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46节
陆裕直接领他们去西大街的铺子。
陆裕:“铺子和宅子已经收拾得利利索索,正院儿有火炕,我再让人送些新被褥和吃食来,二郎和弟妹直接入住即可。”
曾知县这是下乡前就安排好了,笃定他们肯定会答应呢。
不过想想也是,曾知县给这么低的房租,不接着那可真是不识抬举了。
夫妻俩自是一番感激。
这铺子是西大街的黄金铺子,五开间,上下两层。
第一进院落窄长,第一进和第二进中间不是墙壁,而是一排略矮的房子,做仓房、伙计宿舍用。
第二进院子很宽敞,是作坊用的,三间北屋带着两间耳房,东西都是宽敞的作坊间。
第三进院子是东家住宅,有后门和侧门,与前院有小门通着,平时上锁。
陆裕笑道:“县衙有几处铺子,大人给你们挑了个大的。”
沈宁:“原本以为是两间小铺子,我们纵然占县衙便宜也没什么,不曾想这么大,这赁屋子的价儿得提提,免得三哥到时候难做。曾大人来年高升走了,后来人说啥他也听不见,三哥却还要在县衙伺候新任县太爷呢。”
陆裕听她说得亲近,心里欢喜,“放心吧,知县大人会安排好的。”
他把曾知县的操作跟沈宁和裴长青简单一说。
曾知县会写一份文书,申明为什么低价租给沈宁。
因为曾知县觉得以沈老板的能耐,让她来县城开铺子、作坊,到时候她给县衙交的税、间接带来的税以及带来的其他好处,远远超过正常价位的房租。
他申明沈宁的能耐,制作了此前没有的素鸡、各色腐乳、变蛋、福气锅、福气面、叉烧酱、煎饼等食物,给成阳县乃至淮洲府、南直隶都带来很大的变化,他相信以沈宁的能耐还会做出其他新食物和新菜式。
给她在成阳县一个落脚点,能让成阳县一直跟上她的步伐,不至于把新产品流落到其他州府去。
这可是知县的政绩!
有这个打底,新来的知县也不会有意见的。
沈宁对着陆裕拱了拱手,笑道:“知县大人能想到这些,多亏了三哥美言,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领这个情了。”
陆裕也不问她想开什么铺子,等他喊的饭菜送过来,便一起用了晚饭。
等陆裕走后,沈宁让阿年二蛋带着石榴给众人把住处分派一下,再把陆裕送来的被褥等日用品也分派一下。
直接让石榴做是不行的,但是二蛋现在很得力。
别看着孩子小,被沈宁训练得做事很有一套。
沈宁和裴长青坐在东间炕上说话。
裴长青简单看了看,这炕是童小枫带人盘的,活儿做得不赖。
过了一会儿二蛋和石榴过来回话,表示已经把众人安顿好。
院子里之前还留了一个看门老头儿和俩后院儿洒扫的粗使婆子,都是县衙安排的。
沈宁可以留下也可以打发他们回去。
小鹤年:“娘,咱们没带人手过来,需要他们帮忙看屋子洒扫,不如先留下,回头要是觉得合用就继续雇佣。”
沈宁听他们把事情安顿得很有条理,高兴地表扬了几句,便让他们各自回去歇息。
石榴在家里做惯了娇闺女,每日里四婶都会对她嘘寒问暖,这会儿沈宁也没问她习不习惯、怎么安顿、怎么洗漱,反而让她安顿大家伙儿。
石榴心里有点委屈,只是不等表露出来见二蛋一个孩子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又不好意思了。
她跟着二蛋学到了住进新宅子不能粗心大意,得检查水缸,把水灌满。得检查所有院门、墙门、后门,门栓门锁是不是齐全,门扇是不是牢靠。还得检查墙壁有没有破损漏洞,免得有人钻狗洞之类的。
另外就是要检查火烛、灶间。
最后才是安顿住处、吃用、被褥等呢。
临睡前二蛋还叮嘱她洗脚呢。
石榴一边泡脚一边回顾,原本的委屈、忐忑一扫而空,反而有些激动。
二蛋那么个小孩子竟然有里正叔在村里安排事务的派头。
她跟着二嫂学两年,是不是也……这样有派头?
如此以后她嫁给有头脸的人家,那岂不是就能做有派头的掌家娘子?
第二日沈宁也没让做饭,还是打发二蛋领着石榴出去买早点。
结果陆裕亲自带着人拎了一堆早点过来,靳老板和麦掌柜知道沈宁和裴长青来了,也打发人来送早饭、食材,还让伙计捎信儿说估计沈宁有事儿要忙,他们不来打扰,等她忙完大家聚餐。
沈宁都一一谢了。
高进禄望着满桌子的早点,什么小笼包、蒸饺、水煎包、油饼、油条、豆浆、皮蛋瘦肉粥、炸鱼排、炸鸡柳等等,这可比他家吃的好多了。
他忍不住惊叹连连,喃喃道:“这也……太丰盛了。”
平时他娘可没少嘟囔,说裴家跟着他家沾光,以前饭都吃不饱,现在也摆活起来了。
只要奶听见这话就要斥她,还会跟他讲裴二郎和沈老板如何如何厉害,阿年如何聪明,让他多交好,莫要犯傻。
他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是看知县老爷都对裴二郎和沈老板那么尊重,他就知道阿年爹娘非常厉害,起码不是他爹娘能比的。
他娘就是嫉妒人家。
他虽然在家不干啥活儿,跟着阿年就跟二蛋看齐,抢着干力所能及的活儿,这会儿也摆碗筷,勤快得很。
二蛋没什么反应,石榴倒是急了,抢着表现,生怕落后被沈宁嫌弃。
沈宁看在眼里。
吃过饭沈宁带二蛋和石榴坐骡车跟着陆裕去县衙,裴长青带着阿年和高进禄去县学。
沈宁几个到县衙的时候曾知县已经在办公了。
知县工作很杂,工作时间弹性很大,端看敬业与否了。
不负责的县令是不管县内杂务的,他只管奉承上官,吃喝玩乐,曾知县显然是负责的。
春耕春种、麦收夏种、秋收秋种、夏税秋粮、县内征发徭役修路修水渠、教化百姓、体察民情处理案子等,都是他的工作。
冬天主要是征徭役修修补补,有主簿带着一干书吏差役负责,倒不用知县亲自监督。
是以冬天县令也略清闲一些。
见到沈宁过来曾知县亲切地关心一下用过早饭没,对铺子满意否,寒暄几句就让师爷拿出准备好的契书。
曾知县的说辞果然和陆裕一样,有文契和他的解释为证,让她不必多虑。
沈宁推让一番便道谢,亲自看了文契,没有任何问题便签字画押。
之后又聊了一些关于铺子的打算。
沈宁也没藏着掖着,就把自己的规划讲给曾知县几人听。
昨夜她和裴长青看过铺子以后就有了初步规划。
她不想零售现有产品,也不想抢别人生意,像绸缎布庄、点心铺子、酒庄、酱菜、饭馆等,县城已经饱和,她即便有信心可以竞争过人家也没有必要。
开竞品肯定会得罪人,以她现在皇商的条件,有些欺负人。
最好摆市面上没有的产品。
裴长青和她想法一致,倾向于做奢侈品生意。
高档糖果,高档洋货等。
顾千里、蔺承君要做海外生意,让他们帮忙选一些洋货运过来,以后再介绍几个可靠的番商。
沈宁还想把新开发的高档针织品摆过来,除了棉线、丝线编织的,再进一些羊毛,做羊毛制品。
她还想研究一些洗护用品,精油、花露、香皂、面脂、洗发膏、冻疮膏什么的。
不过这些得慢慢研制,手上没有现成的,她就没跟曾知县说,等做出来再说也不迟。
两位师爷听得都很是惊讶。
他俩跟着曾知县也算走南闯北了,说实在的,还是头一次见到这般有想法的女子。
不说女子,就算男人也少有这样敢想敢做的。
原本他们对东翁抬举一个妇人还有些不理解,现在彻底服气。
曾知县也颇为欣慰,他看过沈宁的作坊,在西大街开分部是很有必要的。
她今儿说的洋货铺子,他感觉以后也会成为南直隶有名的商铺。
正聊着,一名皂隶进来禀告:“大人,太太说要留沈老板用饭。”
曾知县便朝沈宁笑道:“内子早就仰慕沈老板,一直不得机会见面,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就留下一起用饭。”
沈宁却没答应,她起身告辞,“太太留饭,不胜感激,只是今儿不凑巧,这一趟过来杂事诸多,怕扫了太太的兴致。过几日得闲,我再专程拜访太太。”
曾知县也觉得自己妻子突然留饭有些不妥,但既然说了也就问问,见沈宁改约也就让皂隶去知会一声。
沈宁告辞,离开二堂又随陆裕去了前面六房,跟与裴长青相熟的几位典吏、书吏打个招呼。
崔黄两位典吏、秦书吏以及谢炜等人跟裴长青相熟,也一起吃过饭,沈宁都认识。
这一趟她主要让二蛋和石榴露露脸,以后铺子有需要和县衙打交道的事儿就让他俩跑。
黄典吏等人自然不敢轻视她,即便有人心里嘀咕沈宁竟然不请正经管事和账房,反而弄个忸怩的丫头和半大孩子,他们能干啥?
面儿上自然都是好好好,回头跟二郎一起吃酒。
陆裕送他们到门口,笑道:“弟妹,铺子里甭管有什么事儿,但凡用人只管来县衙说一声。”
他的典史虽然是文职,但他兼任了过去县尉的职能,所以能调动三班,手底下是有人能使唤的。
沈宁笑着道谢。
回来的路上沈宁也给二蛋和石榴讲在县城开铺子的注意事项,申请朝廷铺户许可、重大节日县衙摊牌徭役、纳税、解决纠纷等,都要和县衙打交道。
二蛋听得明白,还能跟沈宁请教问题。
石榴才学了几天拼音和数字,虽然听了却记不住,更别说问有效问题了。
看二蛋小小年纪那般懂行情,石榴被刺激得心情起伏,暗暗较劲要赶紧学会。
她以前颇为娇惯,当初沈宁招募女孩子出来第一个想到她,她却不感兴趣。
她以前只想在家做针线、做饭,等着嫁个好人家,过好日子,不想出来受苦受累,更不想抛头露面被人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