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00节

  这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很严重的。首先北约就不齐心,英法还想着重新当老大呢。而且再加上美军力量的转移,导致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更加从容。
  即便是没有历史上做对比,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也明显的感觉得出来。自从51年中国入朝作战后,苏联的压力变小了。
  再加上李锐提供的舆论战武器,苏联在欧洲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最近卢比扬卡收到了更多欧洲红色人物的投诚。
  其中很多人原本并不是红色人物,但是在宣传攻势下,慢慢的去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在和欧美一对比,这些人自愿选择变成红色。
  这批人数量不少,而且很多人都是各个国家的高级知识份子甚至是精英阶级。
  这些改变带来了苏联对欧洲攻势不一样的格局。
  所以斯大林派遣赫鲁晓夫来感谢李锐,并且加大对志愿军的援助计划,这些都是非常符合苏联利益的。
  李锐知道自然这一切,而对于他来说其实苏联对欧洲的攻势强烈是一件好事。
  因为之前他和主席有过一次长谈,里面就谈到了关于东西攻势的问题。
  在新中国,有精苏、精美,那么自然也有和英国贝尔主编一样的大民族主义者。
  毕竟陈独秀曾经写作的四言诗句: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诗后来也被主席引用。
  所以当时主席也以一种半考验的语气问李锐:“李锐啊,我们党内有一些同志,觉得我们给苏联的好东西太多了呀。觉得我们不该给那么多,你是怎么看的啊?”
  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没有才奇怪。
  李锐当时也很快的回答道:“同志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属于正常。我知道有的同志也说过,我们新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搞这些虚的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外国搞。”
  主席点点头:“对哦,很多人这么说。但是大多数说这话的同志,倒不是反对你。”
  李锐道:“我知道,有的同志就是单纯的舍不得。毕竟咱们穷久了。但是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新中国想要长治久安且平稳发展,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尽可能的消除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负面效果的外国势力。”
  “美国就是目前最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苏联不走历史上的老路,只要在给我们二十年的平安,那么苏联问题就可以往后放放。但是美国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因为美国是摆在我们搞东北亚一体化上的绊脚石。只要他们在,我们就没有机会搞成。”
  “而能不能把美国这块绊脚石搬走的支点在朝鲜战争。而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西欧。美国亚太和西欧战略力量不平衡。对于西欧,我们鞭长莫及,只能让苏联不断施压。”
  “我就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亚洲而放弃欧洲。我们在亚洲这边拖着美军的力量。另外提供更多的能够帮助苏联在西欧展开攻势的东西。说起来是帮助苏联,但实际从战略上来说也是帮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苏联对西欧的威胁足够了。我们在东亚也够强了,美国才会被迫从东北亚撤出。”
  在这方面李锐看的是很清楚的。
  美国人的胃口很大,他们欧洲想要,亚洲也想要。历史上中,中国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把美国赶出亚洲。
  但是现在,中国却有能力逼迫1美国欧、亚二选一了。李锐是真的不相信美国佬会为了亚洲的利益而放弃欧洲。他们要是真的这么干了,斯大林做梦都要笑醒。
  跑到亚洲和中国死磕,放弃欧洲让给苏联。美国是准备一起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新联盟国家吗?
  所以现在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微妙。主席和斯大林都没有明说,但是暗地里却有一种默契。
  斯大林知道毛主席要干什么,主席也知道斯大林要干什么。大家在做的事情是不会也不能落于字面的。
  所以这才有了赫鲁晓夫这次访华。
  从某个方面来说,斯大林准备对中国放水了。这在历史上中是没有过的。说一句难听的话,因为历史上的新中国让斯大林觉得不配他开闸放水。
  但是这个时空,世道变了。
  斯大林渴望获得整个欧洲。就像是新中国希望建立东亚一体化一样,甚至说比中国的渴望还迫切。因为斯大林的年纪比主席大太多了!
  所以才想要支援中国,继续压迫美国,让美国在亚洲的投入越发失衡。
  于是在这种奇妙的气氛下,中苏的外交谈判在融洽的气氛里开始了。
  苏联一开始就递交了谈判相关的议题。简单来说就是之前啃了一年都没有啃下来的火控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小型化技术)
  核武器小型化技术,这个技术比较重要。因为核武器小型化是在后世也一直在研究的东西。核武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大了,要是能做到普通航弹那么大。但是又能保证威力,那可是太棒了。
  普通战术轰炸机就可以携带轰炸,而不是非要出动大型轰炸机或者战略轰炸机。
  这一波技术转让的费用要多少?这是需要谈的。
  而在谈判之前,赫鲁晓夫不仅和李锐亲切的问好。还和总理寒暄了十几分钟。两人热络的就像是多是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不清楚他们关系的还以为他们有什么生死之交呢。
  可是这都是表面功夫,当谈判开始。坐在最后一排拿着笔记本当书记员的李锐就看见总理开始笑呵呵的发动笑里藏刀了。
  “赫鲁晓夫同志,苏联方面的要求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一份议案。”总理春风满面的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递了过去。
  上面写着一份非常详细的报价。在昨天总理刚拿到这份报价的时候。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都吓了一跳。
  甚至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价格真的行吗?”
  “行!”李锐毫无犹豫的说。
  没错这份价格又是李锐定下来的。但是这份价格表不是李锐随意乱定的。而是参考了在苏联当商务参赞的李强提供的数据,还有中苏联营药品、罐头等产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和陈云的商议下,最后定下来的价格。
  这是一个苏联可以拿得出,但又绝对是会让苏联有些肉疼的价格。当然,这里面自然给了苏联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毕竟做生意嘛,哪有什么都是一口价的。一口价的生意做不长久,你得让人家讨价还价,人家才会觉得值。
  所以党这份文件拿到赫鲁晓夫面前的时候,赫鲁晓夫也吓到了。
  “周,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吗?!”赫鲁晓夫眉头拧在了一起:“这些东西你们要十五亿卢布?!你们是不是要的太多了!”
  赫鲁晓夫的语气不善:“上次我们引进了你们整个的火控技术一共才十七亿卢布。里面还包含了生产线,以及大量的成品。而现在,你们提供给我们的全都是纸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资料,这个价格太过分了吧!还有没有点革命情谊了!”
  赫鲁晓夫说道最后,他的巴掌重重的的拍在了桌子上。
  面对赫鲁晓夫的拍桌子,总理是一点都不怕。拍桌子是好事啊,谈判哪有不拍桌子的。很多事情对面拍桌子了,反而意味着有的谈。对面要是面无表情,只会点头摇头,那才是根本谈不好的事情呢。
  所以面对愤怒的赫鲁晓夫,总理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话不是这么说的嘛。十五亿卢布,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很多嘛。而且我们要的又不都是钱,你们可以拿机械给我们抵帐嘛!”
  总理笑呵呵的说着,赫鲁晓夫却只听见:用机械抵账。
  什么时候世道变成这样了啊,之前都是中国拿初级农产品到苏联抵账来换机械产品。现在好了,中国人要用一些技术资料直接拉走苏联不知道多少火车皮的机械设备。
  十五亿卢布啊!赫鲁晓夫听着都觉得可怕。
  所以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总理这边咬的很死,一直到赫鲁晓夫说道:“你们不是一直谋求图们江的一个出海口?给你们,作价多少钱?”
  赫鲁晓夫此话一出,中方代表团的各位全体都坐不住了。因为赫鲁晓夫这次来中国谈判,可能会谈图们江出海口的事情。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他会这么快就把自己的底牌开出来啊。
  连总理都微微动容,但是他很快压下所有的动容,然后平静的问到道:“赫鲁晓夫同志,您说的是没错的。我们是谋求一个图们江的出海口。如果苏联方面愿意给我们一个出海口,那自然什么都好谈。”
  赫鲁晓夫点点头,他的随行人员递上一个地图。是图们江海岸线附近的地图。他用手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从这里到这里,给你们。所有的技术费用全免,苏联与中国共建海关、检查站。中方负责口岸建设,苏联如有需要,该口岸将无条件供苏联停泊军舰使用。”
  赫鲁晓夫这话一说,中方代表又震惊了。果然想要从苏联人手上要一点土地。哪怕是一点点,苏联人都会漫天要价。
  而赫鲁晓夫提出的价格已经触及底线了,到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后续的两个条件,中苏共管海关与苏联海军可以无限制停泊。这条件要啊是真的答应下来,那口岸真的是属于中国的吗?
  第四百九十一章暖与刺
  很明显,谈判到这里就进行不太下去了。
  李锐是皱着眉头听完赫鲁晓夫诉求的。中方自然不可能同意这样的条件。赫鲁晓夫倒是也很干脆:“那不如休会,你们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是我们的土地,如果你们不同意,那么我自然也不能白给你们。”
  谈判是下不去了,不过出于外交礼节,中、苏双方还是吃了个便饭。
  吃完后李锐原本打算先回基地的。不过在他回去之前,总理派人叫住了他。
  “李部长,总理找你。”
  跟随者随行人员,李锐上了总理的车。
  “我现在要去中南海和主席汇报一下情况。你也跟着我一起去吧。”总理说完这句话后就开始闭目养神。
  李锐也没有打扰他,因为不消一分钟,头枕着座椅靠枕的总理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李锐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总理的秘书。
  秘书很清楚李锐目光中的含义,他张开嘴,没发出声音,用嘴型传递消息:总理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
  他伸出左掌比划了一个五。
  李锐明了,点点头。现在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即便是网咖出现了,带来了很多好东西,让中国比历史上好太多了。
  但同时带来的变数也很大,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以主席和总理的性格,自然是不可能躺着睡大觉的。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盘算着如何让网咖资源利用最大化。
  李锐也用嘴型道:等会儿让总理睡半小时。
  秘书却是苦笑着摇摇头。李锐很快明白秘书摇头的意思了,在车上睡的很安稳,就连汽车有些颠簸都能睡着的总理。汽车一停就立马醒了。
  “到了。小叶,你开车是越来越稳了。”总理下车前夸奖了一下司机。
  名叫小叶的司机憨憨笑了笑。
  总理转头对李锐道:“走吧。”
  在前往主席办公室的路上,总理和李锐两人一言不发。一直到主席办公室,主席正在用毛笔给前线的一份文件做批示。
  是关于大量美军向我军投降的,彭德怀发来电报,要求后方提供更多的后勤支援。同时还有志司拟定的关于52年志愿军春节后勤补给方案等等。
  这边主席刚刚批示完,就看见总理和李锐两人脸色并不太好的走进来。
  他俩人一走进来,主席就用一种不出所料的语气说道:“让我猜猜,今天的谈判不顺利。”
  总理毫不见外的找了个沙发坐下来,并且招呼李锐也坐下来后,总理才道:“我的表情有那么明显?”
  “嗯,一般不会。”主席看着总理的面相,一瞬间化身成为推理侦探了。他说道:“我们的总理总是很沉着的。能让我们总理面色有些不好看,并且到这个程度的,我猜只有一点。”
  “哪点?”
  “领土问题。”主席笑吟吟的说着。
  李锐现在也来了精神,他看向主席:“主席,你现在这一番推理还真像是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笔下写的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那个小说界的大侦探的名字我也听过。但是我肯定没有小说里的他会推理。但是我对总理熟悉啊,啊对熟悉的人有时候不需要太多推理的。”主席已经猜出了今天谈判是领土问题,而且多半是谈的不顺利。
  但是相比于总理和李锐的不好脸色,他却显得尤为镇定。
  “说说吧,李锐同志你给我汇报汇报。那个被你称为赫玉米的男人提出了什么非分之想。”
  听到主席这么说,李锐就原原本本的将今天谈判的过程和最后苏联代表提出的要求全都告诉主席了。
  原本他还想要愤愤的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最后那些愤愤之话却被他压下,没有开口说出来。
  反而是开口道:“主席,我看您倒是完全没有奇怪,也没有生气啊。我们代表团的很多同志都不满赫鲁晓夫提出的这些条件。”
  主席道:“意料之中罢了。倒是总理也有些生气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总理勉强开口笑了笑:“我倒不是因为赫鲁晓夫的条件生气。而是突然联想到1860年清朝签订的中俄条约。把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全都割让了出去。”
  “哪怕是清朝当年是用“租借”的方式签订条约呢。只要有一条“租借”的名义,我们都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周旋。割让……当真是憋屈!若是还有海参崴,今日又何必听赫鲁晓夫在谈判席上说的这些话呢。”总理长叹一口气。
  主席走过来拍了拍总理的肩膀。
  其实李锐作为一名后世人,其实他和很多后世中国人一样,一直对几个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也是有疑问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