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47节

  有的人经历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人经历过列宁格勒保卫战。还有更多人参与过莫斯科保卫战。
  这些柳拜的曲子确实没有之前中国给他们送来的《苏维埃进行曲》(改词版)那么雄壮激昂。
  但是这种属于俄罗斯小调民歌又混杂着摇滚的乐曲……仅仅是听一耳朵,这些苏联老百姓就沦陷了。
  就像是安德烈的预算本来就不多,但还是买了几卷这个名叫冰峰乐队的专辑。
  可以说熊猫电器馆在波兰、苏联、东德的开业,在全球掀起了一阵狂潮。
  虽然中国没有请任何媒体,但是媒体们不请自来。大量的新闻报道被放出来,随身听、磁带、便携式收音机的新闻传遍了全世界。
  这一次701厂可是憋了许久,早三个月的时间就开始生产做储备。
  随身听早就用火车和飞机拉走在仓库放好。
  还好,随身听不算重,连包装一个才三百克重。体积也不大。所以三个城市内备货很充足。
  但是即便是这样,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的销量统计出来之后,依旧是可怕的。
  一个星期的销售时间,华沙、莫斯科、东柏林三地随身听卖出了三万台。
  其中莫斯科出货一万一千台,华沙出货五千五百台,东柏林出货一万三千五百台。
  倒不是说东柏林的市民就那么有钱,699美金一台的随身听说买就买了。
  主要是很多西欧人也跑来东柏林来买随身听了。
  等到销售数据传到国内的时候,贸易部的叶部长忍不住去找李锐。 “李部长啊,你的定价我一开始还嫌太贵了。现在看起来问题不大啊!这才一个星期,已经出货三万台了。”
  叶部长说到这里,脸色亢奋,眼球都凸出来了一些:“我们去和主席、总理他们报喜!”
  李锐笑呵呵的跟着叶部长。
  他激动是很正常的,三万台随身听啊,销售额差不多就是两千一百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欧美国家放弃对中国的武器禁令,两千一百万美元足够中国买回足够多的船只,把海军舰队的框架完全搭建好了。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就算是扣除掉生产成本,依旧是有很大的赚头。
  当叶部长和李锐去中央找到主席和总理的时候,两人手上也拿着数据上下看着呢。 “主席,我就说这个销售数据一出来,我们的叶部长就会过来。他是压不住这个兴奋的情绪的呀。
  不过我们的李部长过来是我没想到的。
  毕竟当初我们的李部长可是夸口的很呐……我以为这小小的销售数据还震撼不到我们李部长呢。”
  一看到两人来,总理就忍不住打趣道。
  叶部长一拍脑门:“嗨,我这贸易部长当的,眼皮子浅啊!李部长听说销售额之后还云淡风轻的在练毛笔字呢。反而是我受不住,非要拉着他一起来啊!”
  主席听到叶部长的话,他倒是岔开话题:“哦,小李你现在毛笔字练的怎么样了?等会儿露一手,我们交流交流。”
  主席的毛笔字其实写的很不错,当然那些他批阅文件时随手写的文字不算。
  毕竟批阅文件写的文字都是比较赶的。
  他认真写的书法自有他自己的味道。
  李锐摆摆手:“我就瞎写着玩玩。每天也就抽二十分钟练几个字罢了。至于叶部长说我云淡风轻,有些夸我了。
  但是当初701在搞这个项目之后,我和专家们就讨论过。认为熊猫随身听一年出货五十万台应该没什么问题。”
  叶部长听闻后,算了算,然后嘴角咧起来:“五十万台?乖乖,三亿五千万美元的销售额?!” “欸,叶部长不能光看销售,还要看成本。目前随身听的生产成本很高。实际上 699美金的售价,纯利润只有一半而已。”
  李锐说道这里无奈地摇摇头。
  开黑箱科技搞出随身听和磁带技术,但是这不能改变生产成本高昂的事实。
  因为相关配套都没有,全都是从头建设的。
  这些全都要分摊到随身听的销售额中去。 “还有便携式收音机,这也会成为一个销售主力。它比随身听更便宜,这才是我们以后将要主推的产品。”李锐如此说道。 “其实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磁带太贵了。灌录成本太高。一卷磁带卖十美元,可是我们成本高达六点五美元。去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卷磁带的纯利润只有两美元左右。”
  李锐说道这里有些无奈。
  磁带本该是最赚钱的东西。但是奈何现在先期投入太 大,还要继续投入保证磁带产出。
  这些东西都是巨大的压力。现在看磁带卖的火热,那是因为新产品,大家没试过。
  什么磁带都能卖的了。可是新鲜劲头过了之后,谁能保证每一张磁带专辑都赚钱呢?
  而磁带的先期投入成本和技术成本太高了。
  李锐估计没有两年的缓冲,磁带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到时候如果这两年之中搞出几张暴死专辑,那可就要把随身听和收音机的利润都赔进去了。 “所以,现在看上去虽然一片形势大好。但实际上我们也挺危险的。”面对李锐这样的说法,总理、主席、叶部长三人都点头同意。 “所以呢,你有什么想法?”
  主席和总理是懂李锐的。
  知道李锐每次说这些话之前,他都是有腹稿的。所以两人直接问。李锐也没藏着掖着,他站起来缓缓踱步:“我的想法是尽可能的吸引外资来灌录发行磁带。借鸡生蛋的本事要搞好来,我们的磁带厂才能把成本分薄。
  磁带可以带动上下游上万人的就业。
  如果我们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磁带制作和录制中心,那这一项产业带动十几万人就业也不是问题。” “目前苏联的扎罗多夫同志联系了我。斯大林同志想要让莫斯科乐团来录制交响乐。这个我已经答应了,但是苏联方面是政治任务,我们收不到多少钱。” “关键还是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赚更多的钱,把我们的资源流动起来。东柏林那边有很多欧洲音乐家想要录制专辑。”
  李锐这话说到这里,叶继壮部长就接话道:“那就在东柏林搞这个把磁带的成本分摊下去呢?”
  李锐摇摇头:“东柏林要搞,但是不能大搞?” “嗯?” “柏林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是借鸡生蛋,不是给他人做嫁衣。地理优势导致柏林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瞩目的明珠。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明珠啊。”
  叶部长挠了挠下巴:“可是我们没法在国内搞这啊。国内搞这个,最多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过来,我们没法从资本主义国家赚到你所说的利润啊。” “是啊。我们国内不行,但是广东的边角可以啊。” “你是说香港?!” “对,现在香港很微妙,我们只要能确保可以收回香港,那么一部分资源投进去,并不是不行。”
  主席和总理对视一眼,已经知道了李锐打的主意了。
  总理道:“香港目前很乱,但是乱中有序。秩序是我们的同志带来的。所以我觉得,在有序的地方搞这些也不是不行。
  毕竟这里是一个窗口。虽然这个窗口目前还被英国人霸着,但是他们脚底下的凳子可是我们给扶着的。” “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把凳子给抽走!”
  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不知道啊
  香港,罗湖界。这里是大陆向香港【走私】的重要通道。渔民小黑在村长的劝说下,参加了合法走私项目之后,他就一直在这工作。
  每个月拿几十块的工资,开着船送大陆这边往香港那边走私各种商品。
  包括药品食品、鞋服、书籍等等。
  然后再从香港那边把橡胶、汽油、精钢等原材料运回来。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小黑大概知道了,走私这档子事吧,在大陆这边是合法的。
  因为是从大陆这边运送东西去香港那边去卖嘛。
  用成品换回来大量的原材料等等。但是在香港那边是非法的。
  小黑和他同组的走私渔民们偶尔会讨论这个事情。
  每每谈到这个,大家伙都会一起齐声骂英国佬。 “嗨呀,英国佬就是看不得我们中国人好。” “对啊,对啊。祖国有便宜的医药拿去给我们香港的同胞用。英国佬非要说是什么非法的,走私的,要查我们。要我说啊,他们就是巴不得我们中国人都死绝了!” “对,没错。英国鬼佬最坏了!我潮汕的表叔偶尔托人送信回来,说英国人在香港作威作福呀!”
  一群走私的渔民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着小河对面的那群英国佬。
  有时候他们还会和来码头搬货的新洪胜的成员闲聊,大家一起骂骂英国佬。
  新洪胜说是黑帮,但里面更多的是必须要借黑帮庇护才能活下去的底层市民。
  那些来搬货的人基本都是码头力工。小黑每每听到他们的生活,就总觉得他们的生活挺苦的。
  感觉还不如回来呢。只不过现在回来不容易了,大家都是底层人,也只能是互相道声:辛苦了。
  只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小黑觉得走私这个活儿是越来越方便了。
  之前偶尔还会有香港的水警来查。
  香港那边的水警也不是全都被雷月星给摆平的。
  还有一些还是很听香港政府的话,该查还是查。
  每次碰到这种事情都是一阵鸡飞狗跳。
  走私嘛,还是要低调一点。小黑也不记得从哪天开始,突然村长来找他,在大白天让他去开船送东西。
  小黑摸了摸还没睡醒的眼睛:“村长,大白天的。香港那边很多警察的,我们会被抓到的!” “要你去你就去,废什么话。组织上的同志都已经把这些事情给摆平了。快点吧。”村长赶着小黑去走私。
  正如村长所说,大白天跑去香港,居然连巡逻的水警都不见了。
  岸边的巡警全他妈是雷月星喂饱的家伙。 他们不光负责维持秩序,还负责帮忙一起卸货装货呢!
  小黑都惊了,走私不是在香港非法吗?
  怎么白天也能搞了?但是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不仅仅是白天可以走私运货了……
  甚至是在他们卸货的这个地方已经被雷月星派人过来修建码头,加装柴油起重机帮忙卸货,甚至还有一个中转的小仓库。罗湖一角已经俨然变成了一个码头。
  小黑纳了闷了,香港警察不管了吗?
  他们之前那么凶的?!这说来还真的有意思了。现在在香港坐镇,主持大局的乃是江明。
  在用小药丸和胰岛素逼迫的国际两大医药集团对他恭恭敬敬之外。
  他还用自己的枪伤为筹码,为新中国换来了许多利益。
  其中一项就是让两大集团去压迫港英政府,让港英政府对罗湖口岸的走私视而不见。
  毕竟你们也不想你们的小药丸和胰岛素被查到不见吧?
  于是乎在两大医药集团的备种手段之下,葛量洪所领导的港英政府突然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突然之间就是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知道了。
  葛量洪心里的难受能和谁说呢?港督,听起来好像很牛逼,香港还有很多英国的情报机构。
  说起来自己好像很厉害。对香港老百姓来说,港督那就是头顶着天的大人物。
  但是葛量洪知道,自己就是个屁。自从朝鲜战争开打了之后,明眼人都知道了,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还能保持着香港这块租界,不是因为英国武力强大。
  而是中国在玩政治,在搞平衡,在找窗口。
  葛量洪唯一能依仗的就是政治上的平衡,而不是什么大英帝国的武力。
  大英帝国的武力现在是个笑话。朝鲜半岛看看吧,近万英军被俘虏了。
  有的时候葛量洪也觉得自己很无力,因为香港是一块权利角逐之地。
  如果说柏林是苏联和欧美集团角力的地方。
  那么香港就是中国和英美角力的地方。
  在历史上之中,新中国因为经济困顿,技术落后……虽然有心在香港和西方角力,有意识的保留这个窗口,就如同东柏林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