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01节

  李夏对办公室里的其他管教说道。 “你们也知道,我们战俘营是有录制节目发送到全世界各地的。” “一直负责这块的是李部长。” “欸,不对啊,李部长不是被撤职了吗?” “撤职了不假,但是这一块目前还归他管。李部长发来电报,你们传阅一下。”
  李夏将怀里的电报拿出来交给众人。
  管教们互相传阅,最后面面相觑。 “这能行吗?” “会不会太刻意?” “是啊,我也觉得会不会太刻意?”
  李夏对他们的话嗤之以鼻:“什么叫刻意?李部长要求的是真情流露,是最后的送别。是临别时最真诚的关怀。这一把不把全世界的观众煽的涕泪横流,不把观众看的哭晕过去,这都算我们失职!” “为了配合《碧潼战俘营》纪录片最后一期的特别节目,李部长已经向中央申请了一波物资。现在已经在路上了,估计过两天就能到。”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谈谈心讲道理,把大家伙都说哭了,哭得越大声越好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朝鲜战争在物理层面上结束了,但是精神层面上的交锋也许还要持续十几年。” “彭德怀他们推下去了,现在是我们这些管教上主战场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管教们虽然面面相觑,但是听到李夏这么说,所有人都站直了敬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正如李夏所言,这场精神之战将会持续很久,不止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彭德怀的指挥战斗结束了,但是李锐对美国和联合国军的诛心之战却刚刚掀起最后总攻的高潮。
  战俘离去之日,大反攻之始。
  一场针对全世界输出革命的号角伴随着运送物资的火车汽笛声一并被拉响。
  第二百零三章 圣诞特辑
  彭德怀和尼克松副总统在衣阿华号上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李锐可是派了摄影干事去录像的。
  作为这样历史性的时刻,他可是不能放过,不光是他不能放过,苏联也不能放过啊。
  因为在和中国签订协议之后,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这两艘超级大舰可就是属于苏联的了。
  苏联也派出了记者进行停火协议的报道。
  而在协议最后签署后的第七天,苏联就在全国播放这一段新闻视频。
  之后这段新闻报道的视频也是很快的传播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
  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帝国主义集团的一次伟大胜利啊。
  不好好宣传怎么行。在画面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脸色不愉的签字了。
  就在衣阿华号战列舰的舰炮之下。苏联导播还特别损,把这一段和美国当年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二战签字画面剪辑在了一起,还做了视频对比。 “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失败的战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全面胜利。”
  电视台主持人以饱满热情的语气说着。 “事实告诉我们,邪恶的战争最终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失败。如今的美国就像是二战的日本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他们的失败,就连失败签字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苏联主持人的嘴确实是太损了……
  再搭配上视频里日本战败签字的画面和美国战败签字画面的重叠。
  这攻击性拉满了。停火协议签字,算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新闻了,所以关注人群特别多。
  尤其是苏联国内,因为他们还可以获得两艘大舰船呢。虽然说内部损坏不少,要在中国维修个几年才能拉回苏联来用。
  但是苏联海军和苏联人民还是很高兴很自豪的。
  毕竟现在红海军是真的穷,虽然潜艇确实还不错,但是拿得出手的水面舰艇太少了。
  这和世界两极强国的身份不符。现在有中国人弄来的美国战舰,苏联人是心情愉悦啊。
  而在这些新闻之后,居然还有一个贴片的小广告。是关于战俘营纪录片的。
  【战俘营的故事即将来到终章。】【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碧潼即将解散,他们终将回家。】
  伴随着这些文字标题的是一段段看起来就很有煽动性的画面。
  包括战俘营内那些战俘们痛哭流涕,互相拥抱。和管教依依不舍。那些被战俘帮 助过的朝鲜村民过来送腌菜、鱼竿来送他们的场面等等。
  仅仅是看到这些画面,就已经勾起了很多观众们的兴趣了。因为两年多了,碧潼战俘营的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个月一期,已经成为全球最顶流的真人观察节目。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收视习惯。
  虽然说西欧和美国明面上不准播放这个节目。
  但实际上民众私底下看的可多了。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你要想让什么东西传播的更快,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政府禁止传播它。
  现在战俘营真人秀节目其实也培养出了很多真人秀明星。
  比如说法国歌手皮耶尔和他的乐队小伙伴。
  比如说黑人战俘维森和他的黑人小组。
  还有总是想着做生意但总是被管教抓住没收的土耳其小队等等。
  这两年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现在看剪辑,他们在小银幕上哭的稀里哗啦的,很多人也跟着难受了起来。
  而这个被中国上《碧潼:最后的圣诞》的真人秀最终章也将以电视大电影的方式进行播出。
  普通的时候,一场真人秀节目不过一小时到九十分钟左右,而这场最终版,时长长达四个小时。
  李锐和扎罗多夫通电报协调苏联的播放时间都协调了挺长时间的。
  还好现在这个年代苏联也好,东欧也好,电视台的节目数量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没有节目可播的状态。
  四个小时的节目确实是很长,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调整啊。刚好圣诞节有空,圣诞节当天晚上刚好可以空出一个时间段来放。
  就晚上八点开始,一直到午夜十二点。
  李锐听到扎罗多夫最后协调出来的时间,他直呼,好家伙,敢请你把这当成春节联欢晚会了啊!
  不过这也挺好的,本来也是要当成大节目搞的,安排在圣诞节好啊。
  刚好让东德那边的人给文化走私大盗拉姆个信号,让他该去偷新的东西咯。
  最好是让世界各国的文化大盗们能在圣诞节后统一上映。
  为了满足李锐提出的这些要求,苏联那边也是很配合他一起搞宣传的。
  如果说中苏在政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分歧和一些利益争端。
  那么在文化宣传领域,现在还真的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互帮互助互补了。
  因为不管是扎罗多夫还是斯大林,或者是苏联的哪个文化部门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承认,和中国合作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比这个合作更实惠的东西了。
  苏联可是在文化战中真的获得了实实在在好处的。
  所以从十二月中旬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内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碧潼:最后的圣诞》的预告片,每天放出来的小片段都不多,大概也就一分钟左右。
  但是每天放出来的片段都不一样。有欢笑,有悲伤,有热血。很多人的兴趣都被勾起来了。
  大家的期待感都被拉起来了。
  大家都想要在圣诞节的时候看这场战俘营纪录片的最后大结局,战俘们会怎样。
  而在东德的老百姓们除了期待这个之外,他们还期待一个别的东西。没错,那就是产自中国的菠萝!
  要知道欧洲可没有能种植菠萝的地区,菠萝这种东西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仅仅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东西。
  它长得什么样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没人知道。
  也许只有那些能去菠萝产地度假的贵族和大富豪们才能享受它的甜蜜。
  而在1952年,中国的四季菠萝果开始种植,然后开始生产菠萝罐头,并且在冬季第一次把菠萝运送到了苏联。
  莫斯科人第一次看到冬天的菠萝的时候,那种惊讶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
  去年因为运力和菠萝数量的问题,菠萝并没有运送到东德以及沿途的东欧国家。
  所以东欧沿途国家只能看着苏联人在冬天啃菠萝而暗暗流下泪水。
  可恶啊!为什么嘴角的泪水怎么擦都擦不干啊!
  留了一个冬天,太可恶了!而今年,东德和其他国家加强了自己的运输能力,扩展了向东方的运力,以便能更好地接收来自中国的轻工业商品。
  当然,冬天的菠萝也是必不可少的。冬季里菠萝如果做的防护够好,最长可以保存一个月,这个时间其实也挺紧的,基本运到东德之后,就只剩下几天的保鲜期了。
  但是没关系,因为中国商城在卖这些菠萝的时候,开启了伟大的预售工作。
  也就是说这些新鲜菠萝还没到的时候,东德的老百姓基本上就已经定完了。
  而且因为新鲜菠萝运输不易,中国商城推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必须持有东德合法证件(工作证、军人证等有效证件)的东德公民才有权采购。
  并且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两个。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运输真的是个大问题。
  还需要科技继续向上攀登到一定程度。不然仓储和物流可以锁死很多东西的。
  而新鲜菠萝运到德国之后,价格更贵了,平均下来一个新鲜菠萝的价格……
  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东德普通工人三到四天的全部收入。
  没办法,冬天的热带水果,这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妥妥的属于奢侈品的级别。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东德老百姓的购物热情。
  新鲜菠萝早早的被预售一空。当然,除了东德老百姓自己买回来吃之外呢……
  还有一批菠萝被东德的一些人通过地下市场悄悄转卖去了西德。
  而在西德则可以转卖到法国和意大利周边。
  当然这个时间会很紧,基本上拿到菠萝之后就要日夜兼程的送过去……
  因为菠萝可能只剩下几天时间的保质期了,再放下去就会因为过度糖化而开始发酵变坏了。
  不过即便是有这样的风险,在西德做这样走私生意的人依旧不少。
  因为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地有的是有钱的大富豪愿意花上这样的大价钱。
  就像古时候乾隆皇帝想要吃新鲜的荔枝,命人用大船挪了十几棵荔枝树来北京,在运输途中,荔枝树死的死伤的伤。
  最后能送到皇帝手上的新鲜好荔枝仅仅只有十八颗。
  而为了吃这十八颗荔枝,乾隆动用了数千民夫,数十海船,沿途补给损耗不计其数,突出一个败家有道。
  封建帝王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大资本家也可以做到,不过就是包飞机送菠萝罢了。
  有什么关系呢?是希腊船王出不起钱,还是英国银行家缺钞票花呢?
  这些家伙可是嗷嗷叫的花钱从倒爷手上送钞票呢。
  一个在东德卖到四天普通工人工资的菠萝,到了意大利卖给那些富豪们,最少可以卖出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可以更高一点。 “这菠萝倒卖的生意可真好,我都想要把菠萝卖了。”
  威廉手上拿着一个菠萝,有些犹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