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26节
原主身体瘦削,经过她这几个月的滋养变得丰润起来,胸就沉甸甸的。
胸小不穿内衣没什么,舒服为主,胸一旦超过b,要是不穿内衣就不得劲了。
她倒不是怕下垂,主要是坠坠的,不舒服。
她让裴母帮忙做几件棉质内衣,做出罩杯形状,底部里面缝一圈袼褙作为承托,不需要现代文胸的式样,肩带太细不舒服,小背心的款式最好。
内裤也需要。
这会儿并没有前世现代的内裤式样,亵裤、小衣依然跟裤子差不多,顶多面料薄一些,更贴身而已,活动起来不方便。
当然大部分人连亵裤、小衣也不穿,直接穿裤子和裙子的。
沈宁之前就做了几条现代式样的内裤,三角内裤才更贴身且方便活动。
没有松紧腰带就用布带抽紧,像泳裤那样系在一侧便可。
裴母已经很熟悉她的尺寸和表达方式,所以也不需要画样子,只用嘴说也能听懂。
水嬷嬷和宫嬷嬷听得好奇,当即便拿剪刀、布料过来按照沈宁的尺寸剪裁。
她俩一把年纪,不管初进宫时擅不擅长针线活儿,这么些年也都学会了。
裴母小声对俩嬷嬷道:“这个小衣穿着舒服唻,你俩也做几件。”
水嬷嬷:“我不要白色的,我要红色的,大红色。”
年纪大了,外衣不能穿大红大绿的,里衣、小衣啥的就想花哨点。
宫嬷嬷也要。
正好之前陈三送的赔礼有一匹红色的棉布,沈宁就拿给她们,让她们随便做。
只是这个棉布就是宋记布庄的,没有松江的那么好。
俩嬷嬷不嫌弃,宁愿要红色的本地布。
下午淮安跟沈宁等人告辞。
他明儿要押送谢掌柜那边儿印好的拼音表和拼音书回淮州,等教会几个孩子拼音就回来。
学会拼音就可以自学,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他得回来盯着谢掌柜和雕版印刷师傅,随时往淮州发书,还得继续帮公子加深和沈老板家的交情。
再者他喜欢裴家,喜欢和小鹤年小少爷等人在一起,有一种无忧无虑的轻松和幸福。
等公子什么时候来信让他北上,他再离开。
裴母也挺舍不得这小伙子的,长得俊嘴甜不说,还勤快眼里有活儿,在家里这些日子可干不少活儿呢。
她给淮安收拾路上吃的食物,腐乳、腌白菜、煎饼、麻酱鸡蛋、米粉什么的。
“淮安呐,这个小砂锅你得随身带着,路上不方便做饭的时候你就烧水煮米粉,拌点腐乳啥的就能吃。
雨布也带上,听我们里正说南边儿正下雨呢,又冷又湿的。”
她对关系一般的人话很少,对关心的人就和普通奶奶一样爱唠叨。
淮安不但不烦,反而感激得很,一个劲儿地说“裴奶奶,谢谢你,不用那么多,回头我还来呢。”
第二日一早送走淮安,傍晚时分裴云带着一个婆子回来,路过这边儿就先回娘家。
宝儿虽然不想回镇上,却想娘呢,一见裴云过来就高兴地扑上去,抱着裴云的腿奶声奶气地撒娇,“娘,我好想你呀。”
孩子想爹娘是真的,半点不掺假。
裴云弯腰抱他,结果一下没抱起来,笑道:“哎呀,你咋这么沉了呢?”
宝儿得意道:“在姥儿家吃得好呗。”
裴云给他抱起来,“看出来了,都变成小胖墩儿了。”
宝儿挨个给她介绍水嬷嬷宫嬷嬷以及四个小哥哥。
裴云一一招呼过,又跟沈宁道谢,“二嫂,严娘子、聂娘子带了好些娘子去我那里订鞋子和衣服,针线娘子们白天晚上地做,都排到年后去了。”
沈宁笑道:“那可恭喜你呀,坐车冷,快上炕热乎吧。”
裴云:“坐车坐得腿麻,我站一会儿,活动活动。”
她又关心裴长青读书的情况,“自己学吃不吃力呀?要不要请个先生来家?”
她寻思裴长青年纪大了,没法去学堂,只能去先生家或者请先生来家。
她现在能赚钱,也可以帮衬二哥请先生了。
裴长青听见她的声音从西间出来,脑子里还回荡着全本《中庸》的内容。
这几天他全神贯注背书,总觉得脑子满了满了,再也容不下新东西,结果继续背继续装。
他关心了一下铺子的生意如何,知道正良性发展也就不多管了。
沈宁又把把蔺掌柜和宋福瑞合作棉布的事儿告诉裴云。
裴云惊喜道:“一年一千多匹,放我铺子里卖?”她简直不敢相信,“我婆婆和大嫂她们能同意?”
沈宁:“不同意就没生意呗。”
裴云明白过来,“二嫂!你、你太厉害了!”
这是二嫂帮她张罗的生意?是二哥二嫂给她撑腰呢。
她瞬间感动得热泪盈眶,从前的种种委屈,瞬间不算什么了。
沈宁半开玩笑道:“你出嫁家里也没给嫁妆,现在咱家条件好起来,会给你补上的。”
裴云:“二嫂,还说那个作甚,当初咱家没那条件儿,我也没想嫁妆的事儿。”
现在她也有铺子,好好干也不少赚钱,还想着攒钱来年帮二哥二嫂盖砖瓦房呢。
谭秀原本要带女儿和儿子回去,现在裴云过来,也折回一起聊聊,等会儿结伴走。
沈宁:“吃了饭再走。”
现在家里有专人做饭,几个人的饭也做得。
裴云也不拒绝,她也想爹娘。
要不是娘家没地方住,她倒是想住两天呢。
水嬷嬷和宫嬷嬷指挥小德子小全子做饭,裴母让闺女把宝儿放下,“咱宝儿现在可沉呢,你别一直抱着了,伤腰。”
裴云也的确抱不动,就把宝儿放在炕上,让他和小珍珠几个一起吃点心糖果。
现在她自己赚钱,回娘家不再用大嫂帮忙准备礼物,每次想买啥就买啥。
这一次她买了好点心和好糖果,还有几样很贵的干果,什么桂圆干、荔枝干的。
新鲜的桂圆荔枝这边儿吃不着,干的却有,就是贵。
小鹤年和小珍珠以前不认识,后来去县里跟着小少爷吃过,靳老板和蔺承君也送过,现在也都认识。
陈琦趴在炕沿上,帮小珍珠剥桂圆和荔枝,放在木质果盘里:“你喜欢吃龙眼,多吃点,就是注意别上火。”
宝儿好奇地看着他,“陈琦哥哥,你怎么不吃?”
陈琦:“啊?哦,你吃吧。”
那边儿小少爷对小鹤年道:“阿年,你知道几首关于桂圆和荔枝的诗词?”
小鹤年对诗词涉猎比较少,只有编书、读书之余才会和小少爷一起看古诗词、游记等书,顺便背一些。
他略一回顾,背了一首杜牧的过华清宫,又背了一首苏轼的荔枝叹,“师兄,关于龙眼的我没背过。”
小少爷:“宋韩元吉有一首,我记得在哪本集子里收录过,我们来翻翻。”
他记性好,看书又多又杂,有些能记住,有些也是浮光掠影只有些许印象。
两人也不认真吃零嘴了,又去翻书。
饮马回来的阿鹏又默默地加入帮他们找书中。
沈宁跟裴云说新式内衣的事情,“可以帮相熟的娘子做,也可以卖样子和布给她们,让她们给自己和闺女做。”
裴母把她和俩嬷嬷帮沈宁做的拿出来给她看,“你自己画几个样子。”
裴云一看就来兴趣了。
小珍珠和宝儿殷勤地给小姑递上垫板和纸笔,再拿一根王木匠帮裴母做的裁衣尺比着画直线。
沈宁则给裴云讲一下重要位置的原理,如何放量,如何收褶等。
做衣服沈宁不擅长,这都是前世听室友们说的,记住多少就告诉裴母和裴云多少。
裴云在剪裁缝纫上有天赋,知道设计原理自己就能加以发挥。
谭秀看到当即给自己和闺女订几套。
裴云笑道:“玉箫不是正学针线么,你们自己做多好。”
谭秀一想也是,“那你们进的松江好布给我留几匹。”
裴云自然答应。
裴云画好一个女士背心和三角裤的样子,对沈宁道:“二嫂,这个我和你分成。”
沈宁笑道:“你画样子、你进布料、你剪裁、你做、你卖,我分什么成?你每年送我们一沓子内衣穿就行。”
她和婆婆、闺女,那也不少了。
裴云笑道:“那肯定的。”
分成也要,因为不只是做衣服,她那些顾客大部分都是冲着二嫂的面子来的,她当然要给二嫂分成。
就算不多,那也积少成多嘛。
本身她也没想发多大财,就想有个一辈子的营生做,将来老了再传给闺女或者儿媳妇都行。
因为裴云过来,宫嬷嬷他们又做了一顿酸菜鱼。
鱼是今儿小顺子和小全子去镇上买的,主要是送信,顺便买鱼。
原想着买回来养两天再吃也行,既然裴云来了那就现在吃呗。
宝儿顾不得自己吃,一个劲儿地给裴云夹鱼片,还让小珍珠和陈琦帮忙一起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