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0节
他们也跟着豆腐村挣钱呢,当然乐呵呀。
地窨子编席组也是从早到晚不停工,每天都有三张大席和两张小席完工,不断地往镇上发货。
天冷了,婚配嫁娶的人家也多,双喜字红席现在格外受欢迎,订货量很大。
裴父和裴大伯等人把麦掌柜的红席按照规格大小卷起来捆好,另外再放上几捆常规格的红席,这是靳老板等人预订的。
除了麦掌柜最初订的,其他都按照禚元杰的价格涨了。
秫秸消耗大,收购价就要涨一涨,而且天冷他们要给编匠们煮肉骨头汤喝,还要发奖金。
成本涨,售价自然要涨。
红席也很重,要单独装一车。
“豆腐娘子,我们又采了一些草珠子,你都要吗?”蒜头领着蒜苗几个小孩子跑过来。
沈宁看了看,“都要,去找二蛋称重吧。”
二蛋这段时间表现很好,沈宁正式聘用他当小童工,一天十文钱,负责给阿年当助手代课、帮裴父算账、监督田氏,再就是帮忙收草珠子。
草珠子是给裴云收的。
裴云那天跟她请教装修铺子的事儿正好蒜苗送给珍珠一大串“珍珠”项链,她戴着给沈宁和小姑显摆。
这种草珠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乡下出现的,因为没有什么药用价值,药铺不收,而且是草不上档次,所以城里人也不要。
乡下孩子会采来当项链手链,不过大人不让孩子戴,因为孩子嘴馋不管什么都往嘴里塞,咽下去会堵塞肠道排不出来,老人就说这东西会吸血不许孩子玩。
沈宁就让裴云收些草珠子,用结实的彩色棉线串起来,挂在铺子里当隔断珠帘用。
大户人家用水晶、玻璃、珍珠等串珠子,一般的裁缝店用草珠子也够了。
哗啦啦的好看又好听。
草珠子不值钱,五文钱收一斤,等于给孩子们工钱了。
裴云又弄来一些彩线,让沈宁雇俩手巧的女孩子帮忙穿珠帘。
珠帘也不是纯粹的草珠子,点缀上彩色绒球,底下坠上流苏,稍微花点心思就很漂亮。
已经穿好不少,一串串盘起来用粗麻布袋装着,免得多了纠缠在一起。
明儿先把穿好的拿过去,剩下的继续穿。
自打沈宁这里又收草珠子,满村孩子都兴奋,这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啊。
赚了钱甭管有没有肉,娘也能做点好吃的呢。
沈宁正忙呢,小珍珠小鹤年和小少爷阿鹏一起过来。
小珍珠和阿鹏骑一匹马,小少爷和小鹤年骑一匹。
今儿小少爷去学堂的,小鹤年却去书肆抄书了。
娘说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就带了一本书怕是不够背的,让小鹤年再给抄本。
小鹤年就拉着珍珠一起去了。
小珍珠和小鹤年明儿要跟着娘去县里,他们很自然就邀请小少爷和阿鹏。
这一次小少爷没有任何犹豫,说一起去。
不过他们在县城有落脚点,不用带被褥什么的,而他们之前的被褥就放在裴家,这样可以时不时过来蹭饭留宿。
阿鹏把包袱递给沈宁。
小珍珠立刻解释,“娘,小姑说她和宝儿明一早坐马车过来接我们,她说你衣服没做好,她正好有两件没穿过的新衣服送给你。”
沈宁笑道:“小姑有心,你们帮娘谢谢小姑没?”
小珍珠:“那肯定谢了啊。”
沈宁笑道:“锅里有酸白菜包子,快去吃吧。”
阿鹏人高腿长,丝毫不让着他家小少爷,第一个跑过去抢包子。
小珍珠:“啊啊啊,师兄,你慢点!”
她一个箭步扑到阿鹏腿上,一把抱住他的腿,双腿迅速锁住他的脚踝,“阿年、阿恒,快,帮我抢三个!”
阿鹏:“珍珠,你让我抢不是更快?”
小珍珠嘿嘿一笑,“我就想试试新创的锁腿功,怎么样?”
阿鹏单腿站立,抬起来的那腿上挂着小珍珠,认真点评道:“若是战斗,敌人的脚筋已经断了。”
得了师兄夸奖,小珍珠心满意足地去吃酸白菜肉包子了。
裴母则把衣服拿出来给沈宁试试,看看哪里需要改。
沈宁和裴云个头差不多,胖瘦也差不多,而且这时候衣服都宽大、长、通肩,所以基本不用改。
两件袄子,一件豆沙色,一件豆绿色,袄子不是棉袄,就是带了里子的上衣,更厚实有垂感。
两条裤子,一条酱色,一条蓝色。
裴母把自己给沈宁做的鞋子也拿出来,正好一双酱色,包着大红边儿,一双墨蓝色,包着蓝边儿。
她笑道:“鞋子跟衣服正配呢。”
沈宁穿上试了试,袄子是小立领、对襟,用彩色布头盘的蝴蝶布扣子。
这是新款,过去都是左衽矮领的,冬天灌风会冷,北方就流行立领对襟了,这样暖和。
很快,各地就开始学京样儿,也流行小立领。
有钱人用金镶宝石做盘扣,一般人家就用布卷成掐牙边儿盘。
裴母帮沈宁整理袄子,笑道:“阿云有心了,知道你不穿裙子,特意给你长袄子,两边开了褉,走路干活儿都不碍事儿。”
下面裤子也宽松,因为要套棉裤嘛,冬天冷。
但是裤脚给做了花样儿,竟然是两层的。
里面一层为了暖和裤脚收了口,布带一抽一系就不透风,外面一层从小腿处延伸下来一个喇叭口,像个小裙子盖在脚面上。
裴母赞不绝口,“城里人就是会打扮,给咱乡下人哪里能想到这些花头?”
小珍珠和小鹤年几个站在门口,看着沈宁换上新衣服,再把头发重新绾起来,“哇,娘好好看啊。”
原本的衣服灰突突的,现在穿上新衣服,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娘也好漂亮。
她瞬间觉得奶给自己缝的新衣服不漂亮了,没有小姑给娘的漂亮。
她这个现在都灌风呢,风一吹衣服就鼓起来。
沈宁笑起来,“这一次去县城,咱们多买些布料回来,你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做新衣服好不好?”
小珍珠拍手,“好呀好啊,过年我要穿新衣服。”
23333
裴母看珍珠嘟着小嘴,笑道:“奶学学新样子,也给你们做这样式儿的。”
如今沈宁和裴长青都不少赚钱,裴云给衣服也就无所谓,并不会再想着给人钱或者还布料的。
这种人情他们从其他方面就给回去了。
裴母又给孩子们收拾衣服鞋袜,包在一个包袱里。
小鹤年则收拾手抄书、账本、炭笔等。
小少爷知道他家用炭条,学了方法以后特意寻了更好的柳条,跟小鹤年在书肆后厨烧了不少,质量比沈宁和裴母烧得要好。
他们用书肆的废纸给卷起来,一根根的和现代画画的炭笔很像。
小少爷还送给小鹤年一个装毛笔的盒子,可以用来装炭笔,这样不容易折断。
晚上张寡妇来给香蒲送了一身新衣裳一双鞋子。
现在她一天二十一文,大儿子他们也在家做豆制品,家里有进项就不发愁。
她让儿子去买布料,又花五十文请邻居嫂子给香蒲做的衣服和鞋子,自己给缝了两双袜子。
她对沈宁和裴母是千恩万谢的,“得亏豆腐娘子拉拔俺们,要不俺们现在还在家抹泪儿呢。”
现在可好了,她和香蒲赚钱,来顺领着弟弟做豆腐,都有人上门打听来顺多大了,定亲没呢。
这亲事就不犯愁了。
裴母笑着恭喜她,“都是好孩子,日子会来越好的。”
张寡妇走后,大伯娘又来送包袱,是给张氏、大丫二丫做的新衣裳和鞋袜,一人两套。
裴大伯家现在除了吃奶的小子,其他从老到小都跟着赚钱。
大伯娘斥巨资买了四匹布,花钱请石榴和裴二民媳妇儿做的。
为这事儿赵氏还酸得“病”了一场,非得大伯娘答应过年也给她做身新衣裳才好。
第96章 沈老板 媳妇儿,你只管花钱
第二日一早,高里正、陶启明带着四个汉子就来装货。
今儿他们有三辆骡车,还有两辆牛车。
上一次高里正又带回来一大笔货款,加上沈宁镇上收的,他们又分了34两,剩下的再投入生产,另外高里正提议再买一头骡子一辆木板车。
骡子比马便宜,比牛要略贵点,一头壮牛七八两银子,一头骡子差不多十两,一辆大些的骡车也要四五两。
沈宁自然同意,于是他们就有三辆骡车了。
高里正一行人先拉着货出发,很快宋福瑞赶着两匹马拉的大马车载着裴云和宝儿过来。
小珍珠兴奋地围着马车转悠一圈,夸道:“好大的马车呀。”
她还是第一次见两匹马拉的坐人的马车呢。
一头骡子就能拉动装着那么多腐乳腌白菜的大车,他们就这么几个人,还要两匹马拉吗?
这么看马不如骡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