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86节
宋福瑞和小子负责和泥,高木头和王大砌墙,裴长青亲自把炕面的土坯板给铺好,又把麦糠黄泥一层层地抹上。
他抹得非常细致认真,就跟现代化妆师给明星修容一般。
为了抹炕面,屋里是搭了矮脚手架的,避免把炕面踩上印子。
抹平以后就要自然晾三天,再小火烘两天。
五天差不多就可以睡人。
宋福瑞:“二哥,这炕能睡多少年?”
裴长青:“就一层土坯板,你还想睡多少年?如果有孩子那至少一年一盘,如果没有孩子祸祸,三年肯定扛得住。”
土坯炕最怕孩子们在上面蹦跶,会把土坯板蹦断,那就得重新盘炕。
北方地区,天天做饭,正常一年一盘也要的,因为烟道会被黑烟堵塞,天长日久不通畅,会倒烟。
不过宋母这种也就冬天烧炉子,不烧稻草啥的,其他时间几天烧一次,烟道没那么容易堵,三年也使得。
宋福瑞:“那我屋得一年一盘。”
宝儿可能蹦跶呢。
裴长青:“没事,不有售后么?你练练自己也能盘。”
完工以后,他又领着人把脚手架拆下来归置好,让宋管事派人搬去三爷院子里。
多余的青砖土坯黄土等建材也运过去,然后收拾屋子和院子里的卫生。
傍晚时分,宋母听闻完工了也从铺子里特意回来看看。
宋母领着陈氏和郑氏几个过来参观,见院子里已经收拾干净,地面都冲洗得干干净净。
宋福瑞正指挥着家里小厮和婆子们收拾房内卫生。
将墙面擦干净,地面也要擦干净。
宋母等人一进屋,就见右边一堵青砖白缝的墙壁,墙面干净清爽。
中间一个门洞,两扇对开的木板门。
宋母一看就知道是从其他地方拆下来的。
宋福瑞给他们当解说,“娘,我二舅兄说室内墙壁不要抹石灰浆子,容易吸潮气掉灰尘,也不要抹麦糠黄泥,没有这个青砖白缝好看。娘要是嫌弃这个墙颜色深沉,咱可以糊墙纸,还可以挂好看的挂毯呢。另外这个门,是我从别的门洞拆下来的,等夏天娘嫌热就给它拆了,直接挂门帘子。”
宋母看他口齿清楚,说得头头是道,点头,“不错,暂时不要墙纸,这个墙壁瞅着稳重,等看腻歪再说。”
宋福瑞:“那回头挑几副长条画挂上。”
宋母点头,又看了看通着炕的火炉,青砖砌成的,造型古朴清爽,没有花里胡哨,但是安全稳重。
这青砖火炉和青砖墙壁倒是很搭。
火炉口有小铁门可以插上,很安全。
宋福瑞得意道:“娘,这里有铁箅子,可以燎水,这样你整晚就有热水喝。闲着还能烤栗子、芋头什么的,烤饽饽片都可以呢。这个青砖上还可以烘衣服,比熏笼好用。”
冬天下雨下雪天,外面进来潮气大,把衣服架在这里烘干,多方便!
宋母伸手做了个烤火的姿势,确实很方便。
她进屋看看,嚯,这平整宽阔的大炕。
这以后她就不用坐在木榻上抱着火炉看账本了,直接坐在炕上盖着小毯子就行。
不等上炕,她就期待上了。
宋福瑞给她展示烟道那边的设计,“二舅兄说娘的屋子宽阔,炕不用那么大,所以烟道砌得宽,这样走烟顺,炕热得也快。烟道这边可以靠墙放俩矮柜子,不至于磕着碰着……”
他指了指西间木榻旁那俩矮柜,“就它俩,直接搬上来,到时候被褥、炕上的小物件、笔墨纸砚啥的都能收进去,这样炕上干净利索,一点不乱。”
宋母频频点头,“是不错。”
宋福瑞又把裴长青的售后模式强调了一遍,“娘,你随便睡,塌了我二舅兄管修缮,一天就好,100文就够。”
宋母嗔道:“我又不是宝儿,哪里会把炕睡塌?”
宋福瑞就挎着她的胳膊笑,“那肯定是宝儿给你蹦塌的呀。”
宋母也笑起来,心里感觉老三有点不一样了。
从前总觉得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能做。
现在看细心很多,能把盘火炕这事儿安排得明明白白,倒像个能干正经事儿的人。
再观察观察,若是真的心细负责,倒是可以让他参与铺子的生意。
郑氏见婆母笑得若有所思,登时急了,朝大嫂努努嘴,暗示她注意老三,怕不是起了歪心思,可劲儿地讨好婆母呢。
陈氏却不动声色。
这时候外面传来张瓦匠的声音,“我不信,我倒是要来看看,他到底漏不漏烟,漏不漏水。”
宋母转身,就见张瓦匠带了好几个人一起过来。
她微微皱眉,“怎么回事?”
郑氏眼神躲闪,假装和她无关。
陈氏看向宋管事。
宋管事道:“张瓦匠仗着是老瓦匠,不看好二舅爷的活儿,非要质疑。”
宋母:“我看着挺好,不用他来多事。”
她是不和你走动的时候,你摔她脚面子上她也不会看你一眼,她觉得你有用,要和你走动了,那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裴长青这时候才出声道:“烟囱那边风吹得也差不多定型了,生炉子试试烟道。”
他示意那小子去抱柴火,开炉子。
小子终于忍不住小声道:“二舅爷,小子叫旺财。”
裴长青咬了咬牙才忍住没笑出来,前世他和阿宁有条狗就叫旺财。
阿宁说旺财招财,正好他俩都做生意呢,需要。
裴长青:“旺财,你去生炉子。”
旺财响亮地答应一声,“好嘞。”
裴长青也没说大话,对宋母道:“开炉子试试烟道,若是漏烟可以及时修整。”
张瓦匠到了跟前,跟宋母打招呼,也是老熟人了,他平时也常来宋家走动。
宋母笑了笑,“张大哥,今儿有空走动走动啊。”
张瓦匠又开始义愤填膺地说宋母被后生骗了。
宋母心里不爽人家质疑她,面上笑道:“这不是正要生炉火试试么,且看看吧。”
她也想看看裴长青是不是真有这个本事,别人做不了的事儿他能做到。
若真如此,那他和豆腐娘子倒真天生一对,裴家也会在他们的经营下越来越好。
过个十年八载的,估计也能成为龙庙镇一大户。
这样的人家,自然有资格和宋家做亲家的。
很快旺财把火炉生起来,先用软和草引火,烧起来再往里加木柴。
红色的火焰熊熊烧起,虽然没有风箱送风,黑色烟气却不往外跑,而是往烟道里跑。
宋母目不转睛地看着,“不错。”
宋管事让人送来一只锡燎壶,装了水架在铁箅子上燎水。
宋母几个又去院子里看屋顶的烟囱。
果然,白色的炊烟袅袅升起,被风一吹就往更高处飘散了。
宋福瑞和旺财在屋里盯着,大声道:“烟道很密封,一点都没漏烟!”
旺财大声摇旗呐喊,“二舅爷真厉害!”
喊完讨好地看看宋福瑞。
宋福瑞瞪他一眼,他立刻讨好地笑。
宋母朝张瓦匠笑道:“张大哥,你可放心了?”
张瓦匠脸色一阵红一阵青的,“关键的不是烟道,是烟囱,下雨漏水怎么办?这么好的屋子。”
宋母看裴长青。
裴长青道:“这和灶房装烟囱一个道理。”
灶房屋顶不是也要开洞装烟囱?
烟囱底下不是也要密封?
只要密封好,就不会漏。
那边怎么装这边就怎么装呗?
只不过灶房的烟囱难看些,他砌得漂亮些罢了。
至于你们以前为什么不行,那肯定不是真的不行,是懒,懒得试,懒得研究,懒得改进。
不做不错么。
张瓦匠的脸色越发难看,瞪着裴长青,“泼水试试。”
裴长青道:“前儿才装的烟囱,还没干透,先别泼水。我后面两天给福瑞盘炕,也不会跑,过两天再泼也一样。”
郑氏突然道:“老三不是说你在村里给里正家盘炕,第二天就泼水试了吗?”
哼,肯定是老三吹牛。
裴长青淡淡道:“就因为泼水试了才发现不能立刻试,得过两天干了再试,张瓦匠不会不懂这个吧?”
还让他试,真是不厚道。
这张瓦匠倚老卖老,比王木匠可差多了。
这就是傲慢,以为自己有点成绩就想打压后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