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09节
对他们来说容貌就那样,只要不是比例失调过于丑陋,大家长得都差不多,都是俩眼一个鼻子的。
小鹤年:“二蛋呢?”
他已经上炕,又亲自下地去喊二蛋。
二蛋却不肯上桌。
他刚才听见宫嬷嬷悄悄训导那四个小厮了,让他们对主人家恭敬些,不能同桌吃饭、不能肆意说笑、不能……
他下意识就用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小鹤年看着他,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你这两天学什么乱七八糟的了?”
二蛋嘿嘿一笑,又觉得不够恭敬忙收起来,又觉得有点好笑,就哈哈笑起来。
小鹤年:“……牛油火锅涮牛肉片羊肉片五花肉片,煮油炸面哎,你不吃?”
二蛋立刻挺了挺胸脯,“吃!”
小鹤年:“还不赶紧的。”
二蛋立刻哒哒跑进屋上炕了。
他可是每天都洗脚换袜子的,袜子虽然有补丁,却很整齐,一点都不丢人。
小珍珠对陈玉箫和陈琦特别照顾,还拿了自己的围兜给他们,“像我这样围上,吃火锅就不会弄到衣服上啦。”
在县城第一次吃的时候他们都溅衣服上了,就娘聪明拿手巾围着。
回来奶就拿旧衣服给他们一人改了个,她多要了俩。
陈玉箫见小珍珠对自己如此热情又真诚,没有家里姊妹那种掩藏的虚伪,也受到感染和鼓舞,忍不住放松一些。
她从袖中摸出一个绣工齐整的巴掌大的锦缎荷包,递给小珍珠,抿了唇,脸颊红红道:“珍珠妹妹,这个送给你。”
她昨儿就绣好了,想送又不好意思。
小珍珠接过来,举着看了看,瞪圆了眼睛,“哇,玉箫姐姐,你做得真好看,真的给我吗?”
陈玉箫脸颊更红,却点点头,小声道:“嗯。”
小珍珠就得意地跟小少爷和小鹤年显摆,“好看吧~”
宝儿立刻对陈玉箫道:“姐姐,我没有吗?”
陈玉箫一怔,哎呀,她没想过要给宝儿绣,便小声慢慢道:“那我下一个给你做可好?”
她说话慢条斯理,温温柔柔,听着特别舒服。
宝儿点头,“谢谢姐姐。”
陈琦捏了捏自己腰间那个精致的荷包,原本想说要不我这个先送给你,却终归没好意思开口。
这时候小鹤年看向他,问道:“陈琦,你拼音都学会了吗?”
陈琦就跟小学生被老师抽查一样下意识脊背一挺,有些紧张,声如蚊蚋,“会、会了。”
小鹤年:“那就该学识字了。”
他对二蛋道:“把拼音三字经借给他,让他回去抄上。”
不会写字没关系,找本现成的三字经直接标拼音即可。
陈琦小声说谢谢。
二蛋:“陈琦,你在课上声音挺大的,在这里也不用害怕,咱们都是同学。”
陈琦也是脸颊爆红,“嗯。是!”
声音略大一些。
小鹤年:“行了,火锅好了,咱们先吃吧。”
为了照顾几个孩子,沈宁把阿鹏和淮安安排过来,让他们掌管炭火,免得孩子们烫着,被火星子蹦着什么的。
下面小德子四个却不肯上桌,只想等主人家吃完他们再吃。
沈宁打量他们四个一眼,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小德子、小全子、小顺子、小才子。”
四人被点到名轮流答应。
沈宁笑道:“你们是萧先生送来学厨艺的,以后要帮我们做饭,那就是我们的厨师,是一家人,过来坐下一起吃饭。”
四人偷偷瞥宫嬷嬷。
宫嬷嬷:“……”
沈宁声音温柔,语气却坚定,“我不管你们以前是什么规矩,在我家客随主便就好。咱平时忙,人多凑不到一堆儿吃饭,各人随便对付几口,正儿八经会餐的时候还是要一起的。”
宫嬷嬷清了清嗓子。
四人立刻异口同声:“是,沈娘子。”
沈宁笑了笑,“我们家没有规矩,就是大家都随意些。”
这来的人指定都是精挑细选的,守规矩懂分寸,勤快嘴甜,不是那种奸懒馋滑招人膈应的,那就只需要随意些别太死板就行。
在沈宁重新申明了家里规矩以后,大家就肉眼可见地轻松起来。
主要是俩嬷嬷和四个小厮,毕竟从宫里出来的,那是规矩最严苛,等级最森严的地方,由不得他们不守。
天长日久的自然形成习惯。
不过没人喜欢天天戴着枷锁,守严格规矩难,不守却是容易又舒服的。
宫嬷嬷和水嬷嬷都肉眼可见的放松,不再那么端着。
裴母热情地招呼她俩,“水姐姐宫姐姐,咱吃,可别见外呀,这以后咱们住在一起,想吃什么想要什么都只管说。”
阿宁说了以后他们是做饭主力,裴母只需要陪着就好。
裴母就觉得这也太不好意思了,人家交着伙食费,还给家里做饭。
诶呀,她有一种当上老太太的感觉。
一开始大家还一边涮菜一边闲聊,等肉片涮好了就只有忙碌的吃饭声。
宫嬷嬷和水嬷嬷是皇宫出来的,啥好东西没吃过?
却也吃得额头冒汗,老眼清亮。
好吃啊!
肉新鲜肥嫩,不错!
这暖锅底子独一无二,那真没吃过,真是香!
四个小太监年纪小,经历少,在宫里时间短也没地位,自然没捞着吃过多少好东西。
今儿竟然大家坐在一桌上,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饭。
在他们看来真的不可思议。
他们进宫以前不是极贫家子就是犯官后代,即便极贫穷的人家也不会公爹和儿媳妇一桌吃同样的饭。
更不会让妾室女和正头娘子一起吃饭,也不会让女孩子和尊贵的少爷一桌吃饭。
沈娘子家真的和别人家不一样呀。
在这里他们似乎……也是个人呢。
高里正端起酒盅,高兴道:“咱们两家,咱们村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呀。”
大家一起举杯,沈宁笑道:“以后会更好的。”
以后会更好的。
只要他们齐心协力,会越来越好的。
今夜裴长青也在常老板的饭馆儿请客。
昨儿他在靳老板那里单独宴请了陆典史,靳老板非给免单。
今儿请的客人没那么高的档次,就不去靳老板那里了。
来吃饭的是五位书吏加上童陶七人,另外还有俩跟着盘炕的县城瓦匠。
裴长青请客自然是有目的的。
介绍双方认识一下,等他回家以后请黄书吏等人照拂一二,若是童陶几人遇到事儿也能请他们拿个主意。
这当然是客气之语,日常遇到问题,裴长青会让他们先找靳老板、麦掌柜等熟人帮忙,如果靳老板这边儿摆不平再找县衙。
在县城里只要县衙有人,基本就没大问题。
有些人情不是为了用的,而是买个安全感,别人知道也会给面子,不会随便找他们事儿。
黄典吏和户房陈典吏对裴长青十分佩服,不但答应帮忙照拂这几个瓦匠,甚至放话以后收税摊派徭役也会多关照豆腐村的。
至于刑房工房礼房不需要特意打点,如果真的有需要通过黄典吏和户房典吏也能走通。
崔书吏和谢炜、秦书吏就是来作陪的,顺便也跟童陶几人认识一下。
同时也让童陶几人知道自己的本事,跟着他干没有后顾之忧,只管踏实赚钱,要是背叛他可没这好事儿了。
当然童陶几人压根儿就没有背叛他另起炉灶或者另奔他人的想法,他们是一门心思跟着他的。
废话啊,上哪里去找这么能耐的工头儿?
教手艺、管吃住、不打骂、做不完的活儿赚不完的钱,也没外人来欺负。
看看那俩县城工匠就知道了。
那俩人不知道多羡慕他们,多想一直跟着裴长青干活儿呢。
再看城北院儿里的作坊,都是豆腐村的,女人、男孩子、女孩子都跟着出来赚钱!
他们好好干,回头自己家婆娘、孩子是不是也能跟着干活赚钱?
他们只会想怎么才能全家跟着裴二郎和沈老板赚钱。
傻子才有小心思。
吃饱喝足时间也不早了,为了不触犯宵禁时间,裴长青提议回了。
黄典吏两人在门口与裴长青依依惜别,“裴二郎,回家别老实猫着,过几天再来呀,你们村离咱县里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