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她思量片刻,继续劝道:“阿翁,许负出生之时连始皇帝都震动了,如今她若是在汉王手下做官,难道不是更说明您是天命所在吗?”
  “这样有才能又有盛名之人,您到底还在等待什么?有才华的人就像锥子,哪怕被藏在袋子里,她的锋芒也会露出来,还请您这位贤明的大王,快些将她收入囊中吧!”
  刘元说完,面带微笑地看着刘邦,不错过他每一刻的表情。她不信刘邦听到这话会不心动。
  刘邦一琢磨,是这么回事。
  但……这官位,会不会太高了些?毕竟吕雉是他的发妻,又读书识字,颇有本事,手下的兄弟都服她。
  刘元当时想做司械都尉,也要从马蹄铁做起,一直做到蹶张弩,这才有了在军中的权力。
  许负虽早有盛名,但她到底毫无作为,若是任用她,到底于刘元的名声没有益处。
  “不放让她从小官开始做起?等她立了功劳,再给她升官也不迟。便是你当年,不也是从司械都尉开始做的吗?”刘邦退让一步,“你要知道,哪怕是我的好兄弟卢绾,我也没有给他安排过太高的位置。”
  “……”刘元摇了摇头,卢绾和许负能比吗,她严肃地看着刘邦,“我就问一句,阿翁,你有成为天下之主的志向吗?”
  刘邦点点头:“自然是。”
  刘元追问:“那您是否应当从现在就按照君王的标准要求自己?”
  “……是这样,但——”
  刘元摇摇头:“没有但是,您既然要用君王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您知道君王是如何任用人才呢?”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听见这话,刘邦端坐,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整理好自己的衣冠:“自然是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才是君王要做的事情。
  这也是他为何反复给卢绾派事情,毕竟若是想给他封个侯,总也要让他有些功绩。
  奈何卢绾除了一腔忠义,旁的才能那是一点也没有啊!
  “那么,这位贤明的,任人唯贤的君王,您觉得应该不应该,让许负做这个太史令?”
  他这么贤明的君王,自然是要不拘一格,招揽这世间的贤才都来为自己做事。
  “应该!”刘邦朗声大笑,拍拍刘元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乃公就让许负做这个,太史令!”
  “唯。”刘元盈盈一笑,“女儿明早便启程,去寻齐王。”
  刘元走后,刘邦对着手中的白玉,叹了口气,将锦盒放到了床头。
  这孩子心思太细了,这是在变着法子保障吕雉的地位——虽然他从未想过立旁人为皇后。
  正是因为为刘元对吕雉的这份心,刘邦认定她是最孝顺的孩子。
  *
  翌日清晨,刘元准备出发往齐国去,而刘邦也如约,宣布任命许负为太史令。
  汉营众人神色各异,有心直口快如樊哙者,说道:“这太史令是个什么官?许负又是哪位好汉,他凭什么做这个官?”
  吕雉一言不发,只瞪了樊哙一眼,便让他硬生生住了嘴。
  戚夫人也来凑热闹,她本来不想去送刘元,但脚比脑子快,她这几日天天教人跳舞,感觉生活都变得乏味枯燥了起来。
  听见许负要做官的消息,她当即就不服了起来:凭什么她能做太史令,而她戚懿这般貌美又有才华,却只能教一些宫女跳舞?
  她也想做这太史令,多威风啊!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授予官位,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不像她戚懿,只是被吕雉安排了过去,连个欢迎仪式也未见有。
  但她刚想开口说话,就被侍女雨拉住了。
  雨冲她摇了摇头,指了指嘴巴,戚夫人唰的一下就将嘴巴捂了起来。
  想起来雨对她的叮嘱,她转身就跑到了人群外——再待下去,她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了。
  戚夫人确实老实了,但还有一个人——卢绾。
  这位刘邦的好兄弟也相当不快,与戚夫人所思所想一模一样:他都没捞着个太史令当当,凭什么这个许负能做?
  卢绾向来谨慎多疑,又没有主见,除去对刘邦的忠诚,几乎是什么突出的本领也无。
  但就是这个忠诚,让他能此时便官至太尉,后来又被封侯。连戚夫人这个宠妾都不能随意进出刘邦的卧室,但是卢绾可以。
  他红着脸道:“凭什么她做太史令?侄女也不能太过分了些,她一个小小的术士,你若是想抬举她,给个微末小官便是。”
  刘元回头看着刘邦,眼中满是不解:阿翁,为何你的最爱的宠妃与最好的兄弟,都是这样的做派?
  什么审美!
  卢绾在汉营,一直是这样颅内有疾的存在:他说话一直不过脑子。
  甚至卢绾曾经有一个天才的建议——他请求刘邦与西楚霸王单挑。
  且不说西楚霸王身长九尺有余,力能扛鼎,又有一身武艺。单单说年龄,那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项羽是个二十多的年轻人。
  有任何可比性吗?
  卢绾这哪里是建议,他是在教刘邦去送死。
  就这,他还没有被认作奸细,难道只是因为刘邦对他的信任吗?
  卢绾向来不懂得察言观色,他每说一句话,吕雉的脸色就黑一分。
  “难怪这卢绾后来会被陈郗撺掇着谋反,这脑子确实是不清楚。”刘元摇摇头,在心里想着,“他也确实没少惹怒阿母,难怪阿母掌权后他吓成那个德行。”
  刘元也不太喜欢卢绾,她小时候就讨厌这个叔父。
  每次阿翁生辰,卢绾总要舔着脸来一起过,还叫上他那群狐朋狗友。
  吕雉不仅要做刘邦一家人的饭菜,还要把卢绾他们家的也给做了。
  他与刘邦感情好,跟着刘邦去咸阳求学,这刘邦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卢绾却丝毫不顾及吕雉的感受,拉着刘邦与他继续花天酒地。
  甚至动不动二人就要抵足而眠,一副天上地下哥俩最好的模样,留吕雉一个人带俩孩子。
  曾经,刘邦给吕雉的妹妹吕媭介绍了卢绾,想拉近关系。
  同样是刘邦的兄弟,她没有嫁给刘邦推荐的卢绾,却看上了杀猪卖肉的樊哙。
  毕竟樊哙生得十分英武,吕媭就喜欢这样的英雄,而不是卢绾那样放到人堆里都认不出来的。
  吕媭的眼光确实独到极了,樊哙为人粗中有细,曾经在刘邦入关中之时就劝谏,后来更是在鸿门宴挺身而出,救了刘邦。
  卢绾也曾为此愤愤不平,对吕家有了怨恨。
  如今,樊哙已经住了嘴,卢绾却对吕雉的眼神视而不见。
  刘元也没给卢绾留面子,她出言打断:“卢绾太尉,既然你对此多有意见,那不如你来举荐一人,就让他与许负同为太史令。就以三月为期,二人比试一番,看看谁文书写得好、谁史书编得好,谁对于典籍、历法更有钻研。”
  刘元没有再称呼卢绾为叔父,而是称呼了他的官职。
  若是此人够的上太尉,那这便是尊称,如同萧丞相、韩信大将军。但如同卢绾这般的人,她的意思很明显——你就是最名不副实,最被抬举的那个!
  “元说得对!不试一试,谁又能知道哪位是对我大汉确有大用的贤才,哪位又是尸位素餐、德不配位的蠢蛋呢?”吕雉冷眼打量着众人的神色,尤其是蠢蛋卢绾。
  他一向看见吕雉打怵,尤其是她此时的神色冷得吓人。卢绾哑口无言:他哪里懂这些,去咸阳求学那些年也不过是跟着刘邦识得几个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卢绾的逻辑很简单——大哥做啥他做啥,寸步不离地跟着刘邦,刘邦有事情安排,他就尽力去做,刘邦没有交代他,他就享受生活。
  刘邦一开始便想出言阻止,但看见卢绾这么激动,他也想听听兄弟们的想法,便没说话。
  “好,就以三月为期。我的兄弟范齐,他便很有才华,想来当得起这职位。”卢绾索性豁出去了,“就依着贤侄女所言。”
  刘元礼貌而疏离地笑笑,她也看不上卢绾这个没本事的太尉:“公事是公事,私交是私交。工作的时候还是称职务合适些。卢绾太尉,您应当称呼我长公主,或者刘将军。”
  此话一出,卢绾的面子顿时就有些挂不住了,人群中也传来了私语与窃笑。
  吕雉这个他的嫂子尚且都要让他几分,刘元这丫头又凭什么这样与他说话?
  他看向刘邦,希望刘邦能为他做主,好生管教刘元,但却从刘邦的眼神中看见了拒绝。
  因此,卢绾只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咬牙挤出蚊子哼一样的声音:“我知道了。”
  “许负,”刘元巧笑嫣然,“你有信心吗?”
  众人齐刷刷回头,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子。不出意外的话,她也将会是汉营中第一位正式的女官员。
  事实上,除了卢绾,其余诸人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这么多心思管这些——太史令算个屁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