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63节

  这件事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对此,毛主席自然没有有太多意义。只是需要和斯大林同志商讨更多的细节。
  而真正有争议的地方是关于国际共运的问题。题经历过一次病重, 并且感受到了生命到了晚期。斯大林有些想要求稳了。
  他想要收缩全球共运的力量,优先苏联本土发展。
  但是主席却劝他:“如果没有国际共运让美国在内的一众资本主义国家害怕后院起火,苏联也好,中国也罢。怎么能有安全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发展呢?国际共运要搞,还要大搞啊!
  对此,斯大林和毛主席商讨到了半夜。两人熬夜开会,这一次斯大林没有管医生的叮嘱了。
  他需要在自己离开前将苏联的大方向制定下来。
  莫洛托夫别的不行,但是按照大方向执行命令还是可以的。
  毛主席也希望苏联政权平稳过渡,更希望国际共运的火焰不要熄灭。苏联不能轻易倒下,它倒下了,它修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
  第九十三章 流言与时间
  毛主席和斯大林的会面谈了很久。一个晚上没有谈完,而是足足谈了三天。
  这期间,苏联中央一些人人被叫去参与会议。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参与自己所负责的那一块。只有莫洛托夫从头陪到了尾。
  这也在苏联内部再次确定了,斯大林走后的接班人就是莫洛托夫了。
  斯大林其实是个有远见的战略家,他清楚的知道苏联的短板在哪里。但是元时空之中他死亡的太突然了。
  元时空之中,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强健。虽然七十岁了,但是身体强壮且既有精力。很多五十岁的人都赶不上他。这让他有一种错觉:我还有很多时间。
  于是很多事情他都没有着手去做,尤其是后斯大林时代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的。
  这也导致了他没有做任何的安排,后续的混乱可以遇见。也导致了苏联后续领导人的权力交接都是一团糟。
  趁着这个时间,斯大林也定下了一个退休制度和领导的换届制度。领导不能是终身制的。
  普通官员六十岁退休,部级高官最高退休年限限定在七十岁。中央高官限定在七十五岁(除非还有任期,如七十三岁选为一任五年的领导,那么顺延到七十八岁退休)。
  就像是莫洛托夫现在是六十六岁,如果他现在掌权,两届刚好是七十六岁退休。
  这些东西都是斯大林这些年一直准 备的,不过刚好是今年一起搞出来而已。
  他对于毛主席这次的招待也可谓是尽心竭力了。比毛主席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好太多 了。
  在两人开完了三天的会,商讨完众多细节之后,斯大林举行了盛大的国宴来宴请毛主席。
  宴会.上不仅仅有苏联的各种特色菜,还有很多中国菜。
  这些当然不是苏联厨师烧的,而是请了中国商城里面的厨师做的。
  现如今的中国商场在莫斯科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份额。相比较于苏联商店的老三样,中国商场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用了李锐教的那一套东西在搞培训。商场的领导层也年轻,很有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再加上有海量的中国轻工业商品作为支撑。
  现在真的是对苏联传统商场形成了降维打击,也起到了鲇鱼效应。刺激的苏联商场也开始求新求变,不然大周末的一个顾客都没有,大家都是要挨挂落的。
  在中国商场,除了轻工业品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商场内有一层专门的美食广场。
  也就是后世各大购物商场常见的美食城、小吃街的那种配置。
  商场最中央的位置配置座椅板凳,四周则是一溜的小店。 几十家小店提供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食物。
  从粥粉面饭,到肉夹馍、麻辣锅、东北菜、卤肉卷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这个美食广场成为了中国商场最重要的引流手段之一。除了正是饮宴之外,很多家庭的晚饭和情侣的约会(不是第一 次约会 ,也不是纪念日约会)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
  苏联食堂的味道太单调了,中国商场里的食物种类丰富,口味选择多。虽然不一定每一道菜都吃得惯,但是每个人总能找到一些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像是炸油条蘸白糖,这玩意儿苏联人爱吃的很,
  把这玩意儿称呼为油炸面包。很多人把这东西买一堆打包回家。第二天丢烤箱热一下变得更脆了之后配着牛奶吃。
  还有肉夹馍什么的。
  当然,美食城里也开始做炸鸡汉堡这些玩意儿了。这玩意儿又没难度,国内开始做沙拉酱和番茄酱的调味品了,主攻的就是欧洲市场。
  不用等什么麦当劳来苏联了。现在苏联人已经吃上了炸鸡汉堡薯条配可乐了。
  主席在和斯大林聊完了这些政治问题之后,就是见这些在苏联工作的中国员工。还专门去中国商场逛了一圈,花了半天时间。
  这次毛主席来苏联,苏联方面给的报道也是相当的多。头版头条什么的都是稀松平常。
  晚间新闻也是占据最好最多的时段,包括斯大林带着毛主席参观苏联这几年兴建的工厂和一些研究部门等等。
  镜头多次拍摄到他们两人相对大笑的场景,还有斯大林轻拍着毛主席的背,带着他一起走的画面等。
  这些看似很官方的东西其实也是在向外宣布,中苏现在关系很好。中苏两国领导层关系很亲密。
  当然了,这些都是开胃小菜了。
  这次苏联的宣传部兼真理报主编的扎罗多夫还向李锐请来了一帮经过李锐亲自教导的摄影干事。
  来苏联手把手的教苏联的同行们怎么搞宣传。因为这一次毛斯会 谈是不能公开的,能公开搞宣传的只有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的事情。
  于是在人造卫星升空前的一个星期,苏联开始了非常密集的宣传。传
  突然之间,全世界似乎都知道了这件事。
  斯普特尼克1号要发射了,元时空之中苏联虽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但实际上对全球造成的震撼并不够大,远不如他们将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那样震撼人心。
  并不是因为第一颗人造卫星送 上天这件事不够大。主要还是因为当初苏联搞斯普特尼克1号的时候过于务实了。
  这是一颗获得大气层密度、无线电测量之类的东西。
  它在太空中太安静了,普通人根本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于是在本时空之中,来自中国的技术小组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斯普特尼克1号在太空中唱歌吧,至少要让普通人听到对吧。
  没错,来自中方的技术小组就是把东方红的那套东西放到斯普特尼克身上去用了。
  老大哥嘛,就应该显眼一点的嘛。
  于是乎现在全球都知道了,苏联要发射人造卫星,并且还能在太空中给大家唱《为了你,祖国母亲》。
  而与此同时,各种关于卫星的谣言也开始在世界各地传了起来。
  包括
  人造卫星能控制地面广播。
  苏联能从太空卫星上丢武器下来毁灭地球。
  苏联实现了全球无线通讯
  ……
  总之在一条条的讯息之中,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传遍全球。
  有的人期待,有的人诅咒。时间无情流逝,二月十五日如期来临。
  第九十四章 战略欺骗
  “你听说了吗?苏联要发射人造卫星了。听说这人造卫星很厉害啊。可以控制全球的无线电呢!”
  “是啊,是啊!听说苏联人的卫星还能从天上丢武器下来呢,一个就能毁灭一个城市! ”
  “是啊,是啊!”
  各种谣言在欧美开始传播。谣言的编造者当然是李锐,而配合谣言传播的则是苏联的克格勃。
  散播苏联最强大的信息对于中国和苏联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中国并无意和苏联争当老大,其实有大哥在前面顶着,咱们在后面发展发展,时不时的给大哥输点血,让大哥更能抗一会儿,其实是最
  好的。
  为了让大哥更有派,李锐甚至专门搞了一堆短片出来。
  其中最震撼的短片就是从太空中发射钨棒轰击地球的短片。
  这种天基武器在后世的科幻片中经常出现。什么[上帝权杖],什么[钢钉],诸如此类的玩意儿多了去了。
  李锐也就是借用后世的创意来搞这个流言。短片里,苏联的卫星在太空中发射数枚钨棒,然后从天而降穿破大气层。
  最后分别垂直的落在美国白宫和纽约。只见落在白宫的那个钨棒瞬间穿透白宫所有的建筑,白宫直接爆炸。
  强大的破坏力还破坏了地壳,整个华盛顿特区的大地就如被投入巨石的平的湖一样,瞬间大地激起千层浪。整个特区内的房屋被摧毁,海(地) 浪呼啸而过寸草不生。
  而纽约也是如此,帝国大厦成为了短片最好的爆破点。短片里,帝国大厦就像是一节节被点燃的爆竹一样,砰砰砰~的炸个不停。
  然后同样的海(地)浪席卷纽约,时代广场、曼哈顿等纽约标志性地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段短片做的实在是太逼真了(以这个时代而言)根本没有人看出这是特效。
  当这短片被克格勃的探子们放在欧洲播放的时候,整个欧洲都陷入了恐慌。
  《美国沦陷!》欧洲的小报们开始看图说话。
  《苏联成为世界一极! 》小报最擅长的煽风点火标题出现了。
  《冷战的帷幕已经撕烂,我们何去何从?》好吧,有的小报已经开始反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了。
  小报,一 直都是吃人血馒头的玩意儿。他们从来不在乎说的东西对不对,只要有流量能赚钱就好了。
  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多人真的相信美国已经被苏联的天基武器给毁灭了。
  甚至有人开始连夜绣苏联红旗了。
  听起来挺离谱,但在这荒涎的冷战时代却又那么的合理。
  很多在欧洲的美国人连忙电报联系美国的家人,问美国还好吗。
  而美国本土也三三两两的出现了这样的消息和短片,导致美国不少距离纽约、华盛顿很远的地区的人们也信以为真。
  这一波依靠短片和流言造成的破坏力极大。
  虽然说是取巧了,但是也竖立了苏联最强大的威信。甚至逼迫的白宫方面连夜召开联席会议,把军队的头头脑脑都找了过来,还有一众科学家们也来了。
  在会上,尼克松非常严肃的问道:“那个短片里的武器真的存在吗?”他指着彩色电视里播放的画面,白宫被毁的画面正在反复播放之中。
  军头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回答。倒是科学家们比较务实,当下有人拿出数据记录本道:“经过我们测算,这种天基武器按照人类现有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但是不排除苏联有在这方面做出了超前预研的可能。或许他们真的找到了某条天基武器的道路。他们播放这样的短片,或许就是他们内部对天基武器的期许和最终结果。”
  尼克松嘴角抽了抽,这科学家说的话和说了话一样。
  你说做不到,但是又说苏联可能做得到,那到底是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