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63节

  小鹤年太过优秀,能被谢家瞧上,以后至少是秀才,说不定还是举人啥的,指定被很多人盯着选婿。
  人家怕是瞧不上自家孙女。
  若是阿禄和珍珠好,倒是也挺好。
  看二郎两口子疼闺女的样子,怕是舍不得闺女外嫁,嫁给自己村知根知底也挺好。
  关键阿禄是个宽厚老实的孩子,和珍珠也般配。
  这年代爷奶爹娘都在孩子七八岁上就开始考虑亲事了,十岁出头下定,十五六就成亲了。
  沈宁自然想不到陶氏的心思,待他们走后她就和裴母摆饭,又喊裴长青去迎迎爷爷和阿年。
  裴长青洗了手脚脸,换了衣服,不等走呢裴父推着小鹤年和一个小坛子、一个木盒子回来了。
  想必是谢掌柜替小少爷准备的菊花酒和菊花糕了。
  小鹤年脸上的笑容一直没下去过,“我和师兄今儿除了看书就是讨论那个珠算,就像娘说的,道理真是越辩越明呢,我们从一开始全无头绪,慢慢地有点感觉了呢。因为讨论得太入迷,就错过了回家的时间。”
  实际阿鹏提醒过几次的,但是小鹤年和小少爷讨论得兴起,只说好的,知道了,然后继续沉迷。
  裴父去了,他俩还在那里讨论,谢掌柜就请裴父进去坐着喝茶吃点心。
  直到天黑下来,灯光显得特别明显,俩孩子才惊呼一声,好晚了!
  小珍珠:“那你们明儿不去娘娘庙了吧?”
  小鹤年笑道:“去的,师兄要去跑马,我也要去骑驴。”
  骑驴还挺好玩儿呢。
  他问珍珠:“你去不去?”
  珍珠不答反问:“你帮我问阿鹏哥哥了吗?”
  小鹤年哎呀一声。
  小珍珠生气了,一跺脚,“裴鹤年,你居然忘了我!”
  小鹤年忙赔礼道歉,“不是的,我到了书肆本来要和阿鹏说的,结果一见面师兄就拉我去讨论,他说自己有重大进步,比我的方法更好,我不服气就和他辩论起来,就……”
  忘了呗。
  小珍珠哼哼一声,“就废什么忘什么呗?算了,明儿我自己去问。”
  这就是一起去的意思。
  看在阿鹏的份儿上把驴打滚儿分你们一份,否则就不给了!
  惦记着陶氏和小鹤年带回来的点心,小珍珠晚饭都无心吃了。
  怒吃一个大煎饼以后她就把点心盒子抱出来。
  她没有影响吃晚饭,沈宁自然不约束她。
  再说这时候的点心也没有科技与狠活儿,都是粮食,顶多加糖和油,对身体也无害,就让她吃呗。
  小珍珠打开两份点心,陶氏给的菊花糕是米糕,里面点缀着菊花瓣儿,谢掌柜给的却是有点透明的里面点缀着菊花瓣儿。
  小珍珠哇了一声,拿起一块略有点透明的菊花糕,“谢掌柜好厉害,会做这样的点心。”
  往常小姑回来没带过这种,她就以为镇上点心铺子没有,是谢掌柜自己做的。
  小鹤年:“这个好像是谢家给师兄送的。”
  小珍珠不知道怎么做的,很好奇,就问裴长青。
  裴长青笑了笑,这丫头,故意的,他道:“问问你娘。”
  小珍珠这才问沈宁:“娘,这是怎么做的?”
  沈宁笑道:“谢家给的应该是用白凉粉做的,这种白凉粉可以用石花子和凉粉草做,看这个估计是石花子的,应该是谢家的秘方。霍家那个就是普通的粳米粉加糯米粉混合了菊花瓣直接蒸的发糕。”
  那些大家族有祖上传下来的食谱秘方,轻易不教人。
  闺女出嫁带几个方子都倍有面子。
  不过这种方子现代网上都是,没什么神奇的。
  小珍珠又用很夸张的语气哇了一声,“娘,你好厉害!这都知道!”
  主打一个情绪价值足足的。
  沈宁知道小丫头的心思,这丫头八百个心眼子都在脸上,这是问她会不会,也想做呢。
  沈宁点头:“这个好做,咱没有白凉粉但是有别的,绿豆粉和豌豆粉都行。”
  小珍珠:“咱家正好有豌豆粉,奶,是不是?”
  裴母今儿高兴着呢,孙女说什么都好。
  她就帮孙女问了:“儿媳妇啊,要不我也给孩子们做点菊花糕,应应景儿。”
  沈宁却不想太麻烦,做一样点心就好了,不需要做太多。
  她道:“咱没有菊花。”
  小珍珠蹬蹬跑沈宁的卧室,把她采的野菊花抓出来,“娘!”
  沈宁:“这个野菊花有味儿,做糕吃起来发苦发涩,人家那个菊花是长丝丝的那种。要不回头你跟小姑还是谢掌柜的问问,能不能给咱扦插一棵,来年养着九月做菊花糕。”
  主打一个拖字诀。
  小珍珠答应了,因为她目前对来年九月九和今日的距离有多久没太大概念。
  以为过几天那样的感觉呢。
  小鹤年就笑。
  他吃完饭和小珍珠一边吃菊花糕,一边给沈宁和裴长青说他跟师兄的进展。
  两人安静地听着,不时对视一眼,这俩孩子又拐弯路了,越走越远了。
  两人相视一笑,却也没提点,就想看他们啥时候拐回来,或者是不是去了新大陆。
  沈宁:“哇,听着很有意思,那以后是不是拿着一个木框子就好了?”
  小少爷和小鹤年做了一个木框子,不是算盘,更像小孩子学珠心算的那个东西。
  一个底座,上面几根棍子,然后装着一些木珠子。
  为了区分上下珠,他们还用木条隔开了。
  沈宁觉得很有意思,就很夸俩孩子,“娘好期待呀,以后有了这个,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算筹,直接噼里啪啦打算珠就行?”
  小鹤年眼睛亮亮的,“理论上是的。”
  小珍珠好奇道:“那,是不是也得有娘说的那个口诀?没有口诀我怎么打?”
  小鹤年:“这个,我们正在研究呢。”
  这个最难了,比算筹还难。
  他们的知识有点不够用,所以最近他和师兄又在翻书,又写信给萧先生,但是萧先生远在京城,收到信得二十天,回信又二十天,太慢了。
  所以师兄打算跟他再总结一下,回头领他去学堂找别的先生问问看。
  正因如此,师兄才领他明儿去娘娘庙那里骑驴呢。
  因为聚文学堂的先生也会领学生们过去写文作诗。
  各吃了一块糕,他洗洗手又去琢磨自己的算珠了。
  小珍珠则热衷于点评两种糕点的优劣,“霍家给的太能掉渣了,谢家的又太甜,知道他们有糖了。”
  就……挺嫉妒的。
  关键人家放的是白糖,不是那种黑褐色的饴糖。
  她家的驴打滚只能把糖放豆沙里,糯米粉里都没放,因为没有白糖。
  沈宁被裴长青多喂了两杯菊花酒,喝得微醺,央不住闺女撒娇就答应给做菊花糕了。
  因为这丫头有点焦虑,怕阿鹏不教她功夫,又商量奶做豌豆黄。
  之前磨过一点豌豆粉,是泡水去皮磨了又晒干的。
  裴母原本预备过节给孩子们做豌豆黄的。
  现在直接拿来洗淀粉了。
  主要是浸泡沉淀,上层含有蛋白质的水倒掉,留下沉淀的粉面,多做几次就取得淀粉。
  虽然没有那么纯,但是应付孩子足够了
  见娘给做菊花糕,小珍珠哒哒跑到爹娘的房间,大眼睛朝着裴长青猛忽闪,小小声,“谢谢爹。”
  为了让娘帮她做菊花糕,爹可努力呢,她都看在眼里。
  裴长青胡撸两下闺女毛茸茸的脑袋,对不起闺女,我只是想跟媳妇儿喝小酒而已。
  第二日一早沈宁和裴母起来给小珍珠做野菊花糕。
  豌豆粉加凉水搅和成糊糊,上锅跟打浆糊一样搅和,最后倒出来放凉,就是黄色的布丁状豌豆凉粉了。
  可以切条拌酱油醋辣子当凉粉吃,也可以加糖当甜品。
  她加了野菊花瓣和糖。
  浅黄色的豌豆布丁,一碰颤悠悠的,里面是金黄色的野菊花,倒是非常漂亮。
  比谢家给的菊花糕还漂亮。
  适合送女孩子。
  送五大三粗的阿鹏哥哥,呃……好吧,闺女高兴就好。
  沈宁发现珍珠这孩子属于非常主动型,想要什么就说,就要,不会像这时代大部分女孩子那样不敢说,不好意思。
  这也是好事。
  所以沈宁愿意维护她的主动性。
  一早还收了一波老豆腐,吃过早饭切豆腐块和做素鸡的妇女们也都来了,不用沈宁说就麻溜地忙活起来。
  都是乡下勤快妇女,有活儿自己干,压根不用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