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52节
裴父也给小鹤年磨木珠子,今儿还跟王木匠请教过。
王木匠让他不用急,回头他帮忙做。
别看木珠子不大,需要的手艺却很高,比做板凳、修农具可复杂得多。
一般人还真做不来,至少做不了大小一致、造型圆润匀称的珠子。
小鹤年和小少爷、小珍珠在那里热烈地讨论,他们觉得这个不能叫算筹了。
因为现在不是筹,而是珠,所以应该叫算珠。
裴母帮忙倒水润喉,裴父则在地上编草鞋。
阿鹏一边围观一边继续打磨手里的木棋子,免得有遗留毛刺扎手。
沈宁和裴长青没干涉,也没参与。
他们逐渐感受到了养孩子的乐趣,养孩子就是给与爱,给与关怀,然后静等花开。
【作者有话说】
萧先生:学生静悄悄,指定在作妖。
————
第63章 大宗订货 高里正试菜宴
傍晚高里正来了。
高里正昨儿去给霍家送货,今儿又跑一天往回赶。
这一路给他跑的呀,差点把骡子跑出千里马的速度来。
得亏现在有了马蹄铁,否则骡子肯定得举着蹄子嚎给他看。
“阿宁,霍家上下都很喜欢你的腐乳!他们说你的腐乳独居风味,用料厚道。”高里正欢快得跟小孩子一样,还紧跑了几步,“我还把其他家的腐乳带过来给你尝尝。”
他带去的好吃,霍家就把不好吃的送他了。
沈宁和裴长青请他进屋。
孩子们正在堂屋就着旁边的火盆讨论呢。
高里正看得心酸,“阿宁啊,你点灯,油从咱账上走。这干活儿咋能不点灯呢?”
沈宁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点了一盏灯请高里正在卧室坐了,“里正伯,晚饭就在这里吃吧,我给你上几个菜。”
高里正洗过手脸,“有劳。”
沈宁晚上又做的素烧鹅、凉拌大葱鹅蛋素鸡、红烧素鸡、油豆腐酿肉。
高里正瞅着这几道普通又不普通的菜,眼睛都亮了。
他挨道尝尝,一边尝一边问沈宁做法。
沈宁一一讲给他听。
凉拌素鸡是用老豆腐做的,鹅蛋炒得嫩嫩的,切一些大葱白,然后用生抽加一点陈醋凉拌。
爽口解腻。
沈宁笑道:“凉拌菜么,大厨都有自己的秘方,用黄瓜、绿豆芽、木耳、芹菜、千张、油豆皮什么的,都可以凉拌。另外这道红烧素鸡也可以加点木耳、萝卜、冬瓜什么的,配着味道相合的菜更好。”
至于怎么配,相信大厨们比她会。
油豆腐酿肉就是肉馅塞进油豆腐里,炒炖蒸做汤都可以。
高里正欢喜道:“明儿晚上我要去县里请他们吃饭,先给他们吃几样普通的菜色,然后拿咱这几道菜压轴,不怕他们不订货。”
这两天他时间赶,只给霍家吃了腐乳没给其他人尝,就预备着一起招待他们呢。
至于没有竞争力的豆腐、千张和香干,他不打算想什么新菜色,对方不订自己的货,自己还给他们想新菜,那不是便宜他们?
就做素烧鹅、凉拌素鸡、红烧素鸡、油焖素鸡、油豆腐汤、豆腐酿肉、凉拌腐竹等等,当然要添加不同的配菜来制作不一样的菜肴。
沈宁给他写了几个菜单,让他明儿随机应变。
他们又尝了尝高里正带回来的几份腐乳。
沈宁:“柳家这个没发透,太着急了。另外这几家豆腐不行,过于嫩,还有这家腌豆腐的调料做得不行。”
其实不是做不好,大部分都是态度问题,或者想尽量压缩成本提高利润。
尤其商家垄断的时候。
沈宁跟高里正说透这个问题,“里正伯,很多时候赚钱不是方子问题,是态度问题。若是顾客们能觉察到咱们的诚意,他们就愿意支持咱们的生意,若是能一直觉察到就一直支持。最难的就是这个坚持了,咱们能不能坚持。”
很多不错的品牌,创立之初大家很喜欢,慢慢地就开始偷工减料、换材料。
消费者一天两天发现不了,可久而久之,顾客群就流失了。
有些是创业者逝世以后,接班的第二代没有服务精神,也没有吃过苦,对消费者无比傲慢,消费者自然会抛弃他们。
有些是时代进步,品牌故步自封,跟不上社会的进步,自然也会被淘汰。
听沈宁说这些,高里正的灵魂都被触动的感觉。
这些说法和他心里想的不谋而合!
可他说不出这番话来,也没人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毕竟现在没人教如何经商,大家都是父子、师徒口口相传,不会随便跟外人讲。
阿宁能跟他讲这番话,就是肺腑之言。
可为授业先生了。
他虽然年长,却自知并不聪明,无非就是读了几本书,活得久一些见识多一些,并不敢在沈宁面前托大。
而沈宁也正是喜欢他的自知之明和分寸感。
有时候人不需要多聪明,有分寸、有自知之明,就足够行走世间了。
她和裴长青就是如此的。
高里正吃饱喝足,虽然没喝酒,却因为沈宁的一番话醉醺醺的。
临走时他叮嘱沈宁,“阿宁,你做的腐乳大家都很喜欢,我女婿说我那个挑嘴的亲家都一连吃了三四块,可见好吃。还有这个素鸡,也要多做。”
等小少爷告辞的时候外面已经微黑,不过他和阿鹏骑马,一会儿功夫就能到镇上,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阿年,明儿我不去学堂,你来书肆,咱们接着琢磨算珠。”
小鹤年也意犹未尽,自然答应。
第二日一早,天不亮呢,高里正就领着俩儿子赶着骡车过来,他要把沈宁这两天做的素鸡、素烧鹅、油豆腐带走。
沈宁又把能吃的几坛子萝卜泡菜让他带上,酸甜口和咸口的都有,“里正伯,这个酸甜口的萝卜泡好了,其他的萝卜干和蓑衣萝卜得过阵子的。”
之前高里正从附近村里收了一车萝卜送来,白的青的都有。
沈宁跟高里正了解过,城里酱菜铺子有腌萝卜、萝卜干卖,味道不错,价钱也不贵。
她当即就觉得自家腌萝卜竞争力不大,就没必要往外卖,主要给霍家送以及自家吃。
霍家食堂冬天就靠萝卜白菜豆腐咸菜以及一些干菜之类的顶着,对萝卜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
而萝卜无论炒着还是炖着,只要没肉都不算好吃,所以大家更愿意吃腌制的。
霍家酒坊虽然有食堂,却没有请大厨,只让酒坊的婆娘们做饭。
她们没什么厨艺,只能做家常饭,腌腌普通咸菜什么的,要想做好吃的小菜那没可能。
干活儿的汉子们时间久了自然要抱怨,嫌弃她们做饭难吃,连咸菜都只能齁死人,没有其他味儿。
别家腌酱黄瓜、泡萝卜啥的,她们都只有咸。
工人闹情绪了。
掌柜的为了安抚工人们也会从外面买菜,以前豆腐、豆干、千张、油皮、腐乳、萝卜干什么的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
人多消耗大,买着吃还是贵。
高里正不是给他们送豆腐么,顺便带了一些腌萝卜,趁机说村里豆腐娘子会做好吃的腌萝卜。
掌柜的尝了尝确实不错,酸甜可口,开胃解腻,吃完心情都好,工人们肯定喜欢,就跟高里正订了几百斤腌萝卜。
沈宁现在交付的这种就是现代大家常做的酸甜口腌萝卜,可惜没有小米辣,否则可以做酸辣微甜口,更好吃一些。
萝卜里放了糖和醋,成本就增加了,但是沈宁也严格控制数量了,毕竟是给工人吃的不是给食不厌精的顾客吃的,差不多就行。
而对方请高里正做这个也是为了省钱,不想从酱菜铺买,所以沈宁也就要了个本钱加人工费。
高里正给女婿家帮忙,脚力都不算对方的。
想必对方会知道他们的诚意。
回头五香萝卜干可以多赚点。
毕竟萝卜干十斤才晒一斤干呢,还得用各种调料来腌制装坛焖二三十天。
沈宁做的萝卜干吃起来又脆又有韧劲,还有浓郁的香味儿,不管当小菜直接吃还是炒肉、炒菜、炖菜都很香。
另外家里还有一堆萝卜没切完,沈宁打算请三婶儿来帮两天工,一天十五文。
切萝卜委实是累手,沈宁切够了。
腌萝卜虽然赚头少,但是自己不还落了几坛子萝卜吃么?
不愧。
高里正将坛子装车,捆好,“阿宁,腐乳和素鸡继续做啊,从村里多雇几个人,别累着自己个儿。”
沈宁笑着点头,挥挥手,“里正伯路上也多加小心。”
从裴庄去县里,这也四五十里路呢,赶着骡车得跑一天。
等里正伯走后,沈宁又去村里说今儿继续收老豆腐,让妇女们往这里送。
今儿继续做腐乳和素鸡,素烧鹅和油豆腐就算了,沈宁已经建议高里正当人情送给主顾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