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70节

  “不急,不急,再看看。万一是葛量洪总督一个人善心大发呢?”
  就在黄德发等人准备按兵不动的时候,第二名上台捐款的港英政府官员,香港警务处长爆出了他的捐款数字:“十八万港币,对水灾灾民施以援手。”
  黄德发等人嘴巴张大。怎么回事?你们都疯了,吗?
  在他们看来,这些官员真的都疯了。那些一把手都是十万十万的起捐款。就连水务处长这种都捐了十万块。
  而真正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英国驻港的将军也上台了,并且说道:“我捐十七万港币。”
  "我操!你他妈刚在朝鲜被志愿军踢了屁股啊!将军大人,你还捐款?你疯了吧! "黄德发等人低声的骂着。
  只觉得这些人全都是疯子。
  第三百零一章 冲击
  “黄老板,怎么说?我们是不是要把捐款上调一下?”轮胎王现在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黄德发等港商的面色是真的不好看。这一次港督他们捐的钱是真的多。主要是以他们的身份来说,这笔钱给的太多了。你们给个一两万意思一下就好了嘛。
  为什么要给十几二十万?你们的清正廉洁呢?展现出来啊!
  妈了个巴子的!
  以黄德发为首的港商群体有些难看。而在场的媒体则是疯狂的按动闪光灯。
  不管是港媒还是外媒都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因为一开始他们就是嘲笑最大声的那批人,那一些虚构中国大水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文章都是他们炮制出来的。
  而现在这些香港官员却主动捐钱。
  这多少有些打他们的脸了。
  bbc英国广播公司是一个老牌的新闻媒体了。在进入广播时代之后,bbc集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了电视新闻时代。
  bbc的新闻广播与新闻节目,在全欧洲都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之前关于中国大水淹死多少多少人,也主要就是bbc在报道。
  他们就是笑得最大声的那批人,而bbc这次派来报道宴会的理查德记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因为bbc新闻媒体是这个样子的,他们在报道一个事件的事实之前,就会先定下一个调。然后按照这个调子去进行报道。
  比如说bbc要报道中国某地强迫其他人劳动的新闻,那么他们就会顺着他们所需要的题目然后去找素材。
  按照这种方法报道新闻,不管事实如何,反正素材总是能够找到的,找不到也可以编一个。
  这就是所谓的先射箭再画靶。
  也是bbc长盛不衰的新闻诀窍之一。
  理查德来之前bbc内部已经开过新闻会议了,既然说香港这边有这样的慈善晚宴,而且港英政府和那些驻外商人都参加了。
  那么就按照官员和这些外国商人们不计前嫌,大人大量。即便是敌对国家,但依旧慷慨的施以援手。
  凸显出我们英国人的宽宏大量和人道主义精神。与之相对的,顺便再踩一踩中国的救灾不力以及死亡人口等等。
  这就是他们的新闻调子。而在bbc记者来之前他们内部就开过讨论会议,大体。上认为以总督为首的港英政府人员捐款数量肯定是在1万港币之下。
  大概捐个五六千,就是港英政府的官员们大恩大德了。就这么点钱,怕是连这个宴会的费用都支付不起。
  但是没有关系,我们bbc最擅长的就是颠倒黑白,这五六千港币是港币吗?不是,那可是来自天国的救赎券呢!
  这些港英政府人员捐出的每一块港币,你们都得当100——1000去花,你们中国人得感恩戴德。
  没错,这就是bbc原本打算定下的报道基调。
  但是现在理查德停住了笔,他现在觉得台上这英政府官员一个个都是傻逼。
  20万元港币你们怎么敢拿出来?我怎么报道?
  葛量洪,你一年才挣多少钱?你心里没点数吗?
  20万港币这样捐出来,你不怕英国政府查你一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哦,对了,英国好像没有这条法律。
  但是肯定会有民众质疑党,英政府的这群官员在香港贪污受贿成风,虽然说这是事实,但是不能说出来呀!
  现在倒好,你们自己弄出来了,要我怎么办?你们是傻子吗?怎么可以这样?尤其是驻港的英军领导。你怎么有脸说出捐出18万港币救助中国灾民的话?
  你们这些人都是叛国者!丘吉尔知道了会把你们都搅死的! 理查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英帝国爱国主义者。
  就是那种认为[提到英国的工业和财富,即便是东区最贫穷的工人,也骄傲的挺起胸膛]的那种人。
  虽然说理查德家族三代都是从事高端职业,要么是医生,要么是律师,要么是大学教授,要么和他一样是个大记者。并且家族颇有资产,从来就没有受过任何苦,更不会去伦敦东区那一肮脏污秽的地方去,也不会和那些贫穷的吃不上饭的底层工人有任何交集。
  但是这不妨碍理查德认为那些工人应该为大英帝国的工业和财富而感到骄傲。
  “葛量洪这群人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人生气了。他们这是背叛了英国。"理查德对着身边的同行说道。
  英国卫报的记者托马斯也点了点头:“我也认为如此,如果只是捐个几千块钱的话,那么既能表现出我们英国人的宽宏大量也不会资助中国人。让他们购买武器来对付我们,这是对英国的赤裸裸的背叛。”
  “我们需要揭露他们这些不法行为。”
  “没错,没错,这些报道我们要好好的写。要让伦敦政府看清楚香港这群人的嘴脸,他们都通共了!”
  “没错,他们通共了!”
  这群外媒记者团们都显得义愤填膺。觉得那些英政府官员+恶不赦。
  他们已经想好了该如何报道这件事情,毕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阴阳怪气。
  “不过还好,我们的商人们比这一些政府官员有骨气多了。这些官员因为身处香港,害怕一河之隔的解放军随时打过来。所以想要用钱来向中国内地展示好意。"“但是我们的商人们显然更有骨气。你看他们甚至都没有到场!”
  托马斯大声的说着。
  他没有故意压低自己的声量,甚至有些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港督葛量洪等人给听见。
  好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他的声音确实是被港英政府的那些官员给听见了,也有人报道给了葛总督。
  葛量洪听闻之后只是低声骂了一句: "傻逼!伦敦大雾吸多了,把他脑子都吸坏了吧! "葛量洪对这记者所说的话不以为然。
  但是架不住黄德发等人也听到了呀,这群人里也有不少人会英文的,毕竟要和英国人做生意呢。
  他们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自己等人是靠那些外商做生意的,现在这些外商都没来,自己着什么急?
  “稳住,我们稳住,不要急。既然葛总督捐了20万港币,那我们就适当的上调一点40万港币不能再多了。”黄德发等小群体做好了准备。
  当港英政府捐款完成之后,接下来就轮到这群港商了,因为那些外商还没来得及来呢。
  黄德发的人相信这些外商是表现出了对中国大陆绝不妥协的骨气。
  这些大人物都表现出了这样的骨气,自己可是他们的狗腿子啊,难道还不要看主人的脸色吗?
  所以当港商开始捐款时,他们按兵不动。
  霍英东看向这边的时候微微皱了皱眉,但是也没多说什么,他快步走上台在港因官员之后宣布:“我向中国大陆水灾灾民捐助500万港币!”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捐款。霍英东的船运生意还是要多靠大陆的。没有大陆的走私业务起家,没有那些大陆弄出来的东西给他搞外贸,他运个屁。
  这点上霍英东还是很清楚的。
  500万港币是他现在能拿出的最大现金流了。毕竟他还要保证船运公司的正常运作。不能一口气将现金流给掏空。
  而紧随着霍英东之后,邵逸夫也上台发表讲话:“我代表邵氏集团向中国水灾灾民捐款260万港币。”
  这两个都算是大数了。跟在他们之后捐款的港商们,就显得数额较少了,毕竟这个年代几百万港币对于港商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念在同胞的份上,捐出了五十万到200万之间的捐款。
  但是这些款项加起来距离雷月星当时所保证的至少筹得3,000万港币的捐款,还是有相当规模的差距。加上港英政府的那些官员捐款,目前一共筹集的善款也才1800多万。
  而现场只剩黄德发等人了。
  现在黄德发等人看看时间都晚上8点多了,那些外商肯定是不来了。
  黄德发率先上台说道:“我黄某人的纸制品厂,虽然说生意不错,但是毕竟比不得各位。我就捐个38万,图个吉利。"
  这话说的,台下人都直摇头,刚刚那个叫李嘉诚的年轻人,他经营的塑胶花工厂,大家听都没听过。他还咬着牙捐了50万港币。
  你黄德发现在可是香港最大的纸制品大王。生产的纸制品不仅仅是在香港销售,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是日本。
  你黄老板随随便便松松手都能捐出一两百万港币,就捐38万还图个吉利,这是恶心谁呢?
  雷月星等人面露不喜,但是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画了一个清单。
  而在黄德发之后,跟着他的那群人一个个的爆出了他们的捐款额度,每一个都比黄德发还要低。
  尤其是轮胎王。这可是个在50年代相当赚钱的橡胶生意啊。
  才捐了区区36万,说是不能抢黄老板的风头。
  这些人捐完钱之后还有脸在下面笑。
  当真是将需要帮助的几百上千万受灾群众当成笑话一样。
  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让一些港媒尤其是外媒,拍手称赞。
  "这些人反而比那些港英政府官员还要有骨气。毕竟是跟我们英国人做生意的商人。
  “对呀,毕竟我们的商人展现出了骨气,这些跟我们做商人的中国商人也要展现出相应的骨气嘛!”
  这群记者打算在之后用他们的妙笔生花好好夸一夸这群在他们看 来颇为忠诚的香港商。
  而黄德发等人捐完款之后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最后以黄德发为首对雷月星说道。
  “雷老板,我们这些人呢还挺忙,厂子里都有不少事情,要是没什么事我们就先走了。“说完,也没等雷月星有什么反应,这些人就打算一起走,想要给雷月星好好晾一晾。
  但是这群人刚走到宴会厅的门口呢。黄德发就看见了一人匆匆走了,进来是葛兰素史克的高管。
  自己的纸制品有很多都是靠格兰素史克购买的。
  毕竟药品的包装极其复杂。需要的包装也更加精美,给的价钱也更高。
  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的,黄德发微微弯下身体,低下头,脸上堆上笑容,向着那名葛兰素史克的高管走去,并且伸出双手想要和对方握手。
  “史密斯先……”
  黄德发的语气中都透露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谦卑。
  但是这名叫做史密斯的高管却压根没有搭理他的心思,他快步向前,一把将这群堵在门口的港商推开。
  在宴会进行到尾声,那些港媒外媒都准备好写自己的文章的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