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51节

  而关于到底是谁打死英法战俘的画面也揭开了。
  皮耶尔和他的英国朋友莫名被美国人挑衅,然后被打。这才引出了这次大战。
  画面通过不断的切换,渲染出美军的嚣张跋扈。比如说在管教不在的时候,他们总是偷奸耍滑。
  又或者是欺负其他战友等等。这部记录片刚刚播出,就狠狠的打了欧洲主流媒体所有人的脸。
  第三百二十一章 这就是阳谋
  什么叫做打脸啊?什么叫做反复打脸啊?诺,现在就是了。中国拍摄的《碧潼战俘营1》通过苏联的传播,开始在欧洲流传。
  最开始的画面也很简单,就是之前联合国军大溃败,包括美军在内的众多军队对志愿军成群投降的场景。
  先开场就是给大家一个雷击。然后伴随着变调《茉莉花》的音乐,这群战俘们被安排进入战俘营。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以及一个温和的男性解说:“来自全世界十七个不同国家的人们,现在放下了武器,需要在战俘营开启他们一段全新的生活。”
  战俘们的新生活开始了。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营房拥挤的问题。
  一个标定住十二人的营房,现在要拥挤下十八个人。所有人都在睡上下铺。
  这个时候电视里那个解说的男声说到:“营房的拥挤是令人想不到的。因为一开始志愿军并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床位来迎接这么多战俘。”
  这话说得,让很多看记录片的欧洲人直接破防。
  当然,美国人看了更破防。瞧瞧,瞧瞧人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说之前中国人都没考虑到过能抓这么多俘虏嘛。
  也对啊,第二次战役,一口气抓了两万多将近三万名美军俘虏。
  再加上击毙击溃的美军和其他联合国军士兵,加在一起足足有三万多人了。
  而志愿军做到这一切,仅仅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要是把三万头猪丢在朝鲜的山里,让志愿军三十万军队去抓猪,一个星期也抓不完啊。
  伴随着画面的推进和轻柔音乐的渐响。
  画面里不断的有联合国军的士兵走过。
  “这迎面走来的是英国皇家来复枪团。”“这是美军第二十四师。”
  “这是来法国的法国营(一千二百人规模的营)。”伴随着解说,这些战俘们的来历开始不断被介绍。
  而在介绍大方面的战俘之外,搞真人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有一些拍摄的主要对象。
  因为李锐要搞的是一个很长期的真人秀。
  所以真人秀的主要对象视角,或者说真人秀的主角是不断变换的。的每过几期可能就要换人。
  或者是前一个主视角的战俘在最近没有什么值得剪辑的表现,也会进行替换。
  至于主演战俘嘛,当然是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在战俘营里有剪辑价值,有节目效果的方向去剪。
  这工作量很大,虽然最近一年基地已经培养了不少摄影干事。
  但是每个星期从上百个镜头里截取需要的素材,然后剪辑成一个真人秀。
  这后面需要动用的是几十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摄影干事,在基地利用跨时代的电脑剪辑手段将他们拼接在一起。
  再加上字幕、特效等等。实际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后期处理,其实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如果没有李锐带来的专业软件,和算力强悍的电脑。
  光是每个星期几百上千小时的各种素材里剪辑出两个小时的内容,这个工作量丢给现在的电影工作者用剪胶片的方式来做的话,可以让他们忙上几个月。
  而现在几十名后期工作者在基地里疯狂干七天,就能剪辑出来。加上后期配音,配乐等等。
  还真别说,大家搞得兴致非常高。因为李锐主任说得很清楚了,剪辑这个可不仅仅是搞一件文化娱乐产品出来。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诛心之战。朝鲜半岛,彭德怀负责杀人,李锐负责诛心。
  现在就是诛心的开始。这第一期的战俘营,截取了十二名主视角的战俘。
  其中有英国士兵威廉,有皇家来复枪团的旅长布罗迪耶。有法国战士皮耶尔,有美国中校团长邓肯等等。
  就像是后世的真人秀一样,他们上来第一件事就是住宿问题。不过和后世明星真人秀,那些明星知道自己会被拍。
  所以看见住宿环境后无论好坏都会有所收敛不同。
  这群战俘可不知道自己会被拍,所以他们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原生态,不加掩饰。
  而且在营房内,偷拍的摄像机是可以收到音的。威廉是军队的职务一名排长,但经常干副连长的活儿。
  他被分配到十八人居住的营房后,上下打量后说到:“比想象的好,至少不是糟糕透顶的上中下三层床,而且营房的高度也够。伙计们按照管教的要求收拾一下。保持营房的整洁。”
  这年头,战俘营真的不能奢求。
  很多国家的战俘营为了省事,都是直接搞个人字顶和帐篷一样的建筑。
  这种建筑不仅里面很矮,而且非常不透气。同时里面都是三层甚至是四层的床,人躺进去之后根本不能动弹,就像是躺在棺材里一样。
  志愿军修建的营房,都是正经的木屋,层高有两点五米。放下正规的双层床完全没问题。
  上下铺都有足够坐直身体的空间。床也没有想象中的窄小。这让威廉很高兴。
  而观看这部真人秀的许多民众也发现了这点,这年头很多欧洲老百姓当年都参过军,打过纳粹。
  所以他们对于军队里的那套东西很了解。
  相比较而言,志愿军提供的住宿条件甚至比一些军队的还要好了。
  而法国士兵皮耶尔和战友们分配进入营房后,他兴奋的拍手道:“哈!我以为要住那种很糟糕的如同猪圈一样的地方呢,这地儿看着不错。”
  主视角下的其他战俘士兵都表现出对住宿环境满意的表现。
  虽然确实很挤,房间放满床后仅仅只有一条过道可以活动。
  但是以战俘来说,这个条件已经不错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对这种住宿条件感到满意。
  比如说布罗迪耶,志愿军没有优待他,把他也安排在了十八人营房里。
  他非常不满,找来了管教。“我要求,我要有军官待遇!”管教直接一句话怼回去:“官兵平等。再说了这里是战俘营,你要耍你的将军威风,等你回国去。不然你就老实的住这!”
  没法,布罗迪耶只能强忍着怒气住下了。
  而相比于英国军官还能稍微有些文明的态度之外,美国军官则是完全不知天高地厚了。
  中校邓肯串联其他美国军官抗议,认为分配给他们的住房太小了。
  而且邓肯还强迫营房其他的士兵给他让地。
  邓肯那种强势霸凌的态度,当真是充满了美国老大的意味。
  看的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他立刻没有了任何好感。
  甚至大家都很希望他受到惩罚。比如关小黑屋之类的。住在同一个营房里,邓肯都是阶下囚了,还要摆军官架子。
  自己的衣服不洗,让士兵去洗。自己也不去排队打饭。
  这让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看的直骂娘,特别是欧洲人。法国南部某个小酒馆内,正在收看这从东德传来的电视信号。
  虽然因为传播距离很远了,造成信号时断时续,声音也不是很清晰,画面有时候还会跳雪花点。
  但是一个酒吧的大几十号人却都非常专心的看着画面。
  一名正在喝酒的中年男人骂了一声:“狗屎的美国佬!”
  另一名年级更大点的老者则是说到:“美国佬一直是狗屎,我们早就知道,你不需要强调。”
  酒保则是擦着杯子说:“看起来中国人搞得战俘营其实不错。没有虐待我们的士兵。反而是那个美国人很让人讨厌。”
  他们都想美国佬得到报应,而战俘营的管教们也开了一个会。
  就是为了这群美国军官的。
  会议上,战俘营的指导员李夏提出一个建议:“既然美国佬那么喜欢搞阶级制度,不想搞平等化。那我们就满足他们吧。”
  于是乎,战俘营把邓肯之流的美军军官全部集中到了一个宿舍之中。
  你们去搞阶级压迫吧!都是中校,你们去互相压迫吧!这个决定一出,法国这家酒吧里的客人们一个个笑出猪叫声。
  而电视画面里,邓肯和其他十七个美国中校面面相觑。
  “你什么职务?”“中校啊,你呢?”“我也是中校啊!”“那我们谁去打饭?”
  “谁给我洗衣服啊?”他们想去找其他组的士兵战俘,但是却被其他组的管教给拦下。
  “你们先学会平等和干活再说。”在战俘营管教的小妙招之下,这群美国军官不得不开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而之后画面切换,皮耶尔和同伴们搞战俘乐队。
  还有管教们对战俘们宣布英国战俘可以发电报等等,这些都记录在了画面中。
  尤其是当英国战俘第一次接到电报的时候,背景音乐那种敲锣打鼓的喜庆氛围,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感染了。
  而美军不能发电报的原因,也在电视里说明了,是管教们直接对美军士兵说得。
  “因为美国现在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还坚持认为台湾的中华民国为正统。目前中美之间已经没有正规沟通的渠道,所以你们无法发电报。”这个理由非常有道理。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完全理解。联合国军只有英国士兵能发电报,那是因为英国在1950年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
  虽然没建交,但是两国是可以正常沟通的。其他国家的士兵也不能发电报,都是通过英国士兵转发的。
  英国士兵拒绝帮美国士兵发报,是因为美国佬太不是人了。战俘营里,他们可是把美国佬怎么卖队友等等都说出来了。
  再加上李锐神之一手的剪辑,所有看这记录片的人。尤其是英法等其他联军国家的人,更会对美国气到不行。
  所以当美国佬挑事,并且开展了第一次战俘营全武行,迷你版第三次世界大战后。
  英法民众更是气的气血上涌。尤其是挑事的那个邓肯,一开始大家就不喜欢他。
  而当这部纪录片随着东德的广播信号在欧洲大陆上开始传播。
  很多英法国民对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开始一百八十度的调转。
  尤其是战俘家属互助会的家属们,更是闹了起来,甚至要搞游行反战。
  而就在英法头疼的时候,中国方面又开始给他们火上浇油。
  “出于人道目的,我方愿意将冲突中受伤的士兵交还给贵国。”
  “同时,我方也非常有诚意的愿意将所有战俘遣返。只要贵国签订永久性退出朝鲜战争协议,并且公开签署保证书,不向朝鲜战争中的美军一方提供任何援助。我们将送还贵国所有战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