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有这样的弟弟,他的姐姐怎么能逐渐变成这样!
于是,在郦食其这一通忽悠之下,商山四皓纷纷想开了,来到了楚国。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刘元扳回正轨,做个仁德的摄政长公主!
仁德的长公主元此时已经明白了他们的意图。
韩信更是对他们四个老头儿话里话外的意思不爽。他给刘元一个眼神,意思是如果她不方便,便由自己来解决这些人。
刘元拍拍他的手,莞尔一笑。
哪里有什么不方便?刘元可太高兴了!
四个老先生,这可是书院的招牌——她不仅要办县学,还要在都城中,办一所学堂。
范增就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在他听见这四个老头话语中的暗示,还有倚老卖老的做派之时,心中涌起一阵同情——
他们四个,还是太小看刘元了!
于是,刘元热情地将四人迎了进来:“四位都是大贤,能来楚国,是本宫与大王之福,更是楚国百姓之福。”
四个老头点点头,似乎是满意刘元的态度。
只是他们所期待的“礼贤下士”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不是说刘元经常拜师吗?为何她不立刻跪下,拜他们四个为师呢?
范增一样就看出他们在想什么,毕竟那四个老头的傲慢的味道已经熏到他的眼睛了。
真当自己香饽饽了?躲在山里做隐士就是品行高洁?范增撇撇嘴,一群沽名钓誉、自视甚高的糟老头子罢了!
见到楚王与公主,他们竟敢不行礼,而是站在那边,等着刘元与韩信去请。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待遇,他范增可都没有呢!
但范增知道,刘元不会惯着他们的。他期待地竖起耳朵,听见一句哀嚎——
“楚国的百姓,苦啊!”刘元开始上强度了,她抽泣道,“就盼着四位,来救他们于水火了。”
商山四皓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怪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太到头绪。
他们很想告诉刘元,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我们奉为座上宾,接着便是听从我们的教导,辅佐楚王,治理好楚国。
这救百姓于水火,是你们夫妻二人的事情啊!
“我们年事已高,但会好生辅佐公主与大王的。”
“欸,此言差矣,依我看,你们四个正年轻,正是为百姓出力的时候呢!谈什么辅佐不辅佐?我这就有独当一面,为百姓效力的机会,想来四位大贤一向心怀天下,忧思百姓之苦,定然不会拒绝我的!”
四人颇有默契,此时听见这话都想拒绝,却又听见楚王韩信怒气冲冲,他义正言辞地批评:“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他们心中一喜,赞许地看着韩信,想不到他们初来此地,就有如此的影响,连楚王韩信都变得知礼了许多。
范增讥讽地看着他们,抱着胳膊等着看好戏,他听见韩信话锋一转——
“那等懦夫的行径,岂会是这四位老先生会做得?你怎么能揣测他们会拒绝,你这是侮辱他们!”
“他们要是真如此做了,岂不是沽名钓誉之徒,那他们和地上的烂泥巴有什么区别?如果不能为百姓做事,他们为何要跋山涉水来到楚国,难道是来我这里安度晚年的吗?”
这话说完,四人的脸色是一个红,一个白,一个黑,一个青。凑在一起就是一副五颜六色的画,实在是养眼。
他们不来养老,还能干什么?难道给她刘元种地吗!
范增啪啪鼓掌:“大王言之有理!老夫一把年纪依然在奔波,为得便是楚国的百姓,这四位大贤怎么会连我范增都比不过呢?”
听见这话,商山四皓彻底沉默了。
“是本宫愚昧了,既然如此,四位老先生学识过人,德高望重,便去教书吧!”刘元做出惭愧的表情,“这活儿轻省,也免得累到他们。”
轻省?范增嘿嘿一笑,他可是记得,刘元原本想让他来教书,如今这算不算又甩出去了一烫手山芋?
毕竟他不觉得会有哪家子弟愿意再来读书。
“诸位乡亲,从即日起,下邳便开办一所学堂,不论男女,年十五以下有愿意识字者,皆可来报名。有意向的,可以直接来衙门报名!”
乡亲们本来也就是凑个热闹,毕竟这满大街的人都没有几个识字的。
但不代表他们不知道读书好——如果读书不好,那些贵族为什么要读书呢?
但他们没有银钱,又如何能读的起书呢?
接着,刘元又说了一句话,让围观的百姓彻底炸开了锅:“通过考核的,可以不收束脩,表现优异的,可以领粮食回家吃!”
说完这句话,商山四皓也有些意外,他们没想到,刘元竟然是这样的贤德之人!
这可是教化百姓的仁德之举!
为首的老头点头:“让他们识得几个大字,也好看得懂告示,去富户家里做起工来也方便些。”
刘元不置可否,只温和笑笑,不说话。
范增起初也是这样想,但……真得是这么简单吗?
思及刘元近日的表现,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猜想,慢慢爬上了他的心头。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读书不是百姓做工的起点,而是——做官的起点!
那刘元这个举动,岂不是站在了贵族的对立面?
贵族为何是贵族,正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特权,而读书与做官,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范增很想问一句,刘元,你怎么敢的?
但话又说回来,这是刘元,她有什么不敢的呢?
这般连秦始皇都未曾做过的事情,瞬间点燃了范增的热血。几乎一瞬间,他就生出了万丈豪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刘元却没有再多说什么,反而是将四人交给了范增安排。
“这个学校办好了,你可以做山长。”刘元知道范增是个聪明人,更是个野心家,“这四位老师,便交给你了。”
商山四皓彻底傻眼了,把他们交给范增,这是什么意思?
闻言,范增又惊又喜,瞬间换上了一副热情的样子,与方才的不屑一顾判若两人。
“欢迎,欢迎啊!我代表我们下邳书院,欢迎你们!”范增冲上前去,伸开了欢迎的臂膀。
这一刻,他瘦小的身影变得无比高大。
范增激动地说:“必不负长公主所托!”
这几个老头不乐意了,范增接待他们,那刘元又是要做什么?
刘元自然是要去炼铁了。
今天下午,刘元便要去冶铁作坊。
据她所知,目前主要有坩埚炼铁法,还有高炉炼铁法。
坩埚法成本低但生铁质量较差,一般也就是农民用来打打农具。
现在主要是使用高炉来炼铁,容积达几十立方米的原型高炉,比起来坩埚法的效率高了不少,但生铁含碳量高,因此质脆易折。
刘元准备推进的是东汉才出现的炒钢法,主要原理是生铁脱碳制钢。
但她并未急着推行,而是先树立自己的威信。毕竟楚国不是昔日的汉营,他们或许听闻了刘元制造器械的本事,但却没有亲眼见识过。
既然现在工匠们更习惯高炉炼铁,那她便从此处着手。
“你要去冶铁作坊?”韩信有些讶异,“何必如此劳累,改日寡人陪你一道去。”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刘元拉起韩信的手,“大王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吗?”
刘元知道韩信要练兵,要选拔将领,并不想耽误他的时间。
“让张不疑、屈不鸣这两人和你一道去。”韩信做出了退让,“你再带上我的亲兵,多带些人手。”
实在是刘元这几日动静太大了些,虽说去冶铁作坊是临时起意,但谁知道那里面有没有心怀不轨之人?
于是,刘元就这样带着一队人浩浩荡荡地出了王宫,往冶铁工坊去……
第89章
几位工匠站在两人高的炉子前,局促地看着刘元。
其中一位年龄稍长些,他像一棵佝偻的老树,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他颤抖着的手攥紧了衣袖,看着刘元。
他们不知道这位新来的贵人是要做什么,只知道这位贵人约摸是不好惹的,否则铁官为何要把这机会给自己呢?
秦汉铁官设置广泛,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还有产铁的郡县,都设有铁官。同时,在不产铁的县,也会设置小铁官,负责铸造旧铁。
铁官的官职包括铁官令、铁官长、铁官丞,这地方不算大,为了不引人耳目,刘元才选在这个小铁矿进行试验。
起初,这几人都不敢抬头看刘元,还是刘元一再下令,他们才露出了一张仓皇而又带着些期待的脸。
“我有这般吓人吗?”刘元转头对张不疑说,“竟然让我们楚国的铁官这般害怕,找了两个匠人来糊弄我。”
跟在刘元一行人身后的铁官令擦了把汗,他也没想到这地方的铁官这般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