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刘邦、吕雉二人会根据需要,随时召见大臣商议国事。
  今早刘邦这一病,吕雉就把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召进了宫,名为让他们劝谏刘邦,实则是同他商议刘元的新的冶铁法。
  当然,刘元带走项羽之事,吕雉也并没瞒着他们。
  萧何起初还不支持刘元带走项羽之事,但吕雉掏出了一卷兵书。
  与当世的大部分兵书不同的是,这兵书前面记载的是数十种阵法,而后面则是项羽应用这阵法的实战记录。
  换句话说,这些都是项羽的赫赫战功。
  萧何犹豫了片刻,将其交给了张良。
  张良倒是看出几分玄妙,频频点头。
  陈平拿过来看了看,想到方才张良的神色,将兵书径直递给了正打着哈欠的刘邦。
  曹参翘首以盼的兵书就这样到了刘邦手里。
  刘邦迷瞪着眼,伸手接过,可他下一秒就坐直。
  翻看了几页,刘邦刻意地嗤笑:“什么玩意啊,这项籍小儿怎么不把垓下一战也写进去?”
  净是些没用的!
  刘邦把这兵书往袖子里一踹,拢了拢衣裳:“无用之书,乃公留着罢!”
  实际上,刘邦想得却是——这书写得好啊!人人都道项羽和他的部下是英武不凡,因此以一当十、以一敌百。
  实则,项羽哪次没用阵法?
  刘邦贼兮兮地将这兵书留了下来,他改日再与灌婴、周勃好好参详一番。
  但刘邦的反应他们看得分明,若是刘邦将这书撕碎,或者宣传得人尽皆知,那说明项羽的水平也不过尔尔。
  但如今刘邦这藏在袖子里的行为,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兵书绝对有大用,以至于他想好好研究!
  当今天下,擅长打仗之人,要说韩信、项羽之外还有谁,那刘邦肯定有一席之地。
  此时,张良、萧何等人对刘元带走项羽一事,再无意见。
  陈平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看来这阵法颇为不凡啊。”
  曹参点点头:“陛下,你何必藏着掖着,给我们再端详端详。”
  曹参都快急死了,就他一个武将没看着!
  待到他们都走了,他曹参定要豁出这张脸留下来——他一定要比灌婴,比周勃,比他们所有人先看到才是!
  刘邦摆摆手:“去去去,今日还有一件事,娥姁和你们说。”
  他要做第一个参透这阵法的人!
  说罢,刘邦又跑回内室去补觉去了。
  他搂着那兵书睡得正香甜,不一会儿就响起来了鼾声。
  曹参鬼鬼祟祟地进了内室,从地上捡起来了那册兵书。
  他可不是偷看啊!他替陛下捡起来罢了,顺便再检查检查有无缺漏。
  待到看完以后,曹参悄悄将兵书放了回去,没发现刘邦侧身睁开的眼睛。
  这曹参,还是这般有趣啊!就让他们看不着,日后学起来也好尽心些。
  甚至……还能借此再让曹参偷偷带点酒来,再让他们陪他喝几杯。
  刘邦美滋滋地抱住兵书,睡过去了。
  曹参浑然不知,他走出内室,感叹道:“长公主当真有远见啊,谁曾想,这西楚霸王居然还有这般精彩绝伦的阵法!”
  “你当霸王只有匹夫之勇吗?”陈平摇了摇头,这最狂妄的人,往往是有真本事的人。
  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霸王如此,楚王韩信亦如此。
  而这两人,竟然都被他的弟子刘元给保了下来。
  有趣,实在是有趣!
  曹参倒是没这么多心思,他眼中的兴奋压抑不住:方才他未能细看,但有几个阵法却是让他看懂了——用在匈奴身上正好!
  “此书功在千秋!”
  吕雉一句话做了总结,紧接着抛出了一个更加让他们震惊的事。
  她容光焕发,对几人道:“今日元去楚国,为的是改进冶铁之法。”
  改进冶铁之法?!
  众人的呼吸都重了些,他们对此事期待非常——哪怕只有一点提升,那也是相当多的铁。
  铁代表着什么?
  农具和兵器都要用铁和木头来做,木头易得,铁却不一般。
  锄、铲、镢、锸,镰、铚、斧、斤,刀剑矛戟和甲胄,哪个不需要铁?
  昔日刘元造兵器之时,那也是费劲力气才寻得那些铁做原材料。
  “何不在长安进行,附近又不是没有铁矿。”曹参问道,“何必麻烦去楚国。”
  张良笑道:“到底是没有保障之事,低调些是好事。”
  他明白,皇后与陛下都是为了保密,那几个诸侯王家中都有子弟在长安,这既是投诚示好,也是他们的耳目。
  英布、彭越、张敖……他们哪个人的地盘里没有铁矿?
  新朝初立,这盐铁乃是重中之重啊!
  “皇后陛下,您莫非想……借此契机,将这铁器专卖,收归朝廷?”萧何一眼就指出了问题的所在。
  “朕正有此意。”吕雉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她一改往日严肃的模样,不再板着脸,“和萧丞相想到一处去了。”
  众人对吕雉的自称已经见怪不怪,虽然始皇帝规定了只有他能称朕,但吕雉与刘邦二人眼下都是自称朕,也并无任何人提出异议。
  张良与陈平则是对视一眼:铁器专卖收归朝廷,提升炼铁之术,这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啊!
  只是铸造农具,可用不到这样多的铁,铠甲武器这些用得铁才是最多的,再加上刘邦方才珍藏的那份兵法……
  有什么呼之欲出了!
  陈平眼神暗了暗:难怪长公主费这么大力气保住西楚霸王的命!
  西楚霸王项羽最擅长的便是骑兵。
  而另一个擅长骑兵的是谁?
  陈平的表情变幻莫测,他又一次与张良对视,发觉二人又一次想到了一处——是匈奴!
  是萧丞相知道,一定会反对。他支持发展生产,但若是知道这举动若的目的,未必会支持。
  他都想得到萧丞相会说什么话了:
  如今便谋划着打匈奴了吗?还没学会走,这便想着要跑了!
  但显然,萧丞相此时不知是没想到,还是不愿意表现出想法。
  那陈平、张良也就跟着缄默了。真到那一步他们再谏言也不迟。
  何况他们也不是很想谏言,尤其是张良,他一个敢于刺秦的贵公子,身上最不缺的便是血性。
  事实上,若真有了足够的实力,这匈奴也不是不能打。
  打下匈奴……更是千秋之功!长公主这是何等的心机与手腕,这当真是巧合吗?
  若这不是巧合……陈平觉得自己的机遇来了,一个更大的让他名垂青史的机会。
  与此同时,韩信与刘元也在聊着这炼铁之事。
  韩信与刘元一同坐在马车上,身后是阿丑。马车相当宽敞,韩信的亲信,蓼侯孔聚已经先行到了楚国,他的另一位下属陈贺也被封为费侯,他此时正在外头骑马,负责队伍的安保工作。
  这俩人都是在垓下之战出了力的,据史书记载,在韩信“被处死”后,这二人依旧未被牵连,其能耐可见一斑。
  阿丑听着二人的交谈,默默地记在心里,愈发佩服起来。她从前的本事太不够看了,辜负了长公主为她谋划的一片心。
  跟着陈郗那些日子,她看了很多,也学了很多。
  可惜……只怕她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
  刘元没有避着阿丑,她当时的做法也不算完美,到底阿丑从未学过这些,怎么能要求她与自己身边的那些贤才一样?
  除去沛县的清一色的王侯将相,好的人才都是需要培养的。
  刘元突然开口:“阿丑,你可还想再做官?”
  “妾不敢。”阿丑也学聪明了,她说得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妾何德何能,再一次蒙受长公主的恩惠?阿丑不配!”
  “眼下的你确实不配,我也不会再为你破例。只是……若有一日,你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去争一次,你愿意吗?”
  阿丑眼睛亮了起来,她不太明白公主的意思,但她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她最后一次机会!
  阿丑跪在地上磕头:“阿丑愿意。”
  “这次,我会先教你。”刘元示意她起来,“马车颠簸,别动不动就跪。”
  “先教我?”
  这又是何意?阿丑不解地看向刘元。
  “本宫有意,在楚地推行教化,这女学,我给你留了个名额。”
  “但还是要问你一句,你可愿往?毕竟此事办不好,你会被人耻笑。”
  女学?
  阿丑知道,这学堂是读书人的圣贤地,她也可以吗?
  她抬头,正对上刘元的眼睛。
  那是一双不怒自威的凤眸,此时却带着鼓励与温暖。
  阿丑感激地看着刘元:“妾愿意。”
  我愿意!
  第84章
  自刘邦称帝,韩信便被受封为楚王,建都于下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