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93节
第44章 省钱妙招 想跟着裴二郎混
裴长青和高里正几个去高家磨坊,其他没急活儿又好热闹的男人也下意识跟着去了。
若是平时他们可不敢去里正家看热闹,可这些天不是和裴二郎干活儿混熟了吗?
裴二郎为人随和,从来不对他们摆架子,他们就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自己人有事儿能不帮忙么?
他们是去帮忙的,可不是去里正家凑热闹的!
就理直气壮。
尤其家里有石磨的,像荷花嫂子她男人,那是必定要去看的,看完回家跟媳妇儿说。
看看他家是不是也这么弄。
到了高里正家,田氏正在做饭,见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过来,给她吓一跳,“怎的了这是?”
她立刻去屋里喊陶氏,“娘!”
陶氏皱眉:“稳当点,慌里慌张的像什么话。”
高里正简单和老妻说一声,就领着裴长青等人去磨坊。
他家几个院子连着,也带着后院儿,磨坊就在二儿子家后院儿呢。
瞅着高里正家磨坊都是砖瓦房,裴长青深深地……好吧,没嫉妒,只是羡慕了。
磨坊是西厢房,房子不高,也不算宽敞,但是里面有一盘直径一米的大石磨,石磨周围也有不小的空间,地上有明显的人和驴踩出来的圈儿。
高里正笑道:“二郎,你看看如何给我家改造一下,这样驴不得空就用人推。”
他家里虽然有两头牛一头骡子和一头驴,但是地也多,活儿也多,牲口还是不够用。
要是改成不转圈就能推磨,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解放驴子去干其他活儿,让别人来推磨。
三个儿子和儿媳妇儿呢,谁闲着谁来推!
裴长青笑道:“当然行的,里正伯家石磨在屋里,都不用搭架子,直接吊在房梁上就行。”
跟着过来凑热闹的田氏不同意,“啥就吊房梁上,要是把房梁给拽塌了可怎么办?”
高里正皱眉,想训斥儿媳妇又碍于公公和儿媳妇不好直接攀扯,扭头看老妻结果她没跟来,大儿子也不在跟前。
他只得道:“男人干活儿,女人边儿去。”
裴长青却也给解释了,毕竟高里正和其他人都有疑惑。
王木匠还抬头瞅瞅房梁,评估这房梁能受多少力呢。
裴长青笑道:“绳子吊在房梁上,只是为了拉着推磨的杆子,并不是为了把石磨吊起来,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农家经常把粮食、肉蛋什么的装在篮子里挂在房梁上。
他给高里正和王木匠演示了一下,“推杆儿要改造一下,不能直接一根棍子,要带拐弯。”
王木匠:“像坐着摇的手磨那样有个拐上来的把手?”
裴长青:“差不多,不是磨棍儿有拐子,是上面的推杆儿带个拐子推着磨棍儿转。这样本身推磨会费力,但是房梁上吊下两根绳子拴在推杆儿两头,帮忙吊着推杆儿保持平衡,使用起来反而省劲儿。”
上面那扇可以转动的磨盘上有耳朵,磨棍儿穿过去就能推着它转动。
做一截竖短棍立在磨棍儿末梢,再做一个t型木架连接那根短棍儿。
人站在一边双手推动t字的两边把手,就能带动磨盘转动。
荷花嫂子的男人大声叫好,“裴二郎真有办法,这样不但省劲儿,俺娘推磨也不会头晕了,俺娘之前推磨就晕倒一次呢。”
可给他和媳妇儿吓坏了。
真的,别说人推磨推得头晕,驴都晕,要不咋给它蒙眼呢。
王木匠点头:“裴二郎说的有道理,这活儿不难,不用你动手,里正要是有木头,小老儿俩儿子就帮着做了。”
高里正家当然有木头呀,反正又不用什么高档木头。
他去找了几段榆木来。
正好有一根带着一截树杈。
王木匠笑道:“这截生得好,不用额外钉短棍了,直接给它定个横梁把手就能用。”
这活儿简单,甭管把把手掏空把榆木顶端修尖楔进去,还是把榆木顶端掏空把把手穿过去都成。
再把榆木树杈那一头用斧头修修,把磨棍儿掏个合适的眼儿,然后将树杈修的楔子楔进去。
再拿小木头塞紧。
父子三人齐动手,前后不用半个时辰就好了。
高里正也找了绳子从房梁上吊下来,绑在推杆儿上,他亲自推磨,让赶过来的老婆子往里喂高粱米。
他们家的高粱米是饲料,喂猪喂牲口的。
高里正站在一边,双脚前后岔开,前脚蹲后脚蹬,腰臀发力,后背带动肩周,大臂带动推杆儿,一股力道推出去,
“轰隆、轰隆。”
石磨就转动起来。
高里正笑道:“别说,这样推磨是省力,就算手上力道没省多少,可不用跟着磨转圈走,脚上功夫省了。”
几个村民大着胆子道:“里正爷,俺们替你推呗。”
荷花嫂的男人第一个上去,握住推杆儿就“轰隆轰隆”推起来。
“真的不错!”
他家石磨比这个略小点,做上这个架子肯定更省力,他媳妇儿和老娘就不用那么累了。
大家纷纷让裴长青帮自家也做个。
王二急了,想说我爹这个老木匠在呢,你们怎么能找裴二郎?
王木匠却瞪了他一眼,不许他开腔。
他转身跟高里正和裴长青告辞,“俺们要回了,明儿一早还得给东家做活儿呢。”
裴长青和高里正自然不留他住宿,反正王庄离裴庄不远,也就北边几里路。
这边儿没山,自然也没什么响马土匪的,三个大老爷们儿结伴儿也没什么怕的。
要说怕什么,这年头人们只怕鬼,怕鬼打墙啥的。
等王木匠父子三人离去,高里正还想帮裴长青定个价位,总不能白给村里人做这家什儿。
若是从前他顶多说十文,这会儿对裴长青有工匠滤镜了,翻了两倍,觉得值当三十文。
他暗示裴长青,“二郎呀,我不能让你白忙活,这么着,我给你半斗豆子……”
裴长青打断他,“里正伯,这不当什么,大家自己就能做,找木匠做也可以。”
他觉得有些钱要赚,有些钱就不需要赚。
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这种事儿,他和沈宁都愿意无偿普及。
“这点活儿,其实两升顶多三升豆子就够了。”毕竟木头要主家自己出,木匠就出点手工,一会儿的功夫。
如果本村关系好的,免费做做都可以。
众人纷纷道:“二郎仁义。”
“又帮咱大忙!”
“俺们不给豆子,俺们就多给二郎家干两天活儿。”
“对,我也多干两天。”
高里正捋着胡子十分高兴,裴二郎是头一个让这么多汉子心甘情愿白干活儿的。
因为裴二郎和沈氏,裴庄人比从前更加团结、大方了呢。
回头报到县里,县令大人都得表彰他这个里正善教化。
就美滋滋。
裴长青回家,沈宁和裴母正领着俩崽儿在搓谷子呢,外面泥泞不方便摔稻子。
见他回来,沈宁一副与有荣焉的神情,“二哥可太棒了,又帮大家伙儿解决了一个难题。以后我和娘推大磨也不怕头晕啦,还能锻炼结实的肱二头肌呢!”
她弯曲手臂捏了捏自己的肌肉。
原主一直下地干活儿,身上是有肌肉的。
小珍珠也忙着比自己的,笑话小鹤年,“我比你有劲儿。”
小鹤年忍了忍,没忍住:“昨儿学的那几个字你还能记住几个?”
小珍珠:“爹,你回来啦,一会儿不见,我好想你啊!”
裴母:“你俩早点睡,明儿不是要去抢蘑菇吗?”
当地没有山,但是有不大的一片片树林子,河边地头也有荒草地,夏秋雨后草地上树林子里会长出一些鸡腿菇、草菇等。
蘑菇可采摘时间短,等伞盖打开很快就腐败流黑水,一般谁碰上就摘了。
蘑菇和野果子一样,是村里小孩子们争抢的重点,起晚了手慢的就抢不到。
厉害的小孩子对村周边的地势了若指掌,哪里有一颗野枣树,哪里有一片酸枣,哪里有灯笼果,他们都门清,掐着点儿去抢的。
蘑菇就没那么好掐点儿,所以只能早早出去寻摸。
第二日一家子起得都很早,沈宁和婆婆磨豆腐,俩崽儿在家附近寻摸蘑菇,裴长青拎着王木匠的工具去做自家的石磨推杆儿。
今儿没法夯地基,依然只做木工活儿,
家里有裴大柱收庄稼,裴长青就不让沈宁和裴母去背粮食或者挑担子回家,只让她们收割,回头让裴大柱往家拉就行。
刚吃过早饭,时间还早,王木匠就领着俩儿子急匆匆来了。
一到裴家他就去干活儿,裴长青让歇歇脚都不肯。
等干一气儿活儿,裴长青拎着豆浆过去,让他们喝口水歇歇,王木匠这才停了手里的活儿招呼俩儿子歇一会儿。
“裴二郎呀,昨儿大伯跟你学了那个推杆儿,你有没有啥想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