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90节

  房子盖好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过段时间就会出问题,三五年不出,六七年也会出。
  墙裂缝、漏雨、椽子断掉,大梁歪斜、檩木滚动、窗户掉下来,门扇关不上等等,这都跟瓦工有关。
  那些巴掌大的三檩屋子自然无所谓,就跟个草棚子似的,也没什么好规划的,但是只要上五檩就得请人掌眼。
  更何况裴二郎家是七檩。
  裴长青笑道:“对,我自己带人干,到时候我会安排各处的,还请王伯也配合。”
  王木匠张了张嘴,瞪着裴二郎说不出话来。
  这后生怎的如此自大?
  你安排各处?
  你能安排啥?
  你又不是专门的瓦工,你就是一个后生啊。
  裴长青却胸有成竹,“王伯放心吧,我已经设计好房子的各处尺寸。”
  房屋的各处尺寸他已经心中有数,也画了简单的施工图,自然不会出错。
  他当即就请王木匠去三间正房地基上,仔细将房屋结构讲给他听。
  正门在那里,三间房子分别从哪里分界,门窗各在什么位置,山墙多高、檩木多长、多粗等等,说得分毫不差。
  王木匠听得目瞪口呆。
  这后生……有两把刷子呀。
  他顿时不大敢小看裴长青了。
  他们这些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觉得自己有手艺了不起,自然也高看会手艺的。
  尤其木匠、石匠、瓦匠、铁匠这些,会互相推崇。
  他感觉裴长青有瓦匠本领,就高看一眼。
  这时候高里正也溜溜达达过来看热闹,下了雨地里泥泞,他也不能去监督秋收,就想来看看裴二郎家。
  老婆子说他中了裴二郎的邪,跟听书看戏似的,一天不去裴二郎家周围转转就难受。
  不是看裴二郎准备盖屋子就是看小鹤年和小珍珠摆摊儿,要不是男女有别他保不齐还去看二郎媳妇和老娘做豆腐。
  他原本想介绍瓦匠石匠给裴长青的,不过听裴长青给王木匠说自己当瓦匠带人砌墙,他惊讶之余又觉得裴二郎不是吹牛,是真的胸有丘壑,从他带人夯地基、凑墙基石头、买石灰就看得出来。
  裴二郎是真的会瓦工。
  至于石匠,因为没有特别大的石头,不需要石匠给加工,自然也就不需要请。
  看到高里正过来,裴长青谢他让高木头帮忙把檩木拉过来。
  高里正笑道:“不当什么。”
  他也认识王木匠,自家盖房子的时候请了好几个木匠,其中就有王木匠。
  他朝王木匠点点头,并没有对裴二郎的亲切随和,反而端着点架子。
  王木匠也没有对裴二郎的那一点小骄傲,见了高里正就躬身行礼问好,又让俩儿子见过里正。
  高里正摆摆手,“没啥,你们忙,我就是来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
  看他对裴二郎如此亲切,王木匠心里也犯嘀咕,悄悄叮嘱俩儿子对裴二郎客气些。
  高里正和裴长青就房子地基和结构聊了聊,越聊越觉得裴二郎胸有丘壑。
  瞅瞅啊,人家连阴沟阳沟排水道都提前设计好了,这一般人哪里会啊?
  裴长青的构思其实很简单,小雨小水流,到时候就直接流进自家的圈里,沤肥用。
  大雨就得往外面排,排到河沟子里去。
  高里正连连点头:“二郎,你有才啊,我听着跟我府城请的官家工匠差不多呢。”
  甚至更好。
  毕竟官家工匠傲得很,有些东西不会给你讲透,就让你迷魂着,半懂不懂。
  裴长青笑了笑,谦虚道:“我和媳妇儿成天价聊这个呢,聊多了就有想法儿。”
  高里正又仔细询问他盖房子的门道,裴长青都说得头头是道,让他着实佩服。
  正好老友年后计划盖几间屋子,依他看别请那些端着架子的工匠,不如直接请裴二郎。
  工钱便宜,活儿也……等等,等裴二郎家房子起来,如果真的不错,回头他、他大舅兄以及老友家盖房子,他就举荐裴二郎做工匠!
  高里正又问他石灰买着了。
  昨儿裴云和夫婿回来他也知道了,寻思既然宋家上门,那肯定会帮衬吧。
  今儿一问,果然。
  裴长青简单说了下,宋家帮忙他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也捧一捧宋家,让人瞧瞧宋家不是瞧不起穷亲戚,关键时刻是会帮忙的,这对宋家名声也有好处。
  高里正还就是那么认为的。
  正说得热络,村里人又来拿预订的豆腐了。
  二蔫巴媳妇儿来晚了没买着,很不乐意。
  其他妇女也说沈宁怎么不多做些,她们保管都换光,绝对不让她留着亏本。
  “二郎媳妇儿,你一天多做锅呗,俺们都换。”
  沈宁歉然道:“嫂子们,我大伯家这个石磨小,磨起来费劲,一天就只能做这些,等你们自己学会就好了哈。”
  荷花嫂子笑道:“我一订就是好几天的,可不怕买不着。”
  另外几个妇女都和她说笑,等学会了去她家磨浆子,她家有个大石磨。
  荷花嫂子原本因为生得俏丽,温温柔柔,说话嗲嗲的,不少妇女对她有意见,不和她交好。
  她们这些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村的,只能和村里人打交道,人缘不好就会很难过。
  不是现代人能想象的,现代不喜欢了可以远离,不高兴就绝交,这会儿不行。
  所以大家都很重口碑、人缘等,名声坏了这辈子就完了。
  原主从前就没什么人和她打交道,被欺负也没个人倾诉,所以越来越憋屈。
  荷花嫂子自然很在意这个。
  最近因为沈宁要教做豆腐,她家有石磨,不少妇女都主动和她交好,她心里高兴之余更感激沈宁。
  要不是沈宁,那些婆娘哪可能对她那么和善?
  她就回娘家村里好一通宣传,让大家伙儿拿足足的材料去换豆腐方子。
  还让爹娘、兄嫂、姊妹再跟各自亲戚宣传,务必让拿足足的材料去换。
  只她这边就带来好些家亲戚,给沈宁家凑了好些个材料呢。
  沈宁和裴长青都有记录,来人频频提起荷花嫂子,他们自然心里有数。
  每次沈宁都多给荷花嫂子二两豆腐,别人问就说豆子给的多。
  等换豆腐的妇女们离去以后,高里正瞅瞅那小石磨,啧啧,太小了,真难为二郎媳妇儿和她婆婆这么有耐心。
  他道:“二郎媳妇儿啊,我舅兄有个堂弟就是石匠,他做石磨是远近闻名的好手,家里有现成多余的石磨,带底盘的,甭管磨粉面子和浆子都顶好,你要是要,我明儿让高木头去拉回来。”
  高木头就跟他家长工一样,比儿子好使。
  沈宁和裴长青早就商量买石磨的,总不能一直用大伯家的。
  她笑道:“多谢里正伯,我们很需要呢,就是这会儿拿不出现钱。”
  高里正笑道:“说什么外道话,他自己家的存货,是徒弟出师之作,可也一点不差,我跟他说说就给你们使了。”
  沈宁和裴长青忙婉拒。
  沈宁:“里正伯,你都帮我们多少忙了,可不敢白拿。”
  这石磨肯定不小,最低一吊半,加上脚力不知道两吊够不够。
  高里正:“不白给,他家也要学做豆腐,跟我说想在荷花沟儿开个豆腐坊,我寻思除了做豆腐你再教他点别的?”
  高里正琢磨着就裴长青和沈宁这能干劲儿,绝对不会只有点豆腐一个绝活儿,肯定跟柳家一样还会别的。
  不用多,只需要多学那么两样,就够舅兄在村里开豆腐坊的。
  虽然舅兄家有石匠,还养鸭子大鹅,但是谁家怕生意多呢?
  儿子多,分家也能一个儿子一份家业不是?
  他舅兄抠门儿起来比他抠门儿,大方起来又比他舍得,人家不在乎那两吊钱的石磨,说给就给。
  主要是舅兄觉得划算,他们荷花沟儿比裴庄可富裕得多。
  裴庄大部分都是穷庄户,自家地不够大部分还得佃外村的地种呢。
  人家荷花沟儿靠着大河,水多,基本都是稻田,几家合买牲口,就有余力耕地,稻田就能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收入就高,回头自家买牲口那就更富裕。
  而且人家靠河,可以养鱼、养鸭子和大鹅,赚的自然更多。
  舅兄开个豆腐坊,豆渣还能喂大鹅呢!
  他是真羡慕大舅兄家的日子啊,人家那才叫日子。
  哪像他家,还得精打细算呢。
  他还说呢,那村里人都会做豆腐,你开豆腐坊卖谁去?
  大舅兄却说我七两多豆子换一斤豆腐,比他们自己做顶多多出二两豆子,他们还有啥不满足的?
  自己做豆腐,不得洗磨、推磨、煮浆子、点豆腐,费柴火?麻不麻烦?
  家里穷的舍不得那点豆渣,我们村又没那么穷,谁会在乎那点?
  空出那功夫来干点啥不好?
  歇歇都能多生俩娃娃呢。
  咳咳。
  总之大舅兄愿意用石磨换豆腐方子,也没不让二郎媳妇儿教荷花沟儿其他人做豆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