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4节
没素鸡的时候他的酒楼就超过招风耳了,现在他也能从豆腐娘子那里进货,还怕什么?
麦掌柜心中喟叹,东家这两年越发刚愎自用了。
和豆腐娘子交好不只是豆腐坊这点事儿,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呀。
她和裴二郎一样属于胸有丘壑之人,时不时就能开发出新菜式,这才是对咱酒楼最有帮助的。
现在好运来压过八方,在府城也崭露头角,正该借住豆腐娘子跟君高升平分秋色。
结果东家却瞧不上豆腐娘子,着实让他着急。
他想了想,“既然如此,那我去八方走一趟。”
虽然他的身份比老板们低一档,但是他和豆腐娘子见过,也能表达诚意。
杨老板却又不许,起身,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哎呀,麦掌柜你不要那么着急嘛,她不是说明儿来咱酒楼嘛,你到时候好好招待就是啦。”
麦掌柜一下子被他噎住,不明白东家到底怎么了。
生意场上的人,瞬息万变,你怎么能说明天?
兴许人家今儿就有新合作,到时候一步晚,步步跟不上。
杨老板却怕他和招风耳接触太多,再被靳老板拉拢,轻描淡写地表示明儿再说,然后就打着哈欠走了。
麦掌柜叹息。
此时靳老板笑得跟招财猫一样热情,而全福楼孙老板、常老板、张老板以及曹二爷等人也收到靳老板的信儿都到了。
原就想去豆腐村拜会,一直不能成行,现在豆腐娘子亲至,他们岂能错过?
所以沈宁几个一进酒楼大厅,就看到一溜老板掌柜等在那里。
不用高里正介绍,靳老板几个就朝着沈宁拱手,上前两步,口里纷纷招呼。
靳老板嗓门最大:“沈老板有礼,久仰久仰。”
其他人没想到靳老板如此鸡贼,平时都说沈娘子、豆腐娘子,一见面他先叫上老板了。
他们岂能落后?
“久仰沈老板大名,如雷贯耳。”
“百闻不如一见,沈老板,幸会幸会。”
沈宁也没行女子礼仪,而是拱手回礼,挨个招呼过,又介绍张氏和香蒲大丫二丫给他们认识。
靳老板等人也没轻视她带来的人,纷纷拱手招呼了。
张氏还行,香蒲大丫二丫三个面色微红,心跳如鼓,着实没受过这等礼遇,有些慌。
得亏早先也锻炼过,再跟着沈宁有样学样,她们也能表面镇定地见礼。
靳老板请他们去二楼雅间,掌柜的就赶紧安排细点、好茶,再上些果盘。
很快香茗沏上,靳老板亲自给沈宁斟茶。
靳老板已经跟老爹商量好了,这次见到豆腐娘子打算把酒楼利润的两成送给她,就算豆腐娘子以新菜式入伙儿。
她能做素鸡、素烧鹅等菜式,肯定还能做其他的新菜式。
单看之前那些菜式的受欢迎程度就知道,这般合作只赚不亏。
当然他打算私下跟豆腐娘子谈,免得被好运来或者全福楼抢了先。
毕竟听说麦掌柜跟豆腐娘子一见如故,两人聊得很好,麦掌柜也放出消息要宴请豆腐娘子。
而且今儿孙老板也特意亲来,可见重视。
第97章 美食交流会 牛油火锅料,味道一级好
酒楼掌柜的又领人上了干果鲜果好几个攒盒,鲜的有沙果香梨山楂、橘子甘蔗,干的有杏脯、桃干、红枣、桂圆干,干果有核桃、松子、榛子、杏仁等。
再上几道点心攒盒,什么红枣糕、绿豆糕、豆沙糕、一口酥、白糖酥等。
很快又上了几道零食卤味儿,茴香豆、罗汉豆、卤素鸡、卤香干等,都是用沈宁给的卤味儿方子。
这年代冬天能吃新鲜水果很不容易,尤其北边儿的鸭梨南边儿的橘子甘蔗啥的,都很贵,可见靳老板对沈宁的重视。
沈宁看在眼里,心里自然舒服。
她的乡村小客栈也没开起来,客栈零嘴儿卤鸡脚鸭脚鸭头自然也没做,以后是不是也拿出来跟人合作赚钱?
现在没有瓜子、南瓜子、花生这些,开茶话会都少很多乐趣。
平日里这些老板除了跟自己家眷坐一起吃饭说话,再就是跟陪酒的姑娘们,像今儿这样和正经娘子坐在一起说话还是头一次。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人把沈宁当成平常那些女子,尽管她生得俊俏柔美,声音甜润,他们更关注的还是她说的内容。
她是不是又有新菜式啦?
她是不是又要做什么新食材啦?
她是不是有什么好点子啊?
听听,她说到了熬糖,那是不是也知道怎么熬?
还说果酱配点心,解腻清口?
这个果酱怎么做?能不能合作?
沈宁吃着酒楼上的豆沙糕,过于甜腻了些,如果有微酸的果酱配着那就相当不错。
若是做点山楂糕、果丹皮、山楂饼一类的零食儿,聚餐之后吃上几块,消食还解腻,也极好。
这是点心铺子的营生,饭馆一般不做,但是酒楼可以做。
自己做的特色小点心,总比点心铺子买的更讨好贵宾。
靳老板竖着一对元宝耳朵,不断地请沈宁尝尝这个,尝尝那个,最好每样都提提意见。
他是个合格的生意人,不但给沈宁照顾得很好,也没落下张氏几个。
张氏坐在沈宁旁边,竖着耳朵听,并不插话。
香蒲大丫二丫坐在旁边儿一小桌儿上,细点茶水干果的一样不缺。
她们看得直咋舌。
这些日子她们也接触了不少铺子,点心铺子、干果铺子都去谈过生意。
咱这素鸡几文一斤,人家那干果动辄几十文、上百文甚至一百多文一斤。
看看人家,好像花的和咱不是一种钱似的,咋就那么大方,那么有钱?
除了山楂、梨子、红枣这些,别的她们都不认识叫啥,没见过没吃过。
这一碟子就得大几十文吧?
这一桌得小二两银子吧?
这么一想,她们顿时不敢吃了,只捏着几颗小小的松子慢慢剥,静静听旁边桌上说话。
她们是真佩服二婶儿啊,面对那么多大老板,一点都不紧张,更不害怕,谈笑风生的。
沈宁他们已经聊到火锅上了,毕竟天冷以后,甭管家里还是酒楼饭馆都离不开暖锅子。
沈宁颇为遗憾道:“没有辣椒,真是少一美味。”
众人纷纷追问:“沈娘子,辣椒是何物?”
沈宁故作惊讶,“怎么,诸位老板没听过?我娘家是桃源人,那边儿靠着大运河,城里都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我小时候听人说了不少新鲜东西,有些一直没见着,还寻思诸位老板见多识广,兴许知道呢。”
她不能只指望萧先生,得发动尽可能多的人,让他们发动自己的人脉去寻找这些可能已经从新大陆传过来但是隐匿在边边角角的食材。
不是说有六人定律么,兴许这藏在犄角旮旯的食材也也遵循这个定律呢?
她告诉靳老板等人,他们再扩散给他们各地的朋友,朋友再扩散,兴许几次之后就扩散到那食材旁边儿了呢?
恰好有人就认识,然后他们不就有口福了么?
众人又纷纷问辣椒是什么,什么样、什么味道等等。
沈宁一通科普,嘴上说“可能、大概、我也不确定,是这个样子吧”,实际说得明明白白,让人看到辣椒、花生、葵花什么的必须一眼就能认出。
沈宁这么一说,曹二爷:“沈娘子这么说,我似乎对此有印象。”
众人唰视线盯上他,“二爷,当真?哪里看到的,可能搞来种子?”
曹二爷却又记不清了,隐隐约约好像见过沈宁说的那个辣椒,但是又不确定哪里见的了。
毕竟早些年他在漕帮当船工的时候也跑遍了大江南北,去过很多地方。
当然,也可能人都有从众心理,且会修改自己的记忆,他未必就是见过。
聊了一会儿辣椒等不存在的新食材,靳老板又把话题拉回火锅上,跟沈宁请教怎么满足他老爹的口味。
沈宁觉得这种吃素却重口的人不少见,其实他不是真的吃素,他只是吃腻了肉的味道和口感,甚至觉得肉有臭味儿,实际他依然迷恋脂肪和糖带来的满足感。
不吃肉,那就吃油咯,高油也是高脂肪。
反正重口基本都要脂肪满足,淡口的讲究鲜美那就是谷氨酸满足。
有些人即便不吃素,只要大油加辣,哪怕没有大鱼大肉,只是一碗碳水诸如面条米粉粉丝的他都能满足。
靳老爹八成是这种。
而富家翁不少都是这种口味,服务好他们一样有大把银钱赚。
沈宁:“其实可以给他们炒重油锅底。”
用重油锅底涮锅子、做冒菜、烫菜什么的,他们都喜欢,现代的方便面他们都喜欢,但是直接油炸的糍粑、南瓜饼、麻团之类的他们又嫌弃油腻。
“沈娘子,不如后厨指点指点?”全福楼的孙老板提议。
全福楼以前是孙二掌柜负责进货,后来大掌柜、老板就出面了。
这次听说豆腐娘子过来,孙老板就亲自跑过来。
沈宁也没拒绝,正好炒一些底料,晚上招待蔺老板。
人家大老远过来,也是很有合作诚意的,自然要招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