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39节
可是一般人也就是笑笑,而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却在内心叹息。比如说巴赞主编,他内心不愿意承认。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按照电影里的故事剧情走下去。
这群人出来之后确实又能重新领导瓜分世界。
他们可以让几亿人去死,但是自己却能活的很好。
这部电影对巴赞来说已经不是动画电影那么简单了。它用一种非常荒诞的方式和一个幻想的剧情,揭示了这个世界真实的面目。
而对于伊娃等普通观众来说,他们现在只希望伊娜能进入庇护所。哪怕是进去干活呢,只要小戴蒙得救就好了。
在伊娜带着小戴蒙经历了几次险死逃生的剧情后,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庇护所前。
但是这个封闭在山里的庇护所大门紧闭。那厚重的大门连200毫米口径的大炮都轰不穿,任凭伊娜怎么叫门,对方都不开。
实际上里面的人有监控设备看着外面,他们知道伊娜在叫门,但是却就是不开。
甚至还有人在庇护所里的赌场开了盘口,打赌门口这个女人能待多久。
和外面凄苦的伊娜母子相比,在庇护所里这群脑满肠肥,吃着肉喝着酒的家伙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电视机外的威廉指骨都捏的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
“真的是坏!这群人坏的全身流脓了!”威廉低声喝骂着:“我真恨不得一支冲锋枪把他们都突突了!”
他的话也是现在很多电视机前观众们的内心想法。巴不得现在就能把里面这群混蛋全杀了。
而就在观众们最气愤的时候,庇护所的大门打开了。
事情似乎有了翻转……吗?
几名全身穿身着防护服,拿着枪械的庇护所内的工作人员出来了。为首一人通过防护面罩可以看得出他有些岁数了。
而防护衣上的姓名标牌则写着“爱德华教授”。
爱德华教授走到戴蒙跟前看了看,然后问道:“你的孩子得了辐射病多久了?”
“半个月了。”伊娜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的说道:“求求您救救他,教授。他还小啊。”
戴蒙有些害怕这个爱德华教授,他躲到了妈妈的身后,抓着妈妈的裤子,手上还牢牢的抓着自己的玩具车。
爱德华教授反复观看着戴蒙,眼神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采。就好像是一名医生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病症一样,感到新奇和充满兴趣。
“唔,不错。”爱德华想要伸手摸摸戴蒙的头,但是戴蒙躲开了。
爱德华收回手道:“你跟我进来吧。”
伊娜如蒙大赦,带着戴蒙走进庇护所。也许是庇护所的巨大铁门如同巨兽的口腔一般,戴蒙有些抗拒进去。
伊娜不断地安慰着他:“戴蒙,妈妈带你去治病。治好了,我们再去看叔叔好不好,你还要把汽车还给他。告诉他你带着小汽车一路看过什么风景呢。”
戴蒙停下挣扎,看着妈妈:“妈妈,我们以后还去看那个叔叔吗?”
“嗯,会去的。”伊娜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
而走在最后的一名持枪保安,用着略带俄国口音的法语非常轻微的嘟囔了一声:“你本不该来这的。”
这轻轻的一句话只有伊娜听见了,她猛然回头,却不知是谁说了这句话。而她随着越来越深入庇护所,她的心理也开始惴惴不安的起来。
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从把心放下又到再度提起,反转在反转。
巴赞已经忍不住要拍巴掌了,既然忍不住他就猛然的鼓掌,并且大声的说道:“拍的好!情节悬念起伏设置的好啊!欧洲的电影人或许需要从这部动画片里学习一下如何拍电影了。”
他的情绪是起来了,吼的很开心。周围其他的观众看着他呢,拉姆拉了拉他的衣角:“巴赞主编,注意安静观影。”
巴赞尴尬的笑了笑。
第四百二十四章互相帮助
电视机前的观众被电影的剧情完全给吸引住了。
再加上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可以在细部无限放大,让动画角色的表情神态更加夸张等等。所以电影里的那些隐喻镜头并不仅仅是巴赞看懂了。
很多逻辑思考能力正常的人都能看懂,这把观影体验进一步的拉高了。
为什么巴赞会喜欢看苏联导演扎瓦茨基的电影?因为扎瓦茨基在电影里埋了很多隐秘的信息。但是那种隐秘信息了解的门槛太高了。
需要观影者在宗教、文学、绘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才能明白电影导演埋在里面的东西。
而为什么巴赞的《电影手册》里对好莱坞的电影总是没什么好评价?
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太直白了,它完全脱胎与百老汇的歌舞音乐剧。里面的剧情单薄,人物简单。
就像是中国唱京剧会画脸谱一样,只要看到人画什么脸谱就能知道这个角色是好是坏。
在舞台上这么表演当然可以,因为舞台表演时间紧凑,出厂人物众多。要人观众快速了解整部戏的构成和剧情推进自然是这样比较好。不用让观众去思考角色的剧情关系等等。
但是这种表现手段在电影里就不合适了。因为电影可以利用剪辑、特写、音乐等等变化来烘托气氛,改变节奏。
再来大白脸大黑脸的标签角色,整部戏就会显得特别直白。
而过于直白的戏也不是说不好看,而是不耐看。看过一遍之后没有人会想要翻出来看第二遍,因为没有细节可以挖掘。
现在的好莱坞电影就是如此,过于直白了。白的和白开水一样,这是巴赞这种专业影评人不喜欢的地方。
但是他也知道扎瓦茨基这种导演的作品对普通观众的门槛太高了。就像不是所有观众都会去完整的读完荷马史诗和神曲的。更不要说完整理解里面的含义。
而现在,巴赞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显然看到了一种平衡。一种在面对大众商业化与内涵深度化之间的一种平衡。
中国的动画导演去了一个中间值,埋下了一些东西展现了一些东西。这才是巴赞觉得最厉害的地方,不论这部动画电影的技术力。光是它在表达方面的出色,已经足以让他专门为这部电影开一个专题了。
就像是现在,不要说巴赞这种专业人士了。就连在威廉家里的那些印染厂女工们都忍不住小声讨论着。
“你说伊娜母子在这里能好吗?”
“不好说,但是这里的环境更好。应该有更好的医疗设备吧。而且不是还有个医学教授吗?”
“但是你没发现吗,这电影里做了很多铺垫和隐喻啊,感觉这里好像不太好呢。”
“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
女生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有一种从电影里看见第二层的快感。
而在一边的威廉就比较简单了,他只想弄把机关枪来把庇护所里那些脑满肠肥的家伙全都突突了。
他抱怨道:“都这样了,为什么那些保安部不干脆把那些大人物都突突了。这些人太浪费了,他们一个人每天的生活物资,足够养活十个普通人!”
这说的是实话。因为核爆炸之后,不仅仅是食物匮乏还有水源匮乏。
在之前的剧情里,伊娜和戴蒙可是没少因为水的问题和发愁。
在外面遭受核污染的人,他们连饮用水都是问题。之前的剧情可是有过表现的,有人因为喝了高辐射的水,然后直接整个食道全部溃烂的家伙。那可是太惨了,一直在吐血,并且丧失了吞咽能力。
最后凄惨的死去。他是被核辐射杀死的吗?不完全算。因为在核辐射杀死他之前,他已经把自己饿死了。因为食道的损害让他无法进食。
外面的人那么惨了,这个庇护所里的大人物们居然还能泡澡。
外面的人还在抢一包饼干,里面的大人物吃着冻在冷库里的牛肉做的大餐,居然还抱怨不够好吃。
这些都让威廉气的发抖。
而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也注定不会让那些期望好莱坞大团圆式结局的观众们满意。
戴蒙被带进庇护所,伊娜被安排成为仆人,为这里的大人物们服务。而这意味着她要和自己的孩子分开。
她强烈反对,但是爱德华教授却表示这是戴蒙接受治疗的唯一希望,最多允许他们半个月见一次面。
而戴蒙接受的真的是治疗吗?
动画在这方面做了一定蒙太奇的处理,没有直观的表现出戴蒙是不是接受治疗。
而在爱德华教授所谓的治疗区里,一个个封闭的单间内却关着遭受了不同程度核辐射的病人。
他们也本该接受救治的,但是却并没有。
他们保守各种辐射病的困扰,而爱德华教授和他手下的人只是不断的对他们进行各种试验。
当然,治疗也是有的。不够那种被称为治疗的方式,其实更应该被称呼为是试验新药罢了。
爱德华在研究一种抗辐射的药物,比消辐灵效果更好的玩意儿。
而他需要更多的实验体来满足自己的试验目的。
六岁的小戴蒙并不知道自己在面对什么。因为他只是乖乖的接受爱德华教授的“治疗”。他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真正让所有观众气愤的是庇护所里的大人物们全都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知道,甚至拿这个取乐。
在庇护所的赌场内有一个盘口,赌博的内容就是赌爱德华教授实验室内的那些实验体能活多久。
“新的盘口,六岁小男孩戴蒙。活过一个月的一赔零点三。活过三个月的一赔二……”负责赌博的西装男子在赌场内高声的说到。
伴随着他的介绍,赌客们也纷纷来了兴趣,一个个的跑来下注。
而在这里下注的东西自然不会是钱。因为纸币毫无意义。这个集合了欧洲多国政要权贵修建的庇护所内,存储着这群政要权贵在战争前储备的各种物资。
所以赌资自然是各种物资。
可是牛肉罐头和红酒、香烟、雪茄是这里的硬通货。
而当一个意大利人扛着一个漂亮的女人放在赌桌上大声叫嚷道:“我把米娅压上,她可是我们意大利著名的女歌星!”
被压在赌桌上的漂亮女人面露吃惊的神色,她惊慌失措的叫喊道:“大人,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你会带着我的……”
“但是我腻了。”那位意大利权贵面色淡漠:“压上米娅,换罐头或者是其他漂亮女人都行!”
整个赌场的气氛更加沸腾了。
而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沸腾了,是被气的。这个米娅之前也稍微露脸过,她就是在这些人吃饭的时候表演音乐的五人组之一,她是主唱。
在拉姆的俱乐部里,那些法国人气的不行了。
“你们意大利人真过分!怎么可以把这么漂亮的姑娘拿去当赌注?还有没有良心?!”
在场的意大利人也很委屈:“这是动画电影,而且这里的可是意大利的上层人物。和我们这些意大利老百姓没关系。权贵和我们不是一种人!”
而这赌场里发生的一切,也被安排负责打扫卫生。但是因为对庇护所还不熟悉而迷路的伊娜在角落偷偷听到了。
她这才知道这里的真相。
而就在她准备去带着戴蒙逃跑的时候,一把枪抵在她的腰间。
“别动。”那个带着俄国口音的保镖出现在她的身后。
“我说了你不该来的。”
伊娜几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