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07节
她穿上衣服觉得不得劲,蹬蹬跑回房间,爬上炕从窗台的针线笸箩里找出剪刀,然后把自己的一只胳膊缩回衣服内,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攒着袖子,“咔嚓”,就剪下半截。
炕上正慢条斯理穿衣服的陈琦看得目瞪口呆。
小珍珠如法炮制,又把另外一只袖子剪掉半截。
可惜她是左撇子,右手拿剪刀不利索,剪得狗啃一样。
陈琦默默拿过剪刀,帮她把袖口修齐整。
小珍珠嘿嘿一笑,“谢啦,这下可凉快了。”
她双臂一展,“哧溜”就从袖口伸出来,袖口正好到手肘部位。
她又开始解腰带。
陈琦便转身下炕出去了,虽然不打拳,但是也要晨练。
小珍珠把裤腿也剪掉一截,然后穿上,蹦下地,抖抖满是肌肉的小腿,只觉得神清气爽!
沈宁瞅着闺女干脆利索的样子,登时笑起来,夸道:“珍珠就是有主意,娘也跟你学学。”
嘿,这下可有借口了。
裴母有点无语,你不管孩子就算了,咋还跟孩子学?
沈宁:“娘,我也热,你帮我也把衣服改改,干活儿也更方便。”
裴母:“我给你新做吧,孩子这样剪两下就罢了,你这样剪两下多难看呢,像破衣服。”
以前家里条件不行,她也没让儿媳妇穿破衣服。
沈宁:“没事儿,大家伙儿谁不知道谁啊,不会说的。”
裴母坚持给沈宁新做,等会儿谭秀来了一起做,下午就能穿,反正夏天衣服简单,也不掐边儿也不干啥的。
小鹤年瞅着小珍珠的衣服,原本不怎么热的他也觉得热起来。
他回身朝屋子喊:“奶,给我也改两件。”
裴母:“晓得了。”
裴长青看闺女那么利索,他也羡慕,决定下一次锻炼就穿短裤短袖了。
而其他男孩子大部分都穿短裤和背心,早就凉爽着呢。
只有唐钜长衣长裤,对襟上衣布纽扣扣到喉结下面,系着紧身腰带,扎着裤脚,手腕也绑着练功带,整个人跟标枪一样笔挺利索,没有一丝累赘。
等晨练完,裴长青还要带着小鹤年、陈琦去早读,唐钜则带着小珍珠和另外几个陪练去练拳,其他孩子先去后院儿看试验田,然后回家吃饭。
吃过早饭,谭秀带着陈玉箫坐车过来,宋福瑞也赶着马车拉着裴云和宝儿过来。
裴云这两天回家,顺便把宝儿接回去亲香了两天。
宝儿不爱跟着去县里,觉得县里不好玩,还是跟着姐姐哥哥们有意思。
豆腐村现在就是孩子们的乐园。
一进门,宝儿就喊道:“姥儿,快给我来碗花椒香油凉皮,放一勺糖,三勺醋,一大早就给我热完了。”
裴云:“你不是刚吃了早饭来的?”
宝儿:“我长身体,饿得快。”
虽然回家了,可他乖乖听师父和姐姐的话,也有晨练呢。
他晨练可给他爹气不轻,一大早就折腾,想抱着媳妇儿多睡会儿都不行。
转身他就抱着裴母的胳膊,“姥儿,我觉得咱家饭更好吃。”
裴母笑,小声道:“都是大米白面做的,都好吃,可不能挑食。”
裴母给宝儿做凉皮,沈宁就和谭秀、裴云聊改良版的女夏装。
她在乡下穿得随意都热,裴云和谭秀裹得严严实实,指定更热。
沈宁说了设计理念,“你们要是怕露,就一层薄纱。”
现在的薄纱都是蚕丝的,穿着舒爽透气。
裴云还有些犹豫,“二嫂,我看县城那些娘子都裹着可严实呢,说要端庄,露多了不正经。”
三月踏青的时候县城两家青楼的姑娘们联袂出游,选什么花魁,惹得不少男人竞相追捧。
县里娘子们就气得很,酸溜溜地骂不正经,出门更要自己端庄严整,以显示自己和青楼女子的明显差别。
上个月石榴花开,青楼姑娘们又举行了什么石榴花会,一个个打扮得妖娆曼妙,穿着胸衣披着薄纱,那叫一个凉爽香艳。
县城的娘子们自然又少不得一阵骂,为了以示自己正经,今年都不买薄纱,不穿纱衣,更不许自家闺女穿出门。
谁穿谁不正经。
沈宁笑道:“娘子们嫌弃的不是衣服,是青楼那些漂亮妖娆会勾走她们丈夫眼神的姑娘罢了。若是男人不去,她们说不定还会觉得姑娘们那般打扮赏心悦目呢。”
谭秀笑道:“确实如此了。”
邱文举的妻子便如此,既管不住男人又说不服自己,拿男人没办法就敌视一切她男人看上的女人,最后就发展成看到他男人和别的女人说话都拈酸吃醋,恨人家勾引她男人。
裴云:“二嫂,那这样做了,会有人买嘛?”
沈宁:“为何没人买?不心惊不心虚的,有什么不敢穿的?”
这当中的心态一部分是嫉恨那些姑娘,不屑于穿,免得好似跟她们沦落一个档次,跌了自己的身份。
还有一部分是不敢穿,怕被人嘲笑和青楼女子穿一样的。
这年头对女人进行荡妇羞辱的除了男人还有一部分女人,她们见不得其她异性打扮,又觉得比不过,便形成一种“她们不正经不检点,我才是贤妻良母”的想法。
久而久之,其她人受影响,会约束自己女儿,怕人家说不正经找不到好婆家。
更有许多婆婆会对儿媳妇进行疯狂的荡妇羞辱,生怕儿媳妇打扮花钱,更怕儿媳妇是对自己儿子不满,进而发展到对别人家未婚姑娘指指点点。
谭秀也笑道:“这样好,先给我来两身,高娘子肯定也要穿。”
沈宁:“严娘子、聂娘子还有康老板家也会要的。”
据她所知靳老板、麦掌柜和康老板以及常老板等人跟发妻关系都不错,即便有些家里有一个两个的妾,后院也很平和。
古代和现代自然是大不相同的,这里的女人被洗脑默认男人只要有钱有权就可以三妻四妾,当她们生育了足够傍身的儿女以后,年纪大起来不爱伺候男人也会主动给男人纳妾或者安排丫头。
这种情况下夫妻感情、家庭氛围就比较平和。
当然像陈老爷、杨老板、邱文举那种好色的,姨娘都是自己物色的,那大娘子肯定心有不满,后院就隔三差五闹幺蛾子。
严娘子和聂娘子等人年纪大了,穿纱袖衣服就图凉快,谁还敢编排她们跟青楼姑娘学?再者他们男人即便会去喝花酒应酬,又没有像邱文举那样出格,她们心里没有怨气,自然也不会拿衣服撒气。
裴云被沈宁说服,笑道:“我听二嫂的,这就回去做样衣让娘子们订。”
有人会直接从她那里买布,也有人不差钱不想自己费劲喜欢直接在她那里订做。
如今她养了十来个针线娘子,还有四个专门的绣花娘子,生意非常稳定。
沈宁这会儿作坊没事儿,她就和裴云谭秀一起设计新款夏衣。
这时候设计有些晚,不过本身就是为了自己穿,顺带卖些出去。
而且裴云的裁缝店属于高定档次,不是普通成衣,日常没缺客户上门定衣裳,针线娘子们都没闲着,自然不必像现代服装店那样春天上夏衣,夏天上秋衣的。
沈宁的要求就是款式简单大方,要宽松凉快,还要方便劳动。
其实自古以来高层人士都喜欢借鉴外族以及民间那些方便的服饰,什么马甲、背心、短袖半臂、腰裙、包头等等。
毕竟贵人原本讲究礼服,不管最初紧身还是后来宽袍大袖,慢慢地都会追求方便,常服趋向普通百姓化。
小袖、对襟、抹胸、七分袖、七分裤、腰裙等。
沈宁画了大体轮廓,裴云和谭秀填充细节,就画了几套简单大方的女夏装。
她自己喜欢宽松的,出门若是嫌衣服下摆肥大可以系根腰带,还可以将衣服下摆设计成收口,上面宽松下面收口就不怕风吹走光。
裴云和谭秀越看越喜欢。
裴云:“二嫂,你比我这个开裁缝店的可会多了。”
沈宁:“我只是说出自己的需求,我可不会做衣服,还得靠你们呢。”
每次她说了自己对衣服的需求,裴云都能根据社会习俗扬长避短,做得既好看又符合她的要求。
裴云这辈子靠裁缝店也够养家了,积累个几十年也能给儿女传份家业呢。
说了衣服,沈宁又问裴云铺子里有没有进网巾。
网巾虽然是小东西,却是时人不可或缺的束发用品,就和发绳一样普遍。
尤其男人,略有点身份的都要带网巾。
他们社交的时候讲究齐整,而人都会掉头发,表面难免毛糙不平,发髻也容易歪掉,带上网巾就能更好的束发。
妇女自然也戴,不过得有身份有钱才行。
像乡下人别说妇女,就是男人也很少花钱买网巾戴。
男人就那么毛糙着头,女人顶多用块颜色布包起来。
这时候的网巾主要用马尾、生丝、麻线、棕丝等材料制成,便宜的二三十文,贵的就没数儿了。
裴长青现在读书了,以后出门跟读书人交际就得戴网巾。
禚家杂货铺有,之前宋福瑞和禚元杰都给裴长青送过。
沈宁现在头发又长又多,即便悄悄剪短打薄一些,可还是很多。
这么多头发盘在头上坠得脑袋不舒服,扯得头皮也疼。
天凉快的时候她都扎个低马尾,直接缠成低发髻,再用布包头上。
现在天热,她受不了布包头,也受不了一大团头发糊在颈后,就想用发网束在头上。
不用盘太紧的发髻,就分成上下或者左右两部分,简单缠绕几下然后用发网固定即可。
如果出门见客,就可以把发髻盘得略微规整点,戴上发网,再用u型发钗固定。
前世小时候奶奶就这样在脑后盘一个发髻,用个黑发网罩起来,有发绳一扯发网就收紧,然后用u型小发钗插进去固定发髻,就结实又整齐。
为了更齐整,她们还会带个黑色的细发箍。
沈宁试过裴长青的网巾,不好用,男人的网巾都是戴在头顶包住半截额头的,主要作用是束发、固定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