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12节
在他们的目光中,一声巨响响彻罗布泊。
第一次轰爆实验成功!(注:轰爆实验不是原子弹爆炸,是前置实验项目)。
第二百一十七章 549
罗布泊内一声爆响。第一次轰爆实验算是圆满成功。即便是站在间隔很远的掩体内,冯石还是感觉到身体都伴随着爆炸而全身震动了一下。 “呵,轰爆实验的冲击波都这么强了,要是真的原子弹爆炸,这掩体挡不挡的住啊?”
冯石半是玩笑半是询问的看向陆光达。
陆光达远眺着轰爆实验掀起的烟尘道:“挡不住。要是真的原子弹爆炸,这个地方就要撤了。只能放个摄像机,看看能不能记录下来爆炸时候的画面。人要是在这里的话大概率是活不下来的。”陆光达说的很严肃。
冯石咂咂嘴。其实他们所在的这个半地下的掩体,冯石觉得已经是非常坚固了。
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在战争年代是那种一百多毫米口径的重炮正面砸中都打不穿的掩体。
但是在原子弹的面前还是有些儿戏。必须要更远离爆心才可以。
第一次轰爆实验的数据符合预期标准。
这让在一线基地里的陆光达和冯石都放心不少。
在二线基地的钱三强和陆光达提着的心也放下了。
而在一线基地待了两年的冯石也要回北京去汇报工作了。
罗布泊不是一个好地方,这里风沙大的不得了。而且日晒也非常厉害。
为了让在这里工作的战士和科学家的生活条件好点,李锐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
比如说基地里研究了用罗布泊日晒时间长的特性搞出来的蒸馏设备。
这种设备不耗电,全靠阳光的热量来蒸发内部的盐碱水,然后通过蒸馏冷凝形成更为纯净的水。
这东西不难做,材料和图纸发到罗布泊基地后,那边的战士自己都能做。
一开始蒸馏设备不够,基地里就把蒸馏水紧着技术员供应。后来陆光达等人带头,拒绝搞特权待遇。
让把蒸馏水和碱水混合稀释盐碱水的浓度,大家一起喝。在后来,设备慢慢的多了。
现在基地里每天生产的蒸馏水已经勉强够饮用。
还有就是李锐让基地里的化学专家们研究关于防晒霜的产品。
这玩意儿在后世有的是可以参考的资料。
而且很容易就能仿造出来。
因为别看后世各大品牌各种广告吹的狠,好像各种科技满天飞。
但实际上化妆品品牌商是全世界最喜欢生造化学名词的玩意儿。
其实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就要取十几个复杂的名字,让人觉得好高科技,然后在收割大家非菜。
很多玩意儿就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不断的起新名字罢了。
这些东西做好之后首先发到了罗布泊那边战士和技术员手里。
等到产量上来了会慢慢分发到其他高原、边疆、海岛等气候严酷的部队去。 因为中国军队对气候和阳光方面的防护一直是很忽略的。
但实际上在高原和暴晒地区没有防晒用品是很容易让战士罹患皮肤病乃至皮肤癌的。
高原上战士的皮肤被晒的裂开,然后在长好,长好又裂开。这不是值得称赞的事情,这是后勤保障出了大问题。
即便是防晒防风用品不能做到百分百保护,但也比什么都没有强。不过防晒霜送去罗布泊的时候,除了女同志们很开心之外,其他的男同胞对此还是有所抵触的。
觉得大老爷们用在这玩意儿娘们唧唧的。
结果钱三强、冯石、陆光达等人必须要带头展开擦脸运动……在飞机上,冯石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他心中感慨万千。
两年,罗布泊基地从无到有。数万战士当真是流血流汗。
整个基地里这两年非战斗损失的战士多达数百人。
其中大部分牺牲在了基地建设初期。
刚来罗布泊的时候战士们不懂戈壁滩的凶险,经常是一场沙城暴或一场大风天就会有人失踪。
派去寻找的部队有时候也会失踪,最后能找到几只鞋子都算是幸运了。
罗布泊就像是个横亘在大地上的一头猛兽,吃人不吐骨头。罗布泊那个地方是戈壁,很缺水。
但是冯石有时候情愿罗布泊别下雨。因为一下雨那个地方就很容易成灾。
暴雨下个一天一夜,和黄豆一样大的雨滴砸在人的脸上都是生疼的。
而且戈壁滩下暴雨的时候可不是凉快,大暴雨一般伴随着狂风降温。暴雨下来简直就像是到了冬天一样。
基地前期战士和技术员为了保护设备而被暴雨淋到身体虚脱,最终患病甚至死亡的也不在少数。
冯石每每想到这些事情,他就觉得全身难受。
在本时空之中有了李锐和网咖的帮助,他们还如此艰难。在历史上之中,那些新中国的战士在罗布泊到底吃了多少苦啊?
冯石不敢想,他只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等到飞机在南苑机场降落后,中南海那边已经派了车来接他。
…… “目前基地一切运转正常,轰爆实验数据也一切正常。”冯石向主席他们汇报着罗布泊的情况。 “好啊。全国各地的工厂也可以说是捷报频传。原子弹相关设备和原材料的生产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主抓新中国武器科技项目的聂帅也顺势说道。 “主席,我们的原子弹项目看起来可以更快的完成了。”
聂帅这话说的是有些高兴的。
主席靠在沙发上,他说道:“光有弹不行,还要有弓啊。”
钱学森站起来说道:“目前东风一号正在不断完善。我们有信心在十月前完善东风 一号,争取完成导、弹合一。”
冯石也站起来说道:“主席,我们基地也是随时待命。钱三强、陆光达等科学家做了一个预算估计。如果一切按部就班,今年十月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可以引爆!”
主席听到这里霍然而起:“好!那么各部门都以十月一号为倒计时进入冲刺阶段。” “同志们,不是我老毛想要逼你们。而是时不我待啊。现在美国佬重心向西转移,我们的缺口期很短。必须要抓紧了。”
主席的话不用说透,原子弹和东风一号的导、弹合一事关中国二十年后的战略政策。
尤其是关于日本战略的问题,赤军起义如果没有中国去支持,他们很难站住脚跟的。
而中国能对他们的支持很有限。只能是让导弹飞过日本海了。只要欧洲闹得够大,而且在亚洲让美国付出的代价大于收益。
那么就是有可能逼迫美国退出东北亚。
在中南海中,关于中国核试验与东风一号威慑性实验的最终日期定了下来。 1954年9月30日前完成所有实验项目,配合赤军起义逼退美军在东北亚部署。项目代号549。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南海北
冯石这两年基本一直在基地待着。
偶尔会去国内其他的工厂或基地协调、考察工作。
但是回北京的家却是没有的。就算是回北京汇报工作,那也基本上是当天来了汇报完了就坐飞机就走了。
有一些自己虚伪贯的人会说这就是装样子,都来北京了,还不能回家看看吗?这不就是假忙吗?虚伪!
但实际上就是来不及,因为现在全国所有资源都在向549项目倾斜。
冯石是罗布泊基地的军方总负责人。他肩膀上压了多少担子啊。
他去其他工厂和地区考察的时候可是看到了那些工人们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很多参与了549项目的工人可能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管是做压力容器还是做链接部件,还是做其他的东西。他们都被要求保密,一个字都不能说。
这群人难道不辛苦吗?
很多老师傅也是吃住在厂里不能走开的。
有家也不能回。更不用说全国各地调进基地涌向罗布泊工作的技术员和战士了。
他们每次邮寄信件都需要经过审查,每个字都要检查。他们只能给家里人最简单的报平安,复杂的东西什么都不能说。
而且他们一去就要隐姓埋名很多年,家里人在不知情的时候能不能支持他们这么久?
很难讲的。冯石怎么敢把时间浪费到回家探亲上。
他肩膀上担负的不是一家一业,是新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无数在为549工程呕心沥血的战士、工人、技术员、科学家。
不过今天这次回北京,他终于有了十几个小时的停留。因为飞机要简单的休整一下。
冯石也没想到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获得休息的方式居然是因为飞机要休息了。
他穿着便衣在几名便衣警卫员的暗中保护下,向着自己的家中缓缓走去。
两年没有回北京了,现在的北京真的是让冯石感觉变样了。
首先是天安门广场建设了大半,地面已经做了硬化有了后世天安门广场的雏形了。
再加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了,在1953年国庆节前修建了新的升旗台。
让现在的天安门广场比从前的大土场相比显得庄重多了。
当然,这也是个做小生意的好地方。
天安门广场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小商贩来摆摊卖些果子零食和小玩具。
因为每到周末的时候会有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放风筝、踢足球之类的。
金水河边的钓鱼老哥变少了。因为国家进入大开发大发展时代。各个工作岗位都缺人,还能天天跑来金水河钓 鱼的闲人变少了。
当然最让冯石感觉到变化巨大的是北京市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还记得49年刚解放北京城的时候,除了地下党和工会发动的群众力量之外……
其他的北京市民看着进城的解放军不过是一脸冷漠。
认为只是又一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罢了,就像过去千百年来不断重演的故事一样,这次唱主角的姓共而已。
而现在冯石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跑去和国旗敬礼,人民英雄纪念碑那边有大量的老百姓在瞻仰。
现在北京市政府公开法令,不许老百姓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那边烧香祭拜……
毕竟要是烧香祭拜的人太多了会引起群体事故。
而且都来天安门烧纸放祭品,这天安门广场还要不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