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行人果真如老夫人所言,顺风顺水,仅七日便抵达京郊的运河。可就在运河处,连日暴雨使水势湍急异常,船夫凭经验决定立即靠岸。
  虽说船夫早已防备,怎奈一阵狂风夹着急雨突袭而来,原本已接近码头的船只猛然摇晃颠簸,使得船夫无法将缆绳抛出。
  此时,定国公世子梁景成正奉命在码头查验由船运至此的军械,待查验无误后,军械便会改走陆路送往边关。
  见眼前风雨交加,再不帮忙,此船便有倾覆的可能。于是梁景成立即命人备好长钩,让船夫尝试再次抛出缆绳。众人合力之下,船只终于稳住,缓缓靠岸。
  风雨愈加猛烈,不容再等,他当即命人放下跳板,将船中人逐一救出。
  “此路水势已乱,不可再行船。”
  梁景成的声音冷峻低沉,让人不容置疑。
  账房先生抱拳代众人谢过后,礼貌打听恩公姓名。却见梁景成大手一挥,没有作答。
  帐房先生也是见惯世面的人,心道必是哪家达官贵人,不愿透露身份。于是再次叩谢后,便转身请示章韵竹是否改走陆路。
  “听先生的。”章韵竹没有异议,方才的惊险仍未散去,娇弱的声音尚带着一丝颤抖。原本准备收兵回营的梁景成,闻声不觉循声望去,只见雨幕之中,一道纤影静立,被雨水打湿的面容好似雨中梨花,在此刻显得清冷而脆弱,与家中娇蛮任性的妹妹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知怎的,他竟管起了这闲事:“此处不宜久留。我军中有马车入京,可护送你们改道陆路。”
  随即,他一声令下,亲卫迅速安排车辆,将章韵竹一行护送往京城。
  第44章 返京
  那边厢,巡查北部粮仓的顾陵川在途中也遭遇了罕见的大雨。可临回京时,暴雨却奇迹般地停了。同行的同僚长舒一口气 ,认为这是个好预兆,笑道 :“鄙人还担忧会否有山石塌方影响归路,万幸,万幸。”
  顾陵川却并未如他们般如释重负。
  他想起数日前,路经一片农田,雨势大的连前路都看不清,可田埂上,竟立着一道佝偻的身影。
  此时离春播还有一段时日,他颇感蹊跷,于是翻身下马,冒雨上前。
  待走近一看,是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农。
  见有人上前,老农仿佛找到倾诉之人,忍不住抱怨起来:“这雨来得邪性,不该下的时候下了这么多,该下的时候怕是就没了!”
  老农的话引起顾陵川的警觉,他向老农请教道:“老人家,依您之见,春日多雨反倒不妥?”
  老农一听,脾气就上来了,哼了一声道:“一看你就没种过地!春日是多雨没错,可你看看,如今雨水多的把我的地都泡了。”
  顾陵川顺着老人家指的方向望去,哪里还有田地的影子,眼前只剩一片汪洋,农田尽数被雨水淹没。
  “种了几十年庄稼,我头一回见这般古怪,怕是灾年要来喽!”
  只见老农,摇头叹气,嘴里还止不住地嘟囔。
  回程的天气与来时完全是两重天,顾陵川与同僚一行顶着烈日,快马加鞭。若不是路上处处可见被日头晒裂的泥块,谁又能想到,前些日子竟是暴雨如注?
  有惊无险抵达京郊地界,原本担心会遭遇塌方的众人终是松了口气。待通过那座架在运河上的官道桥梁后,不出一日便能抵京。众人商议后,决定不作停留,一鼓作气赶路。可谁曾想,前方早已滞留了一批旅人和商队。再近前一看,方知桥基尚稳,可桥面已然坍塌,无法通行。
  正当他们商议从哪儿绕道而行时,一阵马蹄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领头的是定国公世子梁景成,他携着一众部下,运送木梁而来。滞留的人们看到有官兵前来抢险,欢呼声四起。
  梁景成策马穿过人群,忽见顾陵川等人,便挥手示意手下先行,自己则翻身下马,与众人见礼。
  “怀远。”他抱拳,笑意盎然,仿若老友久别重逢:“听闻你上任后,便奉旨巡查,一直未能相见,没能亲自向你恭贺,一是身体大愈,二是升迁大喜。”
  顾陵川神色不变,仍是十分谦让,回礼道:“世子爷言重,您之前派人往府中送的贺礼,我已心领。”
  梁景成闻言,眉梢一挑,随即挥手笑道:“你还说呢,那礼你也没收!怎么,莫不是怕我送的贺礼有毒?”
  未待顾陵川回应,他便自顾自地笑了起来:“我素爱说笑,怀远切莫当真。知你因职务之故才退了贺礼,我自然明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意味深长地落在顾陵川身上,似笑非笑地问道:“此次巡查结束,下一站可是要去我父亲那儿了?”
  顾陵川神色不变,再次一揖,不卑不亢道:“下官奉旨行事,去不去边疆,还得看圣上旨意。”
  梁景成微微一笑,倒也未多言。他原本也并未指望寥寥数语便能探出顾陵川此番重返朝堂究竟是敌是友,亦或仍如从前般冥顽不灵。此刻桥梁尚待修复,他索性不再逗留,拱手道:“其实那贺礼,是我寻来的一份孤本,并非贵重之物,权作舍妹先前任性之举向你赔个不是,收下亦无妨。”
  说罢,他翻身上马,不一会儿,似是想起什么,又调转马头,朝着顾陵川一行人朗声道:“你等往宋家庄绕路回京吧!前些日暴雨倾盆,我便是从宋家庄返京,那里未受灾祸太甚,路也算好走。”
  为尽快返京,顾陵川等人决定按照梁景成所说,绕路宋家庄。
  踏入京郊地界已是正午,官桥坍塌又耽误了时辰。待绕路至宋家庄时,天色已然暗沉。梁景成所说的“好走”,并非指此路未曾遭暴雨侵袭,而是它虽有塌方、泥泞,却无暗藏的险情。白日里,日头正盛,只需注意便可绕过积石或坍塌的路段。可一入夜,光线昏暗,行进便越发艰难。
  果不其然,前行途中,一匹马不甚失蹄踏入石堆,受惊长嘶。不知是被尖石刺痛,还是惊慌失措,那马匹猛然扬蹄,竟将骑乘的同僚甩下。
  “小心!”
  顾陵川当即策马并行,伸手欲稳住缰绳。不料那马受惊过度,拼命挣扎,一甩头竟将他连人带马笼头一并拽下!
  猝不及防间,他的手腕被缰绳勒紧,未及松手便被拖行而去。乱石磕碰,尘土飞扬,撕裂般的痛感自手臂传来。他仍死死握着缰绳不放,直至那马冲入前方一片小树林,受地势阻碍,才渐渐安静下来。
  夜风拂过,林中恢复了片刻寂静。
  顾陵川挣扎着起身,喘息稍定,低头望向方才拉着缰绳的左手,只见手腕与前臂连接之处,似有骨头折断。
  待与众人汇合之时,早已过了城门上钥时间。见同僚无碍,他也未将自己的伤势让他们知晓。众人商议过后,还是决定赶回京城,因有文书在手,看守城门的兵士自不会阻拦。
  待顾陵川与同僚分别,独自回府,已近丑时。
  孟青、香墨、砚心等人听闻门房通报,急忙起身迎接。数月未见,主子竟如此憔悴,众人心头一紧。
  待替他更衣时,香墨才发现他的左手手腕红肿不堪,不由失声道:“公子,您的手!”
  香墨一时惊慌,动作稍大,竟不慎碰到伤处。顾陵川眉头微蹙,似有几分吃痛,却语气平淡道:“无妨,待上朝后,我自会去太医院。时候不早,尽快备好朝服,不得耽误。”
  香墨不敢违逆,只得小心翼翼地继续为他整理衣衫。
  与此同时,砚心也从厨房端来些易于克化的吃食。
  孟青则在整理马车,听到香墨身边的小丫鬟禀报公子左手受伤,他顺手又在车内多放了几个软枕,一边放,一边嘟囔:“这才回京没几个月,又受伤了。神算子说公子的八字只有章小姐能镇得住,我这回是真信了!”
  谁知,这一番蛐蛐之声,竟被端着空盘出来,看看马车是否备好的砚心听到了。
  在开原时的那一番动静,原本砚心还有些懵懵懂懂,只道是公子与病前有些不同,后来她同香墨一交底,便也明白了。本来,能留在顾陵川身旁的人,又岂会是不懂察言观色的?砚心也只是年纪尚轻,对男女之情不甚敏锐而已。
  如今的她已是十分通透,在听到孟青的一番嘀咕之后,她立刻拿着手中的空盘子朝着孟青的头敲了下去:“你再说大声点,仔细让公子听到,有你好受的!”
  顾孟青哪能不明白砚心说的意思呢?
  只能说,他所知晓的事远比砚心与香墨多得多,公子心中所想,他比谁都清楚。看着公子与章小姐如此决绝,孟青暗自叹息。他又何尝不知,公子心里并非好受?否则,为何原本五日的路程,他却不眠不休,仅用三日便赶回京城?
  只是,身为下人,有些话终究不能说。他只能像现在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公子因无福星在侧,再添伤病。思绪陷入无解,无奈之下,孟青又叹了一口气。
  第45章 一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