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掌柜的姓桑?
  声势如此浩大,那位女掌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人都在猜测和阴谋论。
  而桑氏米铺的伙计却实实在在的无知,他们越是收粮,就越发是收得胆战心惊。
  打出的名声传来了一个又一个从地里赶过来的人,老人们挑着扁担,把粮全部堆在米铺的后院上。
  一个个风尘仆仆,汗水浸湿了他们黝黑的脸庞。
  “我听闻桑氏米铺价格公道,这位大哥,可是桑氏米铺的伙计?”
  被淳朴至极的老人们叫做大哥,让伙计们心中复杂,更让他们感到难言的是,他们看着库房填满一批又一批,米粮堆满了仓库,米粮都要溢出来了。
  这些伙计们都帮着自家掌柜的苦恼:“真的用收这么多吗?”
  要是收得少也就算了,亏的不多。可价格给的这么公道,还收这么多,他们每日数银子都数到了手发软,更别说其他的了,恐怕别人都当他们是散财童子。
  是来人间散财来的吧?
  伙计们很想去问问掌柜的,可是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没有去。
  万一掌柜的有其他用意,他们去了,那不是讨人嫌吗?
  于是伙计们一边替掌柜的肉疼,一边又满眼羡慕地看着堆满的仓库。
  这可是比黄金还要让人喜欢的东西,真真是人生活的立足之本。
  而于桑之收粮收的浩浩荡荡的事,并未瞒过其他干这行的老爷们。
  他们一个个穿着锦衣华服,眯着眼睛看这盛世的景象,有些奇特:“她真是来做生意的吗?”
  又没赚头,要收这么多干什么。
  然而,实际上,秋收的粮食贱,于桑之在此基础上涨了几分钱也涨不到哪里去。
  却是比其他掌柜的都要公道正义一些。
  对田间刨食大半辈子的人却攒不下一点闲钱的农夫来说,这一点小利更是天大的甜头。
  他们得到的这些从桑氏米铺手中换得的钱财,是很难得的。
  与他们相反。对于桑之来说,却只是那一箱箱的金银珠宝的一角,是一串传世稀有的珍珠就能换到的粮食。
  以小博大,又有何不可?
  有个胆大的算房先生,见于桑之时常当甩手掌柜,把事情都放任给他们,觉得相当信任他们,因此,他思索了片刻,觉得不去谏言不好。
  遂把这事儿和于桑之一说,哪怕是顶着可能失去这个好工作的机会,也去和于桑之提了自己的见解。
  “于姑娘。”他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
  这些胡子都是他经验丰富的证据,这让他在全城里的算房先生都算的上名字。
  此刻,这花白的胡子也让他的话多了几分可信度。
  “于姑娘,不是老朽僭越,而是您太心善了。”算房先生十分恳切:“您看那些掌柜的,定的价格这么低,他们要卖的不是还是卖了?”
  他说:“老朽在这里活了不知道多少年,一朝看到您这样的大善主,自然知道那些急匆匆过来卖粮之人他们的想法,无非都是些投机取巧之辈。”
  于桑之看着账房先生花白的胡子,又看到他唾沫横飞地想要劝诫她,也并无不喜:“嗯。”
  她的情绪偏为冷淡,若是不看她身上朦胧又模糊的破碎感,她是很容易就让人感知到她的冷清。
  算房先生见她并没有露出明显的不悦,十分高兴,不由自主地分享道:“老朽知道这行这业,李朽曾经跟过一个掌柜,他一般定价要比咱们低上半分,我们按照那个价格来,也一定能收到合适的优质的粮。”
  于桑之没说话。
  算盘先生讲的口若悬河,只觉得自己的喉咙都干了。
  “怎么样?掌柜的,我们要不要价格定低一点,或者收少一点?”
  然而看起来一直很好说话的于姑娘却摇摇头,漂亮的眼睛微抬:“为什么?”
  算房先生一噎。
  他算是摸明白了,于姑娘确实是比他想象得要好说话一点,但是也仅仅只局限在说话上了,那定下来的做法,却是一点也不带改的。
  算房先生悻悻而归,让其他伙计更加敲响了警钟。
  连文化人都说不动,他们更是没可能。
  只要他们本本分分地去做,就行了。
  一晃半个月过去。
  他们只见着桑氏米铺收了一袋又一袋的米。
  又见着桑氏米铺每天都取了几袋子米,特意卖的很是低廉。
  较之其他卖的正常价格的米,这米还有个极为特殊的名字,叫做“特价米。”
  特价米卖的有多便宜呢?甚至比桑氏米铺的进价还要便宜几文钱。
  这样的价格,放在很多城里习惯去米铺买米的人眼中,是不可能的。
  但人家桑米铺就是这么卖的。
  其他百姓都觉得它要亏的时候,它又偏偏不多卖。
  觉得他只是个噱头的时候,它偏偏又挺多。
  其他掌柜的日日关注这里的情况,听闻这一东西,顿时气的咬牙切齿。
  小城里的消息都是口口相传,上了年纪的老人更喜欢贪这等小便宜。
  不过三日,就传遍了七大姑八大姨。
  这些米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却是比桑氏米铺里收的要九牛一毛。
  桑氏米铺,就用这点蝇头小利,让她家的米铺活在城里百姓的口中。
  如今,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米铺,都成了别人口中口口相传的神话。
  甚至连三岁小儿都被母亲给叫去攥着一点钱,要去桑氏米铺的门口排队,说是要抢那一点“特价米”的名额。
  反而是其他米铺,有点冷清。
  桑氏米铺的名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就是不买米的人,也要来瞅瞅,看这个最近生活在其他人口中的米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分明应该名不见经传的小米铺,忽然也和高傲得意的老牌米铺一样,人人知道了。
  因此,得益于名声的夸大,每回米铺的伙计把那些米挂出去卖的时候,米都一售而空。
  伙计们很高兴,觉得于姑娘于掌柜的心善终于有了回报,因此,他们想劝着于姑娘把米多卖上一点,赚上更多。
  而这样的提议总是被驳回。
  于姑娘总是用那张他们究其一生都难以得到的美丽面孔,去拒绝他们。
  “哎。”伙计叹着气。
  “我们掌柜的长得太美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每次我觉得她的做法很蠢,她一用那张美丽的面孔面无表情看我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我的问题。一定是我太世俗太凡人了,所以才难以理解她们仙子们的想法。”
  其他伙计连连应声:“掌柜的这么漂亮,想必没有人会在她的面前没有压力吧?”
  否则一定是有张更美更漂亮的面孔。
  不然谁在她的面前,都得自卑。
  “不过,仙子也是要吃饭的吧?价格定的这么低,我都想监守自盗,给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给来上几袋子了。”
  说话的是一个长着长胡须的伙计。
  他家里的媳妇的二婆老是在他们面前念叨,说是自己又去占了桑氏米铺的便宜,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家里的乡里邻居也都怕这样的便宜哪一天没了,所以去囤了一些。
  乡下的农夫家里有粮,他们这些在城里做事的,就指着粮铺买米了。
  第50章 买命
  后院,江遇流着口水,直往里看:“陈坤,要不我们去投靠她吧?”
  江遇鬼鬼祟祟,躲在墙角后,陈坤则落后他两步,躲得更严实。
  来做这样的任务,他怕丢脸。
  在饥一顿饱一顿的半个月里,陈坤和江遇一样邋遢。
  他们二人,就差也拿着一口碗去乞讨了。
  江遇的皇帝梦总算是泡汤。
  去干活,掌柜的不要;去码头搬货,伙伴们排挤;去白手起家,被带刀的刀客追的满地乱爬。
  这些这些都算了。
  唯有一点,江遇在找工作的时候,被一个穿着华贵的大老爷给叫住了。
  这位大老爷似乎并不顾忌他们黑户的身份,反而对他们还挺慈眉善目的。
  听闻他们没饭吃没衣服穿,还让下人去煮了点稀粥给他们填填肚子。
  大老爷是这么说的:“最近,老爷我呢,有一个心头大患……你们也许并不知道,我祖上曾是卖米发家,后来生意起起落落,到了我这代,已经是老牌的米铺了。我们家在这城里做了四十来年,你们只要去城里打听打听,就知道我这家铺子。”
  江遇光顾着喝粥,完全没听清他在说什么,只顾着点头。
  见他们这馋嘴样,大老爷更是放心,把事情添油加醋:“最近呢,有一个初出毛犊的女子,居然以女子之身,来掺和生意。也不看看男人们的生意,是她一个女子能够掺和的吗?也不怕常在河边走,哪一天湿了鞋子。”
  他说的狠厉,连带着胡子都一抖一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