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06节

  小鹤年领着他们挨个检查,“这一片叶尖有点发黄,边儿干枯,这是缺钾肥了,去弄点草木灰撒上。”
  负责这块田的孩子立刻答应着记录下来,又去取草木灰。
  又看到一小片田里的作物叶小且黄,植株矮小,枝丫不茂盛。
  小鹤年:“这个缺什么呢了?”
  孩子们立刻举手发言,有对的有错的。
  小鹤年:“是缺氮肥了,要用什么肥料补?”
  氮肥是一个概念,现在没有现成的化肥,都是他们想办法沤的肥。
  锁头抢着道:“牲口粪、我们的尿、豆饼、豆秸根。”
  其他孩子补充道:“还有树叶子、菜帮子!”
  小鹤年笑道:“很对!”
  答对的孩子们骄傲得很。
  小鹤年看着另外一片小苗,越看越奇怪,这是农作物?怎么瞅着有点像小树苗?
  虽然种下去不足俩月,可树种发芽的幼苗跟农作物发芽的幼苗是不同的。
  这一小片的茎更像棉花,有一棵主干,绕着主干往外分小枝杈。
  他观察一番,重点记录。
  如果是树木的话,再长些天就会非常明显。
  那样的话就得移栽了,树苗的间隔可比庄稼大多了,太近长不开。
  检查完,大家该施肥的施肥,该浇水的浇水,该锄地的锄地,还有去割草的、撸树叶子的,拎回来丢进沤肥池继续沤肥。
  小鹤年则带着二蛋整理所有信息,统合在他的作物手册上。
  他给阿恒写信的内容也包括这些作物的生长情况,跟师兄交流,以及分享氮磷钾的不同作用,不直接说氮磷钾,只说不同肥料的作用。
  “家家户户听清了啊,都把麦子晒干扬净,明儿开始交夏粮啦!”街上传来高里正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的声音。
  这是里正的习惯,年年都要吆喝两遍。
  街上村民看见,跟他笑道:“里正,你不用那么大力喊,俺们都晓得,都预备下了呢。”
  “对呀,今年俺们交夏粮可轻松呢,再不是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凑的时候了。”
  “是吧,铁牛娘!”有人看到裴铁牛他娘下工回家,就笑着跟她打招呼。
  哑巴娘不但气色好,心情也好,现在跟人说话更是底气十足的,“对呀,自打跟着福气娘子做工,我们家再也不挨饿啦,今年税粮都备好啦。”
  哑巴娘往年身体不好,自打去作坊做工,身体反而好起来。
  现在裴铁牛跟着裴长青盖房子,裴铁梁跟着张氏在县城作坊做米粉,她家进三份工钱,再也不是年年愁税粮的苦日子了。
  她家去年就把欠亲戚、乡亲的钱都还了,今年的税粮一多半是从陈家粮店买的。
  沈宁和陈家粮店有大宗生意往来,陈家给她优惠,村里税粮不够的人家都能花钱跟着她享受优惠价格。
  有些家里税粮够的,但是为了留着自家吃新麦子,就花钱从粮店买了陈麦子交税粮。
  收税的粮差又不管陈粮还是新粮,只要够数就行。
  大家又开始夸沈宁和裴长青能耐。
  “里正爷说得顶对呢,咱们大家伙儿就是跟着豆腐娘子和裴二郎沾光,要不是他们家,俺们家只怕地都卖差不多了,交不起税粮都得卖孩子呢。”
  高里正并不稀罕村里人谢他什么,他最喜欢村里人感激裴长青和沈宁,他们知恩图报,才能更长久地留住沈宁和裴长青的心。
  若是不感恩,反而说酸话、升米恩斗米仇啥的,那会寒了他们的心,他们就不乐意带着全村致富了呢。
  他大声道:“不止这个呢,因为阿宁和二郎知县大人对咱们村都格外关照,县衙胥差爷们对我们都格外客气,收税粮的粮差更不会为难咱们。”
  往年钟主簿派人下来催粮,粮差们带着鞭子和大斗,一斗就多收半升米麦呢。
  你若是异议,他就拿鞭子抽你,还要威胁你是不是抗税,那就是造反的罪!
  钟主簿他们多收的税粮,最后可是进了他们自己腰包,并不给朝廷。
  今年好啦。
  二郎和阿宁跟县衙有交情,甭管谁收税都对他和豆腐村客客气气的。
  而且,看在阿宁和二郎的面上,粮差们对豆腐村周边的村子都挺客气的,不会再打打骂骂的。
  这就是上头有人好办事儿呢。
  哦,对了钟主簿受钟典吏连累,虽然没被撸,但是也没了威望,只能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干活儿。
  工房的典吏也换成了崔书吏,工房众书吏们都感激二郎和阿宁呢。
  高里正虽然不再负责送货,但是他隔两天还是要去县里看看,联络感情、盘账、收账啥的。
  现在还要趁着小农闲组织人手摔土坯晒土砖,还得请窑匠来勘测地形确定砖窑位置,挖个窑坑出来,顶忙呢。
  他都没多少功夫盯着税粮。
  若是往年,他这一年大半的精力就在夏粮秋粮以及徭役上,而现在因为阿宁和二郎的提携村里人跟着赚钱,有钱凑税粮,他不需要在这上面花什么精力了。
  吆喝一圈,他就算完成任务,最后转到沈宁家。
  “弟妹呀,阿宁做那个凉皮还有没?给我来一碗。咋那么香呢?跟面条、米粉又不是一个味道。”
  夏日炎炎,天天吃米粉、煎饼啥的也腻歪,沈宁教裴母和谭秀做了凉皮。
  麦粉取淀粉和绿豆豌豆不一样,不能面粉兑水再沉淀,因为面粉有筋性,所以需要和面团然后用水洗。
  洗出来的是面筋,流下来的就是淀粉汤,沉淀以后就是淀粉了。
  一勺勺的倒在平底浅盘里,上锅蒸,跟扁粉一个做法,出来就是凉皮啦。
  凉皮切宽条,倒上酱油、花椒油,加上一勺糖、两勺醋,再加上豆芽、黄瓜丝、炸豆子、茴香豆之类的配菜,吃起来清爽开胃,解暑生津,连苦夏没胃口的陈琦都能吃一盘。
  高里正就更别说啦,虽然一把年纪,胃口却极好,唏哩呼噜能吃一小盆。
  吃得喷香,就是小风一吹怎么飘来一股猪粪味儿?
  高里正定睛一看,哎呀,这些孩子,能干过头了吧?
  就见二蛋领着一群孩子正抬着一筐筐猪粪、鸡粪回来呢。
  高里正:“二郎啊,你们得在后院儿开个门,这粪啥的还是别从前院儿走。”
  影响干饭!
  小珍珠和宝儿从外面跑回来,她笑道:“里正爷爷,你以前不是端着碗守在猪圈吃饭的嘛?”
  高里正:“珍珠这小嘴儿,越来越厉害了!”
  【作者有话说】
  最近可能保持不住日更,宝子们攒着有空看看就行,不用天天刷免得哪天没更挺失望的。
  第147章 女红 裴云的生意稳步增长
  去年冬天格外冷,今天夏天就格外热,五月割麦插秧的时候就火辣辣的烤头皮,进入六月更是了不得。
  男人们图凉快,干活儿都挽着裤管和衣袖,有些直接穿无袖麻布背心,前后两片布,腋下用布襻连起来。
  女人们却不行,即便再热也要上衫下裤加腰裙,或者上衫下裙那么裹着。
  沈宁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一早翻了个身,忍不住跟裴长青抱怨,“好想穿短袖、吊带、热裤、短裙啊。”
  裴长青心疼媳妇儿挨热,一心疼就想抱抱,结果被沈宁横了一眼。
  可惜她并没生气,而且热得晕陶陶的,这眼神一点力道都没,反而软绵绵的平添几分妩媚。
  裴长青:“那谁家不是给了几匹薄纱?要不你搁那个做几身衣裳。”
  他大手在沈宁身上比划比划,“就里面穿个凉快的吊带背心,下面穿个短裤,外面穿上薄纱衣?”
  他记得现代时候阿宁有这样的裙子。
  沈宁微微摇头,“不行的。”
  在现代这样穿是时尚漂亮,搁现代这么穿就不正经。
  即便作坊的人不会说她,可来往那么多男工呢,他们也会不好意思。
  就好比男人光膀子不犯法,但是他们也得穿个两片式背心,不能直接光膀子一样。
  因为谭秀和陈玉箫会来家里,裴长青只在西间读书的时候才会穿短袖短裤,要出西间门就要把外衫长裤穿上。
  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裴长青拿大蒲扇给沈宁扇风,小声道:“你就穿短袖和七分裤,这个保管可以。”
  农妇下田干活儿,一样要挽裤管和衣袖的,也没人觉得不妥。
  阿宁是劳动妇女,为了干活儿方便,露胳膊腿的没什么问题。
  沈宁一骨碌爬起来,把衣衫裤子拿过来比划比划,“宽松的七分裙裤应该可以,又凉快又不太出格,到膝盖的裙子应该也可以,里面可以穿一条薄的纱裤,不算光腿还能挡蚊子。”
  至于上衣就改成宽松版的对襟短袖,袖子盖过手肘,袖口宽大凉快,还可以做成蝙蝠衫的式样,不贴身、兜风、凉爽。
  夏天就穿对襟和套头布衫子,不穿斜襟了,斜襟加上内衣热度翻倍。
  计划好沈宁就起床,裴母也起来做饭了。
  唐钜早就起来打了一趟拳,等小珍珠、裴长青和小鹤年等人陆续集合,一起晨练。
  小珍珠睡得一头汗,起来就嚷嚷热,“奶,怎么一早就这么热啊?”
  裴母年纪大,倒是没那么怕热,她笑道:“六月嘛,哪有不热的,不热庄稼不熟呢。”
  小珍珠现在的夏衣是谭秀、宋家等送的,用的好夏布,做工也极好,但也有问题,那就是这些大户人家对女子要求严格,言谈举止、穿衣打扮等,统统要求。
  她们虽然不会要求小珍珠,但是做衣服难免循旧例,即便夏天也包得严严实实。
  陈玉箫活动少还罢了,小珍珠活动量大,这就很难受,总觉得脖子太紧,袖子太长,裤子太厚,再系上腰带就跟小火炉一样在身上闷着。
  散热不如她发热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