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又吓跑了更为死缠烂打的另一半。
如此,沈家早已印上了“四皇子一家”专属的印记,不必再多攀扯。
今日的胤禛册封太子大典,自然也少不了沈青的一份位置。
沈至玦早就跟在身边,成为了父亲的一大帮手,这样重要的日子,少不得也要忙前忙后。
不太可能出现在这里。
“父亲准了微臣的假,过来看看公主为何抱恙。”沈至玦轻飘飘道。
甜甜表情有些无奈。
不过是互相“骗着”罢了。
沈至玦向来温柔:“公主放心,该有的说辞,臣定按照您的吩咐。”
“我就知道,多多不会出卖我的。”
“上来啊!一起玩!”
虞有桐出声:“太医身子娇贵,尤其是那双治病救人的手,可万万不能伤着。”
“爬树这样不文雅的事,怎么会适合多多小神医?”
话音未落,沈至玦已经将衣摆绑起,轻手轻脚,慢慢往大树上爬。
甜甜一见他那蹩脚的架势,暗道不好,再多两步,指定是要掉下来的。
“别……”
比甜甜的声音更快的是,沈至玦从树干中间掉落的身影。
不愧是青葱少年,就连落地的样子,都显得优雅从容。
甜甜回过神,在心底暗暗赞叹了一声,又忍不住反省,怎能在这样的时刻,如此“欣赏”好友的窘态。
“你没事吧?摔哪了?”
沈至玦先是摇头,才察觉掌心传来的刺痛感,下意识低头看了一眼。
“哎,流血了……”
甜甜才要从袖子里找帕子……
“呲”,隔壁传来衣服撕裂的声音,是虞有桐率先撕破自己大红色的里衬,豪爽递给小神医:“怪我这张嘴,提到小神医的手,还真伤着了。别介意是我的衣服,快包起来。”
沈至玦面无表情看着,对面邪魅狂狷的少年,自顾自抓着他的手,缓慢动作却不算温柔的包扎自己“受伤”的手。
最后看着自己手上恶趣味的蝴蝶结,儒雅少年实在没忍住道:“多谢虞弟弟,只是身为医者,还是要提醒你*,伤口最好别用红色东西处理,以防又流血了看不出来,妨碍伤情。”
原本默默观察,看着面前两位小伙伴,“相亲相爱”的美好画面,养眼又有爱,甜甜心中忍不住冒出了小泡泡。
听见这句话,才想打个马虎眼。
小红那脾气,向来最不高兴让人“指责”的。
做鸟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字都听不得,何况现在有了“嘴”,可以反驳。
只是这时,管家派了下人过来通传:“公主,宫里来人了。”
怕小公主没啥反应,补充了一句:“是乾清宫的。”
估计是今日福瑞没进宫,康熙把一应的东西赏下来了。
这样的大日子,家里没有旁的大人可以代领。
甜甜只好自己去了。
边走,还一边担忧看着两个并排站在一起,齐刷刷,笑眯眯跟她摆手告别的小伙伴。
等小公主的身影一消失,沈至玦从眉眼弯弯恢复面无表情,缓缓解开手上的红布:“今日,承虞弟弟的心意了。”
虞有桐也迅速远离了他几步,顺势靠在树干上,不拿正眼看他道:“这地也不硬,小神医还能受到伤,也是颇为稀奇。”
他明明就事先察觉,使了风力能在地上先接住人,再怎样也不会伤得太厉害。
到底是“神医”,深知人类的身体,还是有本事把自己弄破了,叫小家伙一阵心疼。
真要让他得逞,叫小家伙帮他包扎,二人当着他的面,有进一步的接触,做梦!
从前自己刚下凡,还没有化出人形。
小家伙又懵懵懂懂,这人刚好懂医,还算有点用处,才叫一时跟在小家伙身边。
再者,自己曾为他所救,也算是还了恩情。
不过一可有可无的随从身份罢了。
若真想讨恩情,虞有桐自有千百种方法让他一生顺遂,荣华富贵。
可现在看,他似乎真存了痴心妄想!
……
“可能,是我太笨了吧。”沈至玦幽幽看着小公主离去的方向。
明知两人之间身份实在悬殊,不提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女孩,如今是皇帝和太子的掌上明珠,享誉全国。
哪怕她只是雍王府里最不起眼的一位皇家格格,也不是他这位普通的太医之子堪匹配的。
八旗出身的太医,说到底,也不过是皇族的包衣奴才。
至于虞有桐,生得再好,刘家也是微末之式,不及其余汉军旗般,要么有最早的开国从龙之功,或者如今依旧是一方的封疆大吏。
除非,他自己就是封疆大吏,否则……
他性情如此桀骜,习惯性在自己的面前显摆,其实压根也配不上公主。
公主将来的命运,怕依旧掌握在天子手中,至于是漠南还是漠北,京中也再无一位国舅的子侄,能匹配得上福瑞公主了。
两位暗自较劲的少年,随后匆匆散了。
甜甜扮着“虚弱”,却意外抱回了一堆由土豆、地瓜和玉米制成的甜食。
老皇帝极为疼爱孙女,向来送的东西都非富即贵,不是金银就是玉器,恨不得闪瞎所有人的眼。
吃的东西也有,但大多是在乾清宫随意为之。
或者是察觉了孙女的一时喜好,让人特意置办。
可今儿是胤禛册封太子的大日子,而她身为适时礼让的“功臣”,按理收到的礼只会更富更贵。
这,又是什么苗头?
甜甜只愣了一秒,便沉迷于甜嘴之中。
及午时,进宫参与仪式的人,纷纷回来,脸上的喜色都是藏不住的。
是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往后,王府里可都成了东宫的人,心里头自然是各个高兴。
再等甜甜细细一听,他们回来之后的说辞,可不太了得。
“这下看外头还敢再胡说八道!”
“咱们太子实至名归!”
……
甜甜:哦?
第229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东听一嘴,西凑一句,甜甜听齐了。
今日礼成之后,天子领着一众大臣,从奉先殿回到御门外。
随着魏珠手持奏折,每念一句,小太监们就搬出一筐或者几筐的地瓜、玉米和土豆出来,在两侧。
“皇三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所辖领域,共产出……”
除了皇八子是十筐以上,剩下的都没有超出五筐。
直至,魏珠念出:“太子所辖领域,共产出……”
小太监搬筐放置在小道另一侧的动作,迟迟没有停下,同对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胤禛一人所辖地区的产量,满满一地,加起来远超其余所有人的筐数。
以一筐换算亩产三百斤为例,这已经是简单一眼亩产近千斤的差距。
康熙的嘴角微微一扬:“今岁大丰收,多亏了天下百姓的辛勤劳作,也是几位皇子在众臣的配合之下监督有功。今日是大清立太子的佳期,这些高产作物用来犒劳众臣,诸位不觉得寒碜,便足。”
众臣立刻掩饰或震惊或怀疑的情绪,异口同声跪下道:“多谢皇上厚爱!臣等不胜感激!”
康熙笑意吟吟看着太子。
众臣便又些微调转方向:“多谢太子。”
胤禛面色平平,淡然示意。
但胤禩眼底浓烈的情绪,还是被他尽收眼底。
汗阿玛突然来这一手,胤禛事先并不知情。
比起其余兄弟被比下去的愤怒不平或不甚在意,还有如今东宫里头众人的狂喜,胤禛的心底却泛起了一股冷意。
他当然知道,外头都在说,他身为皇四子能跳过三阿哥坐上太子之位,不过是出于侥幸。
侥幸因为家中妾室的肚皮出息,得了一位其他人都没有的福瑞公主,才有了这天大的运道!
至于他本身,比起一众出彩的弟弟们,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而今天,皇帝在册立太子的大典之上,亲自为他“背书”,将那些隐于书案里他的数据成就,用一筐又一筐圆润而明显的高产作物,堆在皇子和百官的面前。
叫世人知道,他不是一个只懂得依靠女儿的“废物”太子。
这让东宫众人岂能不高兴?不觉得为主子扬眉吐气?
这样下次再有人在背后嚼舌根,他们不就有了底气出去为自家主子申辩一二!
此情此景,胤禛忍不住想起了,幼时,他跟在废太子胤礽的身边看到的……当时胤礽的毓庆宫里,人人不也是这般沾沾自喜的姿态?
可如今,他们还欣喜吗?
废太子人在咸安宫偏安一隅,其余詹事府及宫人又在何处?
汗阿玛想捧一个人的手法,还会少吗?
胤礽幼时,天子何尝不是几乎把他要捧到天上去。
如今他这位序列为四的皇子被册为太子,汗阿玛又想故技重施,再次造“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