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12节
友人屡次邀请他出仕,说皇帝不肖先帝,求贤若渴,乃中兴之明君,望他不计前嫌,放下家族恩怨,重振家族。
本朝立国之初,为了立威,太祖皇帝曾经杀得血流成河,萧家数百年世家,自然不可幸免。
曾经不可一世的家族,也如腐朽的大树轰然倒塌。
一鲸落而万物生。
曾经视世家为仇寇的新王朝,一如他鄙视的前朝、前前朝,不可避免地也滋生了更多权贵之家。
只可惜底子薄,力有不逮,所以皇帝要想寻求中兴,还要广纳贤才。
所以想起了他。
他没想好去不去。
不是怕重蹈覆辙,也不是对皇家有怨,而是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
出仕为甚?
求高官厚禄?他萧家曾经位列九卿,他也无可能再在官阶上有所建树。
求手握权柄?他并非好弄权之人。
求重振家族?可哪个家族没有腐烂肮脏的东西?倒了更好,腐朽的死去,新鲜的有力量的血肉会自己长出来,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觉得就不该有什么百年家族。
为知音不弃,为皇帝赏识?
不,这些都不能打动他。
像他这种从大家族腐朽的枯木上长出来的新枝丫,都明白那些是什么。
他宁愿陪着阿恒读读书,给他布置多多的功课,没收他藏起来的话本,亦或者像眼前这般让他跪坐姿态看话本,看他蹙眉咬牙却舍不得放下的模样。
楼下这乡野妇人却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慢慢地他又回忆起那日的情形,想起那家人的模样。
男人俊朗宽厚,女人娟美聪慧,俩孩子也是干净知礼,还有一名老妇人,记不起模样但是似乎也干净温柔不带刻薄愁苦。
想想他曾经走遍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看到的民生多艰,饥民褴褛。
他们麻木地活着,眼里死气沉沉。
即便有些富裕之地,却也因为苛捐杂税过重,生活负担重,人人惶惶。
现在想起来,明明很普通的一家子,却又极其不普通。
他们清贫却干净、快乐,面上有笑,眼里有光。
他们日子贫苦,住着破草屋子,四面漏风,没有院墙。
可他感觉他们的精神不贫瘠,有信知礼,主动读书向往文明。
就仿佛他们住的不是破屋子,而是一座宫殿,自得其乐,安贫乐道。
他想再去看看。
楼下沈宁可不知道人家对她家贫家如此之高,她只是感慨穷啊穷啊穷。她转身再看看书肆,周边都是好东西,她却只能买最便宜的。
哎,忧伤啊。
等她有钱了,都买下来,不,她也开个书铺!
她是个文具控,前世小时候不富裕,她也竭尽所能地买各种本子、笔,好像把本子写满把笔写空,能给她很大的成就感,让她很爽。
后来想想,那可能是小小孩童最容易达成的成就吧。
看看这里几百文的墨锭,几百文的毛笔,几两银子的砚台。
她的眼泪差点从嘴角流出来。
恋恋不舍地狠狠看了几眼,沈宁才跟掌柜的告辞,背着东西离去。
另一边的书籍区域,有几个书生在那边借阅、抄书,不约而同地对她行了个注目礼。
虽然他们和这妇人一样没钱,可他们也和她一样对那些名贵的笔墨纸砚如数家珍啊。
他日我若上青云,必将四宝收囊中!
沈宁背着东西又去了杂货铺,她还得买点糖,再买个棉线轱辘,这个分家没得着,家里没的用了。
从杂货铺出来,沈宁的肩膀都要垮了,棉线居然那么贵,一个大线轱辘要45文,快一斤棉花了!!!
过分!
糖倒是让她捡漏了,有品质不那么好的,不是坏了,是杂质有点多,原本45的给她40,她又硬挑刺砍了2文下来,给禚掌柜脸都砍绿了。
她还买了三斤菜籽油,家里一点油都没也不行啊,这做饭要想好吃,还是得拿葱花炝锅的。
就是普普通通的菜籽油,竟然一斤要她40文,简直让人害怕。
香油要60文!!!
算了,香油也不是必须吃,回头跟谁家换点芝麻自己碾碎做芝麻酱一样香。
至于手纸。
抱歉,她没舍得买。
饱暖思淫欲,仓廪实而知礼节。
他们家没有保暖,没有仓廪实,所以还不到知礼节的阶段。
而手纸是文明高度发达才有的产物。
他们家现在上厕所是这样式儿的,一人准备几根厕筹,这是好听的名字,其实就是木片片,用来刮屁股。
用完各人自己洗干净。
她拆了一件实在不能穿的破衣服,一人分了两块布用来擦屁股。
两块布,实现干湿分离。
所以都别来她家上厕所,没纸!
瞧不起她?
她已经很舒服了好吧,村里人都是用土坷垃、石头、木棍儿、树叶子,小孩子甚至直接在猪圈的墙角上蹭。
噫……
至于来月经。
嗯,这个有点惨,没有卫生巾,这个时代的女性都惨。
有钱人来月经也就是月事带加厚厚的棉布,不能用手纸,这时候的手纸沾水就碎。
没钱的就是布袋子装草木灰,高温消毒反而健康干净,比长长的棉布还好洗呢,就是……不怎么方便,感觉很奇怪。
所以那几天她基本不出门,在家也勤换点,大太阳就把口袋洗洗暴晒杀菌消毒。
酱油她也没买。
柳家豆腐坊的酱油可不便宜,那么一瓶就几十文。
啧啧,黑心商家,算了,不花这个钱。
就是委屈了她的红烧肉。
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怎么能没有酱油?
嗯,其实用豆瓣酱代替更好吃呢。
沈宁一边嘀咕着东西贵,一边快步往前走,总觉得龙庙镇生出了两双眼,虎视眈眈地盯着她,随时都要扑上来抢她的钱似的。
聚文书肆二楼,萧先生和他的小少爷阿恒正四目望着她远去的背影。
小少爷:“噫,跟只小蜜蜂似的,瞎忙活。”
萧先生瞥了他一眼,“那阿恒觉得如何才不算瞎忙?”
小少爷:“要……”
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了。
如何才不算瞎忙?
读书、做文章、科举、入仕?
这是他这种人的忙。
不是那些小蜜蜂的忙。
萧先生看他答不上来,宽厚地笑了笑,“阿恒心善,看得见百姓多艰。”
小少爷心道:我才没看见!
萧先生笑道:“你没说她像无头苍蝇。”
调侃而不是挖苦,有时候也是一种善良。
调侃是因为他看得出她的清贫艰苦。
第50章 红烧肉 为母的心思
沈宁背着背篓一路回家,老远就看到来接她的裴长青。
她背着东西跑不动,就原地把背篓放下,跳着挥挥手,“你咋来了?”
裴长青一路疾走,人高腿长的很快就到了跟前,顺手把背篓接过去,又牵住她的手。
他笑道:“裴云夫妻俩来了,说中秋节回娘家。”
沈宁:“呀,那宋家老太太肯定给带肉了吧?”
这种大节日宋母不会失礼的,肯定给带肉。
裴长青点头,笑了笑。
“哎呀,我失算啦。我寻思他们之前回来过,中秋节宋母肯定不让回的,要早知道他们回我就不买肉了啊。”
裴长青用力攒了攒她的手,“没事,做成咸肉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