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只不过黛玉奉命抄金刚经;妙玉却铺开阵势,要抄《妙法莲华经》——这可是七卷二十八品八万余字的经文!
  一看妙玉特意带来的用具,黛玉忍俊不禁,先离座给她行礼:“好姐姐,我错了还不行?”
  敢情,妙玉带了一支秃笔、一块残墨、一卷毛边纸,加上浮雕飞天的临洮绿砚、青铜飞熊砚滴和豆青汝窑笔洗。
  后三样正是黛玉送去跟妙玉换茶钟的古物。
  妙玉怒目而视:“可不就是你错了!我天天对着这三样不能配套的稀世珍宝,又难受又欢欣,整整的七天都没睡好!”
  两人对峙片刻,又同时放声大笑。
  黛玉命人给妙玉收了那三样宝物,又把她带来的东西悉数扔给小红,让拿去给小丫头们学写字用;最后拿出自己的湖笔徽墨宣纸,一一铺陈好了,这才“请妙姑开笔”。
  妙玉这才志得意满地提笔蘸墨,凝神默写。
  黛玉一看她下笔赵体,暗赞果是行家,自己也专心开始抄经。
  一个时辰左右,二人起身活动。
  妙玉便看黛玉抄的,不由挑眉:“你学欧体么?我怎么记得看过你幼时手迹,似是卫夫人的簪花小楷?”m..
  簪花小楷高逸清婉、流畅瘦洁,最为闺中女子所钟爱。欧体却法度严谨、笔力险峻,讲究于平正中见险绝,闺阁女子手上无力,往往敬而远之。
  妙玉曾见黛玉手书,乃是平生所见女子中罕见的清逸瘦洁,如今抄经,竟一变欧体,隐现雷霆,不由大讶。
  黛玉因笑了起来:“你自己用赵体抄经,借唐追晋,风骨俨然、俊逸潇洒,却来让我写女儿书,是何道理?!”
  “你这是特意变了字体抄经,还是已经不爱写簪花小楷了?”妙玉偏要追根究底。
  黛玉只好告诉她:“幼年时我虽寄身荣府,却魂游山外。小孩儿心性,以为只要自己神思高洁,便不会堕入俗滥。
  “可历经父丧,遍看炎凉,才知道不持浴血之剑,难逃杀人之刀。自然硬起心肠、踏入红尘,以左右逢源之势,翻覆风云,借力自保。
  “如此一来,这婉丽慵懒的卫夫人体,自是写不出了。妙姑非要追究,我这变体,大约可算得上是世事所迫、无可奈何。”
  妙玉听了,忽忽若有所悟,推席而起,出门而去。
  旁边伺候笔墨的雪雁歪着头看她的背影,见她出门,又跑去门边掀了一线帘子偷看,过了数息,回头悄声向黛玉道:
  “妙师父连大氅都没穿,眼睛直直地往园子里去了!”
  妙玉身边伺候的小丫头一向是没有吩咐不敢擅动,闻言求救一般看向黛玉。
  黛玉忙发话:“你快拿了斗篷跟出去,别让她着了凉。”
  小丫头巴不得一声,抱着衣裳飞跑了出去。
  这边雪雁眨巴着眼睛把妙玉写的经都整理了放在一边,百思不得其解,便好奇地问黛玉:“姑娘,妙师父这是怎么了?”
  “她为避权贵,遁入空门都不行,还要进京,还要托庇于贾氏才能保命。我刚才说的话,大约是戳到她的痛处了。”
  黛玉轻叹一声,伸手铺纸:“她今儿应该不会来了。我抄经,你们不要打扰。”
  雪雁答应一声,出去吩咐了守门的小丫头,自己回来安静侍立。
  妙玉这一琢磨便是三天。三天后,终于再度来见林黛玉。进门便双手合十,深施一礼:
  “我欲诚心抄录《妙法莲华经》一部。经成之日,请林姑娘助我一臂之力,解冤除障。不知可否。”
  黛玉见她终于肯开口,展颜一笑:“敢不从命?就请抄来。”
  这一回,妙玉自己带了笔墨纸砚。一池墨,便在左手上刺血数滴,研磨均匀了,蘸血墨而成经文。
  雪雁等看了,深以为骇。独黛玉只微微叹息,却并不阻挡。当天用饭时,便命人熬了红枣桂圆参汤给妙玉滋补。
  妙玉也不推辞,端了汤自回佛堂去用素斋,然后下晌再来黛玉书房抄经,每日两个时辰,风雨无阻。
  二人抄经且不多叙。
  再说外面。
  北静王虽然狂妄,却也知道王氏下葬之前,去跟太上提赐婚林氏之事不合适,便先按下不提。
  转眼到了王氏头七。
  薛家因王氏过身,无论如何再也办不起这温锅宴。加上还要求着贾家给薛宝钗参选公主陪读一事,母子三个只得时不时过来贾府“帮忙”,在贾政等人跟前露个脸,权当提醒。
  偏王熙凤“伤心过度”病倒,尤氏又忙着自家辞爵后的搬迁之事,此次王氏的身后事便都交给了邢夫人主理。
  邢夫人跟薛姨妈却没什么交情,自然以“事务繁忙”为借口不多搭理她。薛姨妈又觉得宝钗的事情主要得靠着宫里元妃,邢夫人在中间根本说不上话,便也懒得理她。
  这样一来,薛姨妈便带着女儿天天在贾母跟前伺候凑趣。贾母乐得有人服侍,便让鸳鸯得空去帮邢夫人,自己身边只留着琥珀,有大事了顺口使唤宝钗。倒也惬意。
  过了王夫人头七,在宫里哭得悲痛欲绝的贾元春终于渐渐缓了过来。再度翻检父亲、祖母带进来的书信,再回想帝后这几天不冷不热的态度,不禁满腹狐疑。
  忽然想起一事,忙叫了抱琴来问:“我前些天呈上的要给我母亲追封的折子,你交给皇后没有?”
  “自是早就交了的!”抱琴一惊,“这么大的事,奴婢便忘了吃饭睡觉也不敢忘啊!”
  “那皇后娘娘这几天都没消息?”贾元春说着,忍不住又落泪下来,“林妹妹已经公然分府,把我贾家的脸皮撕得一丝不剩!
  “这还要怎样?我母亲已经故去了!人死为大!难道为了那些陈年旧事,连她老人家身后的哀荣、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能给吗?
  “我要见陛下!我要见太上!”
  第120章
  抱琴一把抱住贾元春,低声苦劝:“娘娘先别急!您再仔细想想!
  “不过是去了一趟林府宴饮,才回了家,东府便突然辞爵,太太更是什么重病过人,紧接着还出了‘意外’!
  “这满都是蹊跷!可是老太太不提,二老爷不提,连宝二爷都不提!照说,若是太太之事有不妥,王家总该给娘娘递个话,可连他们都没信儿!m..
  “还有!太太可是娘娘的亲娘,她老人家过身,便天塌了,陛下也该来望慰娘娘一番。可是,陛下并没有来。还跟皇后娘娘一道,赏了几匹素绢、几样银首饰,而已!
  “娘娘,家里必是出大事了!
  “这几天您这样伤心,陛下和皇后那边又没有什么降罪的暗示,奴婢才没吭声。
  “如今您好些了,这些事,可就该一一捋清楚了!不然的话,咱们在宫里两眼一抹黑,不定哪天哪一步行差踏错,那不是万劫不复了吗?”
  元春呆呆地听着,眼神终于渐渐清明过来,略一沉思,便命抱琴:“你去皇后处试探一下。就说我想叫了弟弟妹妹进来问问母亲过世的详情。看看皇后怎么说。”
  抱琴连连点头:“这个法子好!若让咱们叫进来,必定能知真相。若皇后不许,那就可借机直接问皇后是什么理由!”
  领命而去。
  不多时便欣喜回来,禀报元春:“皇后娘娘允了!说娘娘可召贾府女眷和胞弟入宫一见!”
  元春微微放了心,立即传话出去,要见探春和宝玉。
  贾府得到消息,反而做了难。
  那日之事,宝玉就在跟前,从头到尾都见了个明白,甚至对于王氏之死,默认了。这也罢了。
  可是探春不一样。
  到现在为止,合家上下都对探春是否知情一事,装聋作哑。没一个人敢探问,没一个人敢提起。
  因为王氏做的恶里,最起头儿的,便是对赵姨娘的利用和谋害。
  探春便再想脱离赵氏的摆布和拖累,也会记得赵姨娘乃是她的亲娘。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她进宫去会在元春跟前怎样表现,谁都不知道。
  贾母很想不让探春去了,只让宝玉进去跟胞姐陈说一下家里的苦衷,事情糊弄过去也就算了。到底娘娘也是姓贾,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亲孙女。
  可是元春的旨意又说得明白:探春,和宝玉。竟是第一个就要见探春,第二才是宝玉。
  无奈之下,贾母吩咐邢夫人:“他兄妹年幼不懂规矩,还是你带着去罢。”
  邢夫人一想到要跟人家闺女说人家娘亲是怎么杀人的。心里也犯怵,陪笑着问:“我也规矩也不大好,不然老太太辛苦一趟?”
  “你规矩不好?那你把身上这一等诰命的皮给我脱下来!我偌大的年纪,你倒好意思让我受这个累!”贾母劈头盖脸一顿骂,逼着邢夫人必须去。
  又低声嘱咐她,“宝玉是个傻子,你尽量让他少说话。你跟娘娘说,大略说一说王氏的恶行便罢。咱们跟王家一时半刻还撕攞不开,有些事,得缓缓着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