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75节
二蛋作为学习班的代课老师,日常跟孩子们打交道比她和小鹤年还多,自然了解村里那些熊孩子的命脉。
很快二蛋跑过来,双眼亮晶晶的。
闻言,他犹豫道:“咱村的调皮孩子特别好拿捏,只要断了肉和糖,他们乖乖听话。”
乡下孩子不怕打骂,不怕干活儿,就怕拿走他们已经能吃的肉和糖。
起初不少皮孩子是冲着豆腐娘子会给卤素鸡香干卤蛋以及饴糖来的,来了以后就变成乖孩子,不但乖乖学拼音数字,下课还主动找活儿干,更是迅速学会“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这个东翁家的顽童,不许打骂,那饿肚子管用吗?
裴长青:“饿肚子不行,但是估计断掉锦衣玉食,照平常孩子吃穿用度还是可以的。”
这对太子来说就算很大的惩罚了。
沈宁:“得隔离,否则周边杂音太多,巴结他的,护着他的,心疼他的,用不了两天就回去了。”
沈宁让小鹤年领着孩子们去开讨论会,把有用的观点总结下来,让谭秀和裴母给驿差做点吃的,她则拉着裴长青出去溜达,一边散步一边商量。
裴长青顺手给她拿了一件厚披风裹上,虽然二月初,春寒料峭,也挺冷的。
两人牵着手信步往田间小道去。
田野里积雪大多已经消融,大片沉绿色的麦田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新绿,那些冬天休耕的褐色土地上也悄然钻出零星野草,嫩绿纤细,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节。
夫妻俩自穿越以后难得这样悠闲。
沈宁噗嗤笑起来,“咱俩没生过孩子的居然被人请教怎么教育熊孩子,哈哈,真是好玩。”
裴长青:“没吃过猪肉,总归见过猪跑,你不是接触过幼儿园老师,还去幼儿园参加过几次活动嘛,福利院咱也去过很多次,或多或少有些经验的。”
裴长青和沈宁虽然前世没养育过孩子,但每个人都是孩子长大的,只要沉下心认真探索还是能感受到自己童年时候的想法与欲望,提供一些叛逆孩童的心理路程。
裴长青幼年不幸,渣爹只提供了精子,亲妈管生不管养,外公对他极为苛刻。
在这种环境里,他没有变成柔顺的孩子,反而激发了骨子里的叛逆倔强,气得外公骂他跟爹妈一模一样。
实际他小时候叛逆、敏感自卑、自弃、直到作死却又活下来之后才大彻大悟,彻底脱胎换骨。
后来不管组建施工队还是开公司,他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说实话有些成年人没比熊孩子好多少,没有半点本事却有天大的骄傲和脾气,只吃软不吃硬,恨不得全世界围着自己转。
这些人可以踹出自己的团队,可这个顽童却无法踹出去,必须当硬骨头来啃。
如何教育孩子?
裴长青前世和沈宁没有孩子,他把沈宁当孩子养,可她很会沟通,从不让他受苦,所以这里没有经验可寻。
倒是沈宁说想收养孩子,他如临大敌,悄悄看了很多育儿书、养育女孩子/男孩儿的一百个细节等等,也看了很多怎么养叛逆孩子的教程。
越看越头大,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养。
养,凭空多一百倍的麻烦。
不养,两耳清净,夫妻幸福。
可这个顽童不能弃养。
或者……让帝后速速生个小号更现实?
不过,这夫妻俩大概率生不出来,否则也不会一直没有。
至于立妃嫔什么的,皇帝应该没兴趣,否则不会只有皇后一人。
甚至,裴长青大胆猜测一下,皇帝可能身体不算好,精子质量不高,兴许已经不孕。
所以,种种客观条件决定了皇帝只有这一个太子,唯一的继承人,好赖都是他了。
他好,天下百姓好。
他坏,全天下为他的恶劣行径买单。
裴长青的想法比较悲观,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是很难改变的,尤其顶级继承人顺风顺水,他没有改变的契机。
沈宁的看法比较乐观,她小时候虽然父母双亡,可爷奶对她很好,姥儿姥爷以及姑姨等人对她也不错,虽然有一些磕碰,可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好的,没有那种极端的、没人性的极品亲戚。
他们可能会说两句不中听的,可能会攀比嫉妒一下,但是他们对她的关心也是真的。
这个太子生下来也是个纯真的孩子,只不过养育的过程让他知道了自己可以任性妄为。
他应该不是那种天生坏种儿、超雄、残暴的孩子吧?
前世她看过不少案例,有些人生来残忍,孩童时期就喜欢虐杀小动物,这是本性便坏。
而像北齐高家那种残暴的帝王应该也少见,更何况即便高洋年轻时候也是聪明非凡,英明神武的。
听萧先生的意思太子虽然性情顽劣,可实际非常聪明,最初启蒙的时候先生教的功课他很快就能学会。
正因为他聪明,萧先生才慎之又慎,不能把他当普通孩子对待。
沈宁就觉得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他能端正态度,肯定大有可为呀。
最怕的是聪明还不肯走正道的人,尤其还是未来的皇帝,那危害可比普通人翻多少倍都不知道了。
她缓缓道:“我觉得这样一个聪明又顽劣的太子,最要紧的是既不能有引诱纵容他的狐朋狗友和靠山,又不能有表面为他好背后却算计他的师长。
帝后肯定溺爱纵容他,太监们巴结奉承他,整天绞尽脑汁哄他开心,给他提供玩乐项目,再聪明能干的人也会废掉。
那些大臣表面忧国忧民,操心皇帝和太子,实际上谁知道他们打什么算盘?
文官集团和皇权的争斗也是无解的,那些文官集团也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所以皇帝请萧先生做太子的老师还是挺明智的。”
裴长青:“确实,萧先生不想做官,精于学问,他对太子的教导就会比较客观。”
若是其他老师,要么直接开讲,要么训诫规劝一番,要么破罐子破摔随他去。
对于文臣们来说,这个皇帝不行,也不是不能换一个。
就好比历史上正德帝没有子嗣,大臣们也并不着急,因为祖宗礼法规定了“兄终弟及”,等他驾崩大臣们可以从诸位王爷、皇侄中选下一任新君。
他们对正德帝不满,可等新帝继位,他们又一副万分维护正德的架势打压新帝,而等嘉靖强势出击把正德尊为皇伯父的时候他们也默认了。
所以臣子和皇帝能有几分真心?
萧先生却会真心为太子打算,引导他做一个正常的储君。
沈宁和裴长青也真心希望太子好,毕竟现在没有力量可以走向共和,必须延续封建帝制,那好皇帝就至关重要。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果元丰帝父子不能力挽狂澜,大庆朝也会以不可逆的趋势下滑,直到朝堂黑暗、民不聊生、外忧内患,然后灭亡。
第二次见萧先生的时候他们就想到这个问题,定下了带领全族、全村致富的基本策略。
他们要培养自己的人脉,将来裴长青和阿年走科举仕途,而村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发展农业、经商积累财富、进入成阳县乃至淮洲府基层左右上官意识。
他们计划用十年打基础,二十年见成效,三十年肯定会成为一股力量。
如此以民间影响朝堂,尽量延缓朝廷没落的趋势,即便最终也会灭亡,那也等阿年和珍珠寿终正寝以后再灭亡,免他们晚年还要遭遇国破流离之苦。
现在眼前似乎出现一条捷径,他们可以实施旧计划的同时,通过萧先生影响皇帝和继承人?
这个继承人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洪水猛兽,堵不如疏。
强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让他更加叛逆,所以必须讲究方法。
聊了好一会儿,风还是有点凉,裴长青怕沈宁着凉,“先回家吧,把想法都列下来,再琢磨一下。”
两人回家,驿差正坐在堂屋饭桌前揉着肚子跟几个孩子聊天。
裴母和谭秀给他做了米线和煎饼果子,还切了一盘卤肉,装了一盘卤素鸡,一盘炸响铃。
他们这种常年奔波的驿差饭量很大,除了卤肉和炸响铃,其他他都吃光了。
他饭量太大,直接把小珍珠和宝儿惊到了。
俩孩子眼睛瞪得溜圆,这个叔叔比阿鹏哥哥、顾伯伯还能吃!
驿差还有点不好意思,拿了钱对裴母道:“大娘,我们都是给钱的,可不白吃。”
裴母看他皮肤黑黑的,模样憨厚得很,就很有好感,“咋说外道话呢,你来送信,就是我们家客人,饭还能不管?再说,我也没特意做什么,米粉是作坊天天做的,煎饼还是粗粮的,你吃得饱饱的,路上不饿肚子。”
小珍珠和小鹤年又跟驿差打听事儿。
小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对别人的工作也好奇,想知道驿站什么样儿、驿差干什么活儿、怎么送信、八百里加急是怎么急的等等。
驿差笑呵呵地一一回答他们。
见沈宁和裴长青回来,他立刻起身,“裴二郎、沈娘子,二位何时能写完回信?要是得考虑两天,我先回去,过两天再来。”
沈宁问道:“你是桃源驿的驿差?”
驿差点头。
沈宁:“太远了,你在我家住两天,可耽误差事?”
驿差:“那倒不耽误,驿丞交代小的这趟儿只管送信和拿到回信。”
沈宁:“那就委屈住两日吧。”
驿差行礼道谢。
裴母就让孩子们领驿差出去逛逛,溜达溜达,她给准备一下铺盖。
顾千里跟韩方出去忙公务了,东屋现在就苏婆子一人。
沈宁就把另外两间当客房,县里蔺承君的人过来或者靳老板等打发人来晚上就暂时住在那里。
家里也额外准备了给客人用的被褥。
三日后驿差带上回信,背上裴母送的煎饼、米粉、腐乳,骑上吃了三天豆渣稗草碎的驿马,神清气爽地出发了。
那封信乘上快马、快船,在一个个递运所、驿站间接力,数日后的晌午便送达萧先生书案上。
萧先生刚吃过午饭,正打算带小少爷进宫呢,皇帝近来上午召集内阁处理政务,用过午膳后喜欢找他去讲史,尤其要讲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帝王是如何教育继承人的。
他征得皇帝同意便带谢恒在身边。
萧先生即刻拆开信件跟小少爷一起看信。
信很厚、很长,笔迹、墨迹都有差异,一看就不是一气呵成的。
估计裴二郎和沈娘子也思考许久,几经修改方写成这封信。
开篇先问候萧先生和阿恒,关心阿恒一切可好,说大家都等他回豆腐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