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15节

  裴长青:大闺女啊,你可多向着你爹点吧。
  ——————
  要过年啦,写点欢欢乐乐的剧情,哈哈。宝子们,月底了营养液给大桃花喂喂呗,谢谢啦。
  第113章 赔礼道歉 理工男要考科举,忧伤
  沈宁听见动静过来看看,一叠声地抽冷气。
  裴长青嘴角都耷拉下来了,“媳妇儿,你也觉得太过分了是吧?”
  沈宁眼睛亮亮的,一把抱住小少爷,感激道:“阿恒,你真是及时雨大好人啊,不愧是萧先生的亲传弟子。”
  这一箱子书得多少钱啊?
  裴长青带回来的那些银子都不够,再加上家里的钱恐怕也不够!!
  小少爷很高兴能帮上忙,只怕给的不够多。
  他犹豫一瞬,抬手回抱了沈宁一下。
  沈姨真的香香的,软软的,像宝儿说的一样。
  裴长青咳嗽一声。
  沈宁放开小少爷,笑得跟孩子一样。
  看到裴长青委屈的表情,她用胳膊轻轻拐拐他的肚子,给他一个眼神儿,小声道:“咱沾大光了,省钱了。”
  裴长青:“……”
  我宁愿自己买!
  水嬷嬷和宫嬷嬷对此不太了解,毕竟在宫里不知道书本贵,但是看着向来冷清不亲人的谢恒竟然对裴家如此上心,不禁很是感慨。
  沈娘子就是有本事,能让人家真心待她。
  小鹤年也知道这么多书一下子可看不完,他朝裴长青道:“爹,我和师兄帮你整理一下,拿出你现在要看要背的书,读书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裴长青:“……”
  我也没想急于求成啊,不是你们搬这么多书来的?
  小珍珠不爱看书,看到这么多书也头大,她仰头朝裴长青道:“爹,好像还不行哎,你还得学识字写字吧?”
  裴长青:“……”
  这闺女也不能要了。
  宝儿叹了口气,“幸亏我还小,不用读书。”
  这么多书,都要背下来?
  太可怕了,太难了。
  裴长青:“……”
  媳妇儿,我能把他们打包丢出去吗?
  裴母:“二郎呀,以后你就专心读书,旁的事儿什么洗衣服、扫院子、挑水啥啥的,都不用你管。”
  读书了,哪里还有时间管琐事?
  没看大儿子读书就啥也不管,家里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二郎读书当然也得这个待遇。
  俩老姊妹儿立刻附和,“对,有我们呢。”
  杂活儿有小德子几个。
  裴长青看了他们几个一眼,不是,你们六个是萧先生送来学厨艺的,学完就要走的,不是萧先生送给我家的终生免费家政!
  沈宁挽着裴长青的手臂,“二郎~,走,先吃饭,吃完饭就看书,我给你把炕烧得热乎乎的。”
  裴长青直接揽住她的腰,单臂给她抱进屋里,“媳妇儿,咱商量一下学习计划。”
  众人笑着准备开饭了。
  西间炕上,裴长青一脸认真还带着点委屈,“媳妇儿,你不是想让我来年春天就下场吧?”
  这也太赶,太恐怖了。
  在县衙这段时间裴长青也不只是干工程、交好县衙书吏衙役们,还打听了关于童生试和县学的很多信息。
  他就开始给沈宁陈述这其中的艰难,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免得对他期望过高。
  本朝科举分三级,初级童生试取秀才,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府试由本县县令和本府知府主持,院试由皇帝钦点的翰林提学官主持,三年两考,去年考过,今年不考,来年后年会连考。
  童生试和现代的高考差不多,十年寒窗然后下场,但是秀才的录取率比现代本科率可低得多。
  县试每次取40-60人,可参加考试的人数却非常庞大,动辄过千。
  因为除了新生还有一年年积攒的老生,从十来岁的束发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有。
  通过县试加上去年没过府试的考生再加上另外八县的考生一起去参加府试,府试也就录取100-140人。
  这些人再和往年积累的童生一起参加院试,经过近百年的积累人数更是庞大,数以万计。
  而每一届童生试他们县顶多录取8-15名生员,即秀才,三年也只有16-30名。
  录取率在2%-8%之间。
  看看这个录取率,跟77年恢复高考的录取率差不多。
  举人也不遑多让,录取率可能不会超过3%。
  本朝的进士金贵难得,哪个家族出一个进士,就会迅速崛起,成为本县新贵。
  举人虽然没那么稀有,却也很难得,因为举人也很难考,考中也可以做官,不少知县以及六部吏员就是举人出身。
  想想人家老的读了几十年书,小的也读了十一二年,他一个……还在启蒙的成年人,能考过人家?
  来年要猛啃书,肯定不下场,县试都甭想。
  后年可以冲冲县试,府试估计不行,院试更不想。
  大后年不考,再一年可以保府试冲院试,咋也混个童生。
  再下年争取考个秀才。
  四年的时间备考童生试,考个秀才,应该还可以吧?
  别人六七岁启蒙,咋也得学十年,十六七、十七八岁下场呢。
  裴长青黑眸水洗一样清亮,“媳妇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沈宁微微一笑,拍拍裴长青的肩膀,张开双臂抱住他,“裴总,我给你一个爱的抱抱,加油,你可以的!”
  不管三年五年还是几年,都可以的!
  就是别到时候和儿子一起下场就行,她怕他会不好意思。
  看沈宁没催他来年就下场,裴长青松口气,“吃饭,下午去镇上看看。”
  明天就开始在家看书吧。
  堂屋排着队光明正大偷听的几个孩子以及竖着耳朵小心翼翼偷听的几个老婆子纷纷装没事儿人一样,“吃饭啦。”
  裴父心疼儿子,天天做重力气活儿,这又要回来读书费脑子,可真不容易。
  他对裴长青道:“二郎,你能读啥样就读啥样,不用着急,读书咱家有阿年呢,不愁。”
  裴父现在对小鹤年非常有信心。
  即便他不懂读书,可看着村里大人孩子来来去去地跟着阿年读书,他就有一种“我孙能耐”的感觉,比大儿子更能耐。
  大儿子只教几个孩子就不行了,天天回来抱怨熊孩子教不了。
  还不如阿年呢。
  阿年的学生个个听他的话,就没见谁课堂捣乱给先生气得吱哇乱叫的。
  阿年这么点就比大儿子厉害,等阿年十来岁那还了得?
  童生手拿把掐的,秀才肯定也可以的。
  阿年读书好,二郎考不中秀才也没啥,就好好赚钱给阿年赚学费给珍珠赚嫁妆也行。
  裴母用胳膊肘悄悄拐了他一下,“说啥呢,阿年还小,要考试也得七八年之后,咱二郎顶聪明,很适合读书,三五年的肯定行。”
  儿子考完孙子接着考,多好。
  裴母美滋滋的。
  裴长青:“……”
  谢谢老太太看得起我。
  想想前世他从十五岁开始拼,高考也拼了个985,现在拼三五年拼个秀才也不成问题吧?
  哎,理工男的忧伤。
  小珍珠和宝儿对这个不懂,也知道是很严肃的事情,并没有乱搭腔开玩笑。
  小珍珠:“爹,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
  宝儿:“一定可以的!”
  小德子四个对视一眼,寻思要不要跟着喊一定可以的,小才子微微摇头,没看淮安和阿鹏都没反应么?
  这种场合他们就随大流。
  小少爷毕竟拜了名师,也在学堂正儿八经读书,经常听先生和其他同窗聊下场的事儿。
  他对裴长青道:“裴叔叔,以我的经验来看,你专心学两三年,肯定可以的。”
  小鹤年也连连点头,他不是很懂,师兄说可以就可以。
  裴长青笑道:“谢谢你们,成,我努力。”
  水嬷嬷这才道:“裴二郎不用担心,你只需要好好背书,家里有我们帮衬沈娘子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