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太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胤禩背后这股势力,承接于大阿哥。
  可胤禛还是来了,又想办法走了。
  若不是真当他是兄弟,又何必如此……
  张佳氏看着大阿哥失魂落魄回去,神色闪过不悦。
  关这么久了,这个巨婴男还是一点都没有变,若非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她也不愿意在这,越看越生厌。
  伊尔根觉罗氏将这两个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淡淡一笑,只吩咐让人不要去打扰大阿哥。
  比起先前的担惊受怕,这样简单而平淡的生活,倒是她最愿意的。
  只要人都还活着,自会寻找出路。
  更何况,她和孩子们身边还有一位小福娃,已是万幸。
  太子和四福晋都是厚道人,往后也不会亏待她们。
  只要他不出去坏事,就挺好。
  ……
  大格格离开京城,北上去往蒙古草原。
  京城中,仿佛突然被点醒了一般。
  大格格可是福瑞公主的同窗,如今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岁,那福瑞公主自也是了。
  往常本就是热闹非凡的太子府邸,近日外头换上了大红的新鲜颜色。
  方桐翻着白眼。
  小福瑞今年才多大?
  不过十二、三……是比记忆中大了一些,但也是尚未来初潮的年岁。
  这些人,是急疯了吗?
  四福晋命下,太子府邸的人一概不搭理外头的“热心”人士,礼遇也比从前少了几分。
  福瑞公主可是他们整个府邸上下的心头宝,谁敢来抢走,那简直是在跟他们为敌!
  当天,胤禛回来得甚早,一反他天天在六部忙碌的常态。
  登基大典上皇帝为他做了背书之后,不时还在御门听政时,对他的功绩多多赞誉。
  如此,胤禛少不得要比之前还要勤勉刻苦,宿在宫里的南熏殿不能回来,都是常事。
  方桐以为,太子听到了风声,这才着急忙慌回来“保护”女儿。
  却见他只字未提,直到睡前对着明显没有入睡的妻子,才憋出了一句:“太子妃名号一事,汗阿玛自有他的考虑。”
  “你不要多想。”
  方桐一愣。
  是了,瓜尔佳氏的太子妃名头,是一直带到坟墓里去的。
  这下她这位名副其实的“太子妃”反而人人还称四福晋。
  只是,历史上四福晋也就没做过太子妃,她自己完全没想到这一层。
  胤禛却是上心了。
  恐婚想辙
  第231章 想辙
  按理,太子的登基大典之后,便可以准备太子妃的册封仪式。
  但眼见皇帝没有半点苗头。
  外头的嘴舌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污点”。
  胤禛在乾清宫试探过了,汗阿玛避而不谈。
  他便知道,纵有,也不在年内,急于回家劝慰妻子。
  内心的无力感却再次盈升。
  乌拉那拉氏愣神之后,眼神清明,摆了摆手:“臣妾向来敬重太子妃,想来其他人亦如是。”
  “太子妃名头于我们是锦上添花,于咸安宫而言,却是救命稻草。太子仁德,臣妾自当效仿一二,为夫君解忧。”
  胤禛动情捏了捏妻子干净细腻的手,将她拥入怀中。
  方桐顺从,尔后还是没忍住在他怀里道:“臣妾以为,太子是知道今日有人登门提亲之事……”
  胤禛的身子一僵。
  他就一个女儿,提亲自然是给甜甜提的!
  “他们……敢!”
  这是气得都哆嗦了。
  消息传进乾清宫,康熙也是立刻坐了起来,唤来暗卫。
  ……
  爷俩的反应极大。
  是夜,皇长子府,胤褆才等到了早该来的人。
  八阿哥进来,还为那日没来送嫁大格格找了一个借口。
  大阿哥不想多听,开口问了一句:“弟媳的身子如何了?”
  自郭络罗氏“小产”后,于身孕一事上更是魔怔了。
  京中早有传闻,八福晋什么妖魔鬼怪都敢往府邸里请。
  这无疑成了八阿哥的丑闻,胤褆自然是故意提起。
  胤禩这才省去了客套,打了几声哈哈,道明了来意。
  胤褆听完,没忍住大笑了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眼底却没有一丝真正的笑意,眉眼皆是嘲讽。
  八阿哥脸上的风度再维持不住:“大哥,弟弟诚心来……”
  “滚!”
  胤褆勉强停了下来,重复了一遍:“你、给、我、滚!”
  “大哥,福瑞若真能同我们选中的人成亲,也不失为我们的助力!”
  “你早年于蒙古草原多有交涉,弟弟这才来问你一声,有无合适人选。你怎么……”
  “听不懂我的话?还是早就不想听了?”
  “福瑞才多大,有我的几个女儿大吗?怎么你就率先惦记上她,而没有替我的女儿想一想。”
  “你这份操心,可真是精准!”
  “快给我滚吧!往后我们家也请不起你这尊佛。”
  管家这才出来送客,胤禩皱着眉,仍是行礼一番,走到门前,转头幽怨道:“是弟弟无能。”
  “大哥这是后悔将人都交到弟弟手中了吗?”
  胤褆看着面前清秀哀伤的脸庞,感叹他被冷落多年后,才看清从小一起长大弟弟的真面目:“再做戏,别怪我回头把这些人都找来喝茶。”
  纵然不能全部回收,也总能给胤禩添添堵!
  “形势比人强,你也该早日看清,免得最终落得同我一般。”
  月华在此时褪去。
  阴影笼罩了胤禩白皙的脸庞,他只是道:“我自知向来不及大哥。当初您是没想过要退。”
  “弟弟如今,却是想退,也不得了。”
  “大哥,保重!”
  ……
  蜡烛尽燃,胤褆枯坐许久,在夜幕最深的时刻,他唤来人:“进宫给娘娘报信,我想见明珠一面。”
  这些年,惠妃在后宫当一株更加安静的摆设,安排一次会面想来是能够的。
  难的怕是,敏锐如兔子的纳兰明珠并不想见他。
  *
  甜甜这些时日,住在公主府,日日从望楼向下看着那些抬着红箱子,头戴红花的人蹲在门前。
  无他,最近小伙伴们都奇奇怪怪的,就是来找她都一副欲言又止,什么都玩不起劲。
  找额涅,她手中的针线不停,只让女儿挑心仪的花样,不然就是让她各种试新衣裳。
  甜甜挑得眼都花了,只好跑了,去找四福晋。
  乌拉那拉氏倒是每次都立刻让管事们出去,拉着甜甜开始讲故事。
  听着听着,咂摸出味来了。
  当朝宰相千金榜下捉了探花郎,成婚后发现,老家来住在后院的嫂子、侄子,实际上是丈夫在中榜前的糟糠之妻和嫡长子。
  一家人吃她的,住她的,用她的,孩子的教育都指望着她,还计划着等儿子功成名就后,杀死丞相千金,继承她的一切。
  最后丞相千金“病倒”,在破烂小的屋子里,无人问津,死不瞑目,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还有富家千金被赌博不良人骗财骗色,挖坑活埋。
  京城才女被穷小子一步步骗去,死无全尸……
  前头总是无限甜蜜与浪漫,后头话锋一转,全是“恐婚”“恐恋”小故事。
  甜甜听得后脖颈汗毛竖起,只好溜了溜了。
  方桐看着甜甜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
  深藏功与名。
  甜甜每日练字,又实在百无聊赖,便只好躲着看外头的“热闹”。
  压根不知道这些热闹跟她本人息息相关。
  ……
  刘家。
  夜已深,灶房的火还亮着。
  老太太端着粥进了外孙子的屋,果然见到尚未入睡还在书桌前俯首的孩子。
  粥的香气引起了他的注意,抬起了困顿依旧明亮的眸。
  “鼻子还是这般灵。”哈达那拉氏慈祥笑着,“不枉我吩咐下人收了半年梧桐树上的水,熬成的粥,你指定吃得下。”
  知道让老人为他操心是自己的不是,只是这件事,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放下,没有多说,低着头吃起了粥。
  “老头子和老太婆我都知道你这心里头着急。你放心,到底还有时间,没到最后,我们都不会放弃的。”
  “你这折子递了多少次就被退了多少次,不然我们还是从长计议?”
  虞有桐知道,以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想按照世俗之道求娶小公主,并不可得。
  天上的办法自然有的是,大不了他重新投个草原上的胎,拿下其他蒙古王子就行了。
  怕只怕破了小家伙这次渡劫的道法,让她这辈子的努力功亏一篑。
  为此只能一而再再而三请求朝廷让他上西北战场,靠自己博取军功,而不是依靠外祖的政绩和父母的仁德。
  只是,上头也顾虑他是刘家两位老人的心头肉,将他这根独苗送出去,没有刘老太爷开口,指不定回头怎么跟朝廷讨说法,到时候两位老人一个不好,那可就是闹出人命的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