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5节

  若是她自己招待,没有这个条件儿,在靳老板这里就方便很多。
  正好她可以把这个火锅底料的方子教给靳老板,很适合他们酒楼冬天生意。
  靳老板的酒楼不愧是老牌酒楼,存的香料就是齐全,花椒、八角、桂皮、茴香这些基本的都有,其他香叶、白豆蔻、肉蔻、白果、砂仁、草果等也有。
  沈宁报了一连串香料的名字,这可是她的拿手好戏,前世拍视频特意背的,每次随口就来,显得专业又轻松。
  有些靳老板这里没有。
  孙老板:“丁香、包茅我那里有。”
  常老板:“茱萸我有。”
  张老板:“千里香我有。”
  他们赶紧打发人去取。
  沈宁又要了牛油、植物油、豆豉、豆瓣酱、蔗糖、葱姜蒜等配料。
  现代炒重口火锅底料基本都是重庆火锅配方,重油重辣。
  没有辣椒,但是茱萸、花椒、胡椒可以代替一下,而且香料多,可以压住茱萸的苦味儿,又能突出它的辣味儿。
  当然,这个辣味儿没有辣椒那么纯粹直接,但是也不会辣得舌头疼。
  好吃肯定好吃,唯一的缺点就是贵,毕竟这时候香料贵,只有家境不错的人能吃。
  火锅底料看似什么香料都有,也是讲究配方的,因为香料不但有自己的味道,不同的香料还会发生作用,中和掉某种香料的味道或者突出某种味道。
  如果分量不同,熬出来的底料味道肯定不同。
  普通人舌头粗,很多时候尝不出,但是那些吃惯精致佳肴的一吃就有区别。
  沈宁也没称重,而是直接用手抓。
  现在她整天配腐乳的配料,不可能每天都称重,特意准备几个不同容量的木勺子。
  做多了她也会用手掂量一下,看看自己一捧是多少,一把是多少,一捏又是多少。
  对于一个大厨来说,手指就是秤,适量在心中。
  众老板和几位厨子都盯着沈宁,看她热锅烧油,熬化牛油,下葱姜蒜炸出香气捞出,然后下蔗糖豆豉翻炒,再加豆瓣酱小火翻炒,后面开始加各种香料的时候他们眼睛便花了。
  他们就看着沈宁那只白皙纤长的手灵活地不断抓取各种香料丢进锅里。
  滋啦啦。
  滚开的热油里不断散发出各种香气,让他们口水不断跟着分泌。
  真的,他们从来没敢这么大手笔地用香料,你说这不一样味道的香料,有的麻有的辣有的苦有的酸有的涩,你就这么都丢进去?
  这得啥味儿呀?
  这还能吃吗?
  “咕嘟嘟”小火滚油,香料翻腾。
  顶上那一层金黄的牛油让人垂涎欲滴。
  沈宁给他们解释,“这些香料会去除牛油的腥气,只保留浓厚的醇香,即便涮素菜也会很香,如果单纯喜欢吃素又不是必须斋戒的食客会很喜欢的。”
  靳老爹并不是真的持戒信徒,也不需要强制茹素,他只是自己吃腻歪了大鱼大肉想吃素而已。
  没看他鸡蛋、猪油、油豆腐塞肉都吃么?
  那这牛油底料的火锅他肯定喜欢。
  牛油尤其美味,且没有那股若有似无的臭味,而且高温熬煮也更稳定,作为老油会沉淀出更浓郁的香气。
  这是最好的火锅油脂。
  沈宁告诉他们底料得焖个时辰,等傍晚再吃正好。
  “啊哈哈,我来了,我来了,听说豆腐娘子来了,专门给我做好吃的呐?哎呀呀,感谢感谢,十分感谢。”靳老爹挺着大肚腩,身形却尚算灵活地快步进了后厨。
  靳老板立刻迎上去扶着他,给他介绍沈宁。
  靳老爹个子不太高,但是皮肤白,又生得富态,人也爱笑,整一个慈眉善目。
  “沈娘子,久仰久仰,多谢你的素鸡,可给我吃服了,每天必吃。”
  沈宁笑着跟老爷子见礼,瞅着他这富态的体型有些犯愁,你都这体型了,也确实应该吃素,就是一边吃素一边还追求高脂肪高热量就不应该了。
  这么下去可瘦不下来。
  靳老爹搓着白胖的手,鼻子翕动,香呀,满屋子的香气,太香了。
  关键还不是单一的香,而是富有层次和变化的香。
  单单闻着就让他食欲大增。
  “那个,沈娘子,这是做了甚好吃的?可否让我先尝尝?”
  靳老板忙道:“爹,沈娘子给我们做的暖锅子底料,还没好呢,晚上再吃。”
  靳老爹有些等不及,不过他也是老饕,知道火候对食材的重要,也只得等。
  过午大厨们要忙,晌午他们就自己张罗饭菜吃。
  靳老爹亲切地询问沈宁想吃什么,什么海参鲍鱼的报了好几种昂贵的食材。
  沈宁笑道:“下午蔺老板就到了,晚上还要吃锅子,这会儿咱们简单吃个面如何?”
  众人都说好。
  常老板自告奋勇,“那我来献丑,给沈老板和大家伙儿做个炸酱面?”
  他也想在沈宁面前露露脸。
  他是中低档馆子,老板就是厨师,最拿手就是家常菜和各种面食。
  炸酱的时候沈宁提醒他,“常老板,可以放点萝卜干。”
  萝卜干吃起来韧性劲道,跟吃小肉脆骨差不多,不管放在鸡蛋酱还是肉酱里,都能提升酱料的口感。
  常老板眼睛一亮,加点萝卜干,显得酱料多,而且解腻、口感好,客人心里都会更满意。
  果然,众人吃面的时候发现加了萝卜干的炸酱面确实味道更丰富,口感也更分明。
  有人就喜欢吃萝卜干那嘎吱嘎吱的又韧又脆的口感。
  曹二爷忍不住问道:“沈老板,你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烹调秘诀的?”
  沈宁笑起来,“曹掌柜,这算什么秘诀呀,不过是我们家贫,舍不得吃肉就多加咸菜罢了。”
  她丝毫不怕人家说自己寒酸,毕竟豆腐娘子就是贫寒出身嘛。
  吃面的时候她还跟常老板几个开家常饭馆儿的聊聊,“诸位都是手擀面刀切面,没有拉面?我听说西北那边会做一种手拉面。”
  她比划一下拉面的动作。
  拉面和手擀面的口感不一样,各有优点吧。
  拉面省略了擀大饼的步骤,做起来应该更便捷,但是对面粉的要求更高。
  拉面要求面粉筋性更高,为了增加筋性西北那边会添加蓬灰,一种盐碱地蓬柴草烧制的草木灰,可以增加面粉的筋性。
  不过没有这个东西,用至少过筛四遍的精面粉,和面的时候加点盐,加鸡蛋,把面团醒发到位,再抹点食用油醒发,那面团应该也能满足拉面的条件。
  她在家没有这么好的面粉,没条件试验,不过靳老板这里面粉很精细,说不定可以试试。
  除了曹二爷不是开酒楼饭馆的,其他老板掌柜的闻言立刻跟沈宁请教。
  靳老板即可让人拿最好的面粉过来。
  沈宁笑道:“就当和诸位开厨艺交流会了,大家互相交流心得,我献丑,大家多包涵。”
  常老板也另外一个老板上前给她打下手。
  靳老板想挤都挤不进去,急得不行。
  算了,酒楼这会儿都来客了,他也得去打个照面儿。
  反正他和高里正关系最好,沈老板有好东西也不会落下他的。
  沈宁活好面以后放在案板上用湿润的包袱盖着醒面,又和几位老板聊美食,也跟他们学学拿手菜。
  这些平时自己有个厨艺窍门儿都藏着掖着的老板,这会儿统统大方起来,争相跟沈宁分享。
  张老板也分享自己做酱菜的秘方,请沈宁品评。
  孙老板也分享自己做烤肉蘸料的配方,邀请沈宁去品尝。
  沈宁听说他酒楼有烤乳猪、烤全羊,还一字一句描述烤肉的香气,口水都忍不住要流出来了。
  二丫更不用说了,假装清嗓子拿手帕捂着嘴,生怕口水直接流出来。
  因为沈宁的存在,这些老板们开了一次厨艺交流会,大家互相分享、学习,倒是前所未有的融洽。
  沈宁还跟他们聊到臭豆腐、螺蛳粉、各种米粉什么的,因为当地还没有流行米粉,大家都吃米饭、年糕、面食种种。
  现在其实是有粉条的,不过市面上不见,只有一些有传承的大酒楼、大家族才会做。
  毕竟现在还没有红薯、土豆这种做粉条的淀粉大户,大部分粉条都是绿豆粉。
  而米粉虽然在西南地区盛行,江南也有,可依然没有流行到当地来。
  沈宁觉得顾客的喜好也需要引领和刺激,面食好吃,馒头、包子、饺子、花卷、各种饼、各种面条,都让人欲罢不能,但米粉也是绝味啊,家常饭怎么能少了米粉的一席之地?
  米粉可是面条的老祖宗!
  她就跟老板们聊米粉,希望他们赶紧做起来,顺便把醒好的面团按扁刷油,继续包着醒一会儿。
  “绿豆粉成本高,米粉还行呀,不管炒粉、汤粉还是卤粉,那都是美味。”
  众老板问问米粉如何做,发现不像糍粑、年糕那样酒楼饭馆能直接做,而是需要作坊加工。
  众人又纷纷委托给沈老板。
  “沈老板放心,只要此类需要加工的食材,我们全都找你进货。”
  “对呀,沈老板价格公道,做出来的品质极好,我们十分信任。”
  即便别家会做豆制品,可他们更信任沈宁。
  即便别家以后也做素鸡、米粉,他们也更信任沈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