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40节
两人立刻领命去安排。
很快同来的锦衣卫们唉声叹气起来,他们当中有几个识字的,大部分识字水平不高,还有三四个是完全不识字的。
锦衣卫成立之初,选拔严格,除了一定的军事素养,也要有文化水平,可经过百年的拉扯,再严格的精英队伍也会变得稀松甚至垮掉。
曾经的赳赳老秦,曾经的蒙古骑兵,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没落。
锦衣卫自然也如此。
除了出身士人阶层或者高级军官家庭,底层出身的锦衣卫也是不识字者居多。
顾千里很想趁机整顿一下自己的下属,提高他们的素养,争取真的咸鱼翻身,为皇帝所依仗、器重。
逄百户:“叫什么叫,千户大人都要学,难道你们比千户大人还英明?”
下面瞬间鸦雀无声了。
学还不行么。
顾千里都没给他们适应熟悉的时间,更不会让他们出去逛逛或者走亲访友什么的,直接就进入紧张的学习中。
识字的锦衣卫也分开,重新组合。
不识字的正好,趁机学。
顾千里给他们训话:“你们这趟南下,唯一的任务就是学拼音、识字!我不要求你们出口成章,只要求你们尽快靠自己的笔书信回京,等回京的时候我才好向陛下论功请赏!都给我打起精神,好好学,尽快用自己的捷报向陛下报喜!”
“我等定不辱皇命!”
众人被顾千里激励,打了鸡血,再也不抗拒学拼音,纷纷找到自己负责护送的小太监组队。
各小队之间竞争谁学的快。
小德子四人也竞争谁的班级学得更快。
顾千里自然也怕落后丢人,需要认真学习。
好在他本身文化水平不低,又早就拿到拼音表和识字书,提前研究了几日,现在学起来事半功倍。
当中有两个小太监非常聪慧,原本就识一些字,现在学拼音就事半功倍。
两人短短三日便学会,又能帮小德子他们教其他小太监和锦衣卫。
六日后,顾千里送走八名小太监和十六名锦衣卫。
又四日后送走五名小太监和十名锦衣卫,同时接到第二批南下的20名小太监和40名锦衣卫。
如此过几日便送走一批,皇家学习班便进入稳定状态。
这些小太监由两名锦衣卫护送去往最偏僻的县域,在当地县衙、卫所或者其他势力帮助下传播拼音识字的种子。
而很多人并没有这些势力的帮助,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本领,想办法教学、自保。
只要不暴露那远大的目标,即便教拼音也不会有危险,就如豆腐村学习班一样,孩子们学拼音是为了进城当伙计,为了能读告示、算账,并不会有人反对阻挠。
而小太监和锦衣卫自然不知道皇帝的远大目标,这也能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安全。
冬至,大雪。
到了现在瓦匠队已经彻底不能再施工。
县里陶童几人把手头的活儿做完,其他排队的只能等来年春天化冻再说。
收了定金的先退给人家,来年再说。
有些是靳老板、麦掌柜和康老板等人的亲朋,他们十分信任裴二郎,不肯把定金收回去,只让他们来年春天早点来给他们盘炕。
张氏领着香蒲、大丫、二丫,熬了个大夜把他们定钱、尾款以及预支的工钱理顺,再把县城两位瓦匠的工钱结清。
原本按部就班算账是很容易的,但是做了这么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点错。
没引起大麻烦就不会扣工钱,只会扣当日奖金。
这个本身就是给他们每日平安施工的奖励,如果有问题,自然会扣掉,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即便扣掉奖金,他们也不少赚,所以大家都坦然接受。
童陶七人都预支了一部分工钱,抽出一天时间去街上逛逛,给家里人买点礼物、点心、干货什么的。
童小枫在县衙混了些日子,算开眼见了世面。
他建议道:“咱们要给二郎和沈娘子买点礼物。”
“那要买什么?”
“叫我说二郎比咱会买,咱不如直接给俩孩子包红封?”
童小枫:“过年红封是过年的啊,难道过年你们不去二郎家拜年?”
去拜年你不给孩子包个红包?
你现在发了,过年还是要发的。
他们都看他,“小枫,你说呢?”
童小枫笑道:“二郎也知道咱啥水平,就凑份子一起给他们买个礼物呗。”
几人又商量买什么。
无非就是点心、茶叶、酒、布匹啥的。
都是实在的庄户人,买啥都有觉得不实惠的。
最后童小枫道:“咱干脆买头猪好了,七个人凑凑,一人也摊不多少钱。”
也不用买太大的,130斤左右就行,每个人凑260文的样子。
他们后来一天100多文,这也就是他们两天多的工钱。
有人不乐意,“小枫,你去县衙几天,飘了啊。”
260文都不当钱了?
童小枫看有人不乐意,就打趣道:“那咱们分开自己送?”
分开送有人又不乐意。
毕竟如果不送一样的,你送多我送少的,谁知道裴二郎会不会有意见?
他们还是要合起来送,就是最好不要这么贵。
陶启发道:“那不如买半扇猪好了。”
一人一百三十文,总乐意了吧?
“这个行。”
大家都乐意。
童小枫笑道:“哥哥们,这么久了你们还没摸着二郎的脾气吗?我们要是各人送礼物,他不但不要,还会不高兴,以为我们搞分裂呢,肯定都让我们拿回去。我们送半扇猪,他也不会要,只会让我们扛走自己分。我们送一头猪,他可不好让我们谁赶回去吧?他肯定会留我们一起杀猪,一起炖肉吃,剩下的还得分分让我们带回去给家里人吃,你们信不?”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点头,“是,二郎是这样。”
那俩本来觉得260文贵的也不好意思起来。
他们不是不想给裴二郎买礼物,就是穷惯了,抠搜惯了,自己出来这么多日子,一文钱没舍得花。
一说花260文就下意识心疼,毕竟这都快半石豆子了呢。
现在听童小枫分析裴二郎会让他们把肉拿回去,又都不肯,“说给二郎的就给二郎,咱可不能吃完还往回拿。今年跟着二郎挣这些钱,过年家里不缺钱买肉。”
“对对,坚决不拿回去,就给二郎。”
“小枫说得对,就买一头猪了,俺们刚才是犯糊涂没想明白,不是舍不得给二郎家送猪。”
“对对,你们可别跟二郎嘀咕啊。”
“咱本来就是商量嘛,谁会跟二郎说这个呀。”
冬至月二十四这日,童大舅领着童小枫四人,陶族长领着陶启发三人,一起过来给裴二郎家选猪。
依着他们俩,就该各家送各家的,一家送一头。
不过童小枫陶启发他们不同意,说七个人是一起的不搞分裂,二郎最不喜欢他们搞分帮了。
无独有偶,王大、裴大柱、张本力、高木头、裴铁牛、裴大根、裴大民七个人也决定给裴长青送一头猪。
两拨人正好在高里正家碰上。
众人见着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哈哈大笑。
“别提前告诉二郎,要不他肯定不让买。”
“他会让咱们合伙儿买一头。”
陶族长:“一头哪够,一头可不够吃,咱今儿就这么多人呢。”
众人纷纷同意,挑了两头大的,140斤左右。
童大舅变戏法一般从腰上抽出一条红布,给自家买的猪系上。
王大几个一看傻眼,咋能落后呢?
陶氏笑得不行,就赶紧回家帮忙找块红布扎成红花,用绳子系在猪头上。
两拨人赶着戴红花的猪哼哼唧唧往裴长青家去,满村没事儿的孩子老人跟过去看热闹。
小珍珠正领着几个孩子进行课间劳动呢,把被雪打湿的稻草扒开晒晒。
香蒲她弟弟来福嗷嗷喊着跑过来,“珍珠,猪,猪!”
小珍珠手里的木叉子一横,“你才猪呢!”
毛蛋也蹬蹬跑过来,“珍珠,好些人来给你家送猪,两头!”
小珍珠拔腿就往家跑,给爹娘报信儿去了。
第121章 日进斗金 杀猪宴
他们赶了两头猪过来,裴长青确实不好让他们赶回去,便说当场杀猪炖肉。
有童大舅和陶族长这俩杀过猪的,也不需要特意请镇上曾屠户过来杀猪,他们自己就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