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44节

  他继续说道:“尊重是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因为只要人 愿意放低姿态,谁都能做到。而尊重也是这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因为你凭什么要让别人放低姿态好好看你一眼呢?”
  培训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主讲官的话犹言在耳。
  悠悠糖果店的江长明记得,在场的其他中国商场的员工们也记得。
  所以他们深刻的明白什么叫做工作中的不卑不亢。
  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想要人家尊重你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强。
  当两个人心平气和的坐在谈判桌前以文明的语言商讨着双方的互惠互利时,很多时候并不是处于对方的文明和有素质,更多时候是因为己方的强壮。
  来德国工作时间长了之后,很多员工都觉得当初那个主讲官讲的东西非常正确。
  确实,来了之后很多滤镜都碎了。而且所谓的尊重,也确实是建立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之上。
  中国商场不是没有接待过无理的客户。
  因为国内部分产品产能有限,而某些产品又因为异常的热销而抢手。
  所以有的顾客几次三番都没能买到。其中不乏有人愤怒生气,这些本可以理解,一般店长和楼层经理都会出面安抚。
  而有的人则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气愤怒了……他们把自己的愤怒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和种族歧视上。
  在华沙,在柏林,乃至在莫斯科,这样的情况都不算少。
  就有人曾经大声的叫嚣道:“你们不过是生产一些印花布料和糖果罢了!这玩意儿全世界到处都是。你们还真的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吗?你们这些中国人,黄种人,只配生产最低级的玩意儿!”
  还有很多更难听的话,也不是第一次出现。
  苏维埃不是乌托邦,它有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同样也有人类最肮脏的恶臭。
  这些在外面工作的中国员工比谁都了解这一切,他们越发的认同那位主讲官的话。
  没有平白无故的尊重。尊重很廉价,但同时也无比贵重。
  当东柏林的街头抬头随处可见中国红飘扬在城市上空时。
  所有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东柏林市长郑重其事的在早间新闻宣布:“十月一日是新中国建国的日子。作为中德(民主)友好的象征,从今日开始到十月七日都将是中德友谊周。希望中德友谊长存。”
  正如东柏林市长所说的一样,在他的早间新闻过后,东柏林还专门在广场的位置开辟了一角,放置了很多宣传材料,来介绍新中国的成立的经过。
  从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国,到新中国建国的十几年都大概的介绍了一遍。
  和东柏林一样这么做的还有华沙和莫斯科。
  很多市民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因为这是苏联率先做出的态度,这让很多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感觉到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中国需要让苏联这样尊重了?
  而这样的消息传回国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人欢喜的是,中国在外国所得到的尊重。
  而担忧的人担忧的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但不管怎么说,苏联的态度是摆出来了,不管怎么衡量这都算是一件好事。
  对于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在国际上的声望都是一个提升。
  而就在这样花花轿子众人抬的情况下,十月一号终于是到了。
  ……
  苏联,莫斯科。十月一日刚好赶在了休息日,茹科夫斯基航天学校难得休息。
  作为一个军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难得的一个休息日,学校里的一些学生们组团前往莫斯科。
  茹科夫斯基距离莫斯科不远,也就六十来公里,大巴车开得快一个半小时,慢也就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这群在军校里都学傻了的孩子们上了大巴车后就兴奋的不行。
  快到莫斯科的时候大家伙一起合唱《喀秋莎》呢。就连司机都跟着一起打拍子来着。
  黄志明和孙家栋也在这群学生之中。十一国庆,他们有空本来就打算来莫斯科。
  因为大使馆准备在国庆召集他们这批留苏学生聚一聚,问问他们学习生活有没有困难,然后大使馆准备请他们搓一顿,帮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毕竟现在的留学生都是公费留学,伙食费方面的预算其实是比较紧张的。
  中国的留学生基本都集中在莫斯科或者是莫斯科附近。
  黄志明和孙家栋乘坐着大巴车才刚刚进入莫斯科,他们就被惊呆了。因为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主道路两侧,苏联国旗与中国国旗交相辉映,插满了大街两侧。
  虽然他们也通过广播和新闻知道了莫斯科在搞中苏友谊周。
  但是他们属实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阵仗,十月一日的莫斯科居然全城飘满五星红旗。 “家栋,你看,是国旗!”
  黄志明看见五星红旗后先是一呆,随后是无比兴奋的摇晃着孙家栋的肩膀。
  孙家栋也从恍神中恢复过来,他推开黄志明的手说道:“我也看见了。”
  而大巴车进入莫斯科后,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声音也传来。【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领袖斯大林总书记做出批示,新中国是我们苏联重要盟友……中苏友谊长存是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和谐的重要因素……】
  【今日一早,斯大林总书记便专门电贺中国毛主席,祝贺新中国成立三周年……】
  【在这里为各位送上一首中国歌曲《我的祖国》……】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在大巴车内响起的时候,黄志明和孙家栋两人已经双拳紧握,眼睛微微湿润了。
  安德烈看见后,过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不要哭,今天是你们国家的生日,你们应该高兴,感到自豪!”
  孙家栋和黄志明对视一眼,纷纷说道:“你说得对,今日应该是要感到自豪!” “这就对了!”
  安德烈重重地点头:“等会儿我们要去中国商场,体验熊猫随身听呢。你们去吗?”
  孙家栋和黄志明闻言也是猛地点头。
  安德烈当时作为苏联大学生运动队的代表前往朝鲜后,回来就捞回来一个熊猫牌随身听。
  还真别说,这个随身听在学校内引起了轰动。甚至有教授在课上专门拆解了一遍,给学生们讲述里面的机械构造。
  孙家栋和黄志明当时还记得那个教授把随身听完全拆卸后的眼神,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 “真是不可思议。中国在生产这款机器上用了大量的冲压件和注塑件。这些细小的零件几乎都是一次性冲压成型。他们生产的模具已经达到了如此精度!这机械结构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
  教授这么说时,同学们也是非常好奇的上前围观。
  当看见其中的精密零件时,很多同学也赞叹不已。全程只有安德烈黑着脸。
  还好教授不是熊孩子,不会出现东西拆了装不回去的问题。
  教授原封不动的把随身听给装了回去,并且可以正常使用。这才让安德烈脸色好了起来。
  而安德烈的随身听在学校内是引起风潮的,所有听过随身听的学生都想要拥有一个。
  孙家栋和黄志明也想要。他们平时生活很节俭,国家发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剩余。
  年轻人嘛,喜欢这种新鲜的东西无可厚非。
  只是随身听到底要卖多少钱?他们没有底。而今天这一大巴车的同学(超过五十个)来莫斯科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随身听。
  因为听说今天中国商场会开随身听专卖店了。
  这个大巴车还不是学校里唯一班,孙家栋他们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同学往这里赶呢。 “我们国家生产了这样的东西,我觉得真了不起啊。我是真的切实的感觉到了了不起。”
  在快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黄志明和孙家栋聊着。 “之前吧,咱们国家虽然产出了很多好吃的小零食,还生产了不少好看的电影。但是学校里还是有人觉得咱们国家不过如此。”黄志明道。 “后来,咱们国家开始生产闪电250摩托车了,说这些话的人就少了一点。现在听说莫斯科市内,闪电250摩托车已经成为最新潮最棒的摩托车了。连乌拉尔都赶不上了。”
  黄志明有所感慨:“而当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安德烈的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后,学校里那些仅剩的,认为中国制造不出尖端科技产品的人都闭嘴了。
  老师甚至在课后找了我们谈话,问我们能不能帮他问问大使馆,他可不可以去参观这样 的生产工厂。”
  孙家栋道:“是啊,自身硬才是真的硬。如今民用产品可以生产到这个级别了,想来我们的军工产品也不差。”
  黄志明:“可惜咱们在重工业一块还是差。”
  孙家栋:“没办法,咱们来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弥补重工业不足吗?刚来学校的时候,有学生嘲讽我们学会了也没用,我们国家生产不了飞机、火箭。
  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国家是有实力生产这些产品的。就等着我们把学会的东西带回国了!”
  孙家栋和黄志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大巴车在靠近中国商场的附近停车后,大巴车上的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冲向中国商场。
  现在是早上八点,他们是早上六点半乘坐的第一班大巴车赶到莫斯科的。
  早上八点半是莫斯科中国商场开门营业的时间。
  孙家栋和一众同学们兴冲冲的跑到中国商场门口的时候傻眼了。 “我滴个妈耶!”
  黄志明声音都变调了:“怎么这么多人啊!”
  入目所见,从中国商场门口开始密密麻麻的站满了排队的人潮。 “哎呀!这比新年的时候他们抢购新年彩蛋还要人多啊。”安德烈忍不住道。
  孙家栋道:“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往日里没听说中国商场有这么多人啊?” “那是因为今天是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发布的日子。大家怕晚了就抢购不到了。”一个女声传来。
  原来是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孙家栋和黄志明最早来苏联的时候被大使馆抓壮丁去中国食品展忙活的时候认识了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之后又通过白灵认识了一批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其他留学生。
  虽然说不常相聚,但是这个时期在外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都相对团结。
  基本上能做到一人有难全体支援。所以大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孙家栋和黄志明一看,白灵和一些其他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学生们也在排队呢。 “你们也来买随身听?”黄志明问。
  白灵摆摆手:“哪能啊。我来之前打听了,这随身听老贵老贵了。我们买不起的。我们就是想要见识一下。
  我们大学里不是有几个学生去了朝鲜参加运动会吗?被赠送了这个随身听,在学校里可显摆了。” “他们这一显摆啊,倒是把咱们中国产品给显摆出来了。咱们中国学生也脸上有光。咱们国家能生产这样的产品了,咱们不得要捧捧场?捧不起钱场,咱还捧不起人场?”
  白灵这么一说,周围的中国留学生都笑了出来。 “不过看来啊,咱们这人场都不用捧了,苏联人比咱们还热情呢。”
  伴随着白灵的话音刚落,一阵摩托车引擎声传来。
  一阵队骑着闪电250的摩托车队驶来。
  骑车的都是一群二十五到四十左右的苏联人。
  他们不仅仅骑着闪电250的摩托,身上还穿着梅花牌和闪电车厂联名生产的夹克、牛仔裤,以及皮鞋。 很多的打扮都照着前段时间在苏联热映的中国电影《铁面无私》。
  里面中国骑警骑着闪电250追捕黑帮罪犯的场景实在是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很多拿到了闪电250的车主都开始模仿电影里主角的打扮。
  孙家栋和黄志明看的有些发呆。
  白灵悠悠的说道:“这是莫斯科现在最时髦的打扮之一了。现在莫斯科人买鞋服看款式不会在只说【这是巴黎最新款】了。他们也会说,这款中国的款式也很棒了。”
  听着白灵这么说,孙家栋和黄志明看向了周围的苏联人。
  很多苏联人看向这个车队的时候,眼神里是充满了艳羡的。而这样一支车队,以及这些车队的成员们来中国商场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排队买随身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