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50节
他不想消失,现在也没法让他们消失,就只能避其锋芒,躲出去。
娘已经很努力,很聪明了,前世她也努力找机会,可惜没人能帮她。
这一次,幸亏珍珠的爹娘活下来,还变得很厉害,成为很多人的贵人。
他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争取逆天改命!
谭秀带着陈玉箫和陈琦离开以后,裴长青就每天跟阿年读书了。
虽然裴二郎的身体不错,记忆力也属于同龄中的上等,可跟小鹤年比还是太虐了。
阿恒算过目不忘那种天才,小鹤年虽然没那么厉害,但是瞬时记忆也秒杀很多人。
他默读几页书,读个两遍,顶多三遍,就能复述下来,误差不超过三个字。
裴长青得读出声来加深记忆。
裴长青这么被儿子虐了两天,这日顾千里离开的那个兄弟又带了两个小厮过来替换小全子和小才子。
裴长青和沈宁对视一眼,越发印证了他们夜聊时候的猜测。
这哪里是小厮,摆明是几个小太监!
他无意中撞见几次发现他们上厕所都是蹲着的,从来不站着!
而且他们很容易把裤腿尿湿,又回来悄悄擦洗裤腿。
他留心之下发现更多破绽。
比如新来这俩,顾千里兄弟介绍一个叫王永,18岁,一个叫冯彬,17岁。
男人十五六岁还见少年气,十七八就步入青年了,对比非常明显。
这么大的青年已经开始长胡子了,早的胡子很明显,晚的也一层黑乎乎脏兮兮的绒毛。
这俩人却光溜溜,一根毛儿都没有,也没有刮过的迹象。
比起卢锦和张顺来的时候软成面条,脸白得像鬼,这俩人就正常很多。
这俩人看起来也不像卢锦和张顺起初那么傲慢骄矜,反而笑容和煦,彬彬有礼,很是热情周到。
“小的王永/冯彬,见过水嬷嬷宫嬷嬷,见过沈娘子、裴二郎……”两人挨个作揖行礼问好。
裴母裴父对这俩人印象不错,长得俊俏,嘴巴甜,性子温和有礼,老农民咋可能不喜欢?
“大腊月的又坐船又坐车的,累坏了吧?快进屋热乎热乎。”裴母热情地招待两人。
两人却又贴心送上礼物,“这是京城禾祥斋的点心,蜜三刀、荷花酥、龙须酥、长寿糕,你们都尝尝。”
礼多人不怪,裴母觉得他俩真懂礼,“你们大老远过来怪不容易的,咋还带东西?真是太客气啦。”
她把点心塞给宫嬷嬷,“两位老姊姊家的亲戚呀,个顶个都出息。”
裴母现在也非昔日裴母了,卢锦、张顺以及现在的王永、冯彬,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更不可能是小厮,估计跟顾千里韩方差不多。
既然二郎和阿宁相信萧先生,那她自然也不多疑。
水嬷嬷宫嬷嬷是萧先生和阿恒的人,就是自己人,这些人又是水嬷嬷和宫嬷嬷的亲戚,那自然是亲上加亲咯。
正做晚饭的卢锦和张顺偷摸的白眼都要翻上天了,一边儿鄙夷王永冯彬到哪儿都拍马屁,一边儿幸灾乐祸这俩竟然也被发配乡下来,哈哈,活该,让他们当初笑话自己!
说不定自己回宫了,他俩还在这里做饭呢!
宫嬷嬷,狠狠地、修理他俩!
他俩最坏了!
心里如此想着,待王永和冯彬转身朝他俩打招呼的时候,他俩立刻笑得热情又恭敬,躬身行礼,“王永哥、冯彬哥,你们也来啦?”
裴母见四人认识,笑道:“你们是熟人,那更好了。”
她又关心刚走的小全子和小才子,问顾千里,“他俩都好呀?先头走的小德子他们都好呀?”
顾千里笑道:“婶子,他们都回京当差了,都很好,全都感激你们惦记你们呢。”
裴母摆手,笑道:“他们顺顺利利地就行,不用惦记俺们,俺们不愁吃喝的,就怕他们学得东西太少,回去当差不够用的。”
宫嬷嬷:“够啦,他们学会烧火做饭,足够用的。”
裴母:“那就好。”
沈宁和裴长青不动声色交换几个眼神儿,萧先生和他背后的人这是不掩饰了?
阿恒都回京了,怎么照顾他的人反而留下了,还隔三差五换一波?
虽说来年阿恒还回来,可你们这是……把他们家当人才培训基地了?
关键你来这么几天能培训什么内容?
菜也学不几道好吧?
之前那四个加上才刚走的俩,摊煎饼、煮米粉、用棉线切蛋最熟练,再就是家常炖菜、蒸菜、小炒什么的,可没学特殊菜式。
他们的厨艺顶多自用,可上不得台面,更伺候不了大人物呢。
那就是奔着拼音识字法了,学厨艺就是掩饰。
他俩倒是也没害怕,毕竟自家也没犯法、更没做谋逆之事,有什么好怕的?
内心反而很高兴,觉得这位是明君,慧眼识珠!
只是学拼音就大大方方学呗,干嘛偷感如此重?
难不成九五至尊还有不方便的时候?
小全子和小才子跟着离开,王永和冯彬接班。
卢锦和张顺期待的狠狠修理并没有出现,因为王永和冯彬俩人适应良好,很顺从地接受小全子小才子的称呼,让干啥干啥,半点不需要修理。
沈宁和裴长青却感觉这俩人是人精儿。
甚至于小珍珠和小鹤年也感觉到了,晚上等顾千里带他们四个去镇上以后,小珍珠就开始嘀咕,“他俩笑得跟陈琦二哥一样。”
亲亲热热的,一点陌生感都没,很像笑面虎。
裴母:“兴许人家就这样随和?”
小珍珠:“淮安哥哥也随和,不一样。”
水嬷嬷和宫嬷嬷一时间没说话,她俩认识王永和冯彬,这俩进宫早。
要说做人,这俩人很会做人,但是能霸占殿下身边儿的位置,那自然是有手段有心机的。
排挤其他小太监,甚至使狠手段,那是肯定的。
在太子身边儿,投其所好,勾着太子玩儿,让太子更喜欢他们,那肯定也不少。
说实话,她俩也忌惮这俩人,都怀疑陛下为什么把他俩送来。
这般大了,性子都已经定型,哪里还有改的可能?
不过他俩这般乖巧,在陛下皇后和太子面前乖顺忠心,陛下被蒙蔽也是可能的。
【作者有话说】
太子一觉醒来亲信都不见了,打滚撒泼:父皇、母后,还我的玩伴儿。
皇帝:他们培训去了,给你几个新的,小德子、小顺子、小才子、小全子。
他们会做饭,会玩游戏,还会讲故事。
太子:讲个故事听听。
话说成阳县下有个豆腐村,豆腐村里有户人……
太子:瞎说,谢相爷的小孙子会喜欢住他们家破草屋子里?
真的。
太子:我不信!
不信问谢小公子。
太子:父皇,父皇,我要见谢恒!
第124章 府衙差役 绑了!
虽然水嬷嬷和宫嬷嬷基于王永和冯彬的身份与手段猜测他们不是什么老实人,可人家表现得老老实实。
他俩和其他小太监一样,先一边学拼音一边学厨艺,还去作坊做杂活儿。
他俩比卢锦和张顺懂得审时度势,没有任何抵触和傲慢,适应得很良好,跟沈宁家人以及作坊其他人处得都很好。
无可指摘。
水嬷嬷和宫嬷嬷私下商量,他俩是懂形势的,只要他俩不作妖,她俩自然不会针对他们,反而要交好。
太子殿下毕竟是唯一的儿子,陛下和皇后娘娘又非常疼爱他,几乎有求必应,只要这俩人不犯大错,陛下也不会轻易打发他们,会让他们一直陪着殿下。
等殿下长大以后登基,那他们就是殿下身边的红人。
这种陪伴新帝长大的太监,俗称大伴,身份地位都是很尊贵的,皇帝对他们极好,内阁诸臣都忌惮他们呢。
想到从别的小太监、宫女处听来的关于这俩人年轻轻便心狠手辣的传闻,再看卢锦和张顺这俩见到王永和冯彬老鼠见猫一样乖乖的,俩嬷嬷也觉得着实没必要得罪他们。
尤其不能让他们记恨裴家,免得给裴二郎家惹来祸端。
王永和冯彬也非常识趣儿,他们知道必须得来培训,所以一点反抗都没,对沈宁家也很尊重。
不过他们俩对卢锦和张顺私下里是不客气、不和善的,因为这俩是他俩的竞争者!
殿下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有俩就够了,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其他的都得听命他俩才行。
不服从他俩的,都会被排挤掉。
沈宁和裴长青非常敏锐,也觉察了王永和冯彬对他们的尊重和善以及对卢锦、张顺的压制。
夫妻俩也不动声色,并不会出言阻止或者警告什么。
人家隐瞒身份来的,他俩当然要假装不知。
只是沈宁会派卢锦和张顺出去办事儿,比如帮着大脚板和高大山出去送货、收账,顺便买东西、送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