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39节
张顺不乐意,“我是小顺子,不是小全子。”
宝儿嘴巴都张大了,“小全子哥哥?!!”
原本的小全子细长眼,尖下巴,现在的小全子浓眉大眼、高鼻梁、国字脸!
这是换头了?
太神奇了!
他以为他们会变戏法,缠着要学。
小珍珠已经看出他们换人了,因为后面进来俩送柴火的小全子小才子,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戳戳宝儿,“别犯傻了,他们换人了。”
宝儿更好奇了,“怎么换的?是戏法那样大变活人吗?”
卢锦就嘿嘿笑,这傻小胖子。
宝儿现在饭量大,吃得肉嘟嘟的,又白又圆润,和粉团子一样,十分可爱。
卢锦瞬间想起太子殿下这个年纪时也这般圆润可爱,忍不住伸手捏宝儿的脸。
孩子们回来,裴父裴母都过来听他们说说做客的新鲜事儿,裴长青和陈琦也不背书了,沈宁和谭秀也从作坊回来。
小鹤年、小少爷和阿鹏把七奶奶他们给准备的礼物搬过来。
裴母:“哎哟,怎么给这么多礼物呀?都很贵重呢。阿宁,你看看,咱得给回礼吧?”
正给大家伙儿讲外面风光的小珍珠立刻道:“奶,娘,我和七奶奶他们说好了,给他们一些酸菜,教他们做酸菜鱼吃。这两天我们在那边吃了松鼠桂鱼,感觉就是咱家做的糖醋鱼。”
水嬷嬷就说回头89打发小全子和小才子去送回礼,酸菜、麻酱鸡蛋、变蛋、米粉这些用好看的坛子、盒子装起来一样高档。
沈宁看到小少爷手上包了帕子,“阿年,手怎么了?”
小少爷不想多说,“搬书不小心磕了一下……”
不等他说完,小珍珠已经实话实说了,她才不撒谎呢,也找不到撒谎的必要性。
小少爷因为撒谎脸都红了。
沈宁握着阿恒的手腕,“来,给我看看。”
都好几天了,怎么还包起来,是不是变厉害了?
她解开看了看,一条结痂的疤痕横亘在手背上。
小少爷的皮肤瓷白细嫩,被鞭子抽过以后当时就红肿起来,虽然没出血,却破了一层油皮。
破皮以后皮下组织会渗出淡黄色的液体,慢慢地就会结痂,看着挺吓人。
小少爷不好意思道:“本来很轻的,一点都不疼,谁知道过两天就这样了。”
沈宁:“怎么会不疼呢?现在结痂很痒吧?药膏要勤抹,不图它好得快,图它滋润伤疤周围的皮肤,不会太紧绷痒得更厉害。”
大家都关心小少爷的手,小珍珠和宝儿也给他们讲了过程。
裴母很心疼小少爷,摩挲着他的肩膀,“阿恒,以后可别用手抓,拿胳膊挡一下,胳膊有棉衣呢,也抽不坏。”
她又看看小鹤年,摸摸孙子的脸蛋,“幸亏阿恒反应快啊,要是给我们抽脸上,那不得留疤呀?”
裴母想想就心疼,这个叫谢肃的孩子真熊,以后可少跟他玩。
等听小珍珠说了七奶奶的处置后,她道:“大人还算讲道理的。”
宫嬷嬷却道:“也不算多讲道理,讲道理就不会让孙子那么骄纵了,无非是看阿恒的面子又被珍珠挤兑了,不得不表态罢了。”
若不是珍珠先声夺人,只怕她们还得怪珍珠呢。
小珍珠:“宫奶奶,我没挤兑他们呀,七奶奶很开明的,对谢肃严加管教呢。谢肃也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后来我一直教他练习摔跤,他都有好好学呢。”
宝儿就开始模拟他姐用什么招数、什么姿势给谢肃摔倒在地。
众人笑起来。
陈琦的视线凝在小珍珠脸上,她是一颗会发光的珍珠,熠熠生辉。
她天性乐观、爱笑,浑身都是劲儿,哪怕遭遇了苦难变故也依然坚强乐观、笑容不断。现在一切都没发生,她会一直这样开心下去。
他又悄悄打量沈宁和裴长青。
他总是偷偷打量他们,猜测梦里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这夫妻俩没出意外,反而变得更加厉害。
难道……和他一样?
不,不,他并没有变得更厉害,他们却变得很厉害,脱胎换骨般得厉害。
也许上天不忍在命运中苦苦挣扎却没有好结局的女孩子就那么死去,要给她一个父母双全、肆意欢笑的人生?
哪怕是梦,也、真好。
小珍珠又给大家分发香囊,她收了八/九个呢。
她问过谢茹可不可以把香囊分给爹娘等家人,谢茹说当然可以啊。
可惜,一个没送出去。
三个老太太说一把年纪,不糟蹋东西,让她自己戴。
裴长青虽然想要闺女送的礼物,却坚决不要别的女孩子做的香囊,哪怕丫头婆子做的也不行。
沈宁要去作坊做吃食,带了香囊容易混味儿,自然不要。
谭秀以前戴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讨好陈老爷,现在心思不在老头子身上自然不肯要。
陈玉箫自己就做这个呢,哪里好意思要别人送珍珠的?她反手又送给珍珠好几个。
阿年阿恒和陈琦也不要,觉得香囊是女孩子的东西,戴着不男子汉。
卢锦和张顺是嫌弃,什么粗制滥造的针线活儿也配给他们?
不要!
嘴上可不敢嫌弃,只说自己是粗男人不戴这些。
“好吧,我都挂在窗户和墙上,好看又好闻的!”
那盆水仙花倒是很得老太太们喜欢,水嬷嬷表示她负责侍弄,争取过年就开花。
吃过晌饭,下午小珍珠带着宝儿让卢锦、张顺给学习班分点心和大蜜枣。
蒜苗锁头几个把卢锦和张顺好一顿夸。“三天就把拼音都学会了。”
小珍珠听说他们如此聪明好学,当场奖励一人一个点心。
别人可是六个人分一个呢,他们一人一个,小珍珠老大方了。
卢锦和张顺明明很嫌弃这种点心,在宫里什么好点心没吃过?
可当小珍珠忽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夸赞奖励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爽到了。
有点骄傲,有点开心,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就似乎过来学习,也没那么……不能接受?
不像起初以为的那么无法忍受,仔细品品,好像……还有点别样的滋味儿?
至少等回宫以后不至于怨恨,不会想让这些人统统倒霉了。
桃源县。
桃源驿位于大运河东岸,距离县城不到三里路,是水陆两用的驿站。
桃源驿南边是沈庄,北边是庞庄,旁边还有三处民间客栈,另有几处宅子。
庞老爷的别院就在此处,三进院落,带着东西跨院,十分宽敞。
他在桃源县做着好几个行当的大生意,时常坐船北上南下的,运河边儿有宅子相当方便。
除了自己住,还可以借给出门的亲朋甚至租给有钱商贾应急。
不过最近这座大别院被人租走了。
租借的人姓顾,早年在京城救过他一命,好大的人情呢,所以他愿意白给恩人使。
可恩人不肯,非要租赁,他就象征性地收一点,又请恩人吃顿饭,劳烦在京城多看顾一下他的货栈和铺子,免得被人使坏。
恩人同意了,还把他的粗使婆子、厨子厨娘给留下,另外还给他留了一个小院儿自用。
庞老爷知道恩人身份不一般,可不敢随便过去住,即便出门非得住一宿,他也有别处住去呢。
而顾千里他们租了房,又置办上相应的生活用品,不过等了两日皇庄那边第一批小太监便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乘船南下,到了桃源驿。
一共15个小太监,30个锦衣卫。
顾千里把锦衣卫和小太监混合在一起,分成四个班,小德子他们各负责一个。
逄百户和葛百户有点蒙,特意找顾千里确认。
“大人,我等也学?”
他们不是护送小太监来学什么秘密识字法的马?怎么锦衣卫也学?
顾千里正在写信,斜睨他们一眼,“你们不学,怎么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若是小太监路上发生状况,难不成你们直接灰溜溜地原路返回?”
为什么一个小太监派俩锦衣卫?
只是保护?
当然是防备小太监出了意外,锦衣卫顶上啊。
你们总不会以为自己只能打打杀杀吧?
那还真是。
逄百户和葛百户都是大老粗,别看是俩百户,也并没有识很多字,只是将将够用。
两人对视一眼,“大人,他们可以,我们俩……”
他们俩都三十多了,还学这个,总觉得很羞耻。
顾千里哼了一声,“我都要学,你们学是丢身份还是丢面子?”
一听顾大人还得学,两人立刻闭嘴了,行礼,“大人,没事儿了。”
顾千里摆摆手,“去给他们安排安排,讲讲学这个的重要性,能不能受到提拔重用,就看这趟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