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95节

  小鹤年好奇地问:“什么是燎韭菜?我怎么没吃过?”
  小珍珠:“就是烧一烧呀。火燎毛么。”
  沈宁也不知道,没吃过。
  裴母笑道:“就是开水烫一下啊。”
  俩崽儿好奇,也想尝尝。
  裴母:“现在韭菜都老了,跟草似的,也就借个味儿,咱可不吃。”
  饭后王木匠歇一歇跟裴长青聊聊后续的活儿,主要是聊他俩儿子的去留。
  说带着俩儿子免费干两天就是给雇主看的,如果雇主满意就留下,不满意他就自己干。
  其实他自己干赚钱更多,但是不能不带儿子,他得尽快给儿子教出师,让儿子能独立当大木匠。
  要不他再病倒了可怎么办?
  王大依然勤勤恳恳去修檩木。
  王二却吹着口哨在院子里晃悠,东瞅西看的。
  看到沈宁自己在灶房那边忙活,就晃悠过去,笑道:“大妹子。”
  沈宁瞥了他一眼,不冷不热道:“小木匠,你可小心脚下,地还没干,滑着呢,别摔了。”
  王二瞅着她长得俊,心里痒痒的,刚要说什么,就见一大一小两只鹅栽歪栽歪地过来。
  沈宁往他脚下丢了一团豆渣,那大鹅立刻撅着屁股,扑扇着大翅膀,探着脖子,伸着嘴巴,出溜出溜地飞奔而至,“咄!”
  一嘴巴子差点叨在王二的脚面子上,吓得他脸色一变,登时后退两步。
  沈宁笑道:“小心啊。”
  王二心道晦气,嘴里骂着你这个扁毛畜生。
  大鹅立刻嘎嘎地叫着,小豆眼咕噜咕噜看着他。
  王二见状立刻走开了。
  沈宁又奖励了两只大鹅一团豆渣,真是好鹅,能看家能护主。
  小珍珠和小鹤年下午不采蘑菇了,附近都被他们抢光了。
  路面儿晒得差不多,他们要去摆摊儿,但是不拎豆浆和豆花了。
  没有大方有钱的路人,这两样不吃香,即便豆腐脑降到两文也不行,还是小米豆渣煎饼好卖,另外配上一罐凉白开就好。
  小米豆渣煎饼,哦,现在应该叫干炒豆渣,连小米浆子都舍不得多加了,只加葱韭菜之类的调味儿。
  差不多半碗一份,一份一文,能吃饱。
  豆渣是做豆腐额外得的,可以不算钱。
  两份就能赚一文多,小鹤年觉得划算。
  现在还有高粱小米煎饼,他们想拿去卷小豆腐试试,这个更大更管饱,肯定受某些干力气活儿的人欢迎。
  一份卖两文钱,或者拿一碗豆子、高粱换也行。
  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嘛。
  而且家里的豆渣吃不完,正好卖钱。
  王二瞅着俩孩子拎着水罐端着饭笸箩还挺好奇的,这家人真搞笑,让恁小的孩子去摆摊儿,能卖几个钱啊?
  不够丢人的呢。
  王木匠从堂屋出来,就见二儿子跟个混子一样翘着脚站在甬路上傻笑,登时来气,“干活儿!”
  王二忙屁颠屁颠跑过去,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了。
  他讪讪地追着王木匠,“爹。”
  王木匠:“在雇主家里你给我稳重点,孩子都俩了还不着四六。看看你大哥,赶紧去干活儿!”
  傍晚等王木匠父子三人走后,一家人围在堂屋桌前吃饭顺便开会。
  沈宁:“你跟王木匠说不让老二来了吗?老大还行,老二一看就不务正业,手艺不行,人品也不行。”
  以后指定不能子承父业。
  关键他还喜欢拿以前某个雇主来贬低眼前的雇主,这是服务业大忌。
  前世有些家政最喜欢拿某个雇主踩眼前的雇主,你家住别墅,他上一个上上个雇主就住更贵地段装修更豪华的别墅。
  你家买他季度套餐,他就吹另外某个雇主买他年卡。
  巴拉巴拉,说的那些好像是他的一样。
  裴母现在也敢对家里的事儿发表意见,“我瞅着也是,眼珠子咕噜咕噜的,不稳重。”
  做木匠活儿不稳重能行吗?
  小珍珠意见更大:“他偷摸撇嘴!敢嫌弃我娘做的饭,多好吃呢!”
  王二倒不是嫌弃饭不好吃,而是嫌弃不能给他尽善尽美,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吃,比如加点油啊,加点肉啊,燎个韭菜啊。
  结果总是不能完全满足他。
  小鹤年:“他还想踹大白来着。”
  一家子集体声讨王二。
  裴长青:“我暗示王木匠了,他是个聪明人,应该懂。”
  如果不懂,就不是去很多大户人家做过活儿的老木匠了。
  此时王木匠正在路上踹二儿子,“你个败家玩意儿!我哈腰撅腚地给你们找活儿干,你给我拖后腿!”
  王二儿委屈得要命,“爹,我啥都没干呀。”
  王木匠哼了一声,你啥都没干人家裴二郎能暗示我不要你?
  大儿笨拙,嘴也不会说,人家裴二郎都没嫌弃。
  你个油嘴滑舌挑三拣四的,正事儿干不了一点,拖后腿一等一的厉害。
  原本他觉得老二虽然懒点,馋点,但是活儿干得还行,有他监督不至于耽误功夫。
  裴二郎不要他,肯定是他干啥了。
  晌午那会儿裴长青跟他说:“王伯,大哥挺实在,活儿干得也不错,要不你以后还带着他吧,后面我一天给二十五。”
  王木匠当场就听懂了,人家对二儿子不满意,他老脸臊得通红。
  裴二郎够意思,他也不好占便宜,直接把大儿的工钱降到二十。
  他原想着老大出师的话,以后也能带着弟弟一起挣钱。
  兄弟俩合起来能挣自己一个的也行啊。
  结果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整天拖后腿,要气死他才算完。
  算了,他以后带着老大去裴家干活儿,让老二在家给人做那个新式石磨推杆儿,一家要两升豆子就成。
  王二立刻就明白是裴二郎嫌弃自己,不要他去干活儿了。
  他虽然也不想干活儿,可如果裴二郎嫌弃他,他就不乐意。
  “凭啥啊,他有啥资格嫌弃我,他……”
  王木匠:“你给老子闭嘴!回家一边翻地一边做小木工去。”
  也就配给大娘嫂子的做个板凳、推磨拐棍儿啥的。
  果然,第二天王木匠只带着大儿子过来,裴长青也没说什么,只笑着打招呼,然后就一起干活儿。
  王大知道裴长青留下他,还给一天二十五文的工钱,虽然他爹减了五文,他也挺高兴。
  他自己当然猜不出这事儿,是弟弟在家跟娘和弟妹抱怨他听见的。
  他想学着说感谢来着,结果吭哧瘪肚半天,脸都红了也没憋出来,就来了句,“裴二郎,仁义!”
  爹夸裴二郎仁义,他学会了。
  裴二郎拍拍他肩膀,“大哥活儿做得不孬。”
  王大憨厚地笑笑,继续更卖力地干活儿去了。
  在裴长青看来,王大的确有些笨。
  学艺得十几年了吧,给别人早就是手艺老道的老师傅了,可他三十多了还没出师,依然离不开老父亲。
  就恨不得像铁匠那样师父小锤子叮叮徒弟大铁锤当当,树皮怎么剥、树疤修成什么形状、第一斧子劈在哪里都得老父亲定基调。
  估计这辈子出不了徒了,必须得跟着师父才行。
  让裴长青说王大之所以这样,王木匠要主要责任。
  王木匠属于自己有货却教不好学生的那种老师。
  对亲儿子寄予厚望,总觉得儿子耳濡目染以及“龙生龙”的遗传论调,认为儿子应该比其他人学的更好才行,否则就是对不起自己,就丢人。
  这和有些老师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学习平庸是一种心态,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在班上名列前茅才行,自己才有面子。
  尤其小学老师。
  王木匠对儿子要求更高,也更严厉,发现儿子学不会进步慢就会呵斥贬低。
  而王大老实,自然会害怕父亲,被吓得事事不敢拿主意。
  王二圆滑,就摆烂耍赖。
  这还有个学好?
  学艺就是这样,不开窍的话,你学三五十年也浑浑噩噩跟三五天似的。
  开窍了,一天一个样,只要练好基本功一年顶人家十年还强。
  好在王大有很多人没有的优点,力气大、勤快肯干、听话,王木匠交代他的就能干得一丝不苟。
  干技术活儿,如果没有创新天赋,那么遵从固有模式就是最大的优点。
  可能二儿子被嫌弃,王木匠越发心急,在那里教王大一些上梁的窍门和要点,什么抬梁式要如何、三角梁架要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