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请姨太太来,就是怕家里骤然间难看了,你们会多想。实在是我的孙儿不争气,让驾前的人抓住了短处,我们只得如此。姨太太若觉得不自在,便算是我待客不周罢!”
薛姨妈红了脸,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得陪笑着应酬:“老太太这话说偏了。我虽是客,咱们几家子却也都连着骨肉至亲,说是府上的事,其实却是咱们四家子的事。
“如今娘娘正是要紧的时候,我们若是在外头还满不在乎地惹祸,那岂不是自己把脑袋送去给皇上砍?再不懂事,也不至于此时胡来。倒是老太太看轻了我,才这样亲口提点我呢!”
贾母含笑颔首:“姨太太通透,果然我一说就明白了。”
“老太太才没看轻了母亲呢,是您想少了。”薛宝钗忽然温柔开口,又俏皮朝着贾母挤眼睛,“今儿这话,若是您回家跟我哥哥说,他必是听一句忘半句的。
“但若是您把老太太这些话转述给他听,他听说是咱们老祖宗发了话,那怎敢不规规矩矩地做几天好人?!
“所以若说掌握咱们四府所有人事的,舍老祖宗其谁呢?”
她轻轻地笑着说,王熙凤便凑着一起笑:“果然正是呢!”
可是席间除了她二人,竟没有一个人附和着笑出声,而是都微微弯一弯嘴角、点一点头,就算是给了薛宝钗面子了。
表姐妹两个不觉有些尴尬,对视一眼,各自又泰然自若地转开脸去。
贾母目光泠然扫过她二人,又一一看过众人,最后落在人淡如菊的林黛玉身上,变得复杂起来,轻叹一声,缓道:“玉儿啊,果然要从今天便开始封院了?”
众人一惊。
宝玉第一个跳了起来,满面惊恐:“封院?什么封院?谁要封院!?”
“你林妹妹要守孝三年。先姑老爷和姑太太都在南边,她想回去老祖宗自然是不肯的。
“虽然大嫂子和兰哥儿搬去跟她同住,却是她住前院,大嫂子他们母子住后院。如今前院封却,后院只留一个小门与兰哥儿日后上学进出,闲杂人等也都免了打扰。
“宝兄弟,咱们今日一见林妹妹,再见便是三年后了。你若有什么话要嘱咐的,趁着这会子功夫,赶紧说了便是!”
王熙凤快嘴快舌地把一应事情抢着交待了个干净。
宝玉只一脸的不信,红着眼圈儿看向贾母:“老祖宗,凤姐姐说得可都是真的?”
贾母无奈地点头:“你问你妹妹就知道了。”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黛玉身上。
黛玉放下小小的蕉石冻叶杯,咽下口中含着的梅子素酒,微微笑道:“外祖母说今儿这宴是替我父母做的奠宴,我才来的。
“若说封院,我这院子,其实从皇后娘娘的紫玉如意送来,就该封了。毕竟我守孝一事,已是阖宫皆知。
“我与众姐妹和二哥哥自幼在外祖母身边长大,手足情深,虚比浮词也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是读过书的,都知道礼字一节比天大。
“接下来这三年,请各位善自珍重。请二哥哥、琏二嫂子仔细照看外祖母。薛家姨妈和宝姐姐也各自保重罢。”
说着,盈盈起身,深深屈膝一礼,“我就告辞了。”
众人色变!
竟然不待终席?
薛宝钗微微皱了皱眉,瞥了贾母和邢夫人脸色一眼,越众而出,上前抱住了黛玉的胳膊,含笑道:
“颦儿且慢。老祖宗既说了这是奠宴,众嫂子姐妹又都戴着孝来,你总要回礼。这时走了,岂不失礼?
“不如等散了一起走罢?我也正想送你过去。”
说着,放低了声音,眼皮一眨便落了几点泪下来:“你知道,我也是没了父亲的人,总有几句知心话想跟你说说。”
林黛玉本想挣脱,却又记起那一世薛宝钗的确曾经细心照看过自己数月,心下一软,迟疑着点了点头:“也好。”
见她重又坐下,众人松了口气,看向宝钗的目光也露出欣赏赞许。
唯有宝玉,越发伤心。
贾母见状,伸手把宝玉搂在怀里哄。宝玉哭着跟贾母低诉:“如何倒听别人的,不听我的了呢?我们才是从小一桌吃一床睡长了这么大的……”
“住口!”贾母立即喝止,看看没人注意,才低声告诫,“你们如今大了,这种话传出去,你和妹妹的名声脸面还要不要了!?”
“可是……”
“可是什么?不过是因为那边的关系更远一些,她才不得不给面子,咱们自己家里人,自是不用客气、有话直说的。”
贾母说到这里,又叹口气,再使出哄小孩儿家的手段,“你妹妹孝顺,思念父亲,一时顾不上你。等过几个月她好些了,趁着娘娘来家省亲,再叫她出来便是了。”
宝玉迷茫:“能么?”
“能!怎么不能?她封院守孝也是宫里说话才不得已。等宫里再发一次话,她不就能出来跟咱们好好过日子了?”
贾母自信满满,“我自己的外孙女,我还不知道?你只放心便罢!”
第13章
一桌素席终于开得像个奠宴了。
李纨代祭,众人起身离座淋了酒,又鱼贯向黛玉致礼,这才重新落座,草草吃了几口,便等着贾母发话散席。
偏贾母满心舍不得林黛玉,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絮絮地说着贾敏年轻时的往事,又念叨着林如海当年把一小点的黛玉送来,自己看得眼珠子一般养大等等。
到了最后,还是邢夫人不耐烦了,上前陪笑:“眼看着都未时了,老太太今儿可还要歇午?我看林姐儿脸色发白,想也坐不住了,不如都回去歇歇罢?..
“再怎么封院守孝,年节时,林姐儿也不能不给外祖母和亲母舅行节礼啊!总归让孩子安安静静在那院子养养身子,过一两个月就又见着了呢!”
一两个月?
众人悄悄对视:怕是至少要一年!
宫里给的明白话,光贾敏的孝期就要补九个月,再看着宫里皇上皇后的心情,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果然错过了这一次宫妃们都回家省亲的潮头,谁知道后头会怎样?
只是这个时候,邢夫人的场面话正好囫囵过去僵局,谁也不会傻到去拆穿罢了。
薛姨妈等人便也上来劝,贾母顺势含着泪放了手,让宝玉:“跟着你宝姐姐一起,送你妹妹回去。”
林黛玉温和地看着一家子人的样子,愿意相信她们都是真心为自己悲伤,端庄行礼,袅袅而去。
路上,薛宝钗紧紧挽着林黛玉,低低地说着自己父亲刚过世时一家子的凄惨景象,还有自己母女们撑过来得极其艰难。
林黛玉留心听着,以为她真是为了提点自己。但走了大半的路,话头竟还只是纠结在“如何惨”“怎么难”上,这才惊觉:宝钗刚才只是为了留下自己、让场面好看些,而已!
自己竟真当昔日的宝姐姐提前疼惜起自己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了!
呵,幼稚!
林黛玉心中自嘲,便不再听她絮叨,而是分了一半精神去听后头两个人说话。
宝玉满心不乐意地和李纨并肩走在后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贾兰的种种。
“兰哥儿倒是说过几次,想去上学了。只是他还小,老爷不让,我也只好先带着他在房里识字罢了。”李纨暗示着宝玉。
宝玉心不在焉,自是听不懂:“我幼时未上学之先,是大姐姐教了我识字背书。到大姐姐进宫时,我已经把论语都读完了呢。”
“那如今呢?”李纨没忍住,追问了一句,自己又觉得多事,抿一抿嘴不再吭声。
宝玉却被这一句问得好没意思起来,咳了一声,刚要往前赶,便见宝钗回过头来,温柔笑道:
“其实,宝兄弟不如趁着这时候,带着兰哥儿一起去上学。等娘娘归省之时,也好有些进益,以慰长姐之心。”
李纨忙笑道:“这才是正理。”
宝玉一哂,根本就不理她二人,大步赶上前去,贴到黛玉另一侧,小声问道:
“你一个人住在那院子里,我怕你孤单。前儿她们说要让晴雯去服侍你,我赶紧叫她去了,还给你带了好些东西,你可收着了?”
林黛玉错开半步,礼貌摇头:“不曾。鸳鸯姐姐亲自送晴雯过来,因要当我林家的丫头,所以进门前我让她把所有的行李东西都送回了原处。如今她从头到脚、从吃到用,都是我重新给她置办的。”
宝玉一惊,想一想,又笑道:“你想得周到。这样一来,别人寻趁不着她,也寻趁不着你,这样最好。”
顿一顿,又小声道:“你从南边回来,我们还没好好说过话呢。你走了快一年,我得了好多好东西,专等你回来,你却又不收,岂不辜负了我的心?”
“二哥哥的好东西,该给你姐妹们都分分才好。我如今守孝,身边的外物越少越好,才能不萦于心、不役于物,一心向孝,读书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