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爹逼着他出去风流,他胆子还小,看见青楼的姑娘们,吓得结巴,去了两回,险些被人家笑死。”
  鸿昌说到这里,眼神愣愣的,忽然说到她自己头上,“还有我和寿昌她们。
  “说是皇家贵胄,可是一旦四边有事,需要和亲,我们便要排着队过去让人家挑。”
  第188章
  “至于陛下,是啊,是很可怜。十三岁之前,太上的眼里都没这个孩子。”鸿昌郡主猛然醒过来一样,勉强笑一笑,随口敷衍,“不是他前面几个哥哥作死把自己都做没了,怎也轮不到他……”
  黛玉静静地看着鸿昌郡主,忽然问了一句:“你这么多牢骚,你父母知道么?”
  鸿昌郡主一愣:“我没牢骚啊!我说的是实话。”
  顿一顿,看着林黛玉逐渐凛冽的表情,恍然大悟,“哦哦,我忘了,陛下是你恩人!
  “对不住,我不是要敷衍你。我只是想说,你不要可怜皇家的人。我们都是活该。
  “生在这样人家,有这样的血脉,享尊荣的是我们,该尽职尽责的时候,做事情的自然也该是我们。
  “譬如我日后若是需要嫁给一个什么爪哇国的太子之类的,我必定高高兴兴地嫁过去。然后好好把爪哇国的好吃的都吃个遍!”..
  这话一说,林黛玉心里顿时一软,脸上的肃穆便收了起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呸,这顺口胡说的!如今四夷虽然没那么稳当,但如今咱们这位陛下的性子,若真是让什么人家的闺女去和亲,想来那家子必是他的仇人才对!
  “你这样讨人喜欢,太后娘娘又跟你娘那么说得来,怎么也轮不到你!你好生吃喝你的,琢磨着让你爹娘赶紧给你寻个如意郎君,不是正经?”
  鸿昌郡主脸上一红,嘻嘻地笑:“我才不呢!我还小呢!我爹说,至少要留我到十八才嫁!”
  顿一顿,又冲黛玉挤眼,“不过,我听永昌说,寿昌家的那个侍读,天天咕咕唧唧的,撺掇寿昌赶紧嫁人。”
  黛玉好奇:“为什么?”
  “说是什么,等太上没了,皇上说不定会报幼年的仇。
  “哦,你不知道,寿昌她娘,通宜长公主,比陛下年长十岁。听说通宜长公主她娘跟陛下的养母是死仇,所以通宜长公主常常欺负陛下。
  “待陛下登基,通宜长公主却不肯服软,只去巴结太后,很是不给皇后面子。因太上还在,皇后又不好拿这个大姑姐怎样——
  “哦对了,太上万寿节那天,听说通宜长公主鸡蛋里头挑骨头,皇后娘娘弄得热热闹闹的庆典,被她骂得一无是处。皇后娘娘都气哭了!”
  鸿昌郡主一边说着八卦,一边吃茶润喉,一边顺手拈了一条蜜炼陈皮吃,眼睛一亮,吃了一条又一条。
  黛玉看着她的样子哭笑不得,心说难不成这位郡主真的只是没心没肺?
  念头未了,外头鸿昌郡主的贴身丫头匆匆跑了进来,也不顾黛玉和探春的目光,弯腰附耳,对着鸿昌郡主低声说了了几句。
  黛玉看着鸿昌,眨了眨眼。
  鸿昌郡主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俯身过去,压低声音:“陛下晕厥。”
  黛玉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色大变!
  探春忙扬声向外:“来人,叫江永!”
  “鸿昌,你回去吧。想必恪谨亲王此时也更希望你能在家里。”探春轻声安排,“今儿的点心你还没吃着呢,我让他们装上,你带回给王妃也尝尝。若吃着好,下回再给你送去。”
  鸿昌郡主连连点头,起身告辞。
  高高兴兴而来,满腹心事而去。
  林府的丫头们都瞧见这郡主的模样了,不由得交头接耳地猜测外头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探春察觉,皱着眉吩咐下去:“晴雯,出去告诉林大娘敲打敲打。都闭上嘴,安生当差。不然的话,拿了契书,离开林府!”
  懒得见那位大肚郡主的孟姑姑听说她走了,心中奇怪,这才赶过来,就听见探春的这道命令,惊讶进来:“出什么事了?”
  黛玉看见她,终于醒回了神,如获至宝,一把抓住她:“姑姑!你赶紧收拾一下,回宫一趟!”
  又命紫鹃拿了当初皇后赐的令牌给她:“鸿昌刚说,她得到消息,陛下晕厥。
  “您赶紧进宫去寻陶监,若是可以,就替陛下看看脉,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
  探春接口:“不论是怎么回事,您跟陶监说一声,得便给我们个消息。就说林姐姐快急疯了。”
  孟姑姑打量黛玉一眼:“是快疯了。”
  倒也不反驳,接了令牌,转身便快步走了。
  不过半刻,孟姑姑收拾清楚便出门而去。
  才从陶府回来的江永跟孟姑姑错身而过,正好进院,黛玉命他立即再去陶府:“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送出来!”
  江永摸不着头脑,雪雁揪着他的袖子拽了出来,悄悄告诉缘由,只见江永的脸也开始发白,不由得拧眉:
  “办差去啊!发什么呆呢!”
  江永撩起前襟,风一样跑了!倒把雪雁吓了一跳。
  眼巴巴地等到晚间。
  江永回来,说陶府没有任何消息出来,显然是陶监忙得分不开身,只怕陛下是真的圣体有恙。
  孟姑姑没出宫回府,却派了个黄门来送消息:“睡吧。”
  黛玉只觉心神一松,头上也是一晕。
  探春一把扶住她,让她坐下,这才含笑谢了那小黄门:“小公公快回去吧,仔细宫门关了。”
  这小黄门呆头呆脑的样子,哦了一声便往外走。
  探春好笑,扬声叫了雷锟去送。
  紫鹃早就煎好了一剂安神汤,扶了黛玉问一声,果然晚饭是不吃的了,索性便喝了安神汤睡下。
  探春看她踏实睡了,这才回了清秋院。
  敬姑姑便上来轻声问:“县主可能告诉奴婢,究竟是出了什么事?这样紧张了大半天?”
  探春这才惊觉刚才除了黛玉房里的四个丫头,竟没跟自己的服侍的人说一声,不由得不好意思起来。低头思忖了一下,方说了一半:
  “鸿昌郡主得了消息,说是圣驾不安。
  “林姐姐担心陶监,便请了孟姑姑回宫看看。如今宫门下钥,回不来了。就差了个小黄门来说一声,让林姐姐早些休息。”
  敬姑姑脸色一变:“县主!这是违制!”
  “姑姑,我不跟你们说也是这个缘故。”探春温和地笑着说道,“所谓违制,私泄禁中事等等,是怕人谋私利。
  “鸿昌得了消息,她警示我们,是担心我们玩得太开心,日后对景,难免落人口实。
  “我们虽然担心,派了人进宫,却并没有想要传递什么,只是去看看。
  “如今孟姑姑被留在宫中,也一样没有传递任何消息出来。
  “这是寻常官宦人家的正常状态。姑姑,你该知道这个规矩的,对吧?”
  探春含笑看着她,“若连这个规矩也不对,那明儿我就去太后跟前请罪,我违制了,我认罚。”
  第189章
  敬姑姑终究还是没再往下说,默默走了。过了好一时,却是郑姑姑进来,给探春赔罪:
  “奴婢们在宫里待了一辈子,有许多事,还真得慢慢学起来。太后让奴婢们教的,也不过是饮食坐卧。
  “至于其他人情世故,还得请县主多多赐教才是。”
  探春摆手:“很不必。姑姑们在宫里,什么算忠义,什么算循规蹈矩,想来也是有把尺子的。
  “如今姑姑们只要扪心自问,不曾拿了一把尺子量自己和宫里的主子们,又换了把尺子量我,那就很好。”
  郑姑姑面带惭色退下。
  到了晚间,两位姑姑再上来服侍关窗吹灯之时,便又客气了许多。
  探春毫不在意。
  她根本无意收服这两位宫里出来的女官,她只要她们帮忙把雪鸦的规矩教出来,把那两个小宫女踏实留下,就够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孟姑姑还没回来,林黛玉也只喝了一碗汤。连妙玉也觉出了空气紧张,不由得走来探问。
  黛玉现在看见她就想起忠顺王、北静王、贾雨村和贾元春,心里烦躁,索性闭门不见。
  妙玉莫名其妙,却能理解,看着雪雁有些想要解释又不好说的样子,笑起来:
  “我心情不好时,也谁都不想搭理。劝你主子多喝些汤汤水水的,清心降燥。”
  自己又悠闲地溜达回去了。
  探春正好走来,跟她擦肩而过,两个人都不说话,只一点头便罢。
  听说林黛玉心里正烦,探春便不进去,让人搭了张桌子来,,站在院中临帖写大字。
  两个人一个屋里一个屋外,心神不宁地一直等到未时三刻,忽然外头飞跑进来人禀报:“孟姑姑回来了!”
  林黛玉的声音在屋里立即响起:“请她直接来我这里。”
  一时孟姑姑神色如常进了内室,探春也跟了进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