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打工人(美食) 第79节
果然,人都是要靠对比出来的。
一个人出声以后,其余众人纷纷开始念起了裴珣的好,就连一直跟在蔺博年身旁的两名小吏,神色也是变了又变,企图说些什么,最后还是闭了嘴没有开口。
裴珣闻言,都只是一一拱手,随意敷衍地应了两句。
最后只听“咚——”的一声,蔺博年这会儿是真的被气到栽倒在了地上。
……
今日大理寺一行人出发得有些晚了。
前几日虽为了一口吃的紧赶慢赶,却也没耽误过行程。今儿莫名其妙碰上刑部郎中晕倒在地这档子事,同朝为官,他们实在没法袖手旁观,只好帮着搭了把手。这一来二去就把原定的出发时间延误了。
此事因裴珣而起,队伍中这最聒噪的人难得一路上没怎么再开口说话。
反倒是丁復时不时吐槽两句:“你们这刑部的作风也实在太差了,下面的官员如此不团结,根源就是头没带好!”
“你再看看我们大理寺,为何大家伙能齐心协心,主要还是陆少卿英明神武,从不搞这种拉帮结派的行径!”
裴珣无言以对,权当没听见他这拉踩的话语。只默默骑在马上,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马儿飞快地奔跑向前,似是为了弥补早上浪费的时间。去洛阳的这一路上倒没像上几次那般停顿休整,只是途径溪边时,让马儿稍稍饮水,又随意从包袱中拿出点干粮凑合,便又重新上马赶路了。
这里就属孟淮的年纪最大,虽平日里也算壮士,但对这连番的颠簸倒也是有些疲惫,不由问道:“陆少卿,今日怎么这么赶?”
陆怀砚走在最前头,翻身上马时说了一句:“洛阳离这儿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赶路,怕是要在野外露宿。”
孟淮“啊?”了一声,实在搞不懂陆少卿的心思了。
他们这群人又不是没有野外露宿过,再说了,都是一群皮糙肉厚的老爷们,将就一夜也无大碍。
正这般想着,就看到了黎书禾从他身旁走过。
孟淮:“……”
他倒是差点忘了黎师傅也是名女子,那倒确实是有些不便。
早已看破红尘的孟淮顿时通彻了,原来陆少卿,也并不是冷面无情之人,也是懂得怜香惜玉的哩!
……
抵达洛阳时,已是暮色四合。
这一路的奔波,大理寺众人下马时腿都在打着颤,累得是东倒西歪,连话都不想多说。
几人也不好意思再腆着脸让黎书禾给他们做吃食,皆是囫囵用了些,回屋后倒头就睡。反倒是黎书禾,躺在床榻上睁着双眼没有丝毫睡意。
不知是近乡情怯,还是有别的什么浓烈的情绪。
她想尽早到达吴州,又想着不要这么快回到那儿。
清明时节,她没能好好给她阿娘上一柱香,正好可以趁这次回去给卢氏扫扫墓,也顺带想找个地方让她絮叨絮叨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但更多的是想着当初她们母女两个相依为命,被小人欺辱的场景。
彼时她还年少,面对一群恶霸的欺凌尚且没有还手之力,卢氏也一直劝她隐忍求和。但一味的温良忍让没想到却是换来的是变本加厉。
卢氏心里一直都有郁结,更是在这一日日不断的骚扰下,病倒了。
有道是病倒如抽丝,加上一直挂念着黎书禾的阿耶,卢氏日渐消瘦,终日里郁郁寡欢,最后还是没能熬过去,撒手人寰。
而她们家好不容易撑起来的食肆,也被恶人以还债的理由夺走。
她心灰意冷之下,独自收拾包袱去了长安城。一来是为了阿娘的遗愿,二来,仅凭她孤零零一人,实在无法与当地的权势以卵击石。
不如韬光养晦,再做打算。
如今她瞧大理寺这群人的行事作风,也明白他们是一群惩奸除恶,但又不会滥用职权之人。她这一路上得好好琢磨琢磨,该如何背靠他们,不着痕迹地把她们原本的东西拿回来。
许是思虑过重,黎书禾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干脆起床找些活干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浓墨的夜色下,只有几点微弱的烛光晃动。
她下楼时,穿堂风卷起还带着些许的燥热,混着马厩飘来的草料味,立马让她清醒了不少。
明儿他们就要乘船走水路了,虽说官船大,但要生火做饭确实不便的。即使是有搭灶炉的大多也是以炖、煮为主,且船上的灶炉多用泥巴砌成,还要小心着火。
为了安全起见,多是以干粮为主,简朴饱腹即可。
但就大理寺这群吃货们,这些时日又被她养刁了嘴巴,要是让他们在这段日子里只能啃着干馍配清水,怕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想着,便准备去驿站的厨房瞧瞧,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方便易带的吃食,可以让大家在船上吃的。
黎书禾脚步声虽轻,但这动静还是惊扰到了值守的驿卒。
驿卒本正打着鼾,闻声而醒,擦了擦口水问道:“小娘子这大晚上不休息,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黎书禾觉得吵醒了别人还怪不好意思的,只好说道:“想借这儿的厨房一用,备一些路上的吃食。”
这儿的驿卒倒也是客客气气的,许是瞧着他们这一行人从长安而来,为首的陆少卿品阶又高,又或许是晚间的时候蹭了他们的酱料。一听到她说想借厨房用时,二话不说,拿起火折子就将几处的油灯点燃。
驿卒道:“您放心的用,有什么需要的届时喊我一声。”
“那真是多谢了。”黎书禾行了一礼,又问道,“不知我们方才带来的食材都储存在何处?”
他们这一路虽然吃得确实是多,但架不住这几位大人实在是会采买。刚在潼关驿站把食材尽数清空后,邮驿又将丁復采买的新一批食材运了过来。
看着那数十只的鸭子,黎书禾一言难尽地看向丁復。
当时的丁復只差没有举手发誓了:“我这不是怕后头买不到新鲜的食材,这才多买了一些,就只有这些了!”
末了觉得诚意不够,又推了推身旁两人,一同保证道:“我们定是自己来提拎这些,绝不会让黎师傅受累的!”
看着尚还新鲜的鸭子,黎书禾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又抹了盐来腌制保存。
但潼关到洛阳的这一路,他们拼命在赶,都未曾好好停下来休息一二,是以刚到了这边,就将食材拿出来让驿卒替他们先行存储。
她话刚问出口,驿卒就想起来这事了,忙到前头引路,将东西取了出来。
“瞧我这记性,差点都给忘了——”
驿卒拿出那几只鸭子。
腌制好的鸭子表皮还泛着油润的光泽,粗盐粒和花椒壳尚还沾在上面。尤其是鸭胸脯的脂肪处,渗出的汁水混着化开的盐粒,透出了一层的油膜。
驿卒咽了咽口水。
乖乖,这鸭子明明还是生着,怎么看着就这么诱人呢!
这地是断不能再呆下去了,不然怕是忍不住淌出口水,丢面儿!
第66章 盐水鸭(二) 难道还有两个大理寺不成……
黎书禾看着案板上的鸭子不由失笑。
这丁司直倒还真是会采买的。
俗话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金陵。眼看着他们马上就要前往吴州,又与这金陵相近,吃这鸭子倒是十分应景。
这几只鸭子又被她腌制了一日,拿来做盐水鸭是再好不过了。
盐水鸭讲究的是皮白肉红骨头绿。想要这鸭子皮白,就要漂水,最好还要二次漂水。有淤血残留的鸭子不仅腥味重,也会让这鸭子不够白嫩。
腌好的鸭子又放到清水里浸泡了一遍,将里面剩下的血水彻底冲洗干净,莹白亮洁。她将鸭子上的盐粒还有花椒壳尽数洗净后,就要开始着手调制盐卤水。
对于盐水鸭来说,一锅好的盐卤水十分重要。清水中下大量的盐,再加小葱和姜片,煮沸后搅拌均匀,等水放凉了将鸭子又重新投入到这锅盐卤水中浸泡。
为了不让鸭子浮起来,黎书禾还在厨房里找了个稍重的大碗,直接盖在鸭子身上。若不是他们赶路的时间太过匆忙,这盐水鸭当是要反复浸泡风干,才算是更加入味。现在顶多也只能是放在这盐卤水中多浸泡些时长,好让这味多渗进去一些。
浸泡好的鸭子拎出时,她直接拿了个麻绳将脖子吊起,而后挂在厨房的一处木杠上通风晾干。
一只只鸭子被麻绳捆起来吊在上面,挂满了一排。一眼望去,倒像是某处命案发生现场,凄凄惨惨,让人在可怜它们的同时又忍不住口生津液。
无他,只因这些鸭子属实是肉白油润,肥嫩鲜香。
夜色寂静,山间溪水的潺潺声淌过,把这漆黑的夜色冲得越发浓稠。
她就这般在厨房忙活了一整夜,直到油灯将灭,天光乍破,她才恍然打了个哈欠,眯着眼觉得有些困倦了。
但如今这盐水鸭只剩下了最后的一步——煮鸭子。
黎书禾舀了勺清水,打在了脸上。冰凉的水瞬间让她清醒不少,来到灶锅前开始生火。
盐水鸭的另一个关键秘诀就是要用低温熟煮。
高温煮制会会破坏鸭子本身的风味,让口感大打折扣。必须要用文火将这鸭子慢慢焖煮,才能将让着鸭肉更加香嫩,多汁酥鲜。
她依次取下风干晾好的鸭子,往内膛塞进葱姜,又往那清水锅中放入料包,就用小火慢慢地焖煮着。
等煮一会儿就将鸭子从锅里的水中拎起,水顺着淌了下来,等鼓鼓囊囊的鸭子重新扁了下去后又重新扔进锅中继续用文火慢煮,势必要让这卤水中的咸香全都渗进每一丝的鸭肉中。
……
寅正时分,驿站里的庖厨师傅打着哈欠走进厨房时,就闻着了一股浓厚的咸香味。
他们这驿站笼统就两个师傅,另一位老张这几日回家省亲了,不至于这么早回来啊……
莫不是遭了贼吧!
哪个毛贼这么不长眼,竟敢偷到他们头上了!
走得近了,就看见那烟雾缭绕中有一道纤细的身影若隐若现,时不时还操起铁勺往那锅里按压着什么。
这小贼当真是胆大妄为,竟还敢拿他们的灶台生火做饭了!莫不是当他们这个驿站好欺负不成!?
驿站的徐师傅随手操起一根烧火棍,轻掩着脚步慢慢靠近。越是走近,那股子的香味也越发浓烈,视线也愈发清晰了。
只见头上垂下的木杆,挂着一排死状惨烈的鸭子,全部没了头,只一根麻绳吊着它们的脖子,就这般悬挂在上面,当真是模样可怖,凄惨吓人!
他记得昨儿走之前还是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多了这么多的鸭子,还被以如此酷刑相待。
想来就是眼前这人干的!再仔细一看,这人一根简单的木簪将墨发盘起,橙绿相连的窄袖短衣之下搭着一围间色裙。
虽着装简约,却颀长挺拔,举手投足之间更是落落大方。
徐师傅心中一惊,脑海中的想法便突突地冒了出来。
他是当真没想到这毛贼竟是个女郎!?
心里另一个声音自然而然就开始在替她辩驳着,这女郎如此光明正大,完全不似盗贼般畏畏缩缩,怕不是一场误会吧!
徐师傅顿觉手里的烧火棍失去了用处,往地上一扔,“哐当”一声发出了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