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44节
小少爷高兴地接过厚厚的信,拉着小鹤年一起读信。
【作者有话说】
之前水嬷嬷假装顾千户是自己侄子,大意了,现在改成外甥。
第122章 回京 报丧
自打小少爷特意提醒萧先生写信的时候可以多问问阿年和珍珠,萧先生再写信就变得更加厚实,多了阿年和珍珠的内容。
这封信他肯定了拼音识字法的优越性和方便性,赞扬了他们的求索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继续。
又跟他们分享朝廷算学司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哪些珠算方法、口诀等。
自然也没忘记给阿恒批改作业,夸他现在眼界宽、性子稳、心思纯,写的读书笔记很有独到见底,写的文章也有了深度,希望他再接再厉。
跟阿恒聊完,他还专门给阿年和珍珠写了信。
夸阿年读书进步快,富有想象力,善于思考,还列了一串书单,让阿年顺着看下来。
以阿年的能力,肯定可以熟读并且背诵的,这种好书就要记在脑子里,时时回味,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萧先生夸阿恒和阿年很接地气,一步步引导,从一本书导向另外一本书,从一个学问点引至另外一个学问点,夸他们勤奋、好学、有洞察力、善于思考等等,绝对不会太飘,从不夸你们好聪明、天才、一定会金榜题名如何如何。
他夸珍珠就不收敛,夸珍珠是个与众不同的姑娘,热情仗义有远大的理想,即虚心好学还肯吃苦下功夫,只要保持下去一定能如愿以偿,最终会成为一代宗师的!
小珍珠跳累了就跑回来凑上前看信,一开始凑在两人中间,等看到自己的内容就把脑袋都扎上去了。
“哈哈,萧先生真会夸人,我原来这么厉害呢?”
小鹤年:“珍珠,你知道什么叫一代宗师吗?”
小珍珠:“当然知道啦!就是少林武当嘛。”
去县里玩的时候他们去茶楼听过书的,什么游侠、大侠的、少林武当八卦的,她也听见了好吧?
后面夸的是豆腐娘子的新菜式,即美味又有新意,现在很受京人喜欢。
他又特特感谢裴母裴父、沈娘子和裴二郎,多谢他们帮忙照顾阿恒,抱歉送了那么多人过去给他们添麻烦等等。
最后,萧先生转达了谢相爷的意思,问问阿恒要不要回京过年。
谢相爷的意思阿恒最好回去,因为大家都想念他。
萧先生的意思阿恒可以遵循本心,想回就回,如果不想就不回,没人可以逼迫他。
看到这个阿年沉默了,这些日子他和师兄天天同行同止,白天一起跑步、读书、下棋、玩耍,晚上一起歇息,大有阿恒是他和珍珠的另一个同胞兄弟的感觉。
现在突然回过神来,阿恒是要回京的。
小少爷望着信纸也有些沉默,说不想家是假的,没有孩子不想家,没有孩子不想爹娘。
可什么是家?
有爱才是家。
有温暖才是家。
他回家只能看着爹娘互相指责,他们不会一起来亲亲他,只会指着他攻击另外一个。
“阿恒这么冷漠,就是随你,没有人情味儿。”
“阿恒这样霸道,就是随你,不知道体谅人。”
“阿恒这样白,没点人气儿,跟你一个鬼样子。”
“他明明像你,一双眼睛整天瞧不起谁呢?”
在他们眼里,他没有一点好,他是个坏孩子、丑八怪。
可他又怀着一丝希望,可能这么久不见,他们已经变了。
他们可能也很……至少有一丝丝想他?
阿年和珍珠不过出去住了三四日,回来爹娘爷奶就可亲他们。
他也想先生,想爷爷,还有……奶奶,大哥二哥他们。
他每天和阿年、珍珠他们在一起,天天轻松快乐,很少去想家里的事儿,更不想小时候的事儿,现在突然要面对,就有一种矛盾的感觉。
他逃避思考家里的事儿,又希望家里能给他一点意外的惊喜——或许他们也是爱他的。
小时候他以为爹娘和孩子就是这样的,直到他懂事,看到他们对大哥二哥不这样,叔叔婶婶对哥哥弟弟们也不这样。
他们对他都客客气气的,不亲近。
是他的错吗?
先生说人和人不一样,谁都没有错,只是出发点不同,看法不一样。
先生让他不要因为别人的所作所为伤心,即便那人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可能更喜欢大的,可能更喜欢同一个姓氏的,可能更喜欢像自己的……
有时候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是对方怎么样,是他们自己就这样。
所以我们要找同类。
彼此安慰,彼此欣赏,彼此成全。
阿年看阿恒呆呆地坐在那里,直愣愣地看着信的末尾,双眼无神,叫他也没反应,登时吓了一跳。
正帮小珍珠缝沙袋的水嬷嬷见状忙示意孩子们别强行叫他,“他想事儿呢,让他自己想吧,想明白他就回过神来了。”
裴母看得心疼,这么点儿的孩子,想啥能想得丢了魂儿一样啊?
她也凑过去看看,“这是写啥了啊,给阿恒吓这样?”
她学会了拼音,也跟着珍珠宝儿学识字,只是年纪大了学得慢一些,识字量不多。
不过她还是认出回家几个字。
哎哟,这谢相爷家是什么老虎窝呀?
怎么说回家给阿恒吓这样?
沈宁刚教了卢锦张顺炸里脊片,又端着宫嬷嬷做的煎饼果子进来招呼孩子们吃饭,见状问道:“怎么了?”
小珍珠指了指小少爷,小声:“娘,阿恒不想回家,可以在咱家过年吗?”
沈宁笑道:“当然行呀,你们快去吃饭吧,宫嬷嬷做煎饼果子呢。”
她上前抬手摸了摸小少爷的头,笑道:“阿恒,吃早饭啦,今儿有炸里脊煎饼果子。”
昨儿杀了两头猪,那两条里脊肉留出来了,沈宁让卢锦张顺炸了一些里脊薄片摊煎饼,还留了一些晌午炸小酥肉。
小少爷听见沈宁温柔的声音,回过神来,看到冒着热气的煎饼立刻笑起来,“好香啊。”
沈宁:“一个煎饼放了两大片里脊呢。”
孩子们就欢呼着跑下去吃煎饼了。
信摊在炕桌上,沈宁拿起来看了看,微微叹息。
这么小的孩子如此懂事,那必然是环境不允许他娇气呀。
如果是宝儿,大家会直接问他“你回不回家过年啊”,对于小少爷大家都不问,都让他自己做主。
想回,他就会提出告辞,不想回,他们就热烈欢迎他一起过年。
小少爷也没再说这个问题,估计自己也没想好。
第二日下午,小谢庄就打发小厮过来送信了。
小厮递上信件。
小少爷接过来看了两眼,前面都是一些寒暄之语,估计是管家代笔,只有最后一句是爹写给他的:阿恒,大家都想你了,回家。
他看着那几个清俊的字,努力想在脑海里勾勒出父亲一边想念他一边写下这行字的画面。
可惜,他记忆里没有见过几次父亲对他和颜悦色的样子,更加没有思念。
他把信折叠起来,对小厮道:“你回去告诉七奶奶,明儿我就去小谢庄。”
小厮领命便告辞回去。
阿年:“师兄,你要回去吗?先生说你可以不回去的。”
小少爷笑了笑,“我回去看看先生,过完年再回来。”
小珍珠道:“阿年,那你一定要回来呀,春天我们这里可好看啦,到处都是野花,下了雨还能采蘑菇,我们可以一起去跑马。”
小少爷点头:“好呀,等我回来,想办法给你俩也弄两匹小马。”
小珍珠立刻摆手,“不啦不啦,养不起养不起。”
马之所以贵,不只是买的时候昂贵,还在于养的时候成本高,难伺候。
之前高爷爷买骡子就和爹娘商量,要不要给爹娘买匹马撑门面,爹娘果断拒绝了。
爹说马又贵又矫情还难伺候,买来贵,日常容易出意外,得有专门懂马的马夫伺候,饭量极大还挑食,比牛、骡子吃草都多,还得吃精细的草,还要吃豆饼等精饲料。
牛和骡子就好伺候了,饭量比马小,稻草、麦草、谷秸、豆秸都能吃呢。
阿鹏和阿恒那两匹马,一直都是阿鹏亲自照料的,否则可没有这么好。
看她这样,小少爷和阿年等人笑起来。
陈琦在旁边安静地看着,这个谢恒会是十五年后带领民间义士帮官兵共同抗击漠西骑兵的谢恒吗?
可那个谢恒是北谢领头人,一直生活在大庆与漠西漠南交界之地呀。
当年张公公被杀以后,他和珍珍被发卖,他被一个过路的戏班子买走,后来一路北上,戏班子受邀去西北安夏王府表演,他就被留在了王府。
在那里,听说了谢恒的名字。
都说他虽然没能参加科举,却满腹经纶,有状元之才,各地学子都跑去大同、雁门关等地找他请教学问。
那个在大同保卫战中死去,死后被满城百姓悼念的谢公子,是这个小小的谢恒吗?
晚饭时分小少爷便正式跟沈宁裴长青等人道别,他明天会回小谢庄,从那里和七奶奶安排的人一起去桃源渡口,然后坐船北上。
小珍珠很操心,“阿恒,往北河面会不会结冰呀?还能坐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