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16节

  二伯上来扶住自己儿子,然后气的全身哆嗦的指着罗厚才道:“罗厚才,我算是看出来了。你就是个白眼狼。你这么多年没回家,就几个月发一封信回来。家里和你死了一样。” “你都二十八了,你爹前些年死了,你不该娶妻生子给你爹留个香火? “呵,那娶什么老婆不该是我自己说了算的?”罗厚才根本不吃这套。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再说了,娶媳妇的钱是你出的吗?!这姑娘什么地方配不上你了。你还有脸了!”二伯吼着。
  罗厚才却根本不想听,这种事情如何能听得下去?
  他直接一把手拉起了那个女子的衣袖:“你家哪儿的?我送你回去。”
  但是女子却奋力的摇头,整个人都蜷缩在一起,罗厚才又不敢用力拉扯她怕把她弄伤,所以也没把她给拉起来。
  他更愤怒了:“这到底是是哪家地主老财的女儿!你们是要把我弄死才甘心是吧!”
  他这一吼,到是把家里几个人给镇住了,原本在抹眼泪的老娘突然抬起头,也不抹眼泪了。
  她看着罗厚才道:“儿啊,我们是为你好啊。你知不知道现在娶媳妇也是要花很多钱的。” “咱们罗家没什么家底子。张罗不起好人家的女子。”
  老娘絮絮叨叨的念着,思想里全是封建的那一套。 “我们知道你成了战斗英雄,镇上有些人来说亲。但是哪家也比不上李有才那家啊。我们怎么会害你呢……”
  老娘絮絮叨叨的算是把话说清楚了。
  厚才缴获了军旗受了表彰后,过了个把月他在朝鲜立大功的消息就传到老家了。
  那个时候大家伙只是恭贺罗厚才老娘,但是没人说结亲的事情。但是伴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大家知道罗厚才还活的好好的,没缺胳膊少腿,不少人就开始动了心思了。
  平民小户且不去说他们,就说镇上有几个大户。李有才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建国之后搞土改,这些大户的田地都被分了。但是李有才只是分了田地,但是没有被没收财产房产之类。
  因为按照新中国的建国时斗地主的方针是对待口碑良好没有作恶事无人举报的大户只分田,不夺财产。
  田地是生产资料,是必须要公平化处理的。而作恶的地主和大户会被罚没财产,还要根据其做得恶事进行定罪处罚。
  从劳动改造到枪毙都有。李有才是被分了田,但是没有被罚没财产,更没有被定罪。
  甚至因为他在市里有家造纸厂进行了公私合营,他还拿了几年的分红。
  但是罗厚才小时候就听过镇上小伙伴们说过……听说李有才表面上是镇上的大善人修桥铺路什么的。
  但是私底下据说很坏很坏,做了很多坏事。但是具体问怎么坏,小伙伴们也说不上来,毕竟当时大家都很小。
  都是一耳朵听到一些大人在窃窃私语,谁能真的搞清楚有什么问题呢。
  而长大后,罗厚才慢慢思量其中的关键,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李有才是镇上最大的李姓大族的族老之一。
  罗厚才这一支按照他们的划分,其实也算是分支。因为罗厚才的奶奶是李有才的表姨,她也姓李。
  罗厚才听罢脸皮跳了跳,老娘说李有才是因为听说罗厚才年轻有为还是战斗英雄,所以要把女儿嫁给他。
  而在罗厚才回到家乡前,部队里的老领导李延年和刘家龙刚好也都在北京,都找他吃了顿饭谈了一夜。
  其中李延年知道罗厚才回家三个月探亲,罗厚才自己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婚姻大事解决,他想要相亲或者是自由恋爱也好,李延年有些事情想要叮嘱他。
  其中就有一点,李延年说道:“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探亲完了回来去军校学习出来就是个基层或者中层的指挥员了。” “我现在也要去学习了,以后说不定要升政委了。让我这个假政委和你这个假连长谈谈政治问题。
  你以后的身份面貌就不是个普通战士了。而是一个带兵的指挥员了按照古代来说,你就是个八品县尉了。” “古代士绅连举人都要巴结,乃至投献田地。你这样就更不用说了,前途不可限量啊。我在这里提醒你一句啊,回去搞对象可以,但是千万把好政治关。”
  李延年说的很透彻了,罗厚才又不傻他知道什么东西事关前途,更清楚这大户人家都是长着九十九个心眼的。
  这个名叫李玉的女子在他们镇上绝对算是一等一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委身下嫁自己家,凭什么?李有才无所图才是怪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罗厚才也不再理会自家封建且愚蠢的家人,他拉起李玉就往外走。 “二伯、堂弟、娘。我的事情,你们以后别管。这世道变了,你们的老脑筋要是不 换,那是会被历史车轮撵成粉的。” “娘,你也别担心我今天和你们大吵大嚷是不孝顺。我必然服侍你终老百年,我是孝顺,但我不是愚孝。别再拿封建礼教那一套来压我,我不吃这套了!”说罢,罗厚才拉着李玉便走。
  ……
  汕头市人武部,老罗刚从张集那边回来,他才刚给自己沏了壶茶,坐下来打算歇歇的。
  结果就有文员过来报告。 “部长,那个战斗英雄罗厚才又回来。” “嗯?怎么?” “他说要见你。” “哦,那就让他进来呗。” “可是他拖着一个寻死觅活的女人啊!” “啊?!”
  第二百二十三章 无题
  老罗办公室里,老罗看着哭哭啼啼的李玉,他也在头疼呢。
  刚刚罗厚才把家里的烂事都和他说了。
  对此,老罗只能在心里表示,这事情一点都不出乎预料。毕竟,在广东这个地方类似的事情不能说屡见不鲜,只能说是时有发生。
  这地方宗族势力厉害啊。
  最擅长的就是把宗族和他人捆绑起来。
  广东这个地方当年抗日的时候也是出了不少英雄的,比如东江纵队的那批人,还有刘黑仔这样在后世颇为有名的游击队成员。
  不过老罗有时候在想,幸亏刘黑仔死的早……要是他不死在解放战争中,那么战争结束以他的功绩必然是要晋升成一地大员的。
  到时候他刘家各种牛鬼蛇神都来了,到时候刘黑仔对待他们还能不能和他对待日本人一样下手无情就很难说了。
  不要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老罗的人武部就是处理退役退伍战士、指挥员在地方转业工作的重要部门。
  他已经处理过多起类似的事情了。 “没有想到李有才这么心急啊。这事儿他这是打算生米煮成熟饭了。” “他做的还真隐秘,事前我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就知道你们镇上有大户可能会找你联姻。
  原想着他们怎么着也要等你到家了,然后再和你面谈吧。等你知道这些事儿了之后,我打算找你谈话的。这李有才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啊。”
  老罗心有余悸的挠了挠头。
  在这之前他确实没有得到消息,就听说罗厚才在当地成了香饽饽,上门说亲的人踏破门槛了。
  原本想着就等着他和那些人接触后,组织上再找他谈话呢。谁能想到这李有才剑走偏锋,来了个白虹贯日一招直取心尖。
  怕也是自己之前多次找那些本地出现的优秀青年(退伍、退役、或现役探亲士兵指挥员)谈话,搅黄了很多他们觉得不错的婚事,现在他们也开始提防了。 “罗部长,你给我交代一个实底。李有才到底有没有问题?”罗厚才看着老罗。
  老罗看了看罗厚才,又看了看正在抹眼泪的李玉,随后说道:“这个嘛,我也不清楚。我不是分管这片的。但是罗厚才,你也应该知道李有才家庭成分不好对吧。” 49年建国前后,中央政府就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与成分划分。
  成分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土改的进行。
  次要目的就是在政治审查中特别注意。
  李有才被定的成分是资本家而不是地主,因为他在汕头有一个火柴厂。
  火柴厂明显比他乡下的那些田地有价值多了。
  建国后他积极配合公私合营,从明面上来说,李有才虽然是资本家,但是挑不出一点问题来。
  老罗这个身份的人是不能在人面前讲市井闲话的。
  所以他只能用官腔把这些东西说出来。 “他要真那么问心无愧,他这么急把他女儿嫁过来干啥?”
  罗厚才不傻,毕竟指导 员李延年和他说的东西他都记得呢。大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联姻了,而每一次的联姻都是带有目的的。
  老罗对此只能嘿嘿两声,不好说,至少当着这个女子的面不好说。 “老罗,你得管。我回来的时候说好的,你说有什么苦难都帮我。” “这李玉我是不能娶的。我才第一次见她。但是我现在也不能把她丢回李家,李家怕是……总之你得帮我!”罗厚才欲言又止。
  老罗知道他没说的部分是什么。这些向下落后的老封建们,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逼死一个女人,竖起一个贞节牌坊。然后站在贞节牌坊的道德制高点上对人进行批判。
  说句不好听的话,把李玉献祭成一座贞节牌坊可能对李有才的价值更大。
  哪怕现在新中国没有贞节牌坊了,但是那些人心里的那座贞节牌坊却是拆不掉的。
  老罗也头疼呢,这李玉怎么处理。 “厚才哥,你就让我跟你吧。求你了。直在抹眼泪的李玉突然抓着罗厚才的衣角。” “松开,松开!男女授受不亲啊。你松开。”
  李玉现在几乎是要抱上来了,罗厚才不敢使大力挣脱开。
  就他的力气,李玉这细胳膊细腿的搞不好就伤了。而且对方是女的,罗厚才也不好抓着发力啊。 “老罗,你帮帮我啊!”老罗能怎么办呢?
  只能赶紧去喊两个女文员来帮忙啊。大家都在头疼该怎么处理李玉呢。
  被喊来的女文员中一人认出了她。 “欸!你不是和我家小竹一起念高小的李玉吗?小竹还念叨,你这学期怎么没去上课呢,你怎么在这?这寻死觅活的是怎么回事啊?!”
  (注:建国初期,很多人十岁甚至十二岁才开始念小学也正常,小学念完就十七八岁者比比皆是)李玉抬头一看,是个自己熟悉的人,她再也坚持不住,抱住那个女文员大哭道: “大竹姐,大竹姐,你帮我找纳兰老师,让她救救我。我还想读书上课……” ……
  镇上,李有才家。李有才这名字取得是土气了一点,但是人却不土气。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士绅标准来衡量,他不仅仅不是乡下的土地主,甚至颇有些文人风范。
  就像是现在他在书房练字,一手苍劲的飞白写的龙飞凤舞。写的正是主席的诗词《长征》。
  当写到【万水千山只等闲】时,他的儿子李飞敲门进来。 “爹,那罗厚才不识抬举。大闹了现场,李玉怕是会被赶出来。” “哦。”
  李有才淡定拿的哦了一声,仿佛这事儿没有发生一样,他自顾自的说道去,“从柜上支些钱。” “爹,现在支钱干嘛?” “快过年了,咱们乡亲还有些人穷的过年怕是肉都吃不上。去肉联厂联系一些,割些肉回来,每家能分个三两半斤也够他们感恩戴德了。” “爹,我们现在家里日子时一年不如一年了,就靠厂里那些分红了。你还要把钱给外人花……”
  李飞的话说了一半,他说不下去了,因为李有才瞪着眼睛看着他。
  身高一米七五,在此时广东地区算得上时高大的李飞瞬间怂了。 “我叫你去,哪有那么多废话。钱没了可以再赚。咱们家的立家之本只要不丢,就永远可以东山再起!”
  李有才一指书房上挂的匾额,上写着:乐善好施。李飞撇撇嘴,但是不敢说什么,他出门去办事了。
  李玉的事情自然有李有才的考虑,自己是不用管了。李有才还在书房继续练书法,就在《长征》要写完时,李飞又进来了。 “你一天到晚就没别的什么事了吗?”
  李有才有些隐隐的怒气。
  李飞连忙道:“爹,不是我打扰您练字。是李玉那个小学的校长纳兰英来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224
  “纳兰老师来了。”
  李有才人未至,笑声已到,给人一种非常热情好客的感觉。他笑容满面的走到客厅,纳兰英已经在那等着了。纳兰英不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子,她嫁给冯石没两年,冯石就跟着当时来他们当地宣讲农运的毛委员去干革命了。这一跟啊,已经是二十多年了。年轻的时候纳兰英也曾经是十里八村的俊俏姑娘,但是这二十多年的颠簸下来,才四十来岁的她已经显得颇为苍老了。额角已经满是白发,眼角也爬满鱼尾纹。风吹日晒的皮肤一点都不光滑白皙,而是略显黑黄,脸上有消不掉的日晒斑。现在的纳兰英和好看漂亮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她身上自有一股子英气在。虽然身材不高大,但是站起来却身姿挺拔,一双眼睛有神且锐利。
  其实李有才并不喜欢和这样的女人打交道,麻烦。
  纳兰英看见李有才进来之后,她站了起来,眼神锐利的看着李有才,并且说道: “李先生,李玉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来学校了。现在是她高小最后一个学年了。她成绩不错,明年小升初考试,她是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初中的。”
  “她在学校里学习的也是非常认真。我今天来就是想要知道,她为什么不来学校了。”纳兰英的语气是讯问,但是眼神看着李有才却是质疑。李有才打了个哈哈说道:“李玉啊,哈哈,她都十八岁(虚)了,换成其他人家这个年纪的女子早就出门干活了。或者去夫家伺候人了。她总不能……”李有才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纳兰英直接打断了他,纳兰英道:“怎么,李玉是出门打工了,还是嫁人了?”
  纳兰英目光灼灼。自从被调来广东这个地方才短短的时间,纳兰英也发现了这里女子读书的困难程度。这里真的是一个需要攻坚的地方。广东还不属于那种很穷的省份,就纳兰英当年跟着冯石一起长征,经过云贵那些穷地方才算是让她开了眼界。一家人穷的只有一条裤子穿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陈述词。而现在广东这个地方女子都如此难,如云贵甚至是更穷更闭塞一些的地方,那里的女子女童是何处境,她根本不敢想象。
  “李有才,你别说你家条件不足以支持李玉读小学和中学吧。国家都有了规章制度,九年义务教育也开始实施了。学费全免,只需要缴纳少量的书本费。你别说你家这个钱也出不起?”
  纳兰英打过交道的很多人里,不想家里女孩去读书的大多数原因是觉得要给钱,不合算。而在1954年年初,经过破晓基地想方设法搞出来的轻工业赚钱产业。新中国的经济终于有了喘息,不再是处处要钱处处都是窟隆那么紧迫。(还有朝 鲜战争结束,美国赔款,扩大对美走私等)这让主席心心念念很久的九年义务教育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免除学费,只收课本费,这无疑是减轻了老百姓的巨大负担。但凡家里求上进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但是在某些地区,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是女子嫁人之后就是外人的思想作祟。所以一些家庭根本不想在这方面给女童投资。如今小学分初小、高小。很多家庭让女子读完初小就不读了。按照那些人的说法就是:都会写自己名字了,也能勉强看报纸了,也会加减乘除的算账了,学那么多东西干嘛?学多了又不能考状元,最后还不是别人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而最让纳兰英生气的是,抱有这些想法的却往往是家中的长辈女性。比如说母亲和奶奶之类的人。老冯现在在为新中国搞革命,自己也在为新中国搞革命。战场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想到这里,纳兰英质问着李有才:“李有才,人都说你是配合改造的典型,但是李玉这事儿你看着可不像典型啊。李有才内心暗自非议纳兰英的多管闲事,但是表面上还是笑呵呵的模样:“纳兰老师说笑了。我李家确实薄有钱财,但不过都是浮财罢了。新中国成立,说要土改分地,我立马分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要公私合营我的火柴厂,我也直接公私合营了。没有讨价还价,国家说怎样就怎样。”
  “但是咱们生活在这个镇上,有的事情不是我李有才想要怎样就怎样的。我就这么说吧,在镇上十八九岁的女子哪个不要找婆家了?”
  “过了二十就是老姑娘,人家就嫌弃了。欸,纳兰老师你别开口,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进步思想什么的。但是书上的事情是书上的,实际是实际。我这边要是不能给李玉找个好婆家,以后她是要怪我的。
  ”纳兰英一时无言,这就是地方工作最难的地方了。如何解决这些落后的思想是最难的。也是纳兰英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纳兰老师,你放心啊。这李玉啊,我给她找个好婆家,又不是不让她读书。以后还是可以读书的嘛。我也不会给你工作为难的。”李有才笑呵呵的说道。纳兰英问:“那我问问李玉是嫁给了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