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05节
就像是现在美国驻日本的军队,每次军舰回国的时候,里面都运载满了货物。有日本的,有中国的。这些货物甚至不需要过美国的关税。因为他们直接走军港回去。美国税务部门再牛逼,也查不到军队头上,除非他们想要在坐直升飞机的时候突然失事。
而这些换回来的外汇,也被变成了更多的食物。
很多局外人并不知道国家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接下来的准备。但是有些细心敏感的人已经有所察觉了。
就像是北京的张祥家,他家的老大张福已经毕业了,现在他在北京市的食品工业研究所工作。张富明显的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压着全所的人。
第一百六十一章 额外补充
食品工业研究所是李锐来到本时空之后大力推广的一个部门。虽然是元时空后世来的人,也经受过各种食品安全危机的问题。但是李锐由始至终都认为,食品就该和科学和工业挂钩。
所有的食品安全危机,从来都不是因为科学进步和工业进步导致的。纯纯的是因为黑心商家不法商贩,还有监管不力甚至是官商勾结所造成的。
李锐在元时空之中就知道,某奶业公司自己就是奶制品行业的标准制定公司。司然后把奶制品制定标准全部按照自己公司的标准来制定。当真是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了。可谓无耻之尤。
当然,也有相对良心的厂商,另外几家乳制品企业认为该大奶业集团制定的标准有严重问题。所以它们又联合起来搞了另一套更高一点的标准。某大厂蛋白质多了0.1克就要大吹特吹,但这大厂提升了这0.1克,蛋白质标准也没到这个奶制品小联盟的最低下限。
因为元时空看过的太多了,所以李锐对于食品安全、食品工业极其看重。
就像是牛奶,每一百毫升蛋白质是是3克、3.5克还是3.8克,这都是关乎于工业化生产标准的。
奶制品如此,其他食品也是如此。
并不是因为科学进步了,所以才有人用三聚氰胺,而是用三聚氰胺的人即便是没有三聚氰胺,他也会用其他的东西造假。同理的还有苏丹红、地沟油等等。
就像是李锐即便是来自于后世,也不会一棒子打死氢化奶油(人造奶油)。因为氢化奶油最大的危害是这玩意儿不好消化,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这玩意儿确实不健康,但是这玩意儿在特殊时候就是好使。不要说五十年代的中国,就是元时空后世,要是有人给加沙的孤儿院送去几千个人造奶油的蛋糕,谁会在意说不健康?
说到底就是一个食用量的问题。
同理的还有食用香精、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等等。这些东西是人类科学进步的伟大发现,不该妖魔化。最重要的是能否真正掌握度?
李锐在这方面并不完全相信后世的资料。因为后世资本家为了卖钱,什么鬼话都说得出。就像是现在五十年代,美国人坚信肥胖是因为脂肪导致的,和糖果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都是资本家宣传的后果。
所以如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这样的机构的展开,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真正的,能够造福后人的食品工业之路。
张富毕业之后就来这里上班了。因为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还连跳了两级。这个岁数本该是中技毕业的他,其实已经读完了高技的课程,是高技毕业生了。
张福在食品工业研究所里跟着刘教授一直在研究一个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的课题。《还有什么可吃的》。
对,就是这个课题。
听起来超级简单,但实际上这个课题老他妈深了。
简单来说就是刘教授带着一个团队,研究中国大地上还有什么适合人吃的玩意儿。或者是将一些原本人可以吃,但是吃起来很麻烦的东西研究成能不能工业化生产。或者是将一些可吃,但是难吃的东西经过处理后生产成一种更好吃更好入口的食物。研究的方向看起来很宽泛,但实际上真的进来工作之后才发现路线窄的要死。
即便不从原始人时代算起,就以商周开始计算,中华大地上的人都生存了四五千年了。老祖宗连观音土都吃过了,你还想找出什么老祖宗没试过的食物?
所以实际上刘教授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把难吃的东西变得好吃,如何把制作复杂的东西变成工业化可生产。
比如说蕨根。这玩意儿西南地区吃的人挺多的,蕨粑、蕨饼、蕨根粉也有不少人吃。但是这玩意儿该如何工业化生产﹖这是之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都是土办法搞。说起来是纯绿色无污染。但是这样效率太慢了,还是搞工业化手段,想办法用最快的办法将蕨根里面的淀粉物质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吧。
种植蕨根的好处是这玩意儿不抢田地,水稻、小麦种植不了的地方可以种这玩意儿,而且管理也不需要太精细。同时蕨根也是淀粉来源,可以作为主食的补充。缺点是这玩意儿产量不稳定,所以只能是当做一种食物来源的补充。
还有木薯,这玩意儿可以种在半坡地上。但是木薯这东西给人吃多少是有点危险的,因为要是木薯没有彻底熟透的话是有毒的。大人吃了都会上吐下泻,甚至拉稀到脱水,老人小孩吃了没熟透的木薯很有可能会死。
所以木薯即便是产量高,而且也可以种植在半坡地上,元时空中国依旧没怎么种植。到是非洲很多国家拿木薯当主要口粮,制作成木薯饭。所以木薯的工业化处理也是在研究所里的研究课题。
这个研究所很务实,研究的都是要落地的东西。
“……好难吃。"张福的眉头皱成了川字。他正在对蕨根淀粉做更多的尝试。
看看能不能制作出除了蕨粑,蕨粉之外的东西。因为蕨粑这玩意儿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蕨有一种蕨的味道,他是打算优化一下蕨的味道。最好是能搞出没有独特味道的单纯蕨淀粉。那样的话用来做什么都很方便。
但是很显然,张福又失败了。做出来的玩意儿连他自己都吃不下,差点吐了一地。不过他的这点个人小研究很快就中断了。
因为刘教授把他组里的十来号人都召集了起来。
放下手下其他的活计。刘教授有些火急火燎:“木薯去除毒性的加工试验,我之前定下的那个方案,走的怎么样了?”
这个课题是交给之前的老组员做的。只见他举手说道:“实验室的脱毒早就过了。但是大规模生产的设备还跟不上。而且木薯我们现在搞工业生产也只能把它弄出淀粉糊糊的吃法,教授说实在的,吃起来有点糊嘴,真的不算好吃。除非加糖,但是加糖好像成本由太贵了。我们要不要继续优化一下?”
刘教授却摇摇头道:“不优化了,上级催着我们弄呢。先把大规模生产中的难点克服。我和你们一起搞。全组都加快步伐,张福你也一起来。别搞你那个蕨根糊糊了,太难吃了。上次你给我们全组吃的都吐了,大家都以为食物中毒了。”
张福涨红了脸,但是却无法反驳。自己学食品的,但是不会做饭是不是不太好?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与年轻人
“张福,你这一天到晚的鼓捣啥呢?你不是技校毕业吗?怎么一天到晚的开始看怎么做饭的书啊。”桂花看着张福又在看各种“做饭”的书了。"你这技校真有意思啊。一开始说是学什么食品科学和工业化。现在怎么感觉你是做厨子啊?要不今晚咱们家的饭你包了?
“哎呀,妈别吵。不是做饭的书。”张福无奈的白了母亲一眼:“这是关于各种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化调味的,是工业化生产时使用的。”现在在居委会做事的桂花指着书上的标题问道:"那你告诉我,这这个标题《关于五种蛋糕的糖量配比》这是什么?”
"这是五种不同蛋糕的糖量配方啊。鸡蛋糕(全蛋蛋糕)、海绵蛋糕、戚风蛋糕、重油蛋糕、调味蛋糕的糖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研究的。"张福如此说道。
桂花摇摇头:“这不还是厨子?”
张福忍不住翻白眼。现在他的年纪大了,对于和父母沟通一些父母完全不懂的事情,他也是觉得很累。他实在是懒得解释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蛋糕、糖果、点心这些东西的配方如果不对,很有可能会造成整条产线的无法生产。工业食品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如果搞得不好,配方和企业生产的机械参数对不上。那造成的损失可大了。
“妈,你就好好做饭吧。我的事情你别管了。我正烦着呢。"张福忍不住说道。
就在张福这么说着呢,张福的老爹张祥进来了,还提溜着一个鸡架子回来。
“你小子烦什么?生在红旗下长在春光里。毕业了就进研究所干活,一个月三十五块钱工资,你有啥烦的?你要烦就烦―烦房子的事情。"张祥把鸡架子交给老婆后说道。
“你不是在和那个叫曹文清的女孩谈恋爱吗?她家条件可比咱家条件好。你小子别不知趣啊,要是能拿下赶紧拿下。不过结婚不能在咱这大杂院。太没排场了,人家父母都是机关单位吃饭的。”
“咱家也能申请个刚需房的资格。我已经帮你报了,钱的事情你小子出一部分,我和你妈还有点存款,出个大头。你在问问曹文清姑娘,能出的也出一部分,以后也是你们住.……”
张祥和这时代所有的父母一样,在子女的婚事上都习惯絮絮叨叨的。尤其是张福和曹文清还是自由恋爱,张祥和桂花就更着急了。但是张福听不下去了,他烦躁的吼了一声:“烦死了!我出去看书!”
张福确实有些烦了,自己读书的时候还好,但是自己一毕业开始工作了。父母就开始催婚了。都说自己和曹文清都在学校这么多年了,都这么熟了。既然你们俩有意,那就早点把事情给办了。
这俩人什么都不懂。张福第一次觉得和父母有代沟了。
张福拿着书闲逛到了金水桥附近,现在金水桥这边没有了钓鱼老哥了。
从前北京的钓鱼老哥多是因为大家生活水平都太差了。很多人其实压根没兴趣钓鱼,他们只想吃鱼。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不少,那些天天做善事喂鱼的老哥们也就来的少了。剩下的一些真的喜欢钓鱼的老哥也被劝到北海公园去钓鱼的。北海公园开放了一部分的地区可以提供垂钓。
一人一杆,其实很难钓上来什么。很多老哥说是钓鱼,其实是去喂鱼的。
在金水河边上,张福拿着书坐下来看。看了好一会儿,忽然一阵自行车铃声响起。叮铃铃~
张福下意识抬眼看去,只见一个身穿工装留着短发的女孩儿正笑盈盈的看着他。
“张福,我刚去你家,叔叔说你出门了。我一猜你就在这。”曹文清笑吟吟的看着张福,她将自行车推到一边停好。自己一屁股坐在张福旁边。“我单位食堂的大包子,今天我们单位打牙祭,居然有牛肉包子,一人两个。我吃了一个,给你一个。”
曹文清把口袋里的一个包子递给了张福。这年头牛肉馅的大包子可当真是颇有些金贵的食物。
但是拿着包子的张福却没有向往常一样大口吃起来。反而是盯着包子看了许久,然后叹了口气:“哎……”
曹文清侧脸托腮的看着张福:“怎么了,小阿福不是每天都笑呵呵的?今天看到牛肉大包子怎么还叹气了起来?”张福转头看向曹文清道:“因为我总觉得,这样的牛肉包子可能以后吃不到了?”
“嗯?你说什么傻话呢?”曹文清不可思议的看着张福:“我们现在都工作了,领工资了。这牛肉包子虽然贵,但是偶尔吃吃还是吃得起吧。而且我单位食堂也比较好,时不时会有打牙祭的好东西呢。”
“不是说这个。“张福看了看左右后低声说道:“你知道我的单位的。”
“知道啊,研究吃的,你是大厨……”曹文清笑着,有些青年情侣之间互相调戏的意味。“哎呀,别打岔。”张福对待曹文清可比对待父母有耐心的多。
“我跟着刘教授研究其他食物工业化的问题。所里研究的东西一直都挺杂的。但是今年开始所里所有的力量都在研究其他淀粉质作物作为主粮的可能。”曹文清忽闪着大眼晴:“这又怎么样呢?”
“你说咱们国家现在搞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突然大力搞其他淀粉作物呢?水稻和小麦不行吗?为什么突然搞木薯呢?”张福这么说,确实让曹文清有些疑问了。
“你这么说,那还真的是啊。咱们国家这些年化肥产量连年提升,还从国外进口了不少化肥设备和化肥成品。现在化肥多了,粮食产量也多了。应该要专注这些才对。”
张福给出了他苦思良久了好几天的答案,他在曹文清耳边说悄悄话:“我猜啊,可能是要打仗了。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啊?!”曹文清惊的差点跳起来,还好她捂住了自己的嘴,没让自己的惊叫声传出去。
她消化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对张福道:“你别瞎说啊。好好的,怎么就打仗?建国还没十年呢,打什么仗啊?”
“嗨,不是咱们要打,是别人要打我们啊。”张福低声道:“你看国际局势。听说苏联领袖斯大林现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可能都挺不过今年冬天了。”
“在说美国,南美那边搞革命搞得美国焦头烂额。还有欧洲、中东,都是一团乱麻。”张福开始了他头头是道的分析。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所以啊。国家为什么突然搞这些不占良田的主食,怕是为了备战备荒啊。现在老大哥和美国都不稳,核按钮那天说不定就按下去了。所以啊,现在国家着急啊。木薯要搞工业化生产,听说已经让很多地方组织在良田之外的土地额外种植种木薯了。”
“今年还要把木薯集中处理的事情搞下去,多搞淀粉。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你知道咱们中国派遣了好几万工人过去,帮着苏联升级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是为了从苏联多运一些土豆来。”
张福分析的头头是道:“所以啊,我现在正在想着木薯脱毒下放到农村去应该怎么做呢。因为木薯这玩意儿含水量太高了,如果不能再当地处理好的话,运输出来太容易坏了。”
“还有关于代糖的添加。你说要是打仗了,国家运力短缺,粮食短缺。我们要怎么增加食物的保存性,如何降低成本。我其实一直在研究另一个方向。”张福认真的看向曹文清。
曹文清也认真的看向张福:“什么?”
“传统土地里生长的东西在极端条件下,可能是无法保证我们老百姓的肚子的。那么我就在思考,在极端条件下有没有一种极端食物供我们食用呢?”张福从自己的裤兜里抽出一本笔记本,是他自己学习和工作后记载的东西。
“我调查过,现在我们国家在广西、广东、海南都有大面积种植魔芋。这玩意儿亩产很高,但是那玩意儿营养价值很低热量也很低,但是可以骗肚子。我看了很多相关研究的书籍,里面写了关于魔芋的深加工。我觉得这玩意儿应该可行。”
曹文清看向张福:“你不是刚说了魔芋热量很低,骗肚子的吗?骗肚子就不是真的呗。这样以来有什么用?最后要是到了极端环境,那不还是要饿死?""不一样,不一样。”张福摇摇头:“现在海南有大量土地种植魔芋,因为这玩意儿几乎不用管。当地人开出土地后又是在是不知道种什么,或者是没功夫打理的话就种魔芋。这种东西搞起来不费他们的事。但是魔芋是可以深加工的,加工成耐储存的魔芋粉。而现在咱们哈尔滨的产糖率越来越高了。”
“我就在想一点,如果我们国家真的要备战备荒,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那么把魔芋深加工成一种简单方便的食物,比如说果冻一样的块状。它虽然没什么热量,但是如果用糖来补充呢?我们都知道的,糖的热量很高。理论上―根天糖果的热量够人一顿饭。但是因为这玩意几不饱肚子,所以没人能把它当主食。”
“但是想一想,我们用现有的食品科技对魔芋调味,制作成不同口味的魔芋块,然后在补充大量的糖分进去。那么一个大块的魔芋块是不是能满足一个人一天的热量呢?而且魔芋还可以骗肚子,让人吃下去没那么饿了。”
“甚至可以更加极端一点。”张福聊到自己专业的时候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他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我们现在食品添加剂中有一种蛋白质粉,就是黄粉虫制作成的(注:养虫制作蛋白粉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提过,现在本书中已经颇有规模)。如果将这些蛋白质粉也和魔芋混合呢?'还有我们现在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维生素。如果将这些都集合起来呢?”
张福眼神中散发着亮光:“海南那边魔芋亩产能到六千公斤。是我们任何主食都比不上的量。我们要是用现有的食品工业搞出一个能耐储存三年甚至五年的应急食物呢?提供足够的营养热量,最大的问题大概是不会太好吃。”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读这本调味书的原因。“张福兴致勃勃的说着。
曹文清托腮看着张福,看着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笑起来脸上的酒窝,她忍不住伸出手指在酒窝上捅了一下。“哎呀,别闹。”
“没闹。”曹文清侧着头笑着:“看起来咱们得张福同志已经开始想着如何报效国家了。哎,牛肉包子你都不吃。看起来我今晚打算请你吃爆肚,你应该也没心情吃了吧。算了,本姑娘回去吃食堂咯~”
“别别别,爆肚还是可以吃的!”张福立马起身:“牛肉包子你也别拿走啊,我吃的。”曹文清扬了扬手上刚刚拿回来的包子道:“真的吃?”
“吃。”
“那你追上我再说!“说着,曹文清推上自行车一溜烟的跑了。张福只能跟在后面一路追:“别跑啊!小清!等等我。”
“哈哈哈~!谁叫你出门不骑自行车的。”
“你怎么想着今天请我吃爆肚的?!“张福只能当锻炼五公里跑了。
曹文清骑着车的背影伸出一只手迎着夕阳摆了摆:“因为今天本姑娘高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