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00节
并且让碧潼的运作向着一种更加规模化的方式发展。
这一想法获得了中央大多数人的支持,尤其是主席更是鼓掌欢迎。 “我们的同志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就让他们搞起来吧。让碧潼成为我们的实践场,看看我们走的路在这样小规模的社会里能不能搞起来!”
获得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支持,碧潼战俘营的改革大刀阔斧了起来。
工分商店被兴建了起来。
工分商店引入了美国于1950年开始的信用卡制度。
这种信用卡当然不是后世那种带芯片的信用卡。
而是一种核销制度。工分卡制让战俘们的劳动热情更高了。
因为工分商店内售卖的货物更多了。包括中苏合营的喜悦罐头,中国的悠悠糖果还有山海关汽水,还有长春生产的各种土豆淀粉膨化食品。
甚至在工分商店里还放着几个高高在上的随身听和音乐磁带!
在这里的战俘过着一种拥有适度自由,但又受到一定管辖的集体生活。
这种模式该怎么说呢?它有些像大学校园,但是又和校园不同。它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它的规矩也许更多。
但是却有一种异常的安逸。每周六天工作,晚上有时会组织学习。如果不组织学习的话,那么战俘营里的俱乐部是开放的。
里面提供国际象棋、康乐棋,以及几十种桌游。
如果战俘愿意的话还可以用工分在工分商店兑换集换式卡牌在这里进行卡牌对战。
没错就是现在在欧洲很火的那个。还真别说,挺多战俘都挺乐意玩这个的。
还有qba和q超联赛。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场比赛,每到那个时候球场就会人山人海。
大家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就连卡牌对战和国际象棋,战俘营里也组织了比赛。
从月赛到季赛再到年赛。这里的生活很简单很存粹,工作日的时候你好好去工作,然后有饭吃有工分拿。
赚了工分下班了学习一下战俘营的思想,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且不违反纪律的爱好。
在战俘营里尽可能的消除种族歧视、上下阶级压迫之后,这里的战俘们对碧潼早已归心。 因为这就是全世界大多数普通人所追求的终极生活。
好好工作,只要不是把自己累垮的那种就行。
让自己还有余力在空暇之余享受自己的爱好,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吃的食物也许不是那么丰盛美好,但是算的上可口且管饱。没有太多的忧愁,不用考虑太多其他的杂事。
就连从国内和苏联来参观的专家学者在看了碧潼战俘营之后都忍不住叹道:
“你们在这里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共产生活。虽然很初级很微弱,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对于这些战俘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没有异性……如果有异性谈个恋爱,最后在这里结婚生子的话……
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觉得就这么在战俘营过一辈似乎也不错呢。
这里的生活更简单存粹,但也更舒心。
争执和吵架甚至打架这些事情在碧潼战俘营自然也是存在的。
但是暴发率并不高。甚至有很多战俘开始写信给中国管教,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一部分行动派则是在学习了马列和毛思想后,开始自组自己国家的共产党。
并且自称为毛派。十二月一日当天,战俘营如往常一样运行。该上工的上工,该去后厨做饭的去做饭。
只是在中午的时候,战俘营的大喇叭里传来了新闻播报。 “中美双方代表于平壤时间十二月一日上午十点正式在衣阿华号战列舰上签署了停火协议。并且签订了战俘移交协定。从今日起至一月一日前将所有战俘移交完毕。”
在食堂里,所有战俘都听到了这条用不同语言播报的新闻。
原本闹哄哄的食堂里一瞬间安静了下来有人低声道:“我们可以回家了?!” “对,我们可以回家了!” “回家!终于可以回家了!”
在安静过后现场又喧闹了起来。
很多人跳了起来站在凳子上嘶吼着。
现场热闹的就像是东非大草原的春天一样,好像又到了动物们求偶的季节了。
这一次管教们也没有人来阻止他们,就让他们这样嬉闹。这样的嬉闹持续了足足十分钟,当最先跳出来吼出【可以回家】的战俘闹够了,他喘了口气说:“我们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
当他说完这句话,忽然之间他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有什么东西不见了。
抓不住又摸不到,但是却让人难受的无比真实。 “要……离开这里了啊……”
他呆呆站在原地,看着周围的朋友们,还有远处的管教,还有更远处他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碧潼镇。
“真的要走了吗……”莫名的,泪水涌出。 “我没想哭啊……”他说着。
但是眼泪却越来越多了。原本喧闹的人群也停了下来。
原来喧哗到安静再到落寞仅仅只需要十秒钟。
大喇叭里还在播放着停战协议的细则。
而食堂里只有一片低低的抽泣声了。
第二百零二章 反攻之始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在战俘营的时候很多战俘都叨叨着希望早点回家。
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临之后,很多人的心情却又异常复杂。
因为他们想象中的欢愉并没有那么强烈。
回家是一种渴望,但是在碧潼这里,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了。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建设的。这里从无到有,都是他们弄出来的。
这种归属感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战俘营”里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交际。
当然战俘营不是一个完美的地方,这里又很多的瑕疵。但是即便是如此,这里依旧比外面显得平等的多。
人的社会生活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关于战俘营的社会生态,苏联和中国学者都进行过调查。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精神状态相对饱满的时候,人的物欲是可以被降低的。
这话乍听好像没什么,但是很多时候还就是这么回事。人类除了基本的生物本能需求之外,很多的物质需求其实是用以填满精神需求的。
很多看似物质的东西其本质是对精神满足上得到追求。
就像是奢饰品的包包,一个包包可以贵到普通工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
买这个包是单纯的物欲吗?不,里面包含着精神世界空虚而对精神世界满足的挥霍。
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来自两点,一是自身精神世界的强大。这一点很难,需要人不断的学习,精神世界在学习中不断的蜕变强大。
如果以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得道,得逍遥。如果以佛家得话来说,那就是开悟得大圆满。
但是这太难太难了。从古至今,以靠自我学习自我蜕变最终成为逍遥者或是大哲人的始终是少数。
而对更多得凡夫俗子来说,精神世界得第二点满足更容易点。
那就是来自周遭环境或其他人得赞赏和认同。
你是世界冠军,别人自然赞赏认同你。你是大科学家,他人也赞赏认同你。
你是战场上得大英雄,别人也会赞同你。你都可以获得精神满足。可是这些依旧很难。
大多数人办不到。于是一条捷径出现了,那就是砸钱。用钱垒起奢侈品的高台。
并且对普通人不断宣传炫耀。
从他人艳羡得目光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历史上后世各大网络平台上为什么那么多人炫富?
还不是为了满足虚荣。
而虚荣是最容易达成得精神满足之一。
它就像是毒药,让人欲罢不能。有钱人自不必说,很多有钱人在平台上疯狂炫耀自己如何有钱,有多少奢侈品或玩具或藏品。
而很多普通人也贷款购买各种奢侈品,就是为了追求那一点点如毒药一样得虚荣
满足。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办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精神上得满足感了。
他们对这种毒药式的快感难以拒绝。人都是需要精神满足的。
就连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果被父母长期否定和打压都会抑郁,更何况什么都懂了的大人呢。
碧潼战俘营也像是一个试验场一样。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人心和人性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碧潼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里,这样的社会实验相当于模拟了一个内在循环的社会。
如果放到外部,那就需要达到地球同步进入到这种状态才行。
很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因为阶级基本平等,分配制度也很公平。
基本生活物资得到保证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娱乐生活。
这里的战俘们展现出了一种非常饱满的精神状态。
而且还表现出对战俘营完全归心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得知他们要回家之后完全爆发了出来。
战俘营里居然慢慢的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气氛。 “我能留下来吗?我在这觉得挺好的我前些天还帮李大娘收拾了屋顶的破洞。她还说要认我当干儿子……”
黑人战俘维森有些哀求的说道。
王管教很为难的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不是我能改变的。维森该回家了。”
黑人战俘维森哭着离开了管教办公室。
李夏端着茶杯问道:“这是第几个要求留下的战俘了?” “找我的,这已经是第三十个了。其他同事那边估计也不少。”
王管教摇摇头,“他们在这里已经很有感情了。” “有战俘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助建设朝鲜,有的则想要去中国。这批人数量真的很多,如果……” “没有如果。”
李夏知道王管教要说什么,他直接打断道:“不可能有如果。彭德怀已经在协议书上签字了。白字黑字不容辩驳。如果你要说什么自愿留下,那美国手上还有一些我们的战俘呢。到时候他们被自愿一波算你的,算我的?”
王管教无奈的叹息一声。 “只是这些战俘这个样子,看着有些难受啊。尤其是那些黑人战俘,他们这些天找我说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没有人歧视他们。他们力气大,愿意帮村民们干活,村民也喜欢他们。” “回去美国他们会受到歧视,他们才不想回去啊。”王管教如此说。
而李夏道:“你以为只有黑人回去会被歧视吗?不止的,所有战俘都会被歧视的!不仅仅是被歧视,还会被迫害!尤其是美国战俘!” “嗯?”王管教愕然。 “美国政府的反共情绪特别高。为了我们战俘回去后的生命安全,我个人觉得我们 所有管教都需要和战俘们进行一场谈话。一场大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