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52节

  这一份非公开的信件送到唐宁街时,克莱门特首相看完就想要骂娘。
  “中国人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在挑拨离间吗?”首相发怒的时候,他的幕僚安抚道:“首相,事情还没到最坏的时刻。请您冷静,接下来还有大选演讲,注意您的仪容。”
  “现在国内的反战情绪很高,如果让我们的国民看到这封信件,怕是会逼迫着我们同意。
  但很显然,如果这个时候不跟随美国的脚步,对我们也将是巨大的损失。没有美国的重建欧洲计划,我们能走多远?”
  “其实中国人的这一切都是算计。让战俘发电报,让这种节目播出,他们可都没有问过我们的意见。
  而现在他们发了这样一封非公开信,而不是故意发公开信过来,说明事情可能有的谈。”
  克莱门特深呼吸了一口气,强压下不快道:“那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中国人想谈什么?”
  幕僚想了想道:“怕中国人现在只想谈一件事,那就是在香港的军舰。”中国北京。
  破晓基地内,李锐难得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今天下午基地休息。
  他搬了把椅子坐在操场边上看大家伙打排球。
  基地里的文体节目安排的也不少。
  有组织班组之间的篮球赛、排球赛什么的。
  现在就是一场女排比赛。
  看着年轻充满活力的女生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闪闪发光的模样,本身就挺让人赏心悦目的。
  李锐靠在椅子上,一边喝着可乐一边看着排球赛。
  陆光达走了过来,调笑道:“嘿,我们李大主任还真悠闲。”
  “老陆,活是干不完的。要懂得适当给自己找放松。”李锐慢悠悠道。
  “你放松就是看姑娘们打排球啊。”
  “对啊,看美好的东西能让人身心愉悦,连寿命都会增长一点。看她们打一个小时排球,我觉得我人生都增长了一个小时。”
  李锐吸溜溜的又来了一大口可乐。
  陆光达道:“你说你搞得这么麻烦,英国人真的能把在香港的军舰乖乖交过来吗?”
  李锐头也不回的说到:“当然能。”
  陆光达问:“为什么?”
  李锐笑道:“因为英国人最喜欢折中了。你要开一扇窗,他们不同意。但是你要是把他们的门拆了,他们就又同意拆窗了。”
  陆光达觉得不对:“等等,这不是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吗?”
  李锐摆摆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鲁迅先生只不过是见过的外国人少罢了。实际上他写的那些文章,讽刺的那些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弱点简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真以为美国佬和英国佬就强无敌?”
  “不过是没人可以刚好拿捏到他们命运的后颈肉而已。现在咱就捏一捏,看看英国人是能死硬到底,还是折中一波。”
  “他们要折中,我们拿回船。”
  “他们要死硬到底,我们挑拨离间,让英国国内自己乱一乱。”
  “不过是一支七千吨级排水量的小船队罢了。无论怎么选,都是我们赢。选择权在我们。”李锐慢条斯理的说到。
  陆光达明白了,他点了点头。
  但是他又发问:“但是英国人要求用俘虏换舰队怎么说?”
  李锐哈哈一笑:“怎么可能?我们的信件不是很明确了嘛。要人可以,公开签订退出朝鲜战争书,公开发表不支持美国战争书。要是英国人能签,我们把几千英国战俘全都放回去又何妨?”
  “几千战俘换这样的政治承诺,我怕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第三百二十二章 并不顺利的谈判
  香港第二十二任港督葛量洪(格兰瑟姆,在这里使用他的中文名)很头疼。
  头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点都和北边的新中国有关。
  自从1945年日本战败,英国重新回到香港,葛量洪就成为了新一任的港督。
  原本香港在英国的殖民地中算不上一块多么好的肥肉。
  但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地的退潮,全球霸权的衰弱,香港慢慢的成为了英国众多殖民地里的一枝独秀。
  尤其是在1945年后,中国大陆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内战。内地许多民众为了躲避战火,跑来了相对和平的香港。
  这让当时只有六十万人口的香港,在1949年人口数暴增到了二百四十万。
  而在49年,被寄予厚望的蒋介石败走台湾了。真的是出乎预料,葛量洪之前还和国民政府打得火热呢。
  国民政府有百万大军,还有来自英美援助的大量武器。
  想当初国军的海军还在香港集训过一段时间,然后开着英国送给他们的船再走呢。
  结果他们居然把被拿着杂乱武器的解放军给击败了。
  当时可把葛量洪给弄无语了。让他觉得国军都是废物。但是在1951年,朝鲜战争进行到志愿军入场后,葛量洪就再也没有批评过国军废物了。
  因为从战局上和支撑的时间上来看,如果要说国军废物的话。
  那么朝鲜战争的美军和英军更是废中废了。
  所以现在就不能批评国军了,不然就连自己人都被骂了。现在的香港,说起来是英国对中国的情报中心。
  但香港的外务情报有多废物,英国人自己心理要有点逼数。
  在香港的国府特务干的活和收集的情报都比英国人要强。
  甚至还在历史上闹出过炸毁周总理飞机的事件。
  当然,香港对英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在全球殖民地不断丢失的情况下,位于远东的香港,其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在加上中英之间没有正式建交,所以香港成为了重要的一个信息枢纽。
  在某些时候,港督还扮演着中英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没有任命的大使。
  不过这个大使当得并不轻松,尤其是现在。葛量洪被迫推上了前台,他必须要和新中国方面的人谈判。
  谈判的议题就是维多利亚港前停泊的七千吨舰队。
  其中包括扫雷艇三艘,猎潜艇两艘,合计排水量一千二百吨。轻型护卫舰三条,合计两千八百五十吨。
  驱逐舰一条,排水量三千二百吨。
  这就是新中国向英国购买的所有舰船,也是新中国现在买得起且养得起的全部海军了。
  再加上原本拥有的一些猎潜艇和扫雷艇,以及之前在香港购买的花级护卫舰,新中国的海军正在艰难起步。
  只不过英国并不想这么痛快的给中国罢了。
  所以一场扯皮和谈判是不可避免的。葛量洪只觉得烦躁,新中国不是民国。
  他们对香港的态度很强硬。就这样,唐宁街那边的人居然还指望着从谈判桌上获得利益。
  唐宁街指望什么?他们指望:一,中国交回所有战俘,二,中国不要再传播关于战俘的信息。
  只有满足这两条件,他们才会考虑交还新中国购买的战舰。
  葛量洪都觉得唐宁街的那群人脑子被驴给踢了。
  现在是你求他们。葛量洪清楚地知道英国现在正在发生什么。
  中国的文化入侵太厉害了。战俘营记录片让很多英国人反战了。
  而中国政府私底下发的那封信件看似让步,实际却是威胁。看起来很简单,只要英国退出朝鲜战争并且宣布不对美国进行志愿,那么中国就会释放所有俘虏。
  在老百姓看来,既然英国旅都打残了,那么顺势退出也没什么问题吧,还能把孩子们接回家。
  但是葛量洪这些政治动物知道,账不是这么算的。英国人输赢是一回事,政治态度又是另一回事了。
  英国人要是真的敢按照中国人的要求写这样的公开声明,那么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将出现一道不可避免的裂痕。
  这裂痕随时可能会爆。所以英国政治人物都清楚,中国人的要求是不可能做到的。
  葛量洪非洪常低调的坐着一辆黑色汽车出门,随行的只有两辆经过伪装的黑色轿车。
  而他的目的地则是位于九龙半岛的一间酒店。
  那是他选定的谈判场所。这次负责谈判的除了葛量洪之外,还有一名从伦敦飞过来的议员。
  他代表着唐宁街的态度。在酒店会议室内,他们见到了从内地来的谈判对手,三名身穿深黑色中山装的中国人。
  一个中老年人,两个青壮年人。“不必做太多自我介绍,你们称呼我王就可以了。”
  老年人不想客套:“我们今天所有谈论的问题都不会落于纸面。所以不要虚伪客套了,直奔主题吧。”
  “你们想要什么?”名叫王的老年人毫不客气的问道。
  这种直接的中国人还是葛量洪第一次遇见。
  来自唐宁街的代表利尔斯皱着眉头不满的说到:“应该是你们中国人想要什么才对。”
  王坐在沙发上喝了口茶道:“我们想要释放你们所有的俘虏啊。只要你们退出朝鲜半岛,并且发表声明就好了。”砰!
  利尔斯一拳重重的砸在桌面上。他很生气,因为他有一种被人戏耍的感觉。
  要知道中国可是英国的殖民地啊!
  现在敢和宗主国这样说话了?!王理都不理他。反而是葛量洪在香港已经习惯了,他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所以他说到:“不要生气,利尔斯。你的愤怒对我们的谈判毫无价值。”
  利尔斯哼哼的坐回到沙发上。
  然后略带傲慢的说到:“释放所有俘虏,我们把战舰给你们。这是大英帝国可以接受的底线。”
  王喝了口茶,说着毫不相关的话:“真是好龙井啊。以后怕是想喝到这么好的茶就难咯。”
  说罢,根本不给葛量洪和利尔斯时间,他站起身来带着人就走,一点谈的必要都没有。
  “你什么意思?”利尔斯急忙喊道。
  王回头笑了笑:“谈判要诚意,但是看来你们没有诚意。但是秉持着我方文明之师的传统。我们还是会释放俘虏,当然,我们会向全世界公开释放俘虏的条件和标准。相信唐宁街不缺聪明人,不论克莱门特还是丘吉尔,都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说罢,他没有停留径直走了出去。
  利尔斯呆了呆,他不甘心的坐回沙发。
  葛量洪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来之前我就说了。你要演那种傲慢的戏码没用,现在的中国人不吃这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