盾的边境线长达数百公里,而现在仅仅是他们团所管辖的区域内,印度人就像是野草一样长了出来。
  而把所有的战况都汇总之后,军区高层发现一件不可不思议的事情。
  印度人居然在长达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全线出击。
  一时之间中国也分不清那边是印度的主攻,那边是佯攻了。
  而在一线部队那边,战争已经打响了。
  一连三排四班的战士都快疯了。
  “他妈的,班长!“班里的机枪手骂着粗话。
  班长吼道:“别他妈骂我!”
  “我不是骂你,班长!我是骂印度人。我们现在这里只有一个班啊!这漫山遍野的,有一个连的印度士兵了吧?我们守得住吗?”机枪手道。
  班长吼道:“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我已经通知上级了,增援很快会来。老七,你最宝贝疙瘩的自动榴弹枪给老子搞起来。妈的,这么多印度人,靠你和老六的机枪压制了。”
  班里的机枪手和自动榴弹枪发射手都猛地一点头。
  “记住了,不要傻乎乎的扳机扣到底。给我瞄准了之后点射的打!”
  班长咬着牙吼道。远远的看着,数百米外印度士兵的人影影影绰绰。这么多印度兵,要打硬仗了!
  全班上下都握紧了拳头,甚至大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要能拖住印度人的进攻,给后续部队争取时间,他们的牺牲就不冤枉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斗智斗勇
  四班班长庞中华站在据点的高地上,手心湿漉漉的汗水仿佛是他内心焦虑的写照。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方的山地,那里有一群印度士兵正在有条不紊地前进。根据庞中华的估计,这些士兵至少有一两百人,很可能是一个满编的连队。
  相比之下,庞中华手中掌握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他所在的四班原本负责的是修建据点这样的后勤任务,全班仅有十名战士(包括班长庞中华)。而现在,这个刚刚竣工的据点竟然成了他们与敌军对峙的前线阵地。庞中华不禁感叹,这无疑是一场不期而遇的考验。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上级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在考虑到中印摩擦升级后,他们不仅迅速命令庞中华等人修建据点,还为这些防守班组配备了班用机枪和榴弹枪等重型武器。这些武器的存在,让庞中华和他的战士们有了一丝底气。
  这个底气倒不是说完全战胜印度士兵。而是能依靠这些武器来迟滞印度兵的攻势。
  “印度人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差。”庞中华观察着越来越近的印度兵,他对着班里的战士说道。
  “之前几次对峙,我们都见过了。印度士兵中大量装备了李恩菲尔德和美军的m1加兰德。德最近来的印军的装备比较好,有装备了汤姆逊冲锋枪的。连长去团部开会,听说是印度人可能是得到了美国人的补给。”
  “不知道他们手上有没有美国佬的勃朗宁重机枪。要是有那个东西的话,那么一定要小心。一旦发现勃朗宁重机枪的发射点,那就要优先消灭!”
  “还有,榴弹枪和重机枪是我们的主要火力。要记得交替输出,尽可能保持火力的连续性。”
  庞中华有条不紊的下达着作战指令。四班的全体战士都做好了准备,每个人的目光中都闪烁着坚毅。
  这是必死之战了(在四班的战士看来就是如此,就算印度人全都拿的都是一战的步枪,但是他们二十倍于自己的数量,自己等人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死前多杀几个够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四班的战士们也不顾及什么了。
  重机枪手听完命令后直接开骂:“操你祖宗的印度鬼,来啊!爷爷让你们好看!”
  四班的战士们或多或少都有被这个情绪感染。大家坚守好岗位,等待着最后的战斗。
  而在他们对面,印度的连长拉杰西则是信心满满。他之前可是让下面的士兵故意和这边的中国士兵发生摩擦对峙。
  这让他搞清楚了这边中国士兵的配置情况,估计也就是十个人左右。这可是个很好捏的软柿子啊,自己一个满编的连,一冲之下,对方不就完蛋了?
  拉杰西信心满满。他听说了之前有印度军队被西藏边民击败的事情,但是他对此嗤之以鼻。因为自己的部队和那些山地边军可不一样。
  自己带的部队可是自己的“部族亲信”!
  什么叫“部族亲信”?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奇葩的军队制度了。因为印度陈芝麻烂谷子一样烂糟糟的权力架构,导致印度军队在底子上就有问题。
  其中有一项非常有问题的架构就在于,如果你在军队有熟人(一个位高权重的将军,或者是一个掌握了某个邦军队实权的校官)。那么你可以通过熟人和军部打招呼,让军部给一种类似于【委任状】的东西。(注:这种事情基本上发生在印度独立前后,为了快速收拢土邦里有实际权力的掌控者,印度政府用这种方式承认他们的权力,并且给他们正式编制,但是这种胡乱开口子导致大量流氓地痞黑帮一跃成为印度权力人物的事情也成为了印度发展的阻碍。)
  这种【委任状】当年中华民国没少发。比如说收编土匪的时候就是丢一个【委任状】过去,然后让土匪成了国民革命军了。
  这玩意儿在中国古代的称呼叫做【告身】,现在叫任命状。
  只要有了这个东西,你在拉起一支队伍,而且确保你能掌握的了这支队伍,养得活这支队伍。那么恭喜你,你能拉多少人,你就是多大的官。
  能拉一两百人,你就是连长。能拉三五百人,你就是营长。能拉一千人,你就是团长了!
  这种拉起来的部队,要么特别能打,要么特别拉跨。
  拉杰西觉得自己的队伍就是特别能打的那种。因为他选的可都是族里最强的勇士,各个悍勇的很。
  他来打中国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因为军部在私底下说了,打中国这件事各凭本事。能咬下多少肉,就有多少肉归自己。打下来的土地越多,他们的好处就越大。
  如果打下来的土地够多,以后成立新的邦,直接成为邦里的显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阵地只有十个人,不要拖拖拉拉的。一口气冲上去,拿下阵地,深入中国。上级可是要求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占领整个西藏呢!”
  拉杰西对现在部队的行进速度觉得不满。
  他催促行军速度更快一点。
  解放军阵地上,庞中华用望远镜观察着印度军队的速度。他微微皱眉:“印度人现在的行军速度有点快,而且他们完全没有找掩体掩护。看起来他们是打一个冲锋上来就干掉我们啊。”
  “班长,两百五十米了。打不打?”机枪手已经饥渴难耐了。因为这个距离,机枪已经很有准度了。
  搞榴弹的同志也准备好了。
  “印度人的迫击炮,我到现在都没找到。”庞中华有些脑门冒汗,之所以一直没打,是他希望能从印军的行军中找到有价值的目标,先期打掉。比如说重机枪、迫击炮什么的。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一个连,不可能重机枪和迫击炮都不配置吧?
  难道印度那边的指挥官这么沉得住气,准备让自己这边先暴露火力点,然后在集火打掉自己这边仅有的重火力?
  印军指挥官太谨慎了啊!
  庞中华冷汗都留下来了。但是不能再拖了,继续拖延的话,印军就大兵杀到了。到时候人海战术都淹死自己了。
  所以当印军进入两百米距离,已经有一些印军开始胡乱射击之后。庞中华道:“重机枪和榴弹枪开火。短促射击后立刻转移。避免敌人采用火力覆盖。你们打完立刻转移到下一个火力点。”
  庞中华用最高规格对待印军。
  “同志们,战友们,为了国土完整,打!“庞中华一声令下,四班的战士们憋了许久的一口气终于发泄了出来。
  五四式自动步枪在两百米距离上可以发挥全部威力。苦练枪法的战士们三点式射击,瞬间压得前进的印军抬不起头来。
  居然有印军趴下用汤姆逊冲锋枪还击。这个距离,汤姆逊冲锋枪的命中率只能靠天。
  而机枪和榴弹枪的加入,更是让战局瞬间倾倒。
  榴弹枪发射手,朝着人群密集的地方直接来了个榴弹投送。打完之后立刻换地方,到了第二火力点继续换人群投送。
  三颗三颗的榴弹不间断的被打出去,火力比迫击炮还要猛烈。瞬间压得印度军队抬不起头来。
  庞中华预想中的敌人火力覆盖并没有来。在庞中华还在思考,印军指挥官准备什么时候上重火力的时候,令他诧异的一幕出现了。
  刚刚还气势汹汹杀上来的印度士兵,比用来的时候更快的速度直接退了回去。没有一点点犹豫,没有一点点思考,只留下满地尸体和哀嚎的伤员。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家都要挠头(二合一)
  庞中华等四班的战士有些懵逼,因为他们都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了。这场狙击战,十人对两百,能打退敌人几次进攻,争取一天的富裕时间,那么他们就算是完成了任务,不亏了。
  根据朝鲜战争中的英模单位150师的代表来西藏做战斗报告(演讲)的时候讲过,敌人的战斗是很残酷,也很疯狂的。
  他们往往会不计成本和人员的进行冲锋。每次迟滞敌人的狙击战都是生死战。
  经常是一个营的战士拆分成多组,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形成多重狙击。以小股小股的部队迟滞敌人大部队。这样的作战方式基本上是需要巨大牺牲的。
  那种一个班一个排,迟滞对方一个团一个旅十几个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的进攻,代价往往都是这些部队打到彻底消散。
  庞中华原本都和战友们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了。
  但是谁能知道印度人居然就这样跑了。
  “班长,敌人撤退了。我们要不要打一波反冲锋?”班里的战士发问道。
  在解放军的战术教学中,反冲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敌人撤退的时候打出一波反冲锋,是有可能直接击碎敌军的。
  但是庞中华很冷静,他道:“先不要追,万一是敌人的计策呢?到目前为之,我们都没观察观到印度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这太反常了。”
  “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山路难行,他们携带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难以带上高原,所以数量极少。一定要留到关键的时候使用。”庞中华非常客观的分析道。
  “他们在地势上处于仰拱,对他们来说很不利。重机枪和迫击炮可能并没有合适布置的地方,所以他们用佯攻来打一波进攻。然后战略性撤退,就是想要引诱我们出工事追击他们呢。然后他们就有机会直接用重机枪将我们全部带走。”
  周围的战士们也是连连点头,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
  “真没想到,印度的指挥官还挺狡猾的啊。这一波进攻,他们怕是死了七个人吧。“副班长点头附和,同时向庞中华要来望远镜来看印度那边的伤亡情这一次进攻,印度人丢下了七具尸体,还有三个伤员在地上哀嚎。
  这印度指挥官比小鬼子还残忍啊。”副班长嘀咕道:“我们上夜校的时候,连里指导员给咱们讲抗日时期的日军指挥战术,日本人都很少用这种牺牲式的战法来引诱我军上当。”
  “所以啊,印度的指挥官不光心机深沉,还很残忍。是一头狡猾的狼。”庞中华大声道:“战友们,不要掉以轻心,小心印军的反扑。”
  解放军班长庞中华充分的证明了什么叫做解放军基层士官的指挥能力。班长是兵头将尾,在小规模班组战斗中,一个班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场战役的走向。
  很明显,庞中华是学的极好的那一类班长。如果他出生的早一些参军的早一些,在朝鲜战争中入朝作战和美国人作战,说不定能建立不小的功勋。
  但可惜的是他面对的印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