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39节
家里的腐乳够不够?
她得赶紧检查检查,把可以发货的缸标记出来,然后继续添置新缸。
她又有了一个主意,明儿跟里正伯说在县城附近租个院子当货物中转站,把腐乳、腌白菜以及鸭蛋鸡蛋这些需要时间酝酿的拉过去放着,按需给县里各家发货。
如此就不需要太赶,家里也能空出地方来继续做。
这一晚上除了三个崽儿,大家都有点睡不着。
裴父:“二郎媳妇可真能耐啊,真能耐啊。”
裴母:“可不咋滴,以前整天看他们忙活,见不着啥回头钱儿,这一见着就不得了啊。”
裴父也干劲儿十足,“明儿早上那领席也就好了,让大柱他们拿给福瑞。”
他跟裴长青学会了样品这个词,打算让女婿给宣传一下,继续接镇上的单子。
冬天不能盘炕,可以编席呢。
那么多火炕呢,难道他们不需要炕席?
裴母:“麦掌柜的你还没给人编好呢。”
裴父:“大哥三弟四弟他们种完麦子不是没活儿了吗?让他们一起来编,我寻思着让二郎媳妇儿帮我从附近村儿再找几个手艺好的。”
他怕自己说话不好使,让沈宁出面,大家伙儿肯定乐意来,而且也不会糊弄他。
反正二郎媳妇儿发话收秫秸,大家都挑选好的给送来,不会送那些糟烂的。
要是过去,他说收秫秸?你看吧,指定把坏的也夹里面给过来。
裴母笑道:“行,明儿我和她说。”
高里正也和陶氏说体己话儿呢。
躺在热乎乎的炕上,他故意离开褥子直接睡在炕席上,就想让炕头的热乎气烙烙自己的腰和胳膊腿儿的。
“啊,舒坦,真舒坦!”
陶氏:“裴二郎真是好本事,镇上都说呢。”
高里正:“县里也说呢,排队找他盘炕的都排到来年去了。”
他又说沈宁的厉害之处,说肉签子多好吃,明儿做给她吃,又说分了多少钱。
陶氏唬得惊呼一声,“恁多?”
他们养一年的猪,一头也就卖三四两银子,这还没刨除本钱呢,要说赚多少,一头猪顶多赚五百钱。
这还是好的呢。
高里正笑道:“对,过两天给曹家发货,他们代理咱成安县的生意,也是一大批。”
聊着聊着,他寻思和阿宁的生意越来越大,想收缩养猪场和养鸡场了。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有女婿那边给便宜酒糟喂猪喂鸡,他根本开不起这养猪场和养鸡场,喂不起。
可酒糟数量有限,再者以前霍家隔两天给送一次酒糟,自己家也去拉,现在霍家其他人也有意见,不想给送。
那他家就得天天去拉,也麻烦的。
如果家里精力不够的话,肯定收缩那俩。
他和陶氏说了说,原本寻思陶氏不支持,毕竟是以后给老二老三的产业。
谁知道陶氏也同意。
她笑道:“阿宁这边儿赚钱,咱当然多往这边投本钱啊。这么大的买卖,老二老三也独占不了,老大也能喝上汤。”
大不了让老二负责养猪场和养鸡场,老三和老大管这边儿。
裴长青不在,沈宁搂着奶呼呼软乎乎的闺女,听着孩子们均匀绵长的呼吸,第一次有一种真切地穿越到古代的感受。
以前有裴长青在身边,总给她一种cosplay的错觉,夫妻俩来变形记呢。
裴长青也想媳妇儿呢,他悄悄拿了沈宁一条发带,其实就是染色的麻布,卷起来当发带用。
他把发带放在枕边,好像能闻到阿宁的气息。
也没想多一会儿,毕竟累啊,想一想媳妇儿,他就睡得酣沉。
第二日裴长青他们继续去杨家盘炕,沈宁家里也照旧忙忙碌碌。
裴父和老头子们都打了鸡血,一早就去地窨子编席。
有人端了个破瓦盆过来,放在角落,丢些木头进去点个火盆照亮。
他们要在早饭前把另外一领炕席编好。
依然是中间开光大福字,看着就喜庆。
阿年和珍珠各自做完早课,也给大丫二丫几个孩子继续上拼音和算术课。
现在他们进行到听音标拼音以及的步骤。
阿年写一个字,他们不认识,他领着他们读,然后他们自己标注拼音。
标注完的就要记住字的读音和模样,先不要求会写,但是要求认识。
这是给大丫二丫的突击课。
先尽量多认识字,慢慢地再学写法。
今儿阿年和珍珠要去书肆,所以就早上晚上教,其他时间他们复习,或者跟着二蛋学一点。
沈宁的员工手册最初版也好了,给阿年请他白天帮忙誊抄并标注拼音和声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部分繁体字沈宁还不会写,她就写别字或者简体字,让阿年给润色修改。
小鹤年翻着看了看,又看沈宁,“娘,你……”
沈宁:“哪里不对吗?”
小鹤年笑道:“没有,挺好,娘想得真好,我看爹的建筑队也可以学。”
沈宁笑道:“回头村里人都可以学。”
这就是最基本的识字手册了。
珍珠跑过来,“娘,你放心吧,我肯定会帮阿年整理好的。”
沈宁就笑,指定是小少爷帮阿年,你就一个挂名儿的。
三婶儿刚回来也不在家收拾,一早就跟着大伯娘、四婶儿几个过来干活儿。
“阿宁,你也给我指派个活儿,我指定干好。”
三婶儿看大嫂当生产管理,四弟妹做后勤主管,她也眼热。
沈宁:“三婶儿,你专门负责收发货吧,这些坛子缸的,哪个先发哪个后发,我都做了标记的。哎呀,你们也得学学拼音和数字,要不看不懂先后,发错可麻烦。”
大伯娘几个一听瞬间紧张了,“学,俺们学!”
沈宁:“大丫二丫,你们任务艰巨,还要负责教奶她们学习啊。”
先教她们认识几个数字和字母就好,用来标记先后。
这个简单好记,比单纯写汉字容易。
等吃早饭的时候裴父和裴大伯几个把另外一领红席给抬出来。
一个人抱着就行,但是他们为了隆重的仪式感,几个汉子给抬出来的。
就……沈宁默然。
虽然赶得急,但是活儿和之前那领一样好,篾子细腻光洁,没有一丝毛刺儿。
红色抢眼,所以尽管红色的篾子和淡黄色的一般多,看起来也红红火火的。
高粱红配淡金色啊,不只是乡下人爱,生意人更爱。
红色和黄色是生意人最爱的两个颜色,一个红火,一个象征金子、财富,肯定会受欢迎的。
裴母也跟沈宁说了裴父想继续招工的事儿。
沈宁摩挲着新的红席,笑道:“爹,冬天活儿少,很多汉子都闲着呢,要不给你招几个年轻的?他们学得快。”
裴父摇头,“阿宁,年轻人来年还得耕地种庄稼,不能一直编席。我寻摸着还是找那些本身手艺好的,再就是身体有点毛病又不耽误干活儿的。”
还是半大老头子更好,诸如腿脚不那么利索的、耳朵不那么灵敏的,他们不适合下地干活儿,那就过来学编席,也当上工一样天天过来呗?
因为沈宁和裴长青总拉拔那些家境贫寒的,裴父也有意识地这样学。
他还没怜贫惜弱的想法,毕竟自家也才脱贫,而是寻思给二郎和阿宁造好名声。
二郎不是说他也要读书吗?
可一把年纪再读书终归是晚了,吃亏。
他就寻思要是二郎有个好名声,那以后读书兴许也能得先生们高看?
保不齐哪个当官儿的高抬贵手,二郎就考过了?
这想法他就和老婆子说了,可不和外人说,免得人家说他家不安好心啥的。
沈宁看裴父有自己的主见,也挺高兴的,“成,就按爹说的来,我给吆喝一声。”
她就去村头跟妇女们说一声,“谁家亲戚做编活儿好的,可以过来找我公爹试试,还有那些腿脚不利索不能下地但是手巧的,能学编活儿的,也过来试试。”
说完她叹口气,“要是咱村都识字多好,以后写个通知往土地庙上一贴,大家都能看见。”
得不断给她们洗脑,让她们知道识字的好处,让她们主动把孩子送出来学拼音数字。
这些孩子经过十来年的培养和成长,将来都是她和裴长青以及阿年珍珠的助力啊。
从娃娃抓起,根红苗正,比心思驳杂的大人好管理。
妇女们一听,都瞪圆了眼睛。
诶呀,不愧是豆腐娘子啊,真敢想啊。
还让她们都识字,可太看得起她们了吧,哈哈。
沈宁笑了笑,“都忙去吧。”
妇女们目送她离去,立刻给后头村民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